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导读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进而自觉地阅读名著。2让学生通过家的学习,了解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了解当时青年人的处境,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时代。3让学生懂得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热爱生命,做自己的主人。教学重点:1家中人物及情节的把握:通过人物描写及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2家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家的时代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小狗包弟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期间的悲惨命运,从侧面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小狗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
2、悔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家。二、作品分析1时代背景(新旧时代交替、新旧势力搏斗的背景下)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2家庭背景(巴金的家与家到底有多像)“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巴金“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巴金“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
3、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你可以想象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巴金四世同堂一、高老太爷、陈姨太二、克明、克安、克定三、觉新、瑞珏(梅芬)、觉民、琴、觉慧(鸣凤)四、海臣家庭情况: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三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父李镛,为大家庭的家长,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广元县知县。成长历程巴金的家是一个当时颇具代表性的封建传统和礼教统治的家庭。他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了19年,这奠定了巴金写家的深厚基础。1923年春天,巴金和三哥两个就离开了成都的大家庭,去了上海。离家八年后,也就是在1931年巴金写下了家,那年
4、他27岁。人物原型:高老太爷“高老太爷就是封建统治的君主。他还有整个旧礼教作他的统治的理论根据。他是我的祖父,也是我的一些亲戚的家庭中的祖父。”觉新“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 “大哥性格温顺,常要忍受长辈们的欺凌。为了这个家,大哥放弃自己很多爱好。”作揖主义琴“是我的一个堂姐的影子,我另外还把当时我见过的少数新女性的血液注射在她的身上。”瑞珏“虽然我祖父死后我嫂嫂被逼着搬到城外茅舍里去生产,可是她并未像瑞珏那样悲惨地死在那里。”梅我也有过一个像梅那样年纪
5、的表姐,她当初跟我大哥感情好。她常常到我们家来玩,我们这一辈人不论男女都喜欢她。我们都盼望她能够成为我们的嫂嫂,后来听说姑母不愿意“亲上加亲”,因此这一对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鸣凤我们家里有过一个叫做翠凤的丫头,关于她我什么记忆也没有了,我只记得一件事情:我们有一个远房的亲戚托人来说话,要讨她做姨太太,她的叔父征求她本人的意见,她坚决地拒绝。虽然她并没有爱上哪一位少爷,她倒宁愿后来嫁一个贫家丈夫。她比鸣凤幸运,用不着在湖水里去找归宿。3内容概括请根据下列几要素完成对家的内容概括时间: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地点: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主要人物及情节:高老太爷、长房长孙觉新
6、、梅表姐、李瑞珏、觉民、琴、觉慧、鸣凤(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命运为线索。)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
7、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4人物分析:欣赏小说的角度人物 情节 环境 主题 语言(五要素)重点人物分析:提问:你认为家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谁?请简述你对这一形象的看法。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可大致分为压迫者(卫道者,统治者),牺牲者,反叛者三种类型。(1)压迫者的形象包括冯乐山和高老太爷与克明,克安,克定两代地主的形象。高老太爷性格特征:专横、虚伪、腐朽、冷酷具体表现:囚禁觉慧包办婚姻(觉民、鸣凤、婉儿等)大肆举办生日活动年轻玩女人,年老养姨太小说描写高老太爷临死前破例对觉慧表示的宽厚,就是相当深刻的一笔;表明作者即使是
8、对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而是努力展示其性格的多面复杂性。(人之将死,其行也善。)(2)牺牲者的形象:梅,瑞珏,鸣凤 (放映视频你们青梅竹马情脉脉)梅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抑郁梅芬病逝瑞珏是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3)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民,琴性格特征: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具体事例:大胆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创办黎明周报,批评大哥奉行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是“懦夫哲学”;支持二哥觉民的逃婚;他敢于怒斥陈姨太等人的迷信行为;他无视“门当户对”的森严教规,大胆的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
9、他义无反顾的从封建大家庭出走,奔向了“充满着未知的新的生活的上海”。幼稚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觉慧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除了以上三类人物形象之外,还有一个觉新.他是一个集以上三种人物性格于一身的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总结:分析人物形象
10、要注意两个方面善于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鸣凤投湖,觉民抗婚,捉鬼闹房,瑞珏身亡,觉慧出走善于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鸣凤投湖前哀诉无门的心理活动思考: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出家的主题吗?5 主题概括: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觉慧等)6精彩语言:朴实而饱含真情。如:“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的并排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门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改变,可是他们的秘密依旧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对环境的描写仿佛是有声处的无声,预示着这个看是
11、辉煌的家庭,其实人心已经枯槁了。家不像家,只是把一颗一颗血性的心扼杀。这里没有人与人的平等对话,只有服从与命令,主人与奴隶。想要这样一个家庭里生存,人必须变得“健忘”,同样的一个人必须学会有不同的面目。写到鸣凤投湖之前,作者用他浓郁的抒情笔调写道: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了树梢,在水面上散布了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那样美丽的世界,却留不住那个美丽的少女,这使我们感到了无限的悲哀及愤怒。鸣凤投湖后,作者又写道:平
12、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接着水面上又发出两声哀叫,这叫声虽然很低,但是它的凄惨的余音已经渗透了整个黑夜.不久,水面在经过剧烈的骚动之后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象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读到这里,我们好象,我们好象听到作家也在低声地哭了。作者不但叙述的语言充满浓郁的感情,而且在人物语言中的感情更能深深感染读者。又如:在除夕之夜,觉慧,觉民到琴家里去见到了梅表姐,梅表姐在向他们倾诉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时说:我看见花落要流泪,看见月缺也会伤心。这一切都给我唤起许多痛苦的回忆。在宜宾我从赵家回来跟着我母亲住了将近一年。我的窗前有一株梧桐树,我初
13、去的时候,树上刚发新芽,叶子一天天多起来,渐渐到了绿叶成荫。谁知一到翻天,树叶就一片片变成了黄色,随风飘落.到我们回省的时候,就只剩下枯枝了。我想这倒跟我想像,我已经过了绿叶成荫的时节,现在是走飘落的路了。三、家的启示。1家在明确的告诉人们;敢于奋斗,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在旧制度崩溃时获得新生;而懦弱胆怯,屈从环境和命运,必然成为牺牲者。2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巴金3“巴金小说的价值,不只是在现时代,而特别在将来的时候要保留着。因为他的小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变。这好似一部影片,在上面有无数的中国人所表演的悲剧,作者个人的经历的叙述,在很多青年心中引起了共鸣。为什么家会有这样的收效呢?唯一的原因就是她代表了中国大多数青年的自传。” 法国学者明星兴礼四、作业。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家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板书设计:家巴金主旨:反封建人物:方法的把握情节:重点教学反思: 通过情节的展开,让学生细致分析作品中的几个重点的人物形象,进而归纳出整部作品的主旨;讲解小说的三要素和高考重要的考点,以对接高考,同时注意对方法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