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3*16=48分)1.下列我国科技创新的产品设备在工作时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A长征5号火箭使用的液氧发动机B.北斗导航卫星的太阳能板电池C.位于江苏的海上风力发电场D.世界上首部可折叠柔屏手机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长征火箭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动能,选项A不选。B.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选项B不选。C.风力发电机组工作时,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选项C不选。D.手机中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D选。答案选D。2.下列对于硝酸的认
2、识,正确的是A. 硝酸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会增大B. 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硝酸可氧化Fe2+D. 铁或铝与浓硝酸不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硝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硝酸露置于空气中,硝酸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溶液的浓度降低,选项A错误;B.铜与硝酸没有单质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B错误;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把Fe2+氧化为Fe3+,选项C正确;D.常温下,铁或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钝化也是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D.
3、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A化学反应的能量可转化为为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等;B化学反应是否加热才能进行与反应热无关;C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或吸热没有关系;D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详解:A化学反应的能量可转化为为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等,不一定表现为热能,如可燃物的燃烧,既转化为热能,又有光能,A错误;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铝热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进行,在常温下不反应,B错误。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例如铝热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进
4、行,但属于放热反应,C错误;D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吸热,D正确;答案选D。4.能证明NaCl是离子化合物的事实是A. 常温下是固体B. 熔融态能导电C. 水溶液能导电D. 易溶于水【答案】B【解析】【详解】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态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态不能导电,则能证明NaCl是离子化合物的事实是熔融态能导电,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化合物,把握离子化合物的构成、离子化合物的性质为解答的
5、关键。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气体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 表示,三者之间有以下关系:VB3VA,3VC 2VB,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A(g)+B(g)C(g)B. 6A(g)+2B(g)3C(g)C. 3A(g)+B(g)2C(g)D. A(g)+3B(g)2C(g)【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书写方程式。【详解】VB=3VA,3VC=2VB,故VA:VB:VC=1:3:2,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此反应可表示为A(g)+3B(g)2C(g),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6、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6.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Z和W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离子化合物B. 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YXC. 简单离子半径:YZD. Z、X、Y对应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F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小于F,则X为N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Z为Na
7、元素;W与Y属于同一主族,则W为Cl元素,据此进行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N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W为Cl元素。ANa和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Cl是离子化合物,A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F,所以氢化物稳定性YX,B正确;C氟离子和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含有2个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YZ,C正确;DN、Na两种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5、+1,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的知识,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及应用,
8、该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及逻辑推理能力。7.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 原子半径:SClB.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 还原性:IBrD. 酸性:H2SO4H3PO4【答案】B【解析】【详解】A.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由于原子序数ClS,所以原子半径:SCl,A不符合题意;B.二者都是碳酸的钠盐,酸式盐稳定性比正盐差,与元素周期律无关,B符合题意;C.Br、I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非金属性,BrI,所以还原性:IBr,与元素周期律有关,C不符合题意;D.元素的非金属性SP,所以酸性:H2SO4H3PO4,与元素周期律有关,D不符合题意;
9、故合理选项是B。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B. 氢元素与W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 W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比X的大D.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X是Na;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说明这种盐不水解,Z只能是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Z
10、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属于强酸,则Z是Cl;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W在第二周期且是非金属元素,可能是氮和氧;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Y在X与Z之间,则推出W为O,Y为S,据此解答。【详解】A. Y与Z处于同同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ZY,但选项中未提到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条件不足,其酸性无法比较,故A项错误;B. W为O,氢元素与W可形成H2O或H2O2两种化合物,故B项错误;C. X、W简单离子的电子层均为2层,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序数小的微粒半径反而大,即O2-Na+,则W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比X的大,故C项正确;D. W与Y同族
11、,且在Y的上一周期,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则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故D项错误;答案选C。9.下列关于元素性质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C、N、O、F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 KOH、NaOH、LiOH的碱性逐渐减弱C. P、S、Cl、Ar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 Na、Mg、Al、Si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AC、N、O、F位于周期表同一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正确;BLi、Na、K位于同一主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KOH、NaO
12、H、LiOH的碱性逐渐减弱,B正确;CP、S、Cl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Ar为惰性气体,化合价一般为0,C错误;DNa、Mg、Al、Si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4,依次增加,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10.在一定条件下,硝酸与下列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其中氮元素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 木炭B. 氧化铜C. 氢氧化铁D. 碳酸钠【答案】A【解析】【分析】表现出氧化性,应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浓硝酸和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氮元素化合价+5价变为+4价,表现其强氧化性,故A符合;B硝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表现了硝酸的酸性,故B
13、不符合;C硝酸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表现了硝酸的酸性,故C不符合误;D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表现硝酸的酸性,故D不符合;故答案选A。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一周期的元素都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B. 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C. 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D. 元素周期表共有十六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答案】B【解析】【详解】A第一周期不含碱金属元素,除第一周期外,各周期的元素都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故A错误;B第二、三周期各含8种元素,则第二、三
14、周期上下相邻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如Li与Na、O与S等,故B正确;C第2列元素、He及某些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C错误;D元素周期表共有十八个纵行,分为16个族,元素周期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族,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把握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位置等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原子的结构。12.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这项研究曾获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5N的核外电子数比中子数少1B. 14N与14C互为同位素C. 15N与14N为同
15、一种核素D.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答案】A【解析】【详解】A、15N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为(157)=8,因此核外电子数比中子数少1,故A正确;B、14N质子数为7,14C质子数为6,质子数不同,两个核素不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C、两个核素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核素,故C错误;D、前者中子数为(136)=7,后者中子数为(157)=8,中子数不同,故D错误。【点睛】原子结构表示AZX,其中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中子数等于AZ,对于原子: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13.对反应A(s)+ 3B(g) 2C(g)+ D(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0.3 mol
16、/(Ls)B. v(B)=0.6 mol/(Lmin)C. v(C)=0.5 mol/(Lmin)D. v(D)=0.01 mol/(Ls)【答案】D【解析】【详解】如果以D为基准,则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因为A的状态是固态,浓度视为常数,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B、v(D)=v(B)/3=0.2 mol(Lmin);C、v(D)=v(C)/2=0.25 mol(Lmin);D、v(D)=0.01mol(Ls)=0.6mol(Lmin)。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选项D,答案选D。【点睛】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
17、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注意换算时单位要统一。14.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是A. 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正极B. 电子由发光二极管经导线流向Fe环C.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 e=Fe2+D. 可将柠檬替换成盛装酒精溶液的装置【答案】C【解析】【详解】在如图所示的工作过程中,铜线、铁环插入柠檬,制成柠檬电池,由于活泼性FeCu,所以铜线是柠檬电池的正极,Fe环是柠檬电池的负极,A. 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B. 电子由负极Fe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再由发光二极管流向铜线,故B错
18、误;C.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C正确;D. 酒精为非电解质,不能将柠檬替换成盛装酒精溶液的装置,故D错误。故选C。15.在合成氨反应中,将等物质的量的氮气和氢气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 2min 内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molL1min1,2min 末 N2 的浓度为 7molL1,则氢气的起始浓度为A. 9molL1B. 6molL1C. 3molL1D. 2molL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2min时氨气的浓度为2 molL-1min-12min=4mol/L,设氮气起始物质的量为n根据三段式解题: N2(g)+3H2(g)2NH3(g)起始浓度
19、n/V n/V 0变化浓度 2 6 42min末浓度 7 4 7+2=9=n/V,所以氢气的起始浓度为molL-1,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6.X、Y、Z、W四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YZWA. Z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于Y的简单氢化物沸点B. 标准状况下,X的单质状态与W的相同C. X、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且X对应的酸性最强D. Z的简单离子还原性弱于W的简单离子还原性【答案】B【解析】【分析】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则W为Cl。根据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可
20、以得出X、Y、Z分别为N、O、S,据此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N,Y为O,Z为S,W为Cl,则A. Y的简单氢化物为H2O,Z的简单氢化物为H2S,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H2S,A项错误;B. 标准状况下,X的单质N2为气态,Cl2也为气态,B项正确;C. W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为高氯酸,酸性最强,C项错误;D. S2具有强还原性,强于Cl,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A项要特别注意,比较简单氢化物沸点时要先考虑是否有氢键,再考虑范德华力影响。其中,N、O和F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可使沸点比同族的反常高。且三种氢化物对比,水的沸点最高。第II卷(非选择题)17.(1)某研
21、究性实验小组欲验证浓硝酸在与Cu、Ag 合金的反应过程中除生成NO2气体外,还会有少量NO生成。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常温下,NO2与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A中铜与HNO3反应时所有可能的化学方程式_, _。装置中B瓶选用的试剂_。a.H2O b.浓硫酸 c.NaOH 熔液装置E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2)小明同学想通过比较两种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S与C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他查阅了资料:可以利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来判断酸性强弱。于是小明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仪器A的名称是_
22、,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仪器B的名称是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仪器C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看到的现象是_,证明B中发生反应生成了_,即可说明H2SO4比H2CO3酸性强,非金属性S比C强。【答案】 (1). Cu+4HNO3(浓)= Cu( NO3)2+2NO2+2H2O (2). 3 Cu+8HNO3(稀)=3 Cu( NO3)2+2NO+4H2O (3). b (4). 防止倒吸 (5). 分液漏斗 (6). a (7). 圆底烧瓶 (8). d (9).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 CO2【解析】【分析
23、】(1)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变稀,会生成NO;B装置是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避免在C中冷却后水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由于氢氧化钠吸收尾气时可能会发生倒吸现象,所以装置E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2)要通过比较两种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S与C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则需要利用稀硫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解答。【详解】(1)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变稀,会生成NO,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 Cu( NO3 )2+2NO2+2H2O、3 Cu+8HN
24、O3(稀)=3 Cu( NO3 )2+2NO+4H2O;B装置是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避免在C中冷却后水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所用试剂是浓硫酸,答案选b;由于氢氧化钠吸收尾气时可能会发生倒吸现象,所以装置E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2)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名称是分液漏斗。硫的最高价含氧酸是硫酸,则应盛放稀硫酸,答案选a。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圆底烧瓶;由于硫酸钙微溶,所以应盛放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答案选d。仪器C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B中发生反应生成了CO2,即可说明硫酸比碳酸酸性强,非金属性S比C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25、程式为CO32+2HCO2+H2O。【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注意硝酸的浓度不同,与金属Cu反应时会生成不同的产物。18.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起始时X的浓度为c(X)_;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Y的转化率为(Y)_;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0.5mol/L (2). 10% (3). 0.05mol/(Lmin) (4). 3X+Y2Z【解析】【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起始时X的物质的量是1.0mol,浓度为
26、c(X)1.0mol2L0.5mol/L;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消耗Y是1mol0.9mol0.1mol,所以Y的转化率为(Y)0.1mol/1mol100%10%;2min时生成Z是0.2mol,浓度是0.2mol2L0.1mol/L,则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1mol/L2min0.05mol/(Lmin)。(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可知X与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2min时消耗X是0.3mol,消耗Y是0.1mol,生成Z是0.2mol,则根据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19.人们常常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人类服务。
27、(1)氢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理想清洁能源,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可知,1molH2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气态)时,释放的能量是_kJ。(2)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AFe+2FeCl3=3FeCl2BSO3+H2O=H2SO4CCH4+2O2CO2+2H2O DBa(OH)2+H2SO4=BaSO4+2H2O(3)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原电池示意图,实验结束后,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信息如下:a电流计指针偏转bCu极有H2产生c H+向负极移动d电流由Zn经导线流向Cu实验报告中记录合理的是_(填序号)。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
28、反应式_。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理论上产生H2的质量为_g。将稀H2SO4换成CuSO4溶液电极质量增加的是_(填“锌极”或“铜极”, 下同), 溶液中SO42-移向_。【答案】 (1). 245 (2). AC (3). ab (4). Zn-2e-=Zn2+ (5). 1 (6). 铜极 (7). 锌极【解析】(1)1mol氢气和1/2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气态水时的反应热=436+249-930=-245kJ,故答案为245。 (2). 是氧化还原反应且是放热反应理论上能设计成原电池,故选AC。 (3) 该装置形成原电池,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该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
29、为正极,锌溶解质量减少,铜电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氢离子向铜电极移动,电流从铜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锌电极,故选ab。锌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 产生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所以当有1mol电子流过时,有0.5mol氢气生成,即1g氢气;将稀H2SO4换成CuSO4溶液,则铜离子在铜电极上析出,所以电极质量增加的是铜极;硫酸根向负极即锌极移动。【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的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通常原电池中相对比较活泼金属做负极,相对比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负极失去电子,正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向
30、正极,而电流方向相反。注意电子只能走导线,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2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下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2)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填化学式,下同),E、H、G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色。(4)分别写出B、G两种单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5)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
31、程式:_。【答案】 (1). Ar (2). C (3). NaOH (4). HClO4 (5). (6). 黄 (7). 2K+2H2O2K+2OH+H2 (8). Cl2+H2OCl+H+HClO (9). 2Na2O2+2CO22Na2CO3+O2【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首先判断出元素种类,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并结合有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R分别是Na、K、Mg、Al、C、O、Cl、N、F、Ar。则(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Ar。化合物中最多的是有机物,则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2)同周期自左向右金
32、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E、H、G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化学式为HClO4。(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是NaF,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含有钠元素,则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4)B、G两种单质分别是钾和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2K+2H2O2K+2OH+H2、Cl2+H2OCl+H+HClO。(5)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是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33、a2O2+2CO22Na2CO3+O2。21.有X、Y、Z、M、R、Q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XYZMRQ原子半径/nm0.1860.0740.0990.160主要化合价+4,-4-2-1,+7其它阳离子核外无电子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六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请回答下列问题:(1)X的元素符号为_,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_。(3)Q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比Z的小,其原因是_。(4)下列事实能说明R非金属性比Y强这一结论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34、Y。c.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答案】 (1). H (2). 第三周期VIIA族 (3). 大于0.099nm 小于0.160nm (4). Mg2+和N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前者的核电荷数大于后者,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后者 (5). b、c【解析】分析:X、Y、Z、M、R、Q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阳离子核外无电子,则X为氢元素;Y有-4、+4价,处于A族,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则Y为Si元素;R有+7、-1价,处于A族,R为Cl元素;M有-2价,处于A族,原子半径小于Cl原子,则M为氧元素;Q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Q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Q为Mg元素;Z
35、在六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Z为Na元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氢元素,Y为Si元素,Z为Na元素,M为氧元素,R为Cl元素,Q为Mg元素。(1)X为氢元素,R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A族,故答案为:H;第三周期A族;(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Si的原子半径介于Mg以Cl原子半径之间,故Si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 大于0.099nm,小于0.160nm,故答案为:大于0.099nm,小于0.160nm;(3)Na+、Mg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Na+Mg2+,故答案为:Mg2+和N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前者的核电荷数大于后者,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后者;(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ClSi,a物质的聚集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氢化物越稳定,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稳定性HClSiH4,说明非金属性ClSi,故b正确;cSi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中Si呈正价,说明Cl吸引电子的能力强,Cl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故c正确;故答案为:bc。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利用原子半径及化合价来推断出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R的判断,要注意R不能判断为F,因为F没有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