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125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

2、,夏王朝先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一次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两次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据此,下面结论成立的是A. 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B. 夏朝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C. 我国封建社会自夏朝开端D. 夏朝的王位继承比较混乱2. 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此可知A. 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B. 王位世袭制的完善C.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D. 贵族政治正式形成3.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3、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4. 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这表明A. 中朝决断国事B. 外朝负责执行C. 君主集权加强D. 宰相能力平庸5. 唐朝中期,皇帝时而制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系衔,久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专称。这一趋势反映了唐代A. 宰相权力不断加强B. 行政体制混乱C. 三省体制已经消失D.

4、 中枢体制演变6. 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这说明当时A.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 皇帝权力有所削弱C. 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D. 行政效率出现下降7.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8. “在雅典只要符合多数人意志,无须经过正当法律程序,也不给予被放逐者任何自我辩

5、护机会,就可径直将一个公民流放境外。”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 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B. 缺少完备而有效的法律体系C. 多数人的意志都是错误决定D. 民主制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9. 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所以恩格斯说,“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A. 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B. 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C. 适用商品交换且拥有持久生命力D. 代表法学最高成

6、就具有超前性10.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 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C. 君主制度的衰亡D. 新社会制度的胜利11.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A. B. C. D. 12.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

7、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A. 寻求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理由B. 主张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 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 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13. 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 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B. 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 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D. 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14. 国际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1895 年4 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A. 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 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 租占旅顺、大连D. 修建满洲中东铁路15. 万物复苏、杜鹃绽放的井冈山每年都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用心去体验和缅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里A.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 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16.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工农民主

9、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在特区内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A. 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围剿被迫妥协B. 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受挫C. 中国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起来17. 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持这一立场主要是基于A. 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性格B. 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C. 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量D.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

10、18.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19. 马克思曾说:“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材料表明,巴黎公社的最伟大之处在于A. 由人民掌握政权B. 委员代表社会各阶层C. 维护劳动者权益D. 委员由人

11、民选举产生20.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A. 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 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C. 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D. 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1. 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苏维埃

12、政权得到了巩固A. B. C. D. 22.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 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B.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转型C. 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 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23.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 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 确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 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24. 十

13、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华社发表叶剑英的谈话:“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该谈话最初发表于A. 1980年B. 1981年C. 1984年D. 1992年25.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A. “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B. “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C. “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D.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14、期的“一边倒”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政策,随着国际形势和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变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也随之终结。这反映出A. “一边倒”政策未能真正落实B. 我国已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 我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D. 我国所处国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27. “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A. 打破了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意图B.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 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实事求是D. 与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高度一

15、致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81980年3,7551,0591985年3,8553,84028.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中美关系的改善B. 中国的改革开放C. 两极格局的缓和D. 意识形态的淡化29. 如图是冷战史中对战后美苏两国的描述。图中信息说明A. 战后美苏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B. 美国是战后国际局势变化的决定者C. 战后苏联并没有争霸世界的野心D. 意识形态是推动两极格局形成的核心30. 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问题的影响下,有人再次提起“多速欧洲”(即欧盟成员

16、不再按照统一速度进行融合发展)的说法,同时欧盟采取措施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这反映了A.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遭到遏制B. 欧洲联合在曲折中前行C. 欧盟内部各国利益实现一体化D. 美国与西欧的差距扩大31.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 冷战期间各国避免了直接武装冲突C. 美苏冷战维护了世界的和平D. 美苏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32. 事实上现行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主要将近现代历史看做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

17、的农业文明的结果,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必修一)、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必修二)、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必修三)。上述视野属于A. 现代化史观B. 唯物史观C. 革命史观D. 全球史观第卷二. 非选择题:本卷共3题,共38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且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呈现出不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

18、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邦联条例”建立了由各州政府控制的、而和公民个人没有直接联系的全国政府;新宪法则建议成立一个

19、独立于各州政府之外的全国政府,它有一个直接由合众国人民选举的众议院和一些直接对人民行使司法权的联邦法院。“邦联条例”把全国政府置于一个由代表组成的一院制国会的手中,只赋予它很小的权力;新宪法则把全国政府分成几部分以防止滥用职权,并赋予它真正的权力。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材料三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国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都是由他任命的,所有的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

20、其保障的权力。”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分析,“在费城起草的宪法”取得的“创造性胜利”有哪些?结合材料一、二,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形成途径有何不同?(6分)(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德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方面英国与德国有何不同?俾斯麦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出发点是什么?(6分)34(10分)民主是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

21、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雅典公民大会的初控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这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回答:(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

22、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3)新中国成立至今,民主政治建设风雨走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分)35(10分)下表词汇摘自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们代表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教材词汇必修I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人民解放战争必修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

23、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实业救国”、资本输出、官僚资本主义必修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阅读上表内容,探寻近代中国历史的线索或趋势,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指出一条线索或一种趋势即可,史论结合,阐述合理)参考答案1A从材料可以看出夏朝的王位继承大部分属于父死子继,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可知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故A项正确。材料显示夏朝没有具体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B项的表述既与史实不相符,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封建社会自战国开端,故C项不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夏朝的王位继承是有秩序的,混乱是偶然的。故D项不正确。点睛:

24、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信息,夏朝的王位继承大部分属于父死子继,从王位继承与宗法制的关系入手,联系所学就可得到正确答案。2A商王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而周王通过封制加强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故选A项;材料强调商王、周王对地方控制的强弱不同,没涉及王位世袭制是否完善,排除B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才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3B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

25、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B项正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与题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信息不符,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选才无关,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政体的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与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无关,D项错误。4C材料“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丞相权力被削弱,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外朝制度,故AB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宰相能力平庸,故D错

26、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汉武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的史实,学生应该结合材料信息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D “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是中央官职,所以体现了唐代中枢体制演变,故D正确;材料体现了皇权的不断加强,并不是宰相权力不断加强,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唐朝行政体制的混乱,B错误;唐朝实行的三省体制仍在,逐渐流于形式,排除C。6C试题分析:据材料“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故C项正确。宋代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中央政府决策

27、实现民主化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皇帝的决策权受到了相权的制衡,但皇帝权力有所削弱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皇帝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不一定导致行政效率出现下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决策方式7D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8A “只要符合多数人意志,无须经过正当法律程序,也不给予被放逐者任何自我辩护机会,就可径直将一个公民流

28、放境外”说明雅典直接民主的缺陷,A正确;雅典有一定法律体系,B错误;多数人的意志不一定都是错误的,C错误;民主显然不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D错误。9C根据题干中“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规定”等关键句可知,题干体现了适用商品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内容仍然拥有持久生命力,C项正确。题干强调罗马法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表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而是强调罗马法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排除B。题干主要强调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但没有强调其代表法学最高成就,排除D。综上所述

29、,本题正确答案选C。 10D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标志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故B错误。英法革命并没有标志着君主制度的衰亡,英国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C错误。“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转变,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标志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胜利,故D正确。11A试题分析: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即北美独立战争发生在1765-1783年间,应该在这个图示所涉及的时间之前,故排除掉含的选项,从图示看,明显的看出多个折线代表曲折的过程,但是折线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可见民主共和的

30、趋势不可阻挡,故对,所以选择A为正确答案。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12B分析题干“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挽救民族危机重要性,故B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13C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殊国情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然面临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两个敌人,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失败,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在资产阶级的肩上,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故C正确;根据“中国

31、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应该结合民主革命的任务分析义和团运动,而并不是因为发生在近代、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排除AB;太平天国运动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缺乏社会条件并没有实施,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有限,不是把太平天国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的依据,排除D。14B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华侵略导致俄国不满,其中割让辽东半岛触及了俄国在华势力,因此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正确;此事件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俄国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错误。是年;是年。15C据材料“井冈山激情燃烧的岁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故C正

32、确;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故A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B排除;遵义会议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故D排除。16C据所学可知1937年2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材料中中共“提出四项保证”是顺应这个潮流,故A项排除;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斗争形式,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合,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一系列变动,可以得出中共的政策随着时代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民族抗战发生后才正式形成,与题意时间信息不合,故D项排除。17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一切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消灭一切反动势

33、力是由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故D项正确;ABC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8B本题主要是对比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19A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表明人民掌握政权,故A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

34、阶级政权,公社委员代表无产阶级利益,B、C错误;“委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反映的实质是人民掌握政权,故排除D。20D根据材料中的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激化了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导致革命爆发,故D项正确。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但属于D项一部分,排除。B项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但属于D项的一部分,排除B。C项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但属于D项的一部分,排除C。21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俄

35、国的政治特点。1917年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阶级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和平与面包,反对战争。在二月革命前就已出现这种情况;表述不准确,布尔什维克当时掌握的不是军队只是武装;这时还没出现。所以应选D。22A “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意在强调十月革命开创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即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国内意义,而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再借鉴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不再效仿西欧资本主义而非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3A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

36、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故A项正确;确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是在1998年;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大革命时期和1937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决策是在197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4B材料出自1981年叶剑英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故排查ACD,选B。25B澳门特别行政区被授权对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理,横琴岛的一部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了“一国两制”不断被运用于实践之中。故B项正确

37、。题干中并没有提到“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地区采取的方针,具有其特殊性,不是中国任何地区都适用的。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而动用武力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之一,“一国两制”并非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故D项错误。26C根据“一边倒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政策”以及“一边倒”政策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而结束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随着国家需要和国内外形势而不断进行调整的,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务实性,故选C;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是有一定影响的,“已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一边倒”政策

38、的终结说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化,而不是得到很大改善,排除D。故选C。27C根据材料关键语句“顾全大局”“谋求团结”“求同存异”“揭露和反击”“排除障碍获得成功”“周恩来受到景仰和尊重”可知,此次国际会议是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灵活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选C;打破美国等孤立中国企图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排除A;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排除B;不结盟政策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结盟阵营而言的,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排除D。28A题目给出

39、的时间限定是1972年到1985年。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推动中美贸易持续增长,故A符合题意;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的缓和不是主要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冷战期间,中美并未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9A据图中信息可知,美国一直被描述成一个强大的全球性大国,而苏联被描述成一个相对弱小的地区性大国,并且认为苏联在军事、军事、影响力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均不如美国,由此可以说明战后的美苏两极是不对称的,故选A;B项说法夸张,美国并没有达到“决定者”的高度,排除B;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

40、同作用的结果,意识形态并不是核心,排除D。故选A。30B依据材料中“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多速欧洲”等信息可知欧洲一体化遭遇曲折,但“欧盟及其成员国应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表明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前行,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仅涉及欧盟的信息,没有体现经济多极化趋势遭到遏制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C选项错误,欧盟内部各国利益并不完全相同;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国与西欧的差距。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1D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开始后,双方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使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稳定时期,故D项正确;题干立足于

41、世界看待美苏冷战,并非仅仅欧洲重建,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苏霸权主义下世界局势局部紧张,爆发了局部战争,并未避免直接武装冲突,排除BC。故选D。32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观的理解。根据材料的叙述,一切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是伴随着发展过程为主要倾向来进行的,并且主要是由原有的封建经济形势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形式,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形式。这是现代化史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历史史观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的特点33(1)特点: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内阁协调行政权与立法权(或协调政府各部门活动);内阁成员由下院多数党成员组成;依惯例逐步形成。(2)胜利:行政首脑权力较大;议

42、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司法机构健全;联邦政府拥有实权,成为单一主权国家。不同:英国依据惯例;美国通过宪法设计。(3)关系:德国行政权控制立法权。不同:英国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和控制。出发点:维护皇权专制。【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问以“英国责任内阁制”作为切入点,比较简单。根据材料一信息“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等,分析、认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

43、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重点注意把握到“行政首脑的权力、议会的组成、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题干“不同的形成途径”要求,根据两则材料信息,不难直接判断得出,即英国依据惯例逐渐形成,而美国则通过宪法设计实现。(3)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本问涉及到三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把握到“德国行政权比较大,控制着立法权”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即回答出英国英国议会拥有较大权力(“议会主权”)即可。关于第三小问,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皇帝权力巨大,封建专制残余浓厚,其出发点即服

44、务于德意志德国皇帝的专制。34(1)公民大会:直接民主;少数人的民主;人大:间接民主;大多数人的民主;代表具有广泛性(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开放性试题,酌情给分)【解析】(1)公民大会:根据“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得出直接民主;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是少数人公民的民主;人大:根据“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得出间接民主,

45、代表具有广泛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得出大多数人的民主。(2)结合所学,回答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即可。(3)认识:可从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等角度分析回答。35线索: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鸦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并进行早期的资本输出,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当时,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出现.60年代开始,清政府掀起洋

46、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军事工业基本上是封建性的近代企业,民用工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业,仍具有封建性.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两大进步潮流,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但受到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压迫.抗

47、战时期,由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加上战争的破坏,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并于1956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任意选择关键词找线索,结合材料中“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实业救国”、资本输出、官僚资本主义”等信息,可提取的线索为“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论述时结合必修二的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国民党统治前期的发展、抗战时期遭到破坏、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等一系列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