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赤壁赋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赏析本文情景理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合作翻译重点句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历经磨难仍然豁达乐观的精神情怀教学重点:1.通过预习,初步翻译,体会字句段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乐悲乐”的情感变化,理清本文的线索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中国文学史上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但总有一些最被人熟知称道,下面老师想吟咏几句,大家想一下这首词出自何人之手。(师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
2、有阴晴圆缺,那么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阴晴圆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苏轼又是如何选择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千古名篇赤壁赋来找寻答案吧!首先,请大家齐读全文,回忆上节课疏通的译文。同学们,受“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文人历来就有亲近自然山水的情怀,特别是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后,只有山水最懂那颗苦闷彷徨的心。公元1097年黄州迎来了满怀心事的苏东坡,所幸,赤壁的山山水水接纳了这颗伤痕累累的心,面对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苏轼心中有了一丝慰藉,感情也有了一丝变化,现在请大家找出文中体现这些情感变化的词语吧!乐愀然喜而笑这些情感的变化让苏东坡面对命运的不公做出什么选择呢?下面让我们通过三读三品环
3、节,来走进苏东坡吧!二、三读三品环节:一读品乐景合作探究:作者之乐体现在哪些字、词、句子里?试着赏析这些字、词、句。二读品悲情我来写写:美景让人心生喜悦,为什么在第三段作者会“愀然”?客人之悲体现在哪些方面?外因:凄凉的箫声引发悲情,内因:乌台诗案被贬他乡,壮志难酬客人之悲:1. 与历史人物的落差产生的自卑,无法逃脱既定命运轮回的无奈感2. 生命短暂与渺小3.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三读品乐理各抒己见:既然客人如此之悲,为何最后一段又“喜而笑”?如何理解苏轼的劝说?(可任选一句) 知足常乐、珍惜生命、乐观豁达三、拓展链接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除了赤壁赋还有一首词定风波,希望我们通过这首词离苏轼精神世界再近一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到本文的开头,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的选择是处变不惊,悠闲从容,乐观旷达四、总结:苏东坡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愿我们用心去体味生命中的每一缕清风,每一轮明月。因为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忧喜之上的乐观豁达的胸怀!五、作业完成小聚焦19页后赤壁赋的练习。 - 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