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1.65MB ,
资源ID:83721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721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一、基础积累(一)通假字1.共其乏困(“共”通“供”)2.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一词多义1.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2、(暗暗地)2.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好像)(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及,比得上)3.鄙(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4.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啊)(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5.以(1)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2)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3)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顺承)(4)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顺承)(5)若舍郑以为

3、东道主(介词,把)6.而(1)今急而求子 (连词,表顺承,才)(2)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顺承)(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7.其(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出使的人”)(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这件事”)(3)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4)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8.之(1)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2)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3)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名词作

4、动词)驻军2.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晚4.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6.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8.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减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0.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境(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土地、国家,这里指郑国1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12.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14.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5、(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译文:这是我的过错。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文: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3.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译文: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译文: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二、内容感知1.通读全文,请选出下面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B.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C.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

6、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D.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军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贸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明确】选D。晋文公不同意袭击秦军的理由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并不是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2.本文叙事波澜起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使人处处为郑国的存亡提心吊胆。请根据下面的波澜图,填写序号处的相应内容。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_ _晋文公分析形势,撤兵回国。答案: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使郑伯看到了希望烛之武婉拒,让人心头一紧郑伯自责,烛之武答应出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一、魅力作家文质

7、兼备的君子左丘明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左丘明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君子之德,山高水长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左丘明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孔子言与其同耻。“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匿怨恨而佯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觉得可耻。孔子评价左丘明的这些话,反映出左丘明是一位诚实耿直、品德优良的人,这与秉

8、笔直书的春秋史官文化精神是一致的。二、背景回眸秦晋围郑的原因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其原因有二:(1)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向晋国示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2)秦晋围郑,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且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是必然的选择。三、相关链接(一)文学常识春 秋 三 传“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

9、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二)文化常识西周春秋爵位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三)左传十大经典名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3)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10、(4)末大必折,尾大不掉。(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6)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7)骄奢淫佚,所自邪也。(8)不以一眚掩大德。(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1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四、脉络梳理五、内容概览本文主要通过记叙秦、晋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说退秦军一事,塑造了烛之武临危受命、解除国难的鲜明形象,表达了他深明大义的气度、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诸侯各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一、阅读课文1、2段,完成13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

11、之。辞曰:“(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下列对第1、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是郑“无礼于晋”和“贰于楚”。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国军队分驻两地,这就为烛之武深夜见秦伯,说服其单独退军提供了有利条件。C.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既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也有故意刁难郑伯之意。D.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本段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做了必要的铺垫。【明确】选C。文中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

12、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句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没有故意刁难之意。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以其无礼于晋以: 连词,因为 于: 介词,对 (2)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微点拨】“贰”,本义是指副;也是“二”的大写形式,用来计数和记账。 后来引申为动词,“一分为二”“有二心”。又由“有二心”引申为“变节、背叛”。(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 之: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比得上(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连词,表转折,然而焉:语气词,表陈述,啊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2)译文:我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一般人;现

13、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二、阅读课文3、4段,完成46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14、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了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准确地利用了对方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B.烛之武游说秦伯的步骤是:首先,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阐明利害;其次,替秦着想,以利相诱,挑拨秦晋;最后,推测未来,劝秦谨慎。C.面对大国的君主,烛之武能够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可谓是有理有利有节有体,从而出色完成了游说使命。D.烛之武对秦晋两国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以“利”攻秦伯心理,以“害”巧析形势的同时,始终用历史事实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明确】选D。烛之武在“亡郑”还是“舍郑”的利害分析上的挑拨是隐性的,不是“赤裸裸地”。5.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夜缒而出,见秦伯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连词,表修饰 见:谒见,拜见(2)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疑问代词,何用:介词,表原因 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陪:增加(3)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板(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减(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指秦穆公(6)吾其还也其: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6.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2)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3)译文

16、: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受命于危难之际,虽有不满情绪,但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智说秦伯,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2.阅读全文,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明确】本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烛之武这一形象却刻画得相当丰满。文章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志士”“勇士”“辩士”的性格特征。 形 象具 体 表 现志士由于长期未被

17、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表,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营。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营,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辩士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秦伯,使其退兵3.本文篇幅虽短,但在叙述中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明确】本文在行文中特别注意伏笔与照应,如:(1)开头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说“以其无礼

18、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郑国得罪的主要是晋国,与秦国关系不大,为后文秦军撤离埋下伏笔。(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两军分开驻扎,为烛之武夜访秦伯创造了条件。(3)“夜缒而出”照应了上文佚之狐所说的“国危矣”。(4)后文晋文公所说的“因人之力”与前文烛之武所说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相呼应。4.在第三段中,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说服秦穆公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明确】步骤内容方法第一步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步邻之厚,君之薄也阐明利害,动摇秦君第三步君亦无所害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君之所知也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唯君图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5.烛之武退秦师对郑伯这一人物着墨不多,但

19、他的思想性格却比较鲜明。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对这一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明确】郑伯是一个善于纳谏、勇于自责、精于言辞的君主。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他立即同意;面对烛之武的牢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说服烛之武时,他站在烛之武利益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使烛之武难以拒绝。6.晋文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理解他的“不仁”“不知”“不武”?【明确】晋文公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君主,他有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是实质,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晋的退兵,是“利”字使然。1.

20、烛之武和曹刿是左传中两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他们在面临巨大困境时,有义有勇,不顾个人安危,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周密的计谋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请结合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说说两人智慧的不同之处。我的思考:_参考答案:首先,烛之武的成功得益于借助外力。历史上说,烛之武在郑国仅为一个圉正,只是一个小小的养马官,他被选用,是由于佚之狐的知遇。他有爱国之心,又懂得交友之道,懂得利用资源,施展自己的才华。曹刿的成功源于毛遂自荐的勇气。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敢闯敢拼的勇士,为了国家的安全,不顾乡人的讥讽,以草民的身份觐见庄王。他们一个是隐晦间接型的,一个是坦率直接型的。其次,两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烛之武以一种貌似避

21、己言他、超然物外的姿态劝说秦穆公。先晓之以害,再诱之以利,从历史说到现实,挑拨秦晋关系,达到游说的目的。这是一位老者智慧的展现。曹刿年轻,说话铿锵有力,劈头就问“何以战”,当面临别人的劝阻时,又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而后自己参与到战争之中,运用心理战术,凭借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考,抓住恰当的时机,一举破敌。体现了一个青年运筹帷幄的风流气概。2.烛之武有勇有谋,直到晚年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他的“被埋没”,有人认为是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有人认为是因为烛之武不会“毛遂自荐”。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我的思考:_参考答案:观点一: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晋公子重耳曾到郑国避难,郑伯礼节甚倨,招致

22、了今天的“秦、晋围郑”;大军压境,危在旦夕,才想到重用人才;遭到拒绝后才想到自责。可见郑伯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所以,烛之武到晚年才被重用,郑伯应负主要责任。观点二:因为烛之武不会“毛遂自荐”。在烛之武的心里,还存留着作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他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途径,却得不到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国君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人,他的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他不会抓住机会“毛遂自荐”。秦晋殽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

23、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

24、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

25、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

26、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有删改)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秦晋殽之战两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C.秦晋殽之战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宽厚担当、特别在最后深切反省自我检讨,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等。D.这两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

27、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解析】选C。C项,表述错误,“秦穆公的宽厚担当”错误,他刚愎自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 烛之武退秦师秦晋殽之战都出现了郑伯,请比较一下他在两课中的形象特点有何不同。答: _答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郑伯有知错能改、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优秀品质;而秦晋殽之战中的郑伯有见微知著、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政治家品质。3.(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课中都有小人物,把他们找出来,结合他们的所作所为,谈一下小人物如何为国效力。答: _答案:烛之武年迈,一事无成;秦晋殽之战郑国商人弦高(古代重农轻商),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结合他们在国家危难关头的行为,只要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就可以为国

28、效力。同时还需充实自己、锻炼自己、练就一身本领,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成理即可)附【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郑国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从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叛离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

29、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到中寿,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抵御我军,殽山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一跃而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

30、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上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我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愿为您的部下留居郑地效劳,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粮食;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辞谢他们,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供食用的东西快吃完了。你们也该走了吧,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你

31、们回到本国的兽苑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一

32、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怎么能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呢!”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晋襄公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挑拨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

33、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往地上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蒙贵国国君的恩惠,不用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遵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屈辱,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小的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