1、专题二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课后提能|再巩固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吉林省档案馆收藏了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美化侵略行为 颠倒战争是非否认屠杀暴行 助长侵略气焰A BC D解析:材料中提到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报刊的标题,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报道是在美化侵略行为,否认屠杀暴行,颠倒战争是非,这些报道必然会助长侵略气焰,故选,排除A.B.C三项,选D项。答案:D2(2018浙江卷) 1935年,
2、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解析:根据“1935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有所谓自治运动”“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
3、的阴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正确;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故A错误;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故排除D。答案:C3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1936年日记节选:“12月22日抵西安后,与张、杨进行了讨论。委员长说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总理,他将同意:抗日容共联俄:”,“12月25日,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委员长)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我们(指与蒋一道)4时30分抵洛阳。”这可以作
4、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C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D日本侵华威胁日益加剧解析:依据题干中的“1936年”“12月22日抵西安后”“与张、杨进行了讨论”“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等信息可判断应该是周恩来去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故A项正确;由“(委员长)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我们(指与蒋一道)4时30分抵洛阳”可得出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而不是强调共产党的斡旋,故B项排除;西安事变时“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还没有实现,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日本的侵略,故D项排除。答案:A4(2018浙江温州市一中期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
5、党联合抗日。八路军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主动伏击日军,取得抗战首捷的地点是在()A山东台儿庄 B山西平型关C湖北枣宜 D江苏徐州解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八路军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主动伏击日军,取得抗战首捷的是在山西平型关的平型关大捷,故选B。答案:B5(2017全国卷)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
6、的力量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见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而非民族战争,排除A.C两项;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项;故B项正确。答案:B6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
7、具有爱国精神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加解析:甲午战争仅仅依靠军队抗战,而人民比较漠然;抗日战争既有政府、军队,也有人民参与,形成了民族合力的抗战。故选B。答案:B7(2018云南梁河一中期中)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材料可以说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侯锡A国民党军队全力承担太原会战的作战任务B日军占据战略优势C八路军在两个战场都曾作出重大贡献D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积极合作解析:材料中太原会战的布置上,除了国民党军队外,还包括了中共的军队
8、,表明在太原会战中国共联合抗战,故D项符合;材料表明,有中共的第18集团军参加会战,故不能说是国民党全力承担,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日军的战略优势,也没有体现敌后战场的信息,故B.C两项排除。答案:D8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 BC D解析:通过分析材料中“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等信息,可以
9、判断出这次会战指1937年的淞沪会战。联系所学,正确,错误,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是1938年日军攻占广州、武汉。答案:C9(2018陕西安康市期中)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交通总破袭,进攻重点是正太铁路;第二阶段重点是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第三阶段是粉碎敌人的“扫荡”。这次战役是()A抗日以来的首次大捷B国民党组织的歼灭战C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敌后战场的“绝地反击”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这次战役的特征,可以看出这次战役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故答案为D项;平型关大捷是抗日以来的首次大捷,排除A项;百
10、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发动的,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C项。答案:D101942年1月,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该史实深刻反映了()A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B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巨大威力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D中国大大支援了美国的太平洋战争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42年1月,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
11、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11(2019山西榆次中学月考)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解析: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一定要说明中国战场与世界战场的关系,所以本题选B项。A项只是一个现象;C项不能用时间来衡量;D项说法本身就有主观性。答案:B12(2018湖南郴州质检)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
12、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B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C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D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应是十四年,即从1931年开始,这能更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战争的全程,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A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抗战的时间,并不涉及抗战的艰难,B错误;材料没有论及八路军的作用,C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13、,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联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所
14、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6分)(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10分)(3)通过19世纪末与20世纪30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10分)答案:(1)细
15、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3)甲午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
16、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材料二: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
17、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
18、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8分)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6分)答案:(1)背景: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移民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的目标。(2)特点:蓄谋已久;计划、组织周密;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原因:中国人民对日本移民侵略的坚决抗击和抵制;在华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适与管理失控;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