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的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1、教时:1课时。2、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3、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由图片导入沁园春雪,再由沁园春雪导入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 2、简介词的知识: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
2、“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词的分类 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片段: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二、知人论世:走进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
3、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正如他洒脱的字体一样,他的诗词情调慷慨激扬,风格豪迈爽朗,大开大阖,吞云吐月,既有壮阔的奇观,又富有深广的内涵,是壮观与优美的结合。毛泽东不愧为一代豪放的诗人。他的作品有沁园春 雪水调歌头 游泳卜算子 咏梅忆秦娥 娄山关等。三、整体感知1、听诵读正音:沁园春 百舸 峥嵘 廖廓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词。3、整体理解、感知本文的内容。上片:眼前所见: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下片:由景及人: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四、赏析上片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1)
4、交代了时间寒秋(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3)交代了人物作者(4)作者独立寒秋,面对了滚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种先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2、在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漫山红叶、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长空的击鹰、水底的游鱼。(1)“万”“遍”“层”“漫”“百”等词可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重重叠叠,表现出景色的壮美。(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奋进,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3)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图。(1)“看”字作为领字,
5、统领景物描写。(2)色彩绚烂,对比鲜明。“红遍”、“碧透”。(3)描写角度摇曳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见下图)(4)使用富有传神、表现力的词汇。 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找出。 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引申讨论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伤感的情调,而是如此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
6、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五、赏析下片1、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几句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2、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赏析这几句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年曾经与同学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层层波浪,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只的情形。“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运用了象征手法,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六、整篇的结构统一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七、总结 1、全文结构图。 2、总结。八、练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