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24KB ,
资源ID:83852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85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高 三 历 史 (选 修) 2014.12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道家思想、官僚制度、小农经济、儒家思想、文人画、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罗马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罗斯福新政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第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

2、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文】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体现了道家中的主张一切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对首家思想的特征准确理解。【题文】2.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

3、的基础之上。”这表明()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 C皇帝制度经常遭到权臣的控制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A 解析:从材料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说明官僚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B、C项“民主性”“控制”说法有误;D项材料中未涉及到中央集权。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征的准确把握。【题文】3.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

4、,“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中央集权的削弱【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解析】 C 解析:地方制度的不完善说法有误,且不属于根源因素,A项错误;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信息与宗法无必然联系,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古都是以农业为本,而中国社会又多是自给自足的家庭农业,有相当的分散性,且根源多数都是找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项正确;中央集

5、权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事实上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呈现不断增强的之势,且与材料意思不符,D项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小农经济的的特点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4.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最有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尚书 春秋 法经 四书章句集注ABCD【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A 解析:从材料中“汉明帝”“太学”“研讨儒学经典”可分析出讲学的内容是以儒家经典为主。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

6、典,它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是法家思想,排除;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朱熹的,排除。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题文】5下图为唐寅的扇面作品,与之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这幅画的灵魂是其特有的意境 B体现出诗书画篆刻多种艺术的融合C这种画科源于北宋清明上河图 D古代文人常用此方式展示自己的个性【知识点】Q2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答案解析】C 解析:唐寅的扇面溶入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是文人画的特点,在创作上强调修改表现,追求抒情写意。扇面画的是山水画,清明上河图是风俗

7、画,C项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准确理解、分析。【题文】6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 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知识点】A2 H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A 解析:据材料可知徽、陕、晋地区取进士和举人的人数

8、中,商人子弟占70%以上,且相对所占比例较高,说明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A项正确;材料信息仅涉及徽、陕、晋地区取进士和举人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且都是商人,但不能说明古训被彻底打破,B项错误;仅凭材料不能说明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徽、陕、晋地区取进士和举人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且都是商人,但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在商人中取士的目的,D项错误。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7.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子;陈独秀崇尚科学与民主,批判孔子。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

9、肯定的。以下有关儒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C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D黄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知识点】O1 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关键词是“民本”,A项是强调人的气节问题;B项强调的是天人感应;D项是强调“学校是高于君主的决定政治是非的最高权力机关”。C项则是强调民本思想。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

10、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正确的分析、理解。【题文】8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C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 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 【答案解析】A 解析:从材料中“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可分析出日食的记录与当时政治发展有密切关系。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11、的准确理解。【题文】9“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 A 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影响就是使中国开始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被迫走向开放的知识内容。因此正确答案是南京条约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南京条约的影响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10下列四则史

12、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A B C D【知识点】R1 R2 R3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答案解析】D 解析:“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

13、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说明陈独秀认为当时的共和立宪不是出于民意,不是真正的共和,他维护民主共和,是陈独秀的民主共和思想;中学的体和用不可随意分割,西学的体和用也不可随意分割;中西学可以分别完整并立,而不能嫁接合并,否则两个都会消亡。这是维新派在批判洋务思想中“中体西用”、将西方科学技术嫁接到中国封建制度上的主张。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坚持纲常政教。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内容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11孙中山说:“至于

14、将来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段话反映了()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 D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点】R3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答案解析】 C 解析:从材料“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反映孙中山关心民从生活,体现了民生主义思想。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2高三(1)学生根据一本书的目录(右图)展开讨论,由此所做的思考错误的一项是()A有文章抨击当时北京政府的文化政策B这本期刊对此后的中国文学产生重大

15、影响C这本刊物诞生于北京大学D这本刊物推动了思想启蒙【知识点】R2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17年”“文学改良争议”“胡适”“再论孔教问题”可分析出该刊物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出现的。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抨击北京政府的“尊孔复古”的逆流,“再论孔教问题”可分析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对此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D项正确。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相关内容的准确分析、理解

16、。【题文】13上海洋场竹枝词载:“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这表明在近代上海() 新式交通工具和报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思想开放人士比较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西方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习俗观念多元化与西方化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 A B C D【知识点】L1 L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答案解析】 B 解析:

17、“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满街游戏任驰驱”说明正确;“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说明正确;“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说明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上海一处,说明错误。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4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产品名称占国统区%产品名称占国统区%钢铁98硫酸80电78纺锭60煤80机制糖90出口植物油70机制纸50 资料来源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B.国

18、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C.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C 解析:由材料表格的数据可知,1947年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绝大多数,处于垄断地位。1947年国统区的经济濒于崩溃,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A、D项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并不是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B项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获取取和解读图表关键信息。【题文】15.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

19、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中 B英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D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使中国再度回归“世界时间”【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可分析出所谓的“世界时间”主要是指在同一时代的几个地区中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西欧的崛起在新航路开辟之后,A、B项说法错误;D项中只

20、能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增强,说法有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6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知识点】D2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解析】 C 解析:从材料的“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

21、、“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可分析出C项正确。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7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年份GNP总量(10亿美元)GNP增长率%失业率%1930904-123871933556-4124919357221092011938847-63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知识点】

22、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C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分析,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失业率中1935-1938年,失业率下降,A项中的“始终”说法错误;从1930-1933年的GNP总量下降,增长率上升;1935-1938年的GNP总量上升,增长率下降,B、D项说法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的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题文】18.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

23、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知识点】G3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答案解析】A 解析:从材料中“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可分析出20世纪80年代末两极格局终结后,超级大国的对峙变成了文化冲突。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9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才更能解放

24、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邓小平观点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 B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 C中国沿海的开放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B 解析:从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的信息可知,其思想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题文】20.上课讨论时,一个学生的问题引起大家的争议:“为什么提出双百方针之后,又出现了文化大革

25、命?”以下回答比较恰当的是A双百方针的范围太小 B领导者未能遵守“实事求是”C文化“左倾”影响到政治 D经济发展滞后导致的必然结果【知识点】Q4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双百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发展【答案解析】B 解析:1956年提出正确的文化方针“双百方针”,中共八大后,党内政治出现了“左倾错误”,逐渐放弃了原先的一些正确决策。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建国后50年代末的中国政治发展形势的客观正确的分析。第卷(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题文】B1 C221(12分)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以来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

26、料:材料一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传材料二 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的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民权的,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至,国内政治及民族的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的先例。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材料三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

27、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全集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怎样政治局面?美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他是如何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推进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4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差异。(4分)【知识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答案:(1)政治局面:独立之初实行松散的邦联政治。(2分) 改变:制定

28、1787年宪法,改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2分)(2)看法:认为美国接近直接民权,法国实行的是间接民权。(2分) 借鉴:采用主权在民和权力制衡原则,提倡直接民权和五权宪法。(2分)(3)差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而英美为间接民权。(4分) 解析:(1)要认清材料反映的独立后美国社会的严重危机以及为解决危机提出的制定宪法的设想。(2)“看法”结合材料二中“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的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至,国内政治及民族的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可分析出答案;“借鉴”则结合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建立的

29、政治构架进行分析。 (3)要注意从题干材料中分析和归纳出答案要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异同,尤其要注意从“民权”“宪政”等关键词进行思考,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分阶段实现宪政,实行直接民权,而英美实行的是三权分立,这是二者的区别;其相同之处是都反对专制,强调主权在民和权力制衡。【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并对中华民国的政治理念与美国的政治理念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题文】H2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

30、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材料二 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 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

31、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材料三 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请回答:(1

32、)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6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答案:(1)特点:规模大;经济繁荣;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流民聚居;娱乐活动丰富。(4分,任答四点即可)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2分)中国城市化在19491978年间,曲折发展,进程缓慢

33、,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受制度和政策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2分,中国城市化特点答出一点即可)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应统筹兼顾,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特点”从材料一中“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 一大批饥饿的流民”“ 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分析出答案;“原因”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2)“英国特点”综合材料二的内容可分析与工业革命有关,发展水平高;“中国特点”则结合

34、材料三的关键信息从政府政策、进程、城市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强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作答。【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综合分析归纳。【题文】O1 O2 R1 23(12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被称为“士大夫”。近代,传统士大夫逐步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

3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讲义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材料四(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1)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3分)(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士大夫精神的来源与特点。(4分)(3)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四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5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6、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解析】 答案:(1)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有深厚关怀的知识分子阶层。(3分)(2)孔子的精神与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2分)士大夫精神特点:对礼乐文明理想社会的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图用道义或天理规范最高统治者(任写两点给2分)(3)涵义: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2分)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7、(任写三点,可给3分)解析:(1)“发展”,从材料中提取春秋时期“士”的特征即可简述;(2)“来源”可结合材料二、三的关键信息,可知宋代士大夫的精神源于儒家思想。“特点”结合宋代士大夫的理学思想特点进行综合分析。(3)抛弃了“祖宗礼制” 的陈腐思维范式的“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变革姿态”是指不同以往的,具有资本主义内核的新的思想,“全方位”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维新思想的主张和影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题文】R1 R2 R3 24(12分)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38、洪仁玕和资政新篇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

39、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这说明太平运动后期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3分)(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4分)(3)材料三中,陈独秀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什么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该如何正确对待东西方文明?(2分)【知识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答案解析】答案:(1)内

40、容:倡导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2分)态度:借鉴西方文明中的有益部分,但反对列强干涉中国。(1分)(2)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1分)说明:仿效西方物质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分)借鉴西方的政治文明,确立三权分立制和责任内阁制,同时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并将民权与反帝相结合。(2分)(3)对待:完全肯定西方文明。(1分)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但使运动带有偏激性,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分)(4)对待: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有益地借鉴西方文明。(2分)解析:(1)“内容”答题关键在于根据材料理解所问,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根据所学资政新篇是近代中

41、国人第一个提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态度”结合其内容和天国之战斗我们知道天国领导人既提倡向西方学习优秀成果,又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2)“态度”孙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从材料“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可以看出态度是可以照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则必须结合本国国际实际;“实践”用所学史实来论证该观点即可。(3)“态度”从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可以看出陈独秀绝对肯定西方文明,绝对否定

42、本国传统文化;“影响”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但是这个偏激性肯定不得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4)“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对待东西方文明,我们一般的态度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借鉴优秀西方文明成果。【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准确分析、综合归纳,并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准确把握。【题文】C1 C4 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

43、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

44、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2分)(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6分)(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4分)【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答案:(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4分)不全

45、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2分)(3)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2分)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解析:(1)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罪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考查日本帝国主义失败的原因。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二、三问注意材料反映的是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而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3)考查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影响,回答甲午战争失败、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