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它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节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历史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学情分析】从高一学生的认知状况看,学生早在初中时已经对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就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学生对它们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
2、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因此,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阶段特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切入教学,开展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的经验、方法与技巧,并形成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2)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
3、力。(3)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4)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
4、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3)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4)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
5、斗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讲授与启发相结合。充分利用知识拓展,合作探究,课堂练习等方式加深理解和记忆。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的节日很多,大家可知道中国的青年节是哪天?(学生回答:5月4号)对!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会是在
6、这天呢?历史上的这一天又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呢?有何重大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授内容:【过渡】1919年的中国是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降卖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酷的考验。而此时五四运动就如一声惊雷,惊醒了这片混沌。一、五四风雷五四运动(板书)(一)原因(板书)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巴黎和会(1919.16月):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实质是宰割战败国、进行分赃的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7个战胜国的代表1
7、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美、英、法、意四大国操纵会议。4月28日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联盟约。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中国正义要求遭拒绝: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6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出希望条件七条:一、废弃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
8、六、归还租界;七、关税自由权。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中国代表又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但是,这个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却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和会”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争中获得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以及中日双方曾有的换文,故日本拒绝交还在山东的特权。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知识拓展】山东问题的由来山东问题,由来已久。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把山东划为它的势力范围。德国在山东殖民经营的成
9、功,刺激着日本对山东的野心。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德国与俄、法两国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交还”中国,更使日本耿耿于怀。况且,山东为日本近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早已成为日本阴谋夺取的对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意、奥和英、法、俄两个帝国主义集团在欧洲战场上互相厮杀,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这对于蓄谋已久夺取山东并进而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日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就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发表宣言,声明它将采取“必要措施”。1914年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日本对德宣战,并不单单是为了夺取德国的胶州湾租借地,其真正目的
10、,是借此夺取山东全省,然后再以山东为基地,北上华北,南侵中原,进而独霸全中国。德国由于正忙于欧洲战场,自知难以保住在山东的侵略势力,便扬言愿意把胶澳“交还”中国,企图拉拢中国政府共同对付日本。但是袁世凯此时正企图争取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竟然完全屈服于日本的压力,放弃收回胶州湾的拟议,坐等日本侵吞。1914年9月2日,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出兵山东。11月7日,德国战败投降,日英联军占领青岛。1915年1月7日,北京政府外交部照会英、日两国公使:“现在战争已终,双方交战国之军事设施已完全解除,自无使用龙口及胶州湾附近一带为行军地点之需要,所有前此本国划出该区域之通告,自应声明取消,回复原状。要求留
11、驻胶济铁路沿线及龙口、青岛间的日军撤退至胶澳租借地范围之内。”由于日本此时已酝酿新的侵略计划,所以始终不肯撤兵,有意制造“山东悬案”。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当面递交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要求,日本已摸透了袁世凯急于称帝的心思,为了诱使其订立条约,日置益递交“二十一条”时露骨地说:“中日悬案解决,中日两国亲善关系加强,日本政府希望大总统高升一步。”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下,袁世凯政府完全屈服。于5月9日上午派外交次长曹汝霖到日本公使馆交付了答复书,除第五项“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各项全部“执行应诺”。日本为了使其霸占山东的既成事实得到国际公认,施展了种种外交手段。1917年初
12、,日本先后与英、法、俄、意缔结密约。四国支持日本承袭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同年11月,日本又与美国签订了蓝辛石井协定,协定明确规定:“合众国承认日本于中国有特殊之利益,而于日本所属接壤地方,尤为其然。”这样,各帝国主义列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在重新瓜分世界势力范围的基础上,以牺牲中国的民族利益为条件,与日本达成协议,支持了日本对山东的非法占领,从而使日本承袭德国在山东的殖民特权,在国际上有了所谓“法律”依据。后来,日本又利用段祺瑞政府进行内战,急需军费之机,向段祺瑞政府建议中日合办济顺(济南顺德)、高徐(高密徐州)铁路,由日本借款2000万日元。段祺瑞为了取得日本的借款,加强其军事实力,竟然完全同
13、意。1918年9月28日,与日本在北京签订了高徐、济顺二铁路借款预备合同。同时,中日双方还举行了关于山东问题的秘密换文。(二)爆发(板书)1、时间:1919年5月4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三)经过(板书) 阶段时间运动中心第一阶段5月46月初北京学生(先锋)第二阶段6月5日后上海 工人阶级(主力军)(四)结果(板书):取得初步胜利表现为: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签巴黎和会和约。(五)意义(板书)(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
14、)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3)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识拓展】五四运动的精神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因此,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在新时期发扬五四精神,就要
15、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五四精神的新篇章。【合作探究】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鸦片战争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异: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
16、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屑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过渡】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
17、动的日益结合,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板书)(一)诞生的条件(板书)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2、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5、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二)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板书)1、时间:1921年7月23日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3、代表:13位代表;4、主要内容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即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
18、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5、诞生的意义(1)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2)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3)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合作探究】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中“新”在哪里?(1)思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2)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阶级基础:代表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4)革命纲领: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6、中国
19、共产党诞生之后的主要活动:这是教材P68历史纵横的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组织工作:陈独秀专职做党的工作,准备成立执行委员会;政治工作:部署工人运动;思想宣传工作:出版关于共产主义的书籍。【过渡】由于共产党刚诞生不久,力量还很弱小,但是民主革命的任务却刻不容缓,年轻的共产党该怎么办呢?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板书)(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板书)1、合作条件(1)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如二七惨案)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中共“三大”的决定: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共产国际的指导。2、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3、合作结
20、果: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两党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二)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板书)1、兴起:通过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1925年)2、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结果: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即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中心由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国民党右派的背叛;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课程小结:
21、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90年来,五四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我们。五四运动后不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也随之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大革命,然而,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国民大革命很快失败。年轻的共产党人从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中逐渐成长起来,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这就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课堂练习:【学思之窗】想一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量的强大,力量弱小的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难以
22、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当时的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是中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此种方式有利于我党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革命分子,扩大组织,壮大革命基础。【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是怎样与国民党合作的?有什么教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过程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指示,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捍卫民主共和制的斗争接连失败后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1924年
23、1月,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实现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并在革命阵营中寻找新的代理人;革命阵营内部发生危机,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革命大革命运动失败。大革命的失败,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课外作业:1、复习识记本课知识点。2、结合所学,查阅资料,完成本课探究学习总结。3、完成本课单元练习。教学后记:由于本课内容比较多,在一个课时内要面面俱到地达到教学目标很困难,只能有所取舍,这就使得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未能充分地发挥。此外,现代化教学手段参与教学的力度不够,因此在发掘教育资源和手段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板书设计: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五四运动(一)原因(二)爆发(三)经过 (四)结果(五)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诞生的条件(二)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二)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