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人叙事,简练传神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赏析 一、 基本说明1、 此文在教材里属于阅读鉴赏版块;2、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3、 文章所在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 本文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5、 学时为9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分析人物的性格,鉴赏烛之武的辞令艺术和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重点)(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朗读,教师点拨和合作探究使学生感知文章叙事艺术的高超,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精彩的辞令艺术;感知文章高明的写作技巧。(难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烛之武的可贵精神,树立担当意识。2、 内容分析本文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
2、言文。其不仅文言知识较丰富,而且有情有理有故事,耐人寻味;文章写人和叙事的艺术及优秀的辞令艺术也值得学生们学习领会。3、 学情分析接受者是刚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积累,但基础还不深厚。许多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有畏难意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在文言知识的积累中培养学习热情的两种关系非常重要。4、 设计思路本文较简短,且文辞简练生动,适于朗读,所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其中的妙处,培养学习的热情;为了自然的过渡,我把文言知识的梳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树立学生学习收获的信心。5、 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
3、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1、 新课导入(3分钟) 导入: 中国古代兵法中有一种谋略,其大意是 :在敌人内部制造矛盾,使其内部混乱、冲突甚至互相残杀,自己则坐收渔人之利。这是啥计谋呢?(生答)对,就是离间计。离间计和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相近。我们的主人公烛之武他就巧妙地运用了此计谋。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本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个答案。聆听并思索设置悬念,引发兴趣2、 温习旧知(5分钟)要求学生(2)、明确文章体裁(3)、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学生齐读课文回顾前面所学,回答问题;再次读课文温故而知新;为新课做铺垫3、概括各段大意(5分钟,学生独完成) 提出要求;巡视指导读文章且思考为后面鉴赏
4、文章打好基础;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4、教师提问检测(5分钟)教师提问;后展示参考答案: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烛之武临危受命;烛之武智退秦师;晋国被迫撤军。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记笔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5、 辞令品析(合作探究,5分钟) 发问:烛之武临危受命,孤入敌营,智退秦师。其雄辩之才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广开思路,提高效率6、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点评代表发言体验文章的精华7、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给出参考(5分钟)讲解:亡郑 对秦 无利有害存郑 对秦 无害有利(分析利弊,层层深入)亡郑 对秦 将有大害 (表面为秦,实则为郑)聆听
5、,思考,理解体验烛之武精彩的辞令艺术,感悟艺术说话的重要性8、 人物形象分析(小组合作,5分钟) 设问: 左传不仅长于记言,而且善于写人,往往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个鲜活的人物来。文中的人物有何特点?如例分析。 如:佚之狐:慧眼识人的伯乐郑文公:坦诚,机智秦穆公:晋文公:烛之武(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感知本文色的人和事艺术9、教师检测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给出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分析:穆公:唯利是图晋文公:老谋深算烛之武:志士,勇士,辨士学生代表回答。深化对人物的理解;练习识人10、 写作技巧赏析(合作学习,五分钟)明确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积累写作技巧11、 教师提问检测,并且出示参考教师引导提问;出示参考:
6、(1)、语言精炼生动。叙事简而明;写人重传神;记言则周密雄辩。(2)、在结构上,巧设伏笔和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浑然天成。(3)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高妙深沉。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补充回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12、 回顾总结教师总结:本文作为记叙散文,语言精炼而传神,叙事简洁生动,人物刻画跃然纸上,可以成为我们写作记叙文的学习典范;同时领略文中出色的辞令艺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和选择说话方式的重要性。学生理解;做笔记整体把握文章;综合思路13、作业布置要求: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背诵全文记取作业巩固和深化所学四、课后反思 我觉得学生对于本课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一则本文有情有理有故事,耐读;二则辞令艺术精彩,值得探究;三则人物形象鲜明,有戏剧性。在教学中,我较好地把握了重点和难点,力求将文章的精彩处引导于学生,所以感情饱满。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每到动情处,便情绪激昂,稍失常态;在语速的把握方面也不到位,有时显得匆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在把握节奏,突破重难点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