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723KB ,
资源ID:83946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94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梭伦在当选为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老的地方,竟至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最指A. 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 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斗争激烈C. 奴隶主之间的斗争D. 自然灾害的威胁【答案】B【解析】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局部调整无法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社会政治改革成为必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2. 梭伦改革在国家机构民主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以公民大

2、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创立了“陶片放逐法”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从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作为最高的司法机构,以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且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故正确;“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创立的,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3. 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

3、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述说的是改革的背景,说法正确;述说的是改革的意义,说法正确;中的“从根本上”说法错误;述说的是改革的意义,说法正确。故A项正确。考点:综合考查梭伦改革点评:解答可从选项特征来缩小分析范围,本题至少可以不需分析,只须分析,节省答题时间4.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这一规定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

4、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错误,正确;度量衡的统一,也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故正确;是商鞅变法的作用,但与材料所述措施无关。综上可知正确,错误,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错误。5. 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变法中主张“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意味着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虽鼓舞

5、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但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A选项符合题意;BC选项属于对地方的控制,体现的是严刑酷法,排除;D选项体现的是沉重的赋税制度,排除。6. 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 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 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 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

6、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设问是否定式设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都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而“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7.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缓和了社会矛盾C. 打破了世袭特权D. 推进了民主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郡县制与梭伦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

7、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制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雅典的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就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综上可知,二者的相同特点是打破了世袭特权,C项正确;A项不符合梭伦改革,排除;B、D两项不符合秦朝郡县制,排除。故选C。8. 北魏统一北方后,统治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具体表现是社会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尖锐 人民起义不断 争权夺利频发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矛盾激化,人民起义不断,因此正确,故选D;北魏统一后,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现象并不频发,说法错误,故排除ABC。9. 据魏书记载,北魏

8、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规范赋税制度B. 推行汉化政策C. 加强集权D. 整顿吏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爵无禄”“以为官司之禄”和“赃满一匹者死”可知是北魏制定的官吏俸禄制度,所以A项错误;其目的是整顿吏治,故C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10. 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

9、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引述一首诗和一首童谣,意在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前一首描绘的是平城的自然条件恶劣;后一首童谣反映出人们对迁都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正确;歌谣中没有涉及到保守势力的阻挠,也没有体现出受到外地骚扰,故排除;所以答案选D。11.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

10、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措施,这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姓氏的改变,而不是身份和民族的改变,故排除AC;材料与鲜卑陋习无关,故排除D。12.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 封建化过程B. 农业化过程C. 工业化过程D. 汉化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这是实质上是经济

11、方面的封建化过程。故答案为A项;农业化过程没有体现“实质上”的题意要求,排除B项;工业化过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汉化过程存在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并且不符合经济角度,排除D项。13. 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啊。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 因此得出北宋政府

12、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ACD都与材料不符。考点:王安石变法点评: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14.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 C. D. 【答案】B【解析】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

13、税收属于阶级矛盾,“三冗”是冗官、冗兵和冗费,排除,选择B正确。15. 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 )A. 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 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 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这是庆历新政内容,不要和王安石变法混淆了。庆历新政目的主要是以整顿吏治为主,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故D项符合题意。16.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14、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 既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 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答案】C【解析】【分析】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同时客观上也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除了现实问题还有政治实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确实也存在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司马光的说法是两方面的原因。【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7.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

15、石变法的共同点是A. 改变了社会性质B.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 触动了显贵的利益D. 以失败而告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属于封建社会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A选项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这没有加重农民的负担,故B选项错误;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触动了当时显贵的利益,遭到其反对,故C选项正确;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故D选项错误。故选C。18.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选项变法措施评价A梭伦改革:

16、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B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租调制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D王安石变法:市易法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差别,故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租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故C项错误。王安石变法均输法,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故D项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 作用19.

17、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其根源在于A. 各国王权的迅速强化B. 民族意识的日益增强C. 人们的思想日趋解放D.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故D正确;各国王权的强化,不属于根源,故A错误;民族意识的增强,属于意识形态方面,故B错误;思想解放,也并非根源,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根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决定政治、文化的角度入手,判断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属于根源,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0.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

18、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B. 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C. 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D. 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宗教改革。中古西欧教会内部一直存在着对教义、信条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主流派以正统自居,视其他派别为异端,不断加以排挤、迫害。C不符合史实排除。21.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权威主张先定论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

19、德宗教改革的异同点比较表:相同点不同点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原则。加尔文的基本思想与马丁61路德相似,主张“信仰得救”,但他比马丁61路德更进一步,提出了“先定论”的神学学说。认为圣经是基督教徒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联系、交流,不需要教会的中介。加尔文认为人的“得救”与否,都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事情,因为从创世纪以来,上帝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两种,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一生无法改变的。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加尔文宣称,上帝的神圣决定是秘而不宣的,每个人均可在生前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体会到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这样,“先定论”就以宗教学说的

20、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由上表可知,都是两者主张的相同,而仅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思想,因此,正确选项为B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比较分析加尔文与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共同点22. 17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才得到重大的发展,最主要原因是( )A. 文艺复兴运动促使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B. 新航路开辟后促使各国统治阶层开始重视教育C. 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D.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主要是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

21、展,排除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排除B;宗教改革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C正确;D与题干没有关系。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西方的改革宗教改革的意义23. 列宁在“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中指出:“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知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下列表述

22、中不正确的是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C. 西方殖民统治的加强D. 农奴的反抗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对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没有涉及到西方殖民统治的加强,且当时沙俄政权并非处于西方殖民统治之下,因此C说法不正确,故选C;根据材料“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可知,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三者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24

23、. 19世纪中期俄国一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经判处它的死刑。”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废除农奴制度成为俄国人的共识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说明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势在必然,因为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正确;农奴制度没有

24、成为所有俄国人的共识,错误;材料“社会良心”说明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正确。A正确。25. 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废除要好得多,”他为“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作的准备包括( )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主的改革阻力成立农民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定改革法令于19世纪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的是他为改革所作的准备,而不是他正式的改革措施,是改革措施,应排除。是改革的准备,故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

25、奴制改革条件【详解】26.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 可以高价赎买一块份地C. 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D. 彻底摆脱封建束缚【答案】A【解析】据材料“1876年农民受奴役的所

26、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改革使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故A项正确;B项是指农民获得土地的形式,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归村社严格管理,故C项错误;D项错在“彻底”二字,故D项错误。故选A。27. 下列有关1861年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 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C.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D. 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除障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B选

27、项符合题意。1861年的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选项错误。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C选项排除。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最终阻碍资本主义发展,D选项排除。28. 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 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社会危机不断加剧,中下级武士对自身处境日益不满,成为倒幕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没

28、有成为领导力量,原因在于力量弱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答案为A。BC两项本身错误,D项不符合主要原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倒幕运动29. 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完全忠于天皇的军队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完全忠于天皇的军队。故A项正确;表述错误,排除BCD。30.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A. 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

29、发展“样板企业”B. 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C. 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D. 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治维新中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了“殖产兴业”的政策,即先由政府设立“样板企业”,然后以低价将“样板企业”转让给私人大资本家从而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故而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特点31. 在明治维新实行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A. 宣布实行废藩置县B. 废除土地买卖禁令C.

30、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D. 继续推行征兵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废藩置县属于行政管理措施,废除土地买卖禁令属于经济发展措施,推行征兵制度属于强化国家军事和国防措施,都属于稳定社会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措施,但不是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的最关键措施,故排除A、B、D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故选C项。32. 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取消封建割据局面A. B. C. D. 【

3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期间推行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废藩置县,取消封建割据局面。在经济上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这些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33.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

32、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很快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D项说法错误;A、C不够全面;最能反映材料的是B 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明治维新影响34. 面对工业革命的冲击,俄日均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两国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 缺乏民主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改革之前俄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的薄弱是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俄日均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

33、方式,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是由于经济基础决定的,故B项错误;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是改革之后遗留下来的特征,故C项错误;缺乏民主传统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D项错误。【点睛】解答根本原因的选择题要注重从经济角度分析。二、非选择题35.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僇力本

34、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材料四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他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涉及到土地政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说明梭伦是怎样使“他”重获自由的?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

35、梭伦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3)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4)说明:颁布“解负令”。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稳定了平民阶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5)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解析】【详解】(1)对比图一和图二中鲜卑族的服饰变化可知,鲜卑族改穿汉服,说明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6、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制度:根据材料“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是均田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均田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认识到随着土地兼并和买卖以及战乱,到唐中后期均田制逐渐瓦解。(3)材料反映了商鞅在秦国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即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4)说明:根据材料“因为正是我,为他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并结

37、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获自由的原因在于梭伦颁布“解负令”。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护平民的利益、稳定平民阶层、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等方面分析梭伦“解负令”的影响。(5)综合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梭伦改革相关知识,从三者都获得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利益等方面分析三者的共同点。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汉贾谊治安策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

38、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即孝文帝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孝文帝改革实施了哪些新制度?(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

39、俗”的认识。【答案】(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解析】【详解】(1)变化:据材料“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可知,秦国的人伦失常;据材料“借父攫钮(指

40、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可知,子女不孝,亲情失和;据材料“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可知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秦人社会风气的变化,与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等政策有关。(2)实质:据材料“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可知,对于汉文化全部接受,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商鞅变法: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促进了社会转型,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孝文帝改革: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

41、促进北魏鲜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民族融合。明治维新:据所学可知,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日本近代化。(4)认识:结合所学可从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方面回答。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孙,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

42、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四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材料五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均田令实行的前提和性质分别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材料四、材料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43、(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答案】(1)商鞅变法中的废除井田制。(2)前提:政府控制大量的无主荒地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3)士: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改革教育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4)作用:都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都不彻底,制约工业的迅速发展(5)土地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解析】【详解】(1)据图片文字“废井田开阡陌”可知,这是商鞅变法中的废除井田制。(2)前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均田令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大量的无主荒地性质;均田制的性

44、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3)结合所学可知,士-取士之法,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改革教育制度;农-富国之法: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增加国家收入;兵-强兵之法:王安石实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措施;商-富国之法:实行市易法、均输法等措施。(4)作用:据材料四“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可知,1861年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据材料五“明治政府颁布的地契”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正式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两个改

45、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制约了工业的迅速发展(5)结合材料可从土地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回答。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

46、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客:“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大国崛起解说词(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哪一内容?其目的和原则分别是什么?(3)据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答案】(1)措施: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着汉服;学说汉话。观点及理由:不同意。一个民族

47、必须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大胆移风易俗,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使本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同意。风俗习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本民族的特性,保护传统文化。(任选观点)(2)内容:文明开化。目的: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原则:和魂洋才。 (3)共同点:移风易俗。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转型。【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可知,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根据材料“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

48、可知,改着汉服;根据材料“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学说汉话。观点及理由: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表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表明观点,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结合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即可。例如:不同意材料观点,论述时从一个民族必须善于学习先进文化才能不断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的角度说明理由;如果同意材料观点,论述时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学习先进文化必须注重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说明理由。(2)内容:根据材料“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可知,这些属于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措施的内容。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文明开化措施的目的是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尽快实现近代化。原则: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文明开化措施的原则是和魂洋才。(3)共同点:综合材料涉及到的孝文帝改革措施和明治维新措施可知,二者的共同点在于移风易俗。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转型等方面分析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