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9.50KB ,
资源ID:8400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00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木兰诗》课堂实录1 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木兰诗》课堂实录1 新人教版.doc

1、木兰诗课堂实录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生1:穆桂英生2:梁红玉、红娘子生3:秋瑾花木兰师: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愿意向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木兰诗的知识?生4: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

2、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师:说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生:自由朗读,拿笔圈画。师:同学们刚才读的非常认真,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比较难以把握的字词?生5:“愿为市鞍马”中的“为”是读wi还是wi?师:有谁愿意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生6:wi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了这次征兵。生7: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是读“q”还是“j”?生8:我认为应该读“j”,因为当骑读“j”

3、的时候,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骑马的人,一个是指骑的马。书下有注释,胡骑指胡人的战马,所以它应该读“j”。师:你解释的太完美了,课后肯定认真预习的,老师非常欣赏你,同学们也要向她学习。还有没有疑问了?生:没有了。师:木兰诗是北朝民歌,语言丰富多彩,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生9: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师:为什么呢?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9: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一家出发前紧张的气氛。师:对,这句除了夸张,还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铺排手法。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看似不合理,但经过这一渲染

4、,木兰一家紧张而有序的准备戎装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了,所以这四句,我们应该读出那种急骤跳跃,明快活泼的感觉。生10:我比较喜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句话,因为这两句用了“旦辞不闻旦闻的相同句式。将木兰离家思恋亲人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师:分析的很不错,所以这句中的“旦,暮”要重读,上下句要读得似断实连。“不闻,但闻”要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生11:我喜欢“爷娘闻女来对镜帖花黄”,因为这组句子工整,读起来节奏明快。师:所以这一段我们应该读出那种热烈欢快的气氛,前高后低,动词要读的响亮,极力表现喜悦之情。生12:我比较喜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因为它以简洁的语言介

5、绍了木兰战功赫赫。师12:如果你来朗读这句,应该如何把握?生:我觉得“十二转”“百千强”应该重读。因为它们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木兰战功赫赫。生13:我认为这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要以惊讶的语气读出。师:确实是这样,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师女郎,难道不应该惊奇吗?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这首古诗中的优美句子,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配乐朗诵,注意语音语调重读和语气。(播放配乐朗诵)生:听读。师:好多人还沉浸在刚才的朗读氛围中。下面请同学们 从这首古诗中选出你最把握的段落,读出缓急,读出气势,读出感情。待会儿,老师请人示范。生:自由选读。生13:范读。师:你们觉得田威读得怎么样?生14:太好了。她的声

6、韵铿锵,我简直已经置身于这充满喜剧色彩的故事中了。生15:范读。生16:他读得还可以,将木兰那种思恋家人的心思生动的表现出来了。师:我们同学都非常有灵性,一点就通,时间有限,朗读到此为此,那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 有没有遇到难以解决的字词句呢?生:没有人举手。师:既然大家没有疑问,那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一个接着一个完成幻灯片上的重点字词的解释。(幻灯片呈现重点字词)生17:当:对着。生18:十二卷:表示多数,非确指。生19:市:买。生20:但:只,仅仅。生21:戎机:军事,军机,这里指战争。生22: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铜制器具。、生23:策勋:记功勋在书上。师:那“应”如何解释呢?

7、生23:记载在策上。生24:强:有余。生26:帖:同“贴”。生27:火:同“伙”。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不错,那老师就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何解释?生12:它应该解释为:将军和战士进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活着回来了。师:解释得不错。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它不能解释为将军进过上百次的战斗牺牲了,战士们十年征战,胜利归来了。这两句的主语都应该是将军和战士。同样的第6小节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也应该这样解释师: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准备复述故事。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

8、用第三人称。生28:复述故事。师:故事情节相当精彩,同学们鼓掌向她表示祝贺。生:鼓掌。师:木兰的故事我们已经了解,那么你从木兰身上学到了什么?到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请以我从文中看出木兰是一个的句式回答。生29:我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看出木兰是一个勤劳女儿。生30:我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孝顺的女儿。生31:我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的英雄。生32:我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女子。生33:我从“出

9、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看出木兰是一个机智、谨慎的女子。生34:我从“开我东阁门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是一个爱美的女子。师: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幻灯片呈现: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文章,想一想文章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同桌讨论)生35:从字数上看,“代父从军辞官回家家人团聚”好像是重点描写的。师: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都烟消云散,为什么花木兰的故事能流

10、传至今?生:因为她女扮男装。生31:我认为这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他要表现木兰女扮男装这件罕见的事情,而不是表现战阵场面。师:这也应该算是一个理由,我们也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生32: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木兰女子这一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33: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木兰女子这一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师:这样安排就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师: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

11、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师: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古诗,再次真切的感受木兰的形象。教后感:教完这一课我有如下几点感触:(1)课前的预习工作很重要。在上课之前,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三点要求:1.解决文中的字音。2.诵读课文,能根据书下注释尝试翻译文章。3.将预习中出现的难点记下,以待课上解决。因为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课上这一块处理的很快,而且学生能当堂掌握难点。(2)诵读是这首古诗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古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课上和同学一起分析如何处理一些阅读问题,不仅达到了朗读指导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舍得把语文课交给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详略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我想了很多办法,然而课上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的答案,有力的证明语文课要交给学生,更要相信他们。(4)适时的表扬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非常重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