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散文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文章在对古都秋景的细腻描写中流露出内心对古都秋的深深的眷恋和向往之情。文章通过五幅画面写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在景与情之间,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达到情景的完美结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文中五幅秋景图,分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五幅图画掌握并借鉴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法。情态与价值:理解作者对古都的深深眷恋的情感;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天“清、静
2、、悲凉”的特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古都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学难点】掌握并借鉴学习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法。【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自主学习本文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把握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3、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和各段中表现色彩、声音的词语4、给各段景物描写添加一个小标题5、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是一个很有魅力且又多情的季节,它惹得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为之或吟或歌。心上有秋即成愁,我们学过哪些心上秋的诗句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郁达夫对秋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偏爱。他曾说过:“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我们这节课一起走进故都的秋。二、整体感知1、由题目切入 “故都的秋”,“故都”也就是北平,但作者问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呢?明确:故,有历史的悠久,年代遥远之感,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以及悲凉之意。(如:“落日故园情”、“故国不堪回首月
4、明中”、“月是故乡明”。) 2、深受作者眷恋的“故都的秋” 有何特点?请找出全文的文眼句明确:特点是清、静、悲凉,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奠定了文章的基调。文眼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赏景初探“清”、“静”1、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五幅秋景图? 明确:文中3-11自然段描写了故都的秋。五幅图景概括: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残声、雨后话凉、秋果胜景。(提示:抓住每幅画面描绘的主体对象并分析其特点)2、在这五幅图中,“清”表现在哪里?“静”表现在哪里?(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明确
5、:清在:秋色。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秋槐落蕊、青布单衣的闲人、淡绿微黄的枣子。(这些色彩都是恬静安谧的冷色调,这些冷色调一般给人一种“清”的感觉。红、橙、黄等颜色称为暖色系,绿、青、蓝等颜色称为冷色系。)清在:秋声。驯鸽的飞声、扫帚声、衰弱的蝉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声调。(反衬,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3、玩味“秋景”。仿写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参考仿写:破屋小院浓茶,碧天蓝朵黄枣,(秋色)驯鸽鸣蝉落雨,槐蕊铺地, (秋声) 落寞人在故都。(情)四、悲凉情境探究1、故都
6、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不写?对秋有如此萧索的感触,作者是有辩解的,请找出倒数第三段的中心句。 明确:“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作者对秋的独特感受是有原因的,知其人论其事。作者简介补充:郁达夫三岁丧父,两次婚变,两次丧子,这些人生巨变造就了郁达夫忧郁的性格,这种忧郁的性格又潜在地影响着他的写作。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夫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他本身对秋有偏爱,写下了很多关于“秋”的作品:雁荡山的秋月、天凉好个秋、立秋之夜、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1934年7月
7、,中国大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与落寞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作者悲秋原因分析:(一)社会环境的黑暗。“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作者在写这些描写色彩的词不仅体现了是故都秋“清”的特点,也是作者情感色彩的外显。(二)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文人见落花而伤春,看流水而感时。他需要这样的景物来排遣内心的忧郁烦闷,把复杂微妙而又难言的情怀寄寓在秀丽的自然景物之中委婉而又曲折地表达出来。(三)自古文人的“悲秋情结”。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对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五、文章中的
8、“景”与“情”景物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作者带着某种特定的感情来看景物,那么景物就染上了作者的感情。感情的不同则对于同一景物的观感也不相同。 本文可以说是“以情驭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本文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全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浑然一体。迁移练习: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 叶树,灯下白头人。 A、绿 B、红 C、 黄 D、青 小结:请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两个句子:故都的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在都市闲人的微叹互答里;在 ,在 。参考:在槐树落蕊的飞花梦里,在秋果的每一丝微黄里。在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里,在槐树叶底漏下的日光里。在雨后的斜桥影里,在秋蝉衰弱的残歌声里。六、课内“秋景”迁移 校园里的秋在哪里?请写上1-3个句子,要求突出秋的特色。结束语:同样是秋天,郁达夫的笔下的秋清、静、悲凉,而刘禹锡留下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佳句。一样的是景色,不一样的是心境,唯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向阳而明媚的秋天!七、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清 静 悲凉景 情 、境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