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亭一中2012届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语文课本第三册四、六单元)A编纂(zun) 嗜好 ( sh ) 兑现 ( du ) 万姓胪欢 ( l )B渗漏(shn) 栏楯(dn) 象笏(h) 扃牖而居 ( jing)C湮没(yn) 缇骑(d) 溷藩 ( hn) 抶而仆之(ch)D斫直 (zhu) 诟厉(gu) 鬻梅 ( y ) 而皆若偻(lu)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B项紧扣当下生活和时事热点;C、D项成语出自三册课本)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
2、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B11月17日,在十六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里,唐奕不孚众望,以54秒12的优异成绩,为中国队再添一金。C四世同堂虽然以反映抗战时期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为主,但穿插其中的抗日志士殒身不恤的故事依然感人至深。D胡军和秦邦打了一恶架,胡军本来在理,却因身体羸弱而占了下风,他觉得万分委屈;但经过他们共同的好友安强强的调解,胡军总算出离愤怒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B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
3、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C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2010年辽宁卷14题D项)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010年天津卷4题D项)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文课本第三册P139)亡国之君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寂寞 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醉”的寂寞 即使是豪放的李白,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
4、个长”的寂寞 寂寞并非鲁迅所独有,古来圣贤皆寂寞 可以说,没有寂寞,李白成不了“诗仙”,李煜当不上“词帝”,屈原留不下名传千古的离骚,鲁迅也写不出振聋发聩的呐喊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
5、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
6、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
7、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
8、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5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
9、了本国传统文化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知识界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比如法国科学家里歇就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也大力推崇老庄。D在竞争之余思考
10、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C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D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
11、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
12、,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
13、自语文读本第三册。)揖:拱手行礼。此处是相对、对着的意思。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独:仅仅,只。B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遇到时机,得到重用。C为何适而非快 适:安适。 D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经得起,能承受。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 B C D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交代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
14、置及命名“快哉亭”的原因,接着写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古城遗迹。 B作者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C文章紧扣题目,七次说及“快”字,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D文中表达出来的 “不以物伤性”的乐观情绪,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境界相较,后者显然要高一些。第 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
15、鱼龙悲啸于其下。(5分)(2)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5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选自语文读本第三册),然后回答问题。(8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2)“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化用了前人的哪两句诗?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这首诗是否体现了王维诗的这一特点?试具体分析。13名篇名句默写。(两题任选一题,5分)(1)琵琶行给我们创造了许多“典型”。典型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_。典型乐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
16、弦切切如私语。_,_。典型境界:_,此时无声胜有声。典型氛围:东船西舫悄无言,_。典型情感:_,相逢何必曾相识!(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坦言:_,_!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追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前人诗句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五、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共22分,其中15题4分,14、16、17题各6分)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
17、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
18、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
19、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
20、,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
21、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2期,有删改)14.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文中看包含哪些含义?(6分)15.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文字描写了宁静的清溪,作者是如何写景状物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16.文章从第6自然段起用较长的篇幅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的感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分) 17.第7自然段说“贫困终
22、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6分)六、语言运用(15分)18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3分)(2010年湖北卷20题)1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每人不能超过20字。(6分)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着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的话。(1)木材商说: (2)植物学家说: (3)画家说: 20联系课文内容仿写句子,使与原句构成排比句。(6分)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
23、蓄; ; 。 七、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哲学家萨拉斯特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你有过“唤醒自己”的体味或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座位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华亭一中2012届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题纸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一二三题12345678910 四、11(10分)(1) (2) 12(8分)(1) (2) 13(5分)(1)_ _
24、_(2)_ _,_。五、(22分)14.(6分)含义: 15.(4分) _ _ 16. (6分) 17.(6分) 六、(15分)18(3分)_ 19(6分)(1)木材商说: (2)植物学家说: (3)画家说: 20(6分)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_ ; _ 。七、(60分)21作文800华亭一中2012届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A。B栏楯(shn)C缇骑(t)D而皆若偻(l)2C。 A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B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应该用“不负众望”。 C殒身不恤: 殒,牺
25、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D出离愤怒:超出愤怒。指的是比愤怒更甚,形容愤怒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点没有什么比这更愤怒的了。3B。A项强加因果,不合逻辑,可删掉“因而”。 C项成分残缺,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 D项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4A。.注意论述的主体和人物所处时代的先后。5 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中“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文中无此信息;后半句的原文是“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用的是“不能只,还要”,选项说的过于绝对化。)6 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
26、力。选项中“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此信息。原文是在“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时列举了法国科学家里歇的例子。)7 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是明显的强加因果,原文是在阐述“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就如同“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一样。C项“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说得过于绝对。D项原文只说了“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没有“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的信息,也可看作是强加因果。
27、)8C适:往,到。 9D(四个句子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原因,符合题干要求。述说的是长江的状况,说的是由快哉亭所见及张君行为所引发的感慨。) 10.B(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是否感到快乐在于人的内心感情。)11(1) 白天,船只在亭子前往来穿梭;夜晚,鱼龙在亭子下宛转悲鸣。(“昼”、“夜”、两个“其”和状语后置各1分,句子顺畅1分。“则”连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2) 即使他用蓬草作门,用瓦瓮作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观赏西山的白云,穷尽耳目所见的美景使自己安闲快乐呢!(“蓬户”、“瓮牖”、省略成分“于”及状语后置、“胜”各1分,句子顺畅1分)
28、12(1) “转”、 “日”两字用得好。“转”字写出了苍翠的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写出了色彩的流动感,并借着山色的运动变化,把静止的山写活了 。“日”字,不仅表现山中溪泉每日每时都在流动喧响,而且令人感觉它是始终如一的。这样,山泉也有了人的感情。(2)化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首诗是诗、画、音乐完美的结合。葱翠的山色、渡头的落日、墟里的孤烟、同潺湲作响的山泉、在晚风中飘荡的蝉声,和谐地、有层次地组合成一幅有色彩、音响、动态的天然图画。同时,画中有人物,有诗人和裴迪这两位年龄和个性不同的隐士倚杖、临风、醉酒、狂歌种种动作与神态 。山村风光,历历在目;田园隐士,栩栩传神
29、。风光人物相映成趣,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13(1)犹抱琵琶半遮面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别有幽愁暗恨生 / 同是天涯沦落人(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4 (6分)(1)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2)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3)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4)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答出三点得满分)15(4分)答:(1)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描写;(2)用比拟(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和感染力。16 (6分)答:(1)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力图引起读
30、者心灵的极大震撼;(2)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3)为下文村庄真正主人的出现作有力铺垫。(答出两点得满分)17(6分)答:(1)作者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希望山村摆脱贫困,融入现代文明;(2)对美丽山村被遗弃成为空村的荒凉景象十分痛惜;(3)对逃离喧嚣城市却因乡村衰落而陷入更大孤独感到迷惘。(答出两点得满分)18(3分)扩展语句。【答案示例】(一)浣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答案示例】(二)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地无忧无虑。注意几个要素:竹、浣女、归、喧。尽量体现王诗“诗中有画”的意境。19.(6分)木材商说:这株巨松用来做家具真是太好了!植物学家说:这株巨松大约有500年的历史了,并且多次遭过雷击。画家说:这株巨松的外形非常独特。20(6分)示例: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故都的秋像一首歌,忧伤而又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