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854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B卷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货币与赋税制度 B卷 能力提升1.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 )A.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B.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C.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3.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19451947年数额剧增主要是因为( )A.日益庞大的军

2、费开支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民族工业陷入了困境D.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4.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 )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5.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 )A.有利于集中财

3、力以应抗战之需B.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C.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D.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6.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此时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中处于最优势地位的货币是( ) A. B. C. D. 7.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及破坏法币的政策作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1941年4月,新四军在根据地创办了第一家银行,随后建立印钞厂,发行抗币,并禁止日伪货币在根据地流通。中共中央的这些举措( )A.加剧了沦陷区的通货膨胀B.挫败了日寇对国统区的经济封锁C.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D.使抗币成为国民政府的合法货币8.196

4、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从理论上揭示出( )A.美国经济衰落深刻影响世界B.贸易纠纷成为世界动荡的源头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逆转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9.下表概述了唐代相关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制度概述均田制计口授田租庸调制项目分明,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絹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籍帐制每岁一造(人口)帐,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一一在册A.固化社会分工,

5、限制阶层流动B.税则明确,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策简单划一,忽视地方差异D.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10.1992年前,我国进出口平均关税税率高达47.2%。之后则逐年降低关税水平,到2002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12%,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这一时期关税税率的调整(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B.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C.是履行加入WTO承诺义务的需要D.是落实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1.资治通鉴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 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

6、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作两税法。上述材料表明两税法的设立( )A.为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为缓解吏治腐败,减轻农民负担C.为建立较为稳定的户籍和土地管理机制D.保障农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12.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A.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B.屈从列强以获得西方国家支持C.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D.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13.唐玄宗天宝年间

7、,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14.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 )A.使农民的赋税负担普遍减轻B.使纳税者赋税负担相对公平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15.汉朝人民在缴纳赋税时,算赋、口赋用货币;田赋用谷粟,更赋可用货币代替;买爵赎罪用

8、谷粟。国家支付方面,赏赐多用黄金或钱,东汉则赐布帛之事多于黄金。由此推测( )A.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轻B.农民的负担沉重C.商品货币关系复杂D.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16.南北朝时期,实行租庸调制,其中调需要缴纳丝、绢、棉、麻。因此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不限南北;同时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远近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

9、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勾结,少报土地,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缴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前后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

10、改革及其启示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和陈璧就曾倡议仿行东西洋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清理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的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摸清财政家底之后,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

11、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摘编自龚汝富等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历史上税制演变的当代启示。18.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由美国主导建立的,该体系优缺点并存,影响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旨在谋求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该体系主要内容有:由美元来充当货币

12、,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固定比价;等。实际上,在战后的几十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被誉为“国际货币合作的典范”。摘编自王东京等著与官员谈现代金融材料二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从而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

13、、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摘编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1)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材料二中尼克松“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据材料二分析这对美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是否应该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请说明理由。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的折线图不难看出,这一时期

14、政府布帛的收入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同时谷物收入出现一定规模的下降态势,反观钱币收入则呈现大幅的激增趋势,钱币收入的增长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这一时期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之间的消长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无论是美国提出按照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投票权,还是英国提出的“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都体现了各自的利益诉求,故选B项;材料中是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问题的争议,并未加剧欧洲的紧张局势,排除A项;当时美国并未成为世

15、界霸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不是为其奠定基础,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451947年数额剧增,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扩大内战,导致军费开销庞大、财政入不敷出,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国民政府滥发货币,故选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于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是法币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非法币大量发行的原因,排除C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排除D项。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中共已经控制上海,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当时金融领域的混乱,不是人们对银元的盲目依赖,故B

16、项错误;C项仅仅是材料的表象,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故C项错误;材料中“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说明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新生的政权,故D项正确。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根据材料“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自九一八以来逐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币制改革有利于集中物力财力为抗战做准备,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开始于1927年,故排除B项;抗日战争前,中国综合国力较弱,称不上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故排除C项;国统区通货膨胀在解放战争时期,

17、故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因此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最优势的地位,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发行抗币的影响根据材料“与敌人发行伪币及破坏法币的政策作斗争”“发行抗币,并禁止日伪贷币在根据地流通”等信息来看,中共中央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稳定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和经济秩序,从而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故选C项。中共中央是在抗日根据地发行抗币,与沦陷区和国统区无关,排除A、B两项;抗币是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不是国民政府的合

18、法货币,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材料“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实际上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缺陷和崩溃的必然性,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美国经济的衰落,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各国贸易纠纷,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答案:D解析:材料“计口授田”“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绢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政策的灵活性;材料“每岁一造(人口)帐,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体现了政策对实际情况的考虑,据此可知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分工”“阶层流动”的相关信息

19、,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题干不能体现“地方差异”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10.答案:D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关税总水平的降低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产业结构调整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关税的调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是履行加入WTO承诺义务的需要,故C项错误。11.答案:C解析:据材料“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作两税法”得出两税法的设立为建立较为稳定的户

20、籍和土地管理机制,故选C项;两税法确实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但不合题意,排除A项;两税法的设立为建立较为稳定的户籍和土地管理机制,而不是为缓解吏治腐败,减轻农民负担,排除B项;两税法可以保障农时,提髙农业生产水平,但不合题意,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清政府取缔厘金的目的在于“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据此可以判断出其内在动机是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的实力,故选D项;清政府取缔厘金是在列强“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之下才实行的一项措施,可知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并不是其内在动机,排除A项;清政府取缔厘金的目的在于“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而不

21、是屈从列强以获得西方国家支持,排除B项;通过题干可知,清政府要提高关税,而列强认为提髙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可知扭转对外贸易逆差不是其内在动机,排除C项。1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租庸调制是因为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国家能够分给农民土地,从而征收租税,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激烈而国家手中能够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原来实行的均田制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国家无力控制土地和人民,所以实行两税法,故D项正确;A项不是唐代赋税改革的原因,故排除;B项中“不抑兼并”是宋代的土地政策,故排除;赌赋税改革主要涉及的是农业和土地制度,与这一时期的

22、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两税法。根据“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知,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土地及资产少者纳税少,土地及资产多者纳税多,这使地主和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B项正确;两税法下农民也应该按照土地和财产的数量纳税,“普遍减轻”说法绝对,A项错误;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两税法按田亩及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从而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材料“算赋、口赋用货币;田赋用谷

23、粟,更赋可用货币代替;买爵赎罪用谷粟。国家支付方面,赏赐多用黄金或钱,东汉则赐布帛之事多于黄金”表明汉朝商品货币关系复杂,无法体现“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朝经济活动中的支付手段,无法体现人身依附关系减轻、农民的负担沉重,排除A、B两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南北朝时期”“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该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丝帛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了经济形态,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了经济形态,没有体现均田制实行的情况,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也

24、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南北方纺织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农民赋役负担沉重,故D项错误。17.答案:(1)特征: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循环往复、不断累加;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2)背景: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民族工商业不断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的广泛传播;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使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3)启示:税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教育,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积极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解析:(1)依据材料一

25、并结合所学,从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循环往复,不断累加、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2)依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清政府推行的清理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的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摸清财政家底之后,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

26、、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从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民族工商业不断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的广泛传播、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二“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并结合所学可从税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教育,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积极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等方面作答。18.答案:(1)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维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影响:有利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的稳定;促进

27、世界经济的繁荣。(2)实质问题: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实力相对下降。影响: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3)不应该回归,但应该当建立一种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理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带来一个透明、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维护世界货币秩序的稳定。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美元来充当货币,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固定比价;等”可以概括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

28、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维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该体系将美元作为黄金和各国货币之间的媒介,有利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的稳定;货币体系的建立和汇率的稳定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美国终止美元兑换黄金的时间是1971年,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实力相对下降,这是尼克松“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实质问题。第二小问,对世界而言,根据材料二“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支柱”可知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对美国而言,根据材料二“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可知,显然这种变化使得美国无需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自身的缺陷,存在“特里芬两难”的问题,这注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走向瓦解,因而不应该回归。理由,结合所学以及当今国际社会现状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