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史载,道光时(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它反映的是()A.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B.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口C.鸦片战争后,湖丝方出口海外D.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2.“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文中所说的“前提”在中国是指()A.近代工业的起步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D.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3.下为美国学者郝
2、延平统计的买办在近代民族工业投资表,从中可以看出()时间类别投资比例(%)1872-1893轮船航运54.5煤炭开采67.71890-1910机器纺织23.231883-1913机器制造27.68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自然经济彻底瓦解C.买办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重工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主体4.甲午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约为七百三十万元。甲午战争后6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共为七十九个,其资本总额为一千七百多万元。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彻底破产B.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D.洋务企业丧失了
3、垄断地位5.近代中国有人评论:“或疑公趋重官营事业,亦进夺民利。不知公主旨在夺外人之利,以塞漏卮而裕民生。”文中“公”“裕民生”的主要活动是()A.创办福州船政局 B.创办发昌机器厂C.创办湖北织布局D.创办大生纱厂6.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利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D.提倡“实业救国”7.下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掀起
4、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A.B.C.D.8.卢作孚于1926年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章程曰:“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材料体现出的卢作孚的经营理念主要是()A.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B.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C.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思想D.关注员工的人本主义精神9. 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年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
5、114座,占总数的6%。1932年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西方国家经济萧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A.B.C.D.10.(2013黄冈模拟)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A.政府的经济政策B.国内的和平环境C.优越的社会制度D.提倡国货运动11.(2013长春模拟)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
6、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12.“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 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 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崩溃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A. B.C.D.13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具有这种特征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C天津
7、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14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国人希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的愿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BC D15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天津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在获奖证书中永利碱厂被称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永利碱厂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A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民族工业走向世界D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探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某校学生
8、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
9、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8分)(2)“讨论问题二”中,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讨论问题二”中,“鸦片战争后,西方
10、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8分)17(2013杭州测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怠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读图一、图二两幅图片信息图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图二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材料三 19世纪7
11、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及小农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4分)(2)读
12、材料二回答,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一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6分)(3)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4分)(4)用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本题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前后的情况,A错误;B符合材料意思;C、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2.【解析】选D。理解中、日等现代化起步晚的国家曾受西方的入侵刺激而开始现代化历程的特点。3.【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买办阶层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投资情况,在轮船航运、煤炭开采、机器
13、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均占有一定比例的投资。典型地说明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解析】选D。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私人资本总额发生较大变化,其原因是洋务企业垄断地位丧失,民间办厂大量出现。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建立民用工业目的的准确理解。洋务派设立民用工业的目的一方面是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一方面是改善民生,并抵制列强的经济入侵。6.【解析】选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特点。“不准另树一帜”可以看出李鸿章不支持民族工业但也发展航运业,可以理解为李鸿章利用政权的手段进行垄断经营,故选B。7.【解析】选B。首先明确图表中的第二个高峰出现的时间,大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
14、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下,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8.【解析】选A。题干中的信息非常关键,1926年,要考虑当时的国情是以革命挽救民族危亡,求独立与民主。民生公司的章程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9.【解析】选B。材料考查的是“1932年至1942年”变化的原因,考虑此时期日本侵略中国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正确。10.【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政府奖励实业家正说明政府鼓励实业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主要原因。11.【解析】选C。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40年属于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为摆脱日军的迫害,民族工业企业大量地迁往西部内地,C
15、正确;A、D不符合史实;B与材料无关。12.【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示,严重的通货膨胀折射出的应该是国统区的经济恶化,民族工业到了崩溃的边缘,国民党的政权行将瓦解。而逻辑混乱,物价飞涨并不意味着农产品价格高涨。13.【解析】选D。材料所述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都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D。14.【解析】选B。从火柴商标上的“救国”“富强”“中华民国利兴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在材料中没有反映。15.【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6、。民族工业在世博会上获奖主要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26年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尚未成立,A、B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16.【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等信息概括“国际贸易”的特点;结合当时国家的对外政策分析原因。第(2)问,从贸易进出口的数量和商品种类等角度归纳“变化”。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列强在华获取的侵略权益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时间“1885年”可知,当时西方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答案:(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原因
17、: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2)变化: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茶叶)出口减少。(3)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影响因素: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17.【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阻碍因素的理解。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政府、人事、自然因素、商人盘剥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问考查的是对小农经济特点及近代变化的理解。根据材料2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的特点可以从经营模式、生产结构上归结;第二小问经济结构可以从外部冲击、内部变化加以分析。第(3)问考查的是对清政
18、府对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态度变化的理解。根据材料3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外因、内因等方面加以分析;第二小问清政府的态度变化是跟传统的经济政策有关。第(4)问考查的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积极作用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传统经济结构、抵制经济侵略、有利于思想解放等方面加以概括。答案:(1)因素: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答出其中四项即可)(2)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影响: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原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原因: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工商业。(4)说明: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经济、阶级基础;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社会基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和统治地位,全面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最好能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各答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