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五)(建议用时:25分钟)1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铁路,顽固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出现右图所示骡马拖载车辆的运煤情景,变成了“马车铁道”,这条铁路应该是 ()A吴淞铁路 B京张铁路C唐胥铁路 D粤汉铁路C吴淞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与“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不符,故A项错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唐胥铁路是当时开平煤矿为运煤而修建的,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故C项正确;粤汉铁路是1900年动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右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
2、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题干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C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这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选C项;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这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3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
3、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 B飞机C火车 D轮船C由诗中“一卷烟”和“车轮”可知是火车。4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A BC DA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随列强侵略的加深而步步加深的,并未因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传入而减缓。5光绪帝二十五年,盛宣怀疏言:“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咳嗽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上文所描述的新事物是()A电报 B电车C邮局 D电话D从材料中“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可以判
4、断“新事物”应为电话。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 BC DD题干反映的是近现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它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在题干中无从反映出来,与实际不符,故排除A、B、C三项。7近代天津有竹枝词云:“往来如织电车忙,牌别红蓝白绿黄。一到星期人愈挤,留心剪绺割钱囊。”其注释称:“电车系比商(比利时商人)创办。蓝者,由北大关经日、法租界至老站;黄者,由北大关经日、法租
5、界至法国河沿;白者,围城马路;绿者,由天增里至法国教堂前。近闻省政府有收回自办消息。”对此解读正确的有()中国收回铁路利权运动蓬勃开展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天津城市生活凸显半殖民地色彩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民国建成A BC DC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由“一到星期人愈挤”可以看出,符合题意;由“比商(比利时商人)创办”“法租界”等信息可知符合题意;与题干涉及时间不符,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项。8“查俄国海线可达上海,旱线可达恰克图,其消息灵捷极矣。即如曾纪泽由俄国电报到上海只须一日。由上海至京仅二千数百里,较之俄国至上海数万里,消息反迟十倍。倘
6、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这说明()A外交和军事合力收回伊犁B电报在军事中的重要价值C新疆问题加速了电报铺设D电报铺设在中国各地受阻B“倘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体现了电报在军事中的价值,故选B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该材料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电报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在地方受阻的问题,排除D项。9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轿子 马车 轮船火车 飞机新旧并存的近代交通工具材料二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
7、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黄鲁成国际贸易材料三某品牌汽车制造分工图(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3)材料三所示的这种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解析第(1)问,应注意从交通工具的动力、速度、运力、费用和国计民生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第(2)问,要注意从费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牵引动力变化;运输更便捷;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2)降低运输费用;便利国际贸易;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扩大商品行销空间。(3)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