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83.59KB ,
资源ID:8404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04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石家庄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自习考试历史试卷(50)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石家庄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自习考试历史试卷(50) WORD版含答案.docx

1、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级 历史 学科自习考试试卷(五十) 做题人 一、选择题1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有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 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 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2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

2、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3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10年以下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4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大臣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皇帝亲自批阅密折,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旨在()A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 B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C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D有利于处理紧急军务5军机

3、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A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 B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C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 D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6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7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 两宋时期的榷场

4、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A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C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D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8商书兴于晚明,是一种专门性商业用书。明清一些商书写到:“大船至上海,由柳湖东去黄埔,为外河,有潮、盗之防”,“近来江浙等省通用洋钿(即洋钱),有光毛真假之分凡收洋钱,务请内教人仔细看,切勿大意,只有吃亏”,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长途贩运发展成熟 B海禁政策逐步放宽C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D偷盗假冒之风盛行9明朝的江南市镇上,有收购周边农副产品的各种商行,有为客商与农家之间交易中介的牙行,有供应农家消费品的各种店铺以及制造农具和各种器物的手工作坊。这表明()A私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B

5、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C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明显 D雇佣关系得到迅速的发展10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期间,万历年间成书的防诈骗的公案类笔记小说杜骗新书,将当时市面上的假银类做了一番整理;民间日用类书三台万用正宗则专门有银色一目。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出现()A推动了世俗小说的繁荣 B规范了当时的商业资本市场C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1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即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这表达了怎样的办学理念()A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 B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C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 D抨击时弊揭露

6、社会现实12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13以下为某学者对明末清初一思想家思想发展脉络的认识。据此推知,该思想家()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 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C宣传经世致用,强调平民意识 D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14明代有人在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时说: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则判然二耳自公“致良知”之说兴,士之获闻者众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践之以

7、身否也?此人言论的本意是()A倡导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学风 B抨击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的弊病C弘扬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D论证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共性1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因而提出“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这些主张()A与传统儒家执政理念相背离 B蕴含了进行社会改革的愿望C猛烈地抨击了八股取士制度 D表达了实行民主政治的请求16西洋药书是康熙帝任命的御前侍讲法国传教士白晋等编著,书中介绍了金鸡纳霜(治疗疟疾药物)等40余种西药,论述了30多种病状及医疗护理药方和临床使用方法。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其中收入了金鸡纳霜等药物。由此表明西

8、洋药书()A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B丰富了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C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的成就 D推动了西医在中国广泛传播17北宋宣和画谱称:李公麟画人物“能分别状貌,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比如他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宽衣长袖,仅从发饰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点。李公麟这种绘画方式旨在()A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B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C呼吁尊重并体恤女性 D开创文人画新的绘画技巧181900年6月,清政府颁发了团规规定“各团师兄如遇调遣出征,当谨遵号令”;“生擒洋人及教匪”首要,缴获敌人器械,在京应交统率王大臣,在外交地方大吏验明,分别办理;“教匪”产业和一切仕

9、物,要封闭入官,变价充公,不可烧焚掠夺。其意图是()A利用洋人绞杀义和团运动 B鼓动义和团激烈地反帝斗争C保护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D把义和团纳入可控制的范围19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擢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A盲目排外 B斗争方式单一C崇信儒学 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20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A宣传优胜劣汰理论 B蕴含着民主革命的思

10、想C体现民族危机深重 D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21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 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 D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22图5是法国某年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抬着大炮去北京。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图5A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旨在要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联合反抗 D直接激发了民主革命的兴起23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

11、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24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1901年被中国学者译为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该著作翻译的背景是()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C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D清末新政倡导西学25下表列举了中国近代部分报刊创办的情况。如果为该表起名,最恰当的

12、是()报刊名称相关信息中外纪闻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刊时务报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国闻报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民报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创办A资产阶级维新派办报简表 B晚清资产阶级办报简表C20世纪东南地区办报简表 D中国民间商人办报简表26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天,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完成入川任务。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此事件的意义是()A民族工业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 B使日军速战速亡中国的计划破产C为到来的持久抗战提供物质基础 D不利于沿海工业的整体协

13、调发展27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美国的主要意图是()A遏制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B向世界展现中国现实,帮助中国走改革之路C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D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281933年,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卷中出现以下作文题目。由此可知()大学题目国立中山大学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国立浙江大学救济农村之我见大学生的责任科学的价值燕京大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试阐其旨以抒所感关于抗日运动之意见(或草拟整个抗日计划或批评国

14、内的抗日运动)齐鲁大学语谓“多难兴邦”,试申其说厦门大学和平与战争A知识分子认同国民政府对外政策 B儒家学说已经在大学被彻底舍弃C文学革命未广泛实行于教育领域 D大学注重考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29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家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这一规定()A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缩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C表明根据地建设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D反映了中共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30在武汉,国民党恢复了北伐战争

15、时期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并邀请共产党人参加,周恩来出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出任第三厅厅长。同时,共产党代表团积极筹备群众组织,支援保卫武汉的前线战事。据此可知()A全面抗战成为国共两党共识 B国民革命推进到长江流域C国共党内合作局面形成 D全民族抗战深入发展31从1922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35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了“国防政府”“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等口号。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主动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C实现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D清除了党内“左”倾错误影响32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

16、府提出红军愿意“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前提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实施战略转移军事方针 B尝试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C意在通过军事手段实现逼蒋抗日 D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331902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一经刊行便风行一时,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译者的兴趣却不在于演绎故事,而是在每个篇目后以译者“识语”的形式,借助故事里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与尔虞我诈来点评晚清时局、抒发自己的思考。这表明林纾()A开创自由个性的翻译风格 B专注反帝爱国的

17、政治运动C倡导维新救国的政治主张 D利用进化论宣传革命思想34表3记述出处“至四月初八日投递(上书),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康有为我史“其(上)书宗旨则以变法为归一言甚激切,大臣恶之,不为代奏。”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执政主和者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同人以成事不说,纷纷散去,且有数省份取回知单者,议遂散。”徐勤南海先生四上书杂记表3是不同史著对“公车上书”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上书时间发生在四月初八 B上书内容致使督察院拒收C督察院拒收致使上书受挫 D上书目标在当时没有实现35新学伪经考强调: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所以叫做“新学

18、”,是刘歆帮助王莽篡汉伪造而成。孔子改制考强调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创造的政教礼法,作六经以为“托古改制”的根据。这表明康有为()A探求中国儒家思想的真谛 B借助传统文化减轻宣传变法阻力C考证出儒学经典的历史演变 D认为孔子是一个善于改革的人物36近代思想家严复认为:“如果中国传统的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导致了贫穷、无知和虚弱,那么,即使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应抛弃。中国必须发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培育广泛的科技教育体制,鼓励民众经济上的私利,并且创建一个合理的国家机制”。严复这一认识()A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C使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 D为变革政治制度提供了

19、理论依据37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 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 D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3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发出了改造国民性,再造新民的呼声。他所谓的新民人格便是近代意义上公民形象的雏形。梁启超的公民思想反映了当时我国()A公民素质极高 B民族危机深重C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时期 D普遍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39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几变其政治理论,从“醉心民约之洋学生

20、”到“自命时髦之旧官僚”,受众广泛。严复批评他:言论多变、无固定操守,是戊戌政变后中国乱象环生的罪魁祸首。梁启超也承认自己“性喜论议,信口辄谈,每或操觚,已多室阂”。梁启超几变政治理论主要原因是()A梁启超性喜论议,性情所致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 D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40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梁启超旨在()A推翻君主政体 B批判封建伦理C进行思想启蒙 D传播民主革命二、 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

21、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一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

22、,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

23、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9分)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级 历史 学科自习考试试卷答案(50)1【答案】B【解析】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其工作带有临时性质,不得长期专擅某项权力,故选B项;宋代只保留隋唐传统官称,而不是继承隋唐政治传统,排

24、除A项;官、职、差遣分离制度有利于防止官员专擅权力,不涉及提高士人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强调防止官员专擅权力,未体现创新官员监察机制,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故选A项;宋代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排除B项;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程序严格,一定程度制约

25、皇权,并非“有效制约”,排除C项;二府三司制使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内阁大臣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10年以下人数所占比例为249%,1520年以下人数所占比例为83%,内阁大臣更迭频繁,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在阁年限而不是官员的实际年龄,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并未涉及内阁大臣人数上升,不能得出“官僚机构膨胀”,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奏折制度的特点是迅速快、机密程度高、没有中转环

26、节,这样做能够使皇帝更直接、更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便利了皇帝对百官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故选A项;题干中所述的奏折制度是对以前做法的改变,但这不是皇帝的出发点,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专制皇权,排除B项;题干中所述的奏折制度提高了行政的决策效率,但这也不是皇帝的真正目的所在,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没有述及奏折进言的具体内容,也就不能推断出皇帝的真正目的是处理紧急军务,排除D项。5【答案】D【解析】“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表明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D项;军机处要挑选“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强调的是皇帝的亲信,挑选学识渊博的人材

27、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的是皇帝,不是军机处,排除B项;“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表明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不是提高中央行政的效率,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可知南宋时期土地利用率高,农业增产,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南宋时期农业生产情况,无法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土地利用率高,并未提到农作物用于商品交换,排除C项;宋代的土地不抑兼并,与土地利用形式和熟制无关,排除D项。7【答案】D【解析

28、】“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是宋代开封城对外交流的证明,“两宋时期的榷场”反映了边境贸易的发展,“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呈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这些都是宋代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的体现,故选D项;宋代依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革,排除A项;仅从对外贸易的发展无法看出国家经济集权,且材料并未提及其他时期,“日益加强”的说法也无从体现,排除B项;商帮产生于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商书兴于晚明,是一种专门性商业用书。明清一些商书写到:大船至上海,由柳湖东去黄埔,为外河,有潮、盗之防,近来江浙等省通用洋钿(即洋钱),有光毛真假之分凡收洋钱,务请内教

29、人仔细看,切勿大意,只有吃亏“,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商业用书,并记述了经商路途、贸易中应注意的地方,说明当时商品贸易比较频繁,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专业性商书的出现和用途,并没有说明长途贩运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明朝海禁,清朝闭关锁国,对外贸易并没有放宽,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洋钱有真假之分,并没有说明偷盗假冒之风盛行,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有收购周边农副产品的各种商行,有为客商与农家之间交易中介的牙行”等信息可知,明朝江南市镇上的商行、牙行、各种店铺和手工作坊,是各种商品贸易和服务的中心地,这表明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故选B项;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居于主

30、导地位,题干只是反映了市镇上有手工作坊,但不能得出私营手工业以及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江南市镇上的各种行业,没有反映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特征,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雇主与受雇人之间达成以契约为基础的雇佣关系,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伪银阻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也降低了货币白银化的功能,这种防诈骗实用类书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故选D项;杜骗新书及银色属于实用类书籍,并非世俗小说,排除A项;杜骗新书及银色是个人编制的,不是政府统一印制,所以无法规范商业资本市场,排除B项;“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

31、在宋朝时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发展为理学,理学大师们深知教育发展要远离尘世的喧嚣,才能潜心研究学术,而佛教又主张遁世避俗、潜心修行,反映在书院选址上,就出现了题干所述现象“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和把“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故选C项;书院主要满足知识分子对学术的追求,与下层民众无关,排除A项;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属于“私学”的范畴,但是其主导思想仍属于政府所倡导的主流思想,并且题干设问中涉及的是书院的“办学理念”,而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书院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私学”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学术,而不是通过揭露社会弊病以抨击现实,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

32、材料“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可知王夫之认为物质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基础,表达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故选D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中强调器道关系不符,排除A项;李贽认为“人必有私”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排除B项;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王夫之强调器道关系不符,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据材料“维新派和革命派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可知,其思想应与民主相关,且符合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需求,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维新派并未否定儒家学说,且康有为借助了儒学作为宣传工具,排除B项;据所学维新思想和三民主

33、义的知识可知,C选项在二者的思想中均未体现,排除C项;D选项并不能体现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则判然二耳”可知,此人主张读书当结合亲身实践,以实现“书我合一”,即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若只是作为书本内容进行学习,则无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从而无法内化为自己的学识,根据材料“自公致良知之说兴,士之获闻者众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践之以身否也”可知,此人对士人践行“致良知”的现象有疑问,故选A项;王阳明属于心学,排除B项;根据材料“明代有人在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可知,此人评价的是王阳明的思想,不涉及顾炎武的思想,排除C项;

34、根据材料“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则判然二耳”可知,此人主张读书当结合亲身实践,以实现“书我合一”,即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若只是作为书本内容进行学习,则无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从而无法内化为自己的学识,并未涉及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关系,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由材料“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因而提出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可知顾炎武希望能逐步改变百姓穷困的境遇,是对殷实、安定生活的期望,故选B项;顾炎武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选A项;材料并未提及八股取士,排除C项;“实行民主政治”不符合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中国药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收

35、入了金鸡纳霜等西洋药书中介绍的药物,丰富了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故选B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排除A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的成就,排除C项;材料只是收录了金鸡纳霜等西药,不涉及推动西医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李公麟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可知这种绘画方式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故选B项;这些绘画景象未必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排除A项;仅通过绘画的描述无法得出对女性的尊重与体恤,排除C项;这种绘画技巧不属于新的绘画技巧,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各团师兄如遇调遣出征,当谨遵号令”

36、实质是对义和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方便进行管理,故选D项;1900年6月,清政府颁发了团规规定“各团师兄如遇调遣出征,当谨遵号令”没有镇压义和团的意思,排除A项;“生擒洋人及教匪首要,缴获敌人器械,在京应交统率王大臣,在外交地方大吏验明,分别办理”无法体现“激烈地反帝”,即使反帝也是按规矩来进行,排除B项;“生擒洋人及教匪首要,缴获敌人器械,在京应交统率王大臣,在外交地方大吏验明,分别办理”无法体现保护洋人的目的,排除C项。1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可知义和团把一切都归咎于列强,把矛头指向了外国侵略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爱国主义,但这

37、种提法是不科学的,说明缺乏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故选D项;义和团运动在“扶清灭洋”口号下反对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但这不是材料内容体现本质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义和团运动缺乏科学革命理论,崇信儒学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20【答案】C【解析】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材料中“1903年出版”“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相符,故选C项;材料中“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并未涉及优胜劣汰,排除A项;强调“当知爱国”,但未涉及革命,排除B项;强调“当知爱

38、国”,但未涉及平等自由,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据材料“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督抚仍然受制于中央,故选A项;据材料“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中央权力大于地方,排除B项;清末新政此时还未开始,排除C项;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没有将材料内容完全反映出来,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由漫画中的场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多国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该事件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联合反抗,引发义和团运动以及反抗八国联军的战争,故选C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而A选项指的是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

39、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已得到实现,漫画所反映的事件与此时间不符,排除B项;漫画中事件能直接激发民族革命的发展,而不是民主革命的兴起,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列强驻兵使北京直接暴露在列强的军事威胁之下,安全没有保障,使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遭到破坏,故选D项;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序幕的是三国干涉还辽,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马关条约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排除C项。2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1901年,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民族危

40、机严重,故选A项;维新变法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体现爱国主义,材料中提到为奴之势,体现的是国家的危亡,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中国当时面临沦为奴隶的命运,为此要振作,清末新政是此背景下的清政府的一种措施,不能反映时代背景,排除D项。25【答案】B【解析】材料“同盟会”是革命派,“康有为”等是维新派,都是资产阶级办报,故选B项;维新派与材料中“同盟会”的革命派不符,排除A项;20世纪东南地区,与材料中“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的19世纪北方地区不符,排除C项;民间商人与材料中“同盟会”不符,排除D项。26【答案】C【解析】由材料“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天,转移物资和人员到

41、四川,完成入川任务”可知为抗日战争时期沿海企业内迁,为抗战时期物资生产创造条件,为持久战奠定物资基础,故选C项;“平衡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排除B项;沿海工业在抗日战争开始后受到重创,且材料强调的是企业内迁的意义,排除D项。2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可知美国试图通过对战时中国国家形象的展现,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故选D项;“遏制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

42、计划”是直接目的,并非“主要意图”,排除A项;美国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并非“帮助中国走改革之路”,排除B项;“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其手段,并非“主要意图”,排除C项。28【答案】D【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民族矛盾不断加深,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因此,大学入学考试作文中出现“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救济农村之我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试阐其旨以抒所感”“关于抗日运动之意见”“多难兴邦”等题目,这体现了大学注重考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故选D项;材料是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卷中出现的作文题目,无法体现知识分子对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态度,排除A项;据材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试阐其旨以抒所感”

43、可知,儒家学说没有被大学舍弃,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文学革命的信息,排除C项。29【答案】D【解析】紧扣时间1941年及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权,中共的土地政策明显体现了对当时国情的正确认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故选D项;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排除A项;纲领中的规定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的扩大,排除B项;题干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主旨是为了服务抗日战争的大局,排除C项。3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党恢复了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并邀请共产党人参加”“共产党代表团积极筹备群众组织,支援保卫武汉的前线战事”结合所学可知1

44、938年的武汉会战,是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开展的,国民党此举加深了国共合作,共产党积极领导群众支援正面战场的作战,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深入发展,故选D项;根据所学国民党坚持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所以并未形成全面抗战的共识,排除A项;根据材料“恢复了北伐战争时期”“周恩来出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出任第三厅厅长”“支援保卫武汉的前线战事”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而不是国民革命,排除B项;抗日战争期间,国共的而第二次合作是以党外合作的方式,排除C项。31【答案】B【解析】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主动适应民族战争

45、的需要,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中国共产党人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不代表放弃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排除A项;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C项;“清除”一词过于绝对,且“建立苏维埃政权”不是“左”倾错,排除D项。32【答案】B【解析】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选B项;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排除A项;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逼蒋抗日,排除C项;1935

46、年的“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33【答案】C【解析】经过林纾点评式的翻译,借助进化论,伊索寓言变成讥刺时局,宣扬维新变法的工具,故选C项;材料重点不是强调林纾的翻译风格,而是其宣传维新救国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是思想启蒙而不是政治运动,排除B项;利用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而不是革命思想,排除D项。34【答案】D【解析】据材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大臣恶之,不为代奏,有数省份取回知单者,议遂散”,从察院到大臣再到数省拒绝上书,可知当时上书的目标在当时并未实现,故选D项;据材料“至四月初八日投递(上书),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可知在四月初八对上

47、书内容进行品评,而非上书时间,排除A项;据材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可知都察院对变法内容进行了批示,而非内容导致拒收,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从都察院到大臣、再到数省拒绝说明上书受挫,而非只有督察员做使上书受挫,排除C项。35【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以历史考据的方式说明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是伪造的,其真实用意是借此说明,顽固派借助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言论,反对变法改革的理由都是不可信的,而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考证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改革创新,可知康有为把孔子宣传为具有改革精神的儒学先师,为维新变法寻找合乎统治阶级意愿的理由,故选B项;从材料中康有为认为

48、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是王莽篡汉伪造的,结合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变法改革,可知探求儒家思想的真谛并不是其真实目的,排除A项;从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内容可知,康有为并不是考证儒家经典的演变过程,只是为了实现维新变法而写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儒家思想,排除C项;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描绘成为一个善于改革的人物,只是康有为等人希望掀起维新变法的政治需要,对孔子形象的一个重新塑造,排除D项。36【答案】D【解析】严复认为应抛弃传统的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其创建一个“合理的国家机制”的主张为日后的维新运动提供了变法的理论依据,故选D项;戊戌变法已失败告终,严复并没有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

49、道路,排除A项;严复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并不主张民主革命,排除B项;严复主张的是“民族主义”,并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37【答案】A【解析】宫廷政治是对皇帝或者皇权为核心的国家与国家政治的称谓,材料中所述事件体现了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对国家最高权力的争夺,这直接导致了维新变法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故选A项;清朝没有内外朝,排除B项;维新变法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抵制,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并没有改变清廷权力结构,排除C项;维新变法最终失败,并没有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排除D项。38【答案】B【解析】“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发出了改造国民性,再造新民的呼声”其

50、首要目的是救国救民,可见民族危机的严重,故选B项;“1902年”无法说明公民素质高,排除A项;“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时期”一般来说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发出了改造国民性,再造新民的呼声”可见其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思想的作用,排除D项。39【答案】C【解析】“戊戌政变后中国乱象环生”说明当时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这促使梁启超不断变化其政治主张,故选C项;性喜议论是梁启超的性格,这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属于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梁启超等主张君主立宪制,但这种制度与其几变政治理论无关,排除D项。40【答案】C【解析】梁启超强调我国的最大问

51、题是“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所以面对中国近代沦亡之时,民众不关心此事,可见存在着公民意识和民族意识缺失的问题,梁启超旨在进行思想启蒙,唤起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故选C项;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不主张推翻君主政体,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论述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未涉及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与封建伦理无关,排除B项;梁启超主张改良,不主张革命,排除D项。二、材料阅读41【答案】(1)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6分)(2)变化: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

52、”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治边措施由政治为主到多方面综合治理。(6分)评价: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清朝以来的边疆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种民族平等难以实现。(4分)(3)背景: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共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5分,一个要点2分,二个要点4分,三个要点5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可得出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根据材料一“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可得

53、出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根据所学可得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可得出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根据材料二“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可得出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根据材料二“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可得出治边措施由政治为主到多方面综合治理。第二小问简要评价,根据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

54、,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清朝以来的边疆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根据所学可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种民族平等难以实现。(3)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三“1941年5月1日”可知为抗日战争时期,可得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可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共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等。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三“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可得出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根据材料三“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可得出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