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79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板桥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A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 家庭手工业已消失C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D 机器工业开始出现2.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推行以工代赈发放紧急救济资金整顿财政金融A B C D 3.下图是近代重庆出版的广益丛报第84期刊头,其刊发时间标注有“大

2、清光绪31年”、“西历1905年”字样,其栏目分为政事、学问、文章等,刊载包括“敬告我国资本家”、“孟德斯鸠法意”、“兴女学以退神权说”、“爱国魂传奇(小说)”等内容。上述介绍说明广益丛报()是一份综合性报刊 主要宣扬维新变法主张传播西方民权、平等思想 具有启迪民众、改良社会的作用A B C D 4.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世界经济的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形成上述统计数据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A 殖民掠夺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B 斯大林模式加快了苏联工

3、业化进程C 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的优势D 自由放任主义维持了西方的领先地位5.1929年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贫富差距过大B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C 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D 德国、日本等国的市场竞争6.下图是20 世纪80年代初期成都晚报上刊登的一则广告。这则广告可以研究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扩大市场 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革新产品的产销经营方式 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A B C D 7.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B 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C 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

4、加D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8.观察下图,该照片摄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照片反映出晚清()A 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 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C 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D 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9.同清末中国人开办的和外国人开办的工厂一样,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开办的工厂(和矿场)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山东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出现该现象的根源在于()A 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 经济发达地区盛行“实业救国”C 国共十年对峙的政治现状的影响D 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地理优势10.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

5、结论是()A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 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C 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D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11.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A 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 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 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12.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A 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 要转移贸易对象C 认

6、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D 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13.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A 汉代的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 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C 汉代的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 中国传统步犁的形状基本定型14.1584年,英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克卢特发表论西方发现,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为英国解决人口失业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此可知()A 殖民地是英国财富的主要来源B 殖民扩张便于英国维持社会稳定C 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D 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

7、民就业15.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A 15世纪B 16世纪C 17世纪D 19世纪16.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 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B 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C 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D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17.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

8、的特点18.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该现象反映出()A 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B 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C 民族工业步履维艰D 中西文明激烈碰撞19.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A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B 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C 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D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0.英国通史写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

9、,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了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下列不属于撒切尔夫人改革背景的是()A 经济危机与“滞胀”B 福利国家的弊端C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D 知识经济的兴起21.“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A 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 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D 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22.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文革”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趋势的是( )23.面对经济

10、大危机,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表明他十分关注( )A 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B 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C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 建立联邦储蓄银行24.王韬在瀛海杂谈中称:“自黄姑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刻相闻。濒海百里,实半赖之。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明朝花楼机的使用,促成了“衣被天下”的局面B 元朝的黄道婆传授棉纺织技术,引发了中国的“棉业革命”C 明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客观上鼓励了民间棉纺织业的发展D 明朝以松江为

11、中心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25.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l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A 西班牙 B 荷兰C 英国D 法国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

12、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材料二 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资料来源: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转引自: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材料三 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伴随着19741975年的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31979年,美国的平均产出增长率仅为212%,远低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资本投入的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每年下降0.05

13、%。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进行改革和调整。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说明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比较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 (单位:%)材料均摘自

14、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本质意义。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材

15、料二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摘自新华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及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29.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

16、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实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

17、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图片中从“家庭成员、学徒”到“工人”的变化,反映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已经消失,故B项错误;图片中从“部分产品进入市场”到“全部产品进入市场”,反映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图片中从“手工作坊”到“手工工场”,反映出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无法说明机器工业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均符合题意;

18、是恢复银行信用,并非保障人们免于贫困,排除。故选A。3.【答案】C【解析】广益丛报涉及政事、学问、文章,说明是一份综合性报刊,故正确;“大清光绪31年”、“西历1905年”说明是1905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社会思潮的主流是民主革命思想,故错误;“孟德斯鸠法意、兴女学以退神权说”体现了西方民权、男女平等思想,故正确;广益丛报宣传民主、平等思想,具有启迪民众、改良社会的作用,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19361938年,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表述不正确。5.【答案】B【解析】解题时应注意区分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应考虑

19、这场经济危机前美国盲目生产,而购买力没有增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积月累,最终造成危机的爆发。6.【答案】C【解析】从该企业利用广告宣传和其内容中涉及质量评比等,可见其注重产品质量和扩大市场,故正确;80年代初期,国营企业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故错误;该企业销售采取报纸广告的方式宣传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和质量,故正确;从该企业刊登广告、产品面向市场生产等信息来看,企业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是传播天主教,故B项错误;14、15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20、,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场和更多的货币,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D项错误。8.【答案】B【解析】A项中的“抵制”、C项中的“普及”及D项中“天翻地覆”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9.【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工厂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的政策并非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思潮并非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的政治现状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这主要与该地区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条件、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10.【答案】B【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工制品仍占很大比重,说明小农经济

21、仍未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由表格可看出,原料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说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故B项正确;中国政府在材料中未体现,且根据史实可知政府在此时期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机器生产虽然有所增长,但比重相对较小,不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12.【答案】A【解析】由“用他们的土地产物”即原料“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即商品,可以理解英国贸易的实质。A项正确,B、C两项是对材料的误解,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13.【答案】C【解析】A不

22、对,因为我国农用动力的根本变化是指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B和D是对唐朝出现的曲辕犁的描述。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汉代进一步推广,说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14.【答案】B【解析】A项“主要来源”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项“工业革命”在当时并不能预见。D项观点与材料相悖。材料表明,英国通过控制殖民地,促进了英国工业发展,从而有利于解决人口失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15.【答案】C【解析】地理大发现后,荷兰于17世纪掌握海上霸权。16.【答案】D【解析】灌钢法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故A项错误;花楼机出现在汉代,故B项错误;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出现在宋代,故C项错误;唐朝时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的特

23、点,故D项正确。17.【答案】D【解析】材料涉及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并未体现“重农”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靠天吃饭”的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项错误;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和“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体现了古代中国农业 “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18.【答案】D【解析】“(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体现了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时与中国传统习俗产生冲突和碰撞,没有体现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也不能说明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故A、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

24、是外国企业,与民族工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列强开矿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冲突和碰撞,反映了中西文明激烈碰撞,故D项正确。19.【答案】C【解析】绸缎属于制成品,不是原料,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中西方丝织技术的比较,难以看出技术水平,而且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19世纪7090年代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有助于中国丝绸的出口,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19世纪7090年代”不符合,故D项错误。20.【答案】D【解析】撒切尔夫人从1979年开始执政,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滞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由于大量开支,导致国家经济不堪重负,故B项正

25、确,不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从20世纪4050年代兴起并传播,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1.【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交税之前”和“交税之后”的收入差距,只能说明税收的差距,不能说明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可知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福利政策对税收差距的调整,但不能说明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

26、实现社会公平,但并不能说明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故D项错误。22.【答案】C【解析】“文革”期间,由于长期的动乱,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3年和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经济进行整顿,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但由于“四人帮”的破坏阻挠,刚刚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又遭到破坏,符合这一史实的只有C项。23.【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政府必须担负起对老者、病人等弱势群体的照顾,其实阐释的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4.【答案】A【解析】花楼机出现的时间是两汉之际,主要用于丝织业而非棉纺织业,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自黄姑

27、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刻相闻。”可知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推动了棉业革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役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税,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开始用银两征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鼓励了棉纺织业买卖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材料“濒海百里,实半赖之。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焉。”可知明朝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5.【答案】B【解析】注意时间为17世纪,此时荷兰获取海上殖民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西班牙为16世纪中期;英国为18世纪。26.

28、【答案】(1)原因:劳动力增加及其素质的提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以及生产设备的投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或美国大力拓展国际市场)。(2)变化:1950年到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收入相对减少了一半,制造业和公用事业收入也相对减少,而服务业的收入相对增长,这说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统的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原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城市化发展。(3)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减税政策;严格控制货币流通量。历程:20世纪50、60年代,持续

29、发展期(或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期(或经济危与“滞胀”);20世纪80年代,调整复苏期。【解析】(1)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归纳信息即可,从“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的信息可得出劳动力增加及其素质的提高;从“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的信息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从“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的信息可

30、得出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以及生产设备的投资;再联系所学知识,可从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等角度来分析。(2)第一小问变化注意观察表格中数据,从国民收入来源各行业所占比例,可得出1950年到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收入相对减少了一半,制造业和公用事业收入也相对减少,而服务业的收入相对增长;进而可得出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传统的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二小问原因抓住时间信息,可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还可从城市化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样化来分析。(3)第一小问调整结合里根总统上台后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思想

31、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来思考,可得出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减税政策;严格控制货币流通量;第二小问历程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来作答即可。如20世纪50、60年代,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20世纪80年代,调整复苏。27.【答案】(1)变化:贸易额度:进出口贸易总额都在增长,进口比重越来越大。行业种类: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进口增长较快;农产品、矿产品和机器制造产品出口增加,手工产品下降。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加剧,中国传统经济进一步瓦解,导致中国进出口不断增长,传统的农产品和原料出口依然增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

32、和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导致中国机械制造工业等生产资料进出口都有所增长,而传统的手工产品出口有所下降。(2)意义: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的特征,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和以消费资料为主体的进口格局体现经济的畸形发展;农产品、矿产品等原材料在出口额中的增长,也充分暴露出中国已经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这都是半殖民地化的特征。中国近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生产资料进口增长和机器制造产品出口增长,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需求和成果;同时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也能够反映出中国商品市场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这都是中国近代化

33、的积极表现。【解析】(1)第一问要根据材料表格信息来回答,材料一表格注意纵横比较,从贸易总额和进出口对比来回答,材料二表格要从行业种类和出口商品对比来回答。第二问原因的分析首先把握时间提示“甲午战争后”,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经济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两方面来回答。(2)首先要注意题目限定“本质意义”,然后根据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变化,认识到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的特征;根据民族资本主初步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加快。28.【答案】(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变化: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

34、预经济(罗斯福新政)。(3)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第(1)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救济措施和影响。第(2)题考查胡佛和罗斯福的经济政策。第(3)题对比两则材料内容,从反危机措施的内容、特点和实质等角度总结。29.【答案】(1)国际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因素: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

35、场进一步扩大。(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36、【解析】本题从奴隶贸易入手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等核心知识点,并用小论文方式考查了“欧洲中心论”、全球史观等知识。第一小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小问从正反两个角度谈,注意其对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亚非拉地区影响、世界市场的影响等。第三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07、1833年”,注意这一时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过程中,其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掠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第四小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它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小论文应该是批判这一观点,应该持有全球史观,肯定世界发展是世界各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