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579KB ,
资源ID:83707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707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

1、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 毫米及以上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老子重视天人关系

2、,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而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两人各自的天人观 A.映射了不同的时代背景B.折射出不同的治国理念C.背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反映了不同思想的优劣2.关于孔子的历史地位,有学者指出:“春秋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宋代又快要成为君子了。”孔子地位的变化A.适应了士大夫阶层的追求B.说明孔子真实形象的不确定性C.体现了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3.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王公大人”导

3、致“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A.民众渴望统一的心理需求B.尚未树立起思想政治权威C.诸子各不相同的政治立场D.诸子日趋统一的治国理念4.西汉时的董仲舒高扬“崇儒更化”旗帜,寻找到与地主制经济最相契合的文化形态涵盖阴阳家及法家的新儒学。之后,汉代帝王在实际运用中,大都儒法兼采,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知汉代儒学A.具有包容性和政治张力B.尚未确立天下独尊的地位C.适应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无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5.中国古代的服饰在不同历史阶段特征各异,如

4、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 “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 是 A.贵族政治、儒学创新、封建盛世、“经世致用”B.血缘政治、社会变革、封建盛世、理学盛行C.血缘政治、社会变革、政治民主、启蒙思潮D.集权政治、儒学创新、审美观念、理学盛行6.隋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成了政治上的一个热闹话题。据记载,唐宋时期,政府经常举办三教辩论大赛,书籍上也经常出现“三教”的字眼。这一现象的出现A.为宋

5、明理学的产生创造条件B.说明三教开始出现融合趋势C.表明儒学已经失去正统地位D.反映出三教之间的矛盾尖锐7.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据此可知,陆王“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维护纲常伦理道德C.彰显人的自我意识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8.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正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9.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

6、了实学A.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D.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10.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卓越贡献,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他 认为四大发明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D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11.关于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对比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该同学A.运用了唯物史

7、观分析法B.全面准确解读了表格的信息C.忽视了政治经济等因素D.展现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12.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依据,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而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两派的争论A.导致民主的衰败B.引起社会的撕裂C.促进阶级的分化D.利于思想的进步13.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音乐教学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雅典音乐教育的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民众艺术品味提升B.人文精神影响式微C.文化水平快速提高D

8、.智者教育理念普及14.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A.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B.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D.哥特式建筑完全退出历史舞台15.有学者指出,1617世纪“明快鲜艳的色彩已经遍布欧洲,而体现悲观情调的灰色和黑色逐渐让位给了代表尊贵的金色、代表热情和爱情的红色、代表优雅和风度的黄色、代表希望和勤奋的绿色,以及 代表清醒的海蓝色”。该学者的观点可用来说明当时的欧洲A.人开始成为哲学思考的主题B.理性主义被民众普遍接受C.机器工业丰富

9、社会文化生活D.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16.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有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重 要。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束缚B.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C.使信徒开始摆脱基督教信仰D.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17.恩格斯说:“加尔文的先定学说,就是下面这一事实在宗教上的反映:在商业竞争的世界中,成功或失败不取决于个人的活动或才智,而取决于不受他支配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或 行动,而是未知的至高的经济力量的摆布。”这说明加尔文的“先定论”A.

10、为欧洲加强王权提供依据B.顺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C.使天主教会焕发新的生机D.有助于人们摆脱教会的控制18.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19.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发展B.得到了

11、科学实验的验证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20.艺术作品是一个时代历史发展的真实反映,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能够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 特征。符合上述观点的美术作品是21.林则徐向西方学习,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康有为托古改制,被当时的思想界称为“火山大爆发”;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科学并重,“战胜恶社会”。以上材料说明A.他们都有反封建专制的色彩B.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艰难C.他们局限于理论创造而未付诸实践D.这些主张不符合近代历史发展潮流22.1905年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

12、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表明孙中山A.认为中国的社会危机异常严重B.意识到革命具有阶段性C.对革命前景有高瞻远瞩的规划D.认为民族革命已经完成23.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都拓展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其主要表现分别是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24.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

13、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 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第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计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25分)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易贲卦彖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人文”,其重心并不在于“人”,而

14、在于“文”。周人建国创立的人文政治秩序中却渗透了人文意识 因而周人的政治制度中留下了以重人为主的人文精神即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当中按“理”来确定自己的标准, 这个“理”更趋向于一种对人生幸福的实用性的追求,而这种实用理性的人文主义更体现于日常生活中。它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系,这和希腊文明以人来评价一切人文体系有很大不同,因为儒家最高的理想是天人合一。要突破人的自我中心才能和自然取得和谐,才能和谐。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材料二由自然的神本主义转向以人为主的人本主义的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

15、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德性即知识”。先从普罗泰戈拉说起,他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具有狭隘性,只是对一单个的主观的人进行讨论 这不同于儒家所开创的德性人文主义,普氏(普罗泰戈拉)这里也有德性,但这个德性是“约定”的,是具有可教性的,人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而获有德性,这一点在苏格拉底那里是得到认可的。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材料三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道明会的萨伏那罗(14521498 年),就有感于当时日益浮华败坏的世俗生活,而开始在佛罗伦萨宣讲,反对人文主义的风潮,提倡苦行、禁欲的生活,轻视尘世的价值,并 曾率领狂热的信徒

16、焚烧佛罗伦萨纤巧的艺术精品,最后因反对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而被杀。而在宗教 改革时代的初期,由于马丁路德过分强调“因信称义”的观点,毫不妥协地恢复了对人的罪恶本性的极端强调,认为唯有神的干预才能使人得以赦免。因此,引起大部分强调精神自由的人文主义者的反感。刘昕岚“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对人文主义认识的差异。(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反对人文主义风潮出现的背景和影响。(10分)(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人文主义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3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17、列要求。材料反映了1417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7.(15分)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有哲学著作仁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于日本,订立了屈辱的条约。谭嗣同看到这个条款“竞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大为爽然自失”,悲愤异常,写下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诗句。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他走上了维新变法的道路 ,这年适逢他而立之年,他自己说:“三十之年适在甲午,地球全势忽变,嗣同学术更大变

18、”,“三十以后新学,洒然一变,前后判若两人 ”。之前 ,谭嗣同对西学并无多少了解 ,对西学采取的是盲目弹诋排斥的态度。日本师法西方自强进而打败中国的惨痛现实,使他感到“风气之所溺 ,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从此思想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一变而为主张学习西方,振兴商务,开发矿藏,发展工业,改革税制 。 郭亚平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仁学哲学”思想探析材料二在仁学中,谭嗣同猛烈地抨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他将历代皇帝都称之为“大盗”,而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于传统儒学中“君民关系”,谭嗣同认为是完全不合理的。他说:“在人类形成之初,本来无所谓君无所谓臣,大家都是平民百姓。平民

19、百姓各有生业,不能同时管理好各项事务,所以共同推举其中的一人为君。既然是共同推举,就不是君选择民,而是民选择君。既然是共同推举,当然是先有民而后有君,因而,君是末,民是本,而天下没有因末而累及本的道理,又岂有因君而累及民的道理? 君既然是由民共同推举的,也就必定可以由民共同废掉。 此外,谭嗣同还对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了鞭挞,如他激烈谴责纲常名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认为重男轻女、女子缠足和男子可以妻妾成群,而“女一淫则罪至死”是“至暴乱无礼之法 ”,溺女杀婴更是“蜂蚁豺虎之所不为”的兽行。 郭亚平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仁学哲学”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谭嗣同仁学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0、2)根据材料二,指出谭嗣同在君民观方面的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哪一主张最契合? (2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谭嗣同仁学思想的进步意义。(7分)晋中市 2020-2021 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 B2.A3.B4. A5. B6. A7. C8. C9. A10. A11. C12. D13. B14. C15. D16. D17. B18. D19. C20. C21. B22. C23. D24. A【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B.“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要求统治

21、者关注民生与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因此材料反映了不同的治国理念,故 B 正确;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相同,故 A 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C;题干没有比较不同思想的优劣,故排除 D。故选 B。2.【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历史地位的变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不同时期对孔子的称呼是不同的,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士大夫阶层的精神、政治两个追求紧密相关,A 正确;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 B 错误; 此项不能说明“春秋的孔子是君子”“宋代又快要成为君子了”,故 C 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君主

22、专制,故 D 错误。故选 A。3.【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A.题干中的各家学派都是对君主不仁、不道等行为的观点或主张,不涉及民众问题,故不选 A;虽然题干中的各家学派对君主的不仁、不道等行为进行抨击,但不能说各家学派的思想趋于统一,故不选 D;通过所学可知,孟子和韩非子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不能说他们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故不选;老子谴责“圣人不仁”、墨子怒斥“王公大人”、孟子主张“推翻暴君”等,通过以上现象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 不同的学派对君主的不仁、不道等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据此可知推断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绝对权威还没有真正确立下来,故 B

23、正确。故选 B。4.【分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演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A.由“涵盖阴阳家及法家的新儒学”“汉代帝王在实际运用中,大都儒法兼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兼采其他各家学说,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政治张力,故 A 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已经确立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故排除 B 项;题干反映了儒学内容的变化,并未体现与农业经济的联系, 故排除 C 项;.题干没有体现汉代儒学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故排除 D 项。故选 A。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服饰所折射出的历史内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

24、推行宗法制,属于血缘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唐朝属于开放与繁荣时期;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因此,与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血缘政治、社会变革、封建盛世、理学盛行,故B 项正确。故选 B。6.【分析】本题考查理学产生的背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依据题干隋唐两宋时期儒、释、道三教的辩论,有利于三教思想相互吸收, 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并为融合了三教思想的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故 A 正确。三教辩论不能表明当时三教之间的矛盾尖锐,故排除 D;该项中的“开始” 表述不符

25、合史实,故排除 B;该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C。故选 A。7.【分析】本题考查陆王“心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心学仍然属于儒学范畴,故排除 A;“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彰显人的自我意识,故 C 正确。B 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排除;心学维护的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故排除 D。故选 C。8.【分析】本题考查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从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借读。【解析】图一北宋五子和图二中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代表,是传统主流的复兴;图二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李贽是明清之际四大家,是传统主流的批判和继承,故C 项正确;图

26、二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李贽是明清之际四大家而不是宋明理学, 故 A 项错误;明清之际四大家仍旧属于儒学思想,没有突破儒学范畴,故 B 项错误;图一和图二的思想都属于传统的儒学思想而不是近代民主思想,故 D 项错误。故选 C。9.【分析】本题考查实学的内涵。【解析】从明清之际到晚清实学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共同特征都是经世致用、与时俱进,这才符合实学的真正内涵,A 正确;材料的主题是实学经世致用的功能,并非巩固统一, 也不涉及佛道、人和人的关系,排除其他选项。故选 A。1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对欧洲的贡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探讨四大发明对欧洲

27、转型的作用,故选A;B项说法显然夸大了四大发明的作用;四大发明在中欧各有其价值体现,胡排除C;D 说法太过绝对,故排除。故选A1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析】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格没有提到生产力方面的影响,故不选 A;表格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片面解读表格信息,故不选 B;据表格“两宋山水画对比”“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可知这位同学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两宋绘画的不同,并没有看到其深受两宋不同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故 C 正确;鉴赏艺术品应该从其风格、特点、绘画等全方位进行,而不是单独从绘画风格

28、不同的原因鉴赏,故不选 D。故选 C。12.【分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提倡道德,引导人们脱离智者所铺设的感觉主义的相对论路轨,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这有利于思想的进步, 故 D 正确。两派争论不可能导致民主衰落、社会的分裂和阶级的分化,故 ABC 错误。故选 D。13.【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析】依据题干“雅典的音乐教学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做做做做所垄断”可以看出雅典音

29、乐教育有强调训练人的心灵转变为职业化和专业化, 说明人文精神影响式微,故 B 项正确。AD 两项与“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 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不符,故排除;本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 C。故选 B。14.【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体现的是世俗化的生活,表明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故 C 正确;“彻底改变”说法绝对,故排除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并未被弱化,题干无法体现,故排除 B;依据“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无法得出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结论,故排除 D。故选 C。15.【分析】本题考查

30、文艺复兴,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开始成为哲学思考的主题是在古希腊时期,故 A 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启蒙运动发生在 17 18 世纪的欧洲,故 B 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 世纪 60 年代,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 16 17 世纪,“体现悲观情调的灰色和黑色逐渐让位给了代表尊贵的金色、代表热情和爱情的红色、代表优雅和风度的黄色、代表希望和勤奋的绿色,以及代表清醒的海蓝色”反映了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思想, 追求爱情和现世的幸福,冲击了封建神学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故 D 项正确。故选 D。16.【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

31、析】题目中的信息“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的“信仰即可得救”的理念;AB 两项均属于启蒙运动时期,故排除;该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祷告”、“上帝”、“兴建教堂”等信息不符,故排除 C;据“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有上帝的所在”和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时期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 D 正确。故选 D。17.【分析】本题考查加尔文的“先定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B.根据题干可知,加尔文的“先定论”强调商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未知的至高的经济力量的摆布”,这顺应

32、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顺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故 B 正确;ACD 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信息。故选 B。18.【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主义。【解析】开辟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的是古代智者运动,故 A 项错误;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的是文艺复兴,故 B 项错误;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的是宗教改革, 故 C 项错误;材料“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体现了对新社会的设想, 符合启蒙运动,故 D 项正确。故选 D。19.【分析】本题考查牛顿和达尔文的共同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依据题干“牛顿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并结合所学

33、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都促进了人们理性思维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故 C 正确;牛顿不属于工业时代, 故 A 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故 B 错误;启蒙运动发生在 17 18 世纪,而进化论产生于 19 世纪,不可能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故 D 错误。故选 C。20.【分析】本题考查 19 世纪以来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图片信息。【解析】由题干“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能够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特征”可以看出要考的是不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美术作品都能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但印象画派借助光、色

34、或者科技手段, 以“不关心时代主题”为主题,不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特征。该项作品星月夜属于印象画派,故 C 正确。A 项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自由引导人民;B 项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格尔尼卡;D 项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拾穗者,故 D 错误。故选 C。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林则徐没有反封建专制。故排除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三个的思想主张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都遭到了当时人们的质疑甚至攻击,所以体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艰难。故 B 正确;CD 根据所学可知,此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故选 B。22.【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要求运

35、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欧洲贫富差距的严重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影响,该项不是题干主旨,故排除 A;孙中山并未提出革命分多少个阶段的思想,故排除 B;从“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发展本国民生事业,避免重蹈西方老路,表明孙中山对革命前景有高瞻远瞩的规划,故C 项正确;“已经完成”的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故选 C。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题目中的“延安时期”指的是 19351948 年。在此期间,毛泽东思想渐趋成熟;“改革开放时期”主要指的是 19

36、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此期间,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排除均与此表述不符的 ABC 三项,D 符合题意。故选 D。24.【分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重要的理论成果,阅读材料分析解析问题的能力。【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均是从国情出发的、均是以复兴民族为宗旨的,故 A 项正确;选项 B 不适合三民主义,排除;选项 C 不适合“三民主义”,排除;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不是

37、民主革命的产物,选项 D 排除。故本题选 A。故选 A。25.答案(1)不同:古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是在日常伦理中显现(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古代中国追求天人合一,希腊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古代中国强调“社会”的人,希腊强调“个体”的人。(12 分)(2)背景: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出现极端倾向(或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存在弊端);早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6 分,答出3 点即可)影响:推动了宗教改革;有利于人文主义的理性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发展)。(4 分,答出 2 点即可)(3)时代和地域影响人文主义呈现差异性;反思有利于人文主义的

38、发展;与时俱进的人文主义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等。(3 分,答案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答出 2 点即可,)【解析】第 1 问,主要考查学生整理材料,获取信息,比较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人文,其重心并不在于人,而在于文”、“周人建国创立的人文政治秩序中却渗透了人文意识因而周人的政治制度中”、“而这种实用理性的人文主义更体现于日常生活中”、“因为儒家最高的理想是天人合一”等,可知古代中国的人文主义强调“社会”的人、在日常伦理中显现(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追求天人合一; 依据材料二“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只是对一单个的主观的人进

39、行讨论”等,再对比材料一,可知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的人。第 2 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和探究历史的能力。前一问, 结合“天主教道明会”,“就有感于当时日益浮华败坏的世俗生活”等可得出受宗教神学影响较大;根据材料“毫不妥协地恢复了对人的罪恶本性的极端强调”等,联系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存在极端个人主义等问题,可得出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或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出现极端倾向;结合所学知识,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是力量的薄弱早期资产阶级,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还比较弱小。后一问的影响,可以依据原因等答题角度,从对宗教、人文主义、经济或社会

40、等 3 方面去分析即可。第 3 问,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与认知水平和感悟能力。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提供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文主义,说明人文主义是有差异性的,所以要适应需要就应适时调整;材料三反人文主义实质是对人文主义的反思,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等。该问的答案可以多样,但一定要紧扣材料主旨,切忌不着边际空谈理论。26.答案【答案】示例一:1417 世纪,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明末清初,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书立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法治、民权、工商皆本等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不断发展, 儒家思想更加务实。与此同时,

4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以薄伽丘、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学者,通过文学作品批判基督教神学,揭露教会腐败,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歌颂人性。由此可见,在 1417 世纪,中国和西欧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的产生。示例二:1417 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 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上实行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使得中国的科技仍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而同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

42、视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 产生了牛顿经典力学等近代科技成果。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欧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科技发展的巨大差距,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解析】本题考查 1417 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表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与综合论述。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此题首先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把中国、西欧的作者进行分类。例如中国的作者可分为明清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传统科技代表人物李时珍、宋应星、徐霞客、徐光启; 西欧的作者可分为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薄伽丘、伊拉斯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近

43、代科技的代表人物哥白尼、伽利略、哈维、牛顿。然后根据中西著作的同一个角度提炼主题。 比如通过中西方思想对比可得出论题 15-17 世纪的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新思想,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角度应从为什么中西都会出现新思想;具体概况即思想家的主张; 最后进行总结写出结论。还可以从中西方科技发展角度提炼主题即 15-17 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然后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西方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原因,最后进行总结写出结论。【评分参考】第一等级:论题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8-12 分)第二等级:论题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正确,表述基本清晰。(5-8 分) 第三等级:

44、论题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正确,表述不清晰。(4 分)第四等级:论题不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正确,表述不清晰。(0 分)27.答案(1)民族危机的深重;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激发;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借鉴日本自强的经验。(6 分,答出 3 点即可)(2)社会契约学说(或人民主权说)(2 分)意义: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冲击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促进了思想解放(或思想启蒙);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7 分,每点 2 分,答出 4 点得 7 分)【解析】第 1 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与整理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于日本,订立屈辱的条约”等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依据“竞忍以四百兆人

45、民之身家性命”,“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等可得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的激发;依据材料“之前,谭嗣同对西学并无多少了解”可知是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加深他对西学的认识;依据材料“日本师法西方自强进而打败中国的惨痛现实”, 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强国之路,谭嗣同吸取了日本发展的经验。第 2 问前一问,考查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和对启蒙思想中概念的理解与概括,依据材料“在人类形成之初,本来无所谓君无所谓臣所以共同推举其中的一人为君由民共同推举的,也就必定可以由民共同废掉”,可知其中蕴含了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的政治理念;后一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历史的能力,要求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做答,根据材料“抨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将历代皇帝都称之为“大盗”、“二千年来之政 ,秦政也,皆大盗也”,得出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而材料“对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了鞭挞,如他激烈谴责纲常名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 ”等则体现了对儒家纲常礼教的批判;在批判旧思想的基础上宣扬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从而推动维新变法的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