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874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三)(限时35分钟)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C题干中描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该措施的实施妥善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的“分封制被废除”表述不符合史实;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A进一步加剧了“冗官”局面B对消除地方上的分裂割据有着深远影响C有效地缓解了“

2、冗费”现象D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制度特色B地方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收归中央的做法,削弱了地方上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3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解决这一“缺陷”,元代()A推行郡县制度 B建立行省制度C简化行政层级 D实行省官互迁B根据题干中“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的描述可知考查的是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元代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故选B项;郡县制度在元代以前就已推行,A项错误;元代地方行政层级相对前代更加复杂,C项错误;“省官互迁”与解决“存在着中央与

3、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的问题无关,D项错误。4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该“朝廷”应该是()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元朝B据材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说明了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故选B项。5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 B强化节度使权力C加强君主专制 D废除丞相制度C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集权于皇帝,以加强君主专制,故选C项;削弱王国势力、强化

4、节度使权力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只是分割相权,并没有废除丞相制度,排除D项。6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A皇权逐渐削弱B相权逐渐加强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大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故选D项。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

5、举制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本质还是血缘,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D项错误。8“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途径是()A世袭爵位 B察举征召C科举考试 D高官举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拓宽了平民子弟通向社会上层的通道,故选C项;世袭制度为先秦官吏选拔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度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排除B项;高官举荐不是唐代主要官吏选拔形式,排除D项。9阅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材料二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

7、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答案(1)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目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互为补充,相互制约。(2)特点:分化事权(或分割相权)。措施: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3)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4)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0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分封制度C增加财政收入 D增强王国势力A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汉武帝时

8、期的“推恩令”,其作用是使王国越分越小,无法与朝廷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对封国的规定,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项错误;汉武帝的措施削弱了王国势力,D项错误。11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防止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B从题干材料中“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知,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有效地控制地方,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中的“减少

9、财政开支”与题意不符,故可排除。12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A内朝权力上升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C决策权集中 D行政效率提高C材料反映了汉唐时期不断削弱相权。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之一是皇权加强,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1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谈道:“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为解决“前此选举”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了()A科举制 B察举制C征召制 D九品中正

10、制A材料的意思是选官不是根据才能而是根据推举人的评定,这会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及时的举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消除这一弊端,统治者推行科举制,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14从汉到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上(宋太祖)召赵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

11、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元史(1)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武帝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相同意义。(2)结合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特征。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1)问从手段方式的和平性回答,相同意义从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回答。第(2)问,提取“无不领之”回答权力,提取“无诸侯之权”回答地位。答案(1)共同点:都采用比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力对中央的威胁。相同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2)特征: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管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