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山二高高二年级2020年10月份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自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配套措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夏商周三代。夏禹曾下禁令:“春三月,斧斤不登山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数罟不入川泽,以成鱼鳖之长。”西周时期曾颁布崇伐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些也许可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了。但形成法律条文,当首推秦王朝制定的田律。它有一部分专讲环境保护,几乎包括生物资源保护的所有方面,如山丘、陆地
2、、水泽以及园池、草木、禽兽、鱼鳖等,非常全面。田律中明文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秦以后各朝代,也曾对环境保护制订过法令。如公元前六十三年,汉宣帝曾下过一道诏书:“令三辅(今西安周围地区)毋得以春夏捅巢探卵,弹射飞鸟,违者徙。”唐朝唐律杂律载:“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在环保机构的设置上,古代各朝也非常注重适应和符合环境保护的客观现实和规律。我国早在帝舜时期就设立了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
3、的官员虞,这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早的环保管理机构,以后又设立虞部下大夫、大司徒等。尤其是周朝,其环保机构的建制极为完整。根据礼记地官的记载,周代的环保机构归地官司徒管辖。当时的司徒是朝廷六卿之一,主管农业林牧渔业的税收;虞人则专管“山泽所生之物及其禁令”,据史记和尚书记载,周礼中规定司徒“以土宜之法以阜人民,以蓄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考察动植物生活状态,使之正常繁衍。这些机构与官员具体职责是监督生态保护法规的执行,禁止破坏和损害生态的行为,引导合理开发山林川泽,以保护自然生物资源。秦汉以后,历朝都设置有类似的环境保护机构,只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及其名称有所变化。汉武帝时的主管官员改称为水衡都尉
4、。隋唐以后,除元朝设置有专门的虞衡司外,其他各朝都由工部负责环保的工作,主管山林川泽的开发和保护。古代环保机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各朝都将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统属于某一上级部门,比如周代,虞部直属于司徒,隋唐以后由工部统辖,所属的这些上级部门除负责环保禁令的发布以外,往往还兼管农林渔业、手工业、各项工程等与之相关的部门。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便于协调各部门的冲突,帮助环保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各部门的配合以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规律。1. 下列对第一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代统治者对自然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禁止破坏环境、重罚破坏环境的当事人是很多法令的共同点。B. 早在夏代,中国
5、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法令,夏禹曾颁布禁令,不要在夏季砍伐树木、频繁捕鱼。C. 秦朝的田律是古代有关环境保护最早的成文法,它不是环境保护的专门法,但相关规定非常全面。D. 古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法令,多针对春夏两季的相关行为,多涉及林木、鱼鳖鸟兽等生物资源的保护。2.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表述,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设置环保机构是古代各朝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其设置上古代各朝也非常注重适应和符合环境保护的客观现实和规律。B. 周代环保机构的建制很完整,这些机构与相应官员的职责很明确,因此周代的自然生物资源得到了最好的保护。C. 周代环保机构的重要官员司徒是朝廷门卿之一,除了承担监督生态保护法规
6、的执行等职责外,还主管税收工作。D. 秦汉以后,历朝的环保机构在设置目的与官员职责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些机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及其名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环保机构的最大特点是将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统属于某一上级部门,周代虞部直属司徒是这一特点的体现。B. 从远古到汉代,再到隋唐以后,环保机构大体经历了从专职官员到专职部门的管理模式的变化,这是一种进步。C. 工部是隋唐以后环保部门的上级机构,管辖范围广,从而确保了环保目标的实现,以及生态系统规律的充分利用。D.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以法律的形式制度化,并通过环保机构加以落实,这些是
7、值得我们借鉴的。【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不要在夏季砍伐树木、频繁捕鱼”错误,原文为“春三月,斧斤不登山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数罟不入川泽,以成鱼鳖之长”,是说“不要在春季砍伐树木”而
8、非“夏季”。“数”是“密”之意,而非“频繁、多次”之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B项,“周代的自然生物资源得到了最好的保护”错误,原文表述为“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 未提及“周代的自然生物资源得到了最好的保护”。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
9、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C项,“确保了环保目标的实现”错误,原文“帮助环保目标的实现”,并非“能够保证”。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同学陈小庆苏文岩的生活很是励志,基本是卧薪尝胆,枕戈待旦!崖柏这几年挺火,他就倒卖崖柏,可惜没挣到钱;又听说倒卖牧羊犬可以发财,他就倒卖了好几条牧羊犬,可惜还是没有挣到钱;他又兼职推销保险,最后只动员自己买了一份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决心“一战到底”。作为一家公司的
10、文员的苏文岩,本来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每周上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经常和几个朋友喝酒,还熬夜打电脑游戏,自以为生活得幸福自在可这一切都在看到报纸上老同学宋云的名字时发生了改变宋云从事的豆制品生意已经做到出口了?这么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的豆腐作坊已经被他整成上市公司了?苏文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可报纸上大大的红字印得明明白白,这个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就是宋云。一份报纸便成了苏文岩励志生活的开始。苏文岩还能记起很久以前的画面:宋云的父亲老宋拉着板车,上面有两大板儿豆腐,老宋好嗓门儿“豆腐谁割豆腐来”声传四方,根本不用喇叭。他分割豆腐的手艺更是令人叫绝,横竖几刀下去,匀称整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就出现了,每
11、一块儿豆腐上秤都是“一斤高高的”,老宋就按一斤的价钱卖。大家不说他这手艺是“一刀准”,都称之为“一斤高”!虽然老宋做的豆腐好吃,还有不错的人缘和那有名的“一斤高”,但苏文岩他们几个小孩子却从来也看不起宋云。首先他家是外来户,租住了一个大院这里属于城中村,很多做生意的都是外来户,再就是宋云成天流鼻涕,脏兮兮的,学习也不好。他是二年级转来的,第一个同桌就是苏文岩。宋云坐到苏文岩身边,讨好地对苏文岩笑笑,鼻子里却冒出了个鼻涕泡,苏文岩什么也没说,只把板凳挪得离他远了一拃。后来,苏文岩升入重点高中,宋云初中毕业就接了身体不好的父亲的豆腐坊。苏文岩心里的优越感,促使他每周从寄宿学校回来都要专门路过宋云的
12、豆腐坊,他穿着寄宿学校的制式校服昂首阔步,而宋云穿着工作围裙在忙碌着。再后来宋云又搬了家,苏文岩断了他的消息那时,苏文岩想:自己和宋云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天生我材必有大用;而宋云,则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注定庸碌一生。可是,生活不按套路出牌,那个被他们瞧不起的脏兮兮的家伙居然成了大老板了!而苏文岩仍然朝九晚五,为别人打工。想到这些,苏文岩心里一阵难过自己和人家宋云怎么比?老婆要是知道宋云是自己同学,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奚落自己?不行,苏文岩对自己说,不能认命!每周的电影取消了,和朋友喝酒取消了,熬夜打游戏取消了,凡是不利于上进的事情都取消了每每想到宋云的成就,苏文岩就夜不能寐,他开始趁一切机会倒腾生意,
13、琢磨赚钱。就在苏文岩卖保险不成,准备另寻路子奋发图强,向财富的高点攀登时,他又一次看到了宋云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这个拥有上市公司的豆制品老板宋云,居然是个女的!因为她捐资助学,这次报纸配发了她的彩照。她不是苏文岩那个叫宋云的男同学!苏文岩愣了好一会儿,忽然长出一口气本来我就不相信那个家伙会有这么大本事,果然!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哪里有那么多起承转合?那个脏兮兮的宋云一定还在一个小角落里卖他那可爱的豆腐,顶多把他爹的板车换成电动三轮,三轮车上有个电喇叭苏文岩眼前浮现出中年宋云奔波于市井之间的画面,那画面好温馨,好亲切,好接地气!苏文岩要先去看场电影,然后约上三五好友喝酒喝到半夜,慢慢来
14、,生活还是如此美好!如果有机会,甚至还可以和老同学宋云取得联系,好好聊聊这些年的苦辣酸甜不错,生活很久以前就是如此美好!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借助苏文岩的回忆,叙述宋云父亲和宋云先后做豆腐以及同学们瞧不起宋云的往事,解释了苏文岩看了报道不敢相信的原因,展现了他褊狭的心理。B. 因为误会,苏文岩从报纸上认定老同学宋云做了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于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开始为致富而打拼,这反映了社会上很多人的攀比意识。C. 苏文岩在所谓的宋云事业有成的刺激下,放弃娱乐休闲,想出各种门路发财,虽然奋发图强,但都劳而无功,这说明在造化弄人面
15、前人是无能为力的。D. 文章语言生动诙谐,如当年宋云刚转学,对着苏文岩笑时,“鼻子里却冒出个鼻涕泡”;误会解除后,描述苏文岩联想宋云奔波的画面时的感受。5. 按照情节的发展,苏文岩从第一次在报纸上见到宋云的名字,到又一次看到报纸报道得知真相,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概括并简要分析。6. 金圣叹评水浒传时提出了“草蛇灰线”说法,借此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就好比草蛇游走、灰线拖动留下的痕迹,似有若无但又前后连贯,使情节的因果关系更加完善。这就是小说中的伏笔,哪怕出人意料的结局也可因前面伏笔的存在而合理。选出文中的两处伏笔简述。【答案】4. C 5. 惊讶。当得知从小不起眼,甚至被嘲笑
16、的宋云的豆制品生意做到了出口,事迹上了报纸时,苏文岩非常惊讶。难过(心理失衡)。一想到老同学宋云成了大老板,而自己还朝九晚五上着班,苏文岩心里就难过。决心改变。苏文岩认为不能认命,决心改变现状,为赚钱而努力。恢复优越感。得知报道中的宋云不是自己的小学同学,而自己的同学很可能仍过着奔波劳碌的生活,苏文岩心里又平衡了。 6. 第一次在报纸报道中看到宋云的名字,刚好也是做豆制品行业,而没有更确切的依据,苏文岩就以为是自己的小学同学宋云。这为下文从报道上看到带照片的宋云后,发现是误会埋下了伏笔。情节中“再后来宋云又搬了家,苏文岩断了他的消息”,也为后来的误会埋下伏笔,正因为断了消息,才不清楚老同学宋云
17、的现状,才会想当然而造成误会。【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这说明在造化弄人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理解错误。选项中“这说明在造化弄人面前人”错误,依据原文“不行,苏文岩对自己说,不能认命!每每想到宋云的成就,苏文岩就夜不能寐,他开始趁一切机会倒腾生意,琢磨赚钱”分析可知,应是“苏文心态不平”,文章没有宿命论的思想;此外,“无能为力”的理解也有失偏颇,原文无此意。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和把握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的能力。从原文第二段文句“可这一切都在看到报纸上老同学宋云的名字时发生了改变宋云从事的豆制品生意已经做到出口了?这么
18、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的豆腐作坊已经被他整成上市公司了?苏文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可报纸上大大的红字印得明明白白,这个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就是宋云”分析可知,苏文岩听说宋文豆腐作坊已经被他整成上市公司时“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可见他当时的心里是惊讶的,可见苏文岩的浅薄和狭隘。从原文第五段文句“可是,生活不按套路出牌,那个被他们瞧不起的脏兮兮的家伙居然成了大老板了!而苏文岩仍然朝九晚五,为别人打工。想到这些,苏文岩心里一阵难过自己和人家宋云怎么比?老婆要是知道宋云是自己同学,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奚落自己”分析可知,当苏文岩听说“那个被他们瞧不起的脏兮兮的家伙居然成了大老板了”时,他的心理是严重失衡的,他不甘心
19、,不相信这样的结果,此处心理描写体现了苏文岩浅薄、狭隘的心理;原文第六段“不行,苏文岩对自己说,不能认命!每周的电影取消了,和朋友喝酒取消了,熬夜打游戏取消了,凡是不利于上进的事情都取消了每每想到宋云的成就,苏文岩就夜不能寐,他开始趁一切机会倒腾生意,琢磨赚钱”分析可知,苏文岩以往的优越感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他决心改变自己。苏文岩认为不能输给外来户宋文,他决心超越宋文,这反映了他丑陋的优越感,只想压制别人的心理。第七段文句“她不是苏文岩那个叫宋云的男同学!苏文岩愣了好一会儿,忽然长出一口气本来我就不相信那个家伙会有这么大本事,果然!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哪里有那么多起承转合?那个脏兮
20、兮的宋云一定还在一个小角落里卖他那可爱的豆腐,顶多把他爹的板车换成电动三轮,三轮车上有个电喇叭苏文岩眼前浮现出中年宋云奔波于市井之间的画面,那画面好温馨,好亲切,好接地气!”分析可知,苏文岩得知宋文不是他的同学时,自身的优越感又产生了,这反映了他自卑自怜,可笑而又可恨的畸形人格。【6题详解】此题考查赏析情节之伏笔妙处的能力。具体分析,看题干“这就是小说中的伏笔,哪怕出人意料的结局也可因前面伏笔的存在而合理。选出文中的两处伏笔简述”分析可知,此题考查小说的伏笔,要求考生找出两处伏笔。从故事情节开始,阅读“可这一切都在看到报纸上老同学宋云的名字时发生了改变宋云从事的豆制品生意已经做到出口了?这么说
21、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的豆腐作坊已经被他整成上市公司了?苏文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可报纸上大大的红字印得明明白白,这个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就是宋云”情节可知,苏文岩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报纸上刊登的宋文就是他的同学,从而使后面将要出现的苏文对往事的回忆预先作了很好地暗示,在情节上,很自然地衔接主人公苏文心理的强烈波动是由他理解的老同学的荣辱境况引发的的情节;这为下文从报道上看到带照片的宋云后,发现是误会埋下了伏笔。第四段“再后来宋云又搬了家,苏文岩断了他的消息”这一情节设计,正因为杳无音信,才会有后来不清楚老同学宋云的现状,才会顺理成章地造成误会。也为后来的误会埋下伏笔;小说结尾“不错,生活很久以前就是如此美
22、好”这样的感想是在苏文得知那个拥有上市公司的豆制品老板宋云是个女的,不是他的同学后产生的心理,这一结尾也为前文苏文岩“作为一家公司的文员的苏文岩,本来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每周上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经常和几个朋友喝酒,还熬夜打电脑游戏,自以为生活得幸福自在”埋下伏笔,从而入木三分地刻画苏文岩自视清高、浅薄、狭隘的性格特点。从而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
23、,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
24、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
25、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材料二: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
26、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
27、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
28、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材料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
29、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
30、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1日)7. 三则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B. 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C. 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D. 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
31、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8. 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A. 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B. 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通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爱。C. 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自助咨询App等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D. 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普,学习应对方法。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主政者,该采
32、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答案】7. A 8. D 9. 提醒媒体及时发布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但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感染的重症患者及时施救,对他们及其亲人提供心理支持;给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和心理支持;让有关部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协调各部门和组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结合疫情防控,预防为主,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33、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一是“竭尽全力应对”,选项“有效解决”之说错误;从反应结果看分为“恰当的,适应性的”和“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故选。【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D项,“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说法错误,利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这一部分信息真假难以辨别,如果是虚假信息,就可能很难获取心理支持。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34、: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要求作为一位地方主政者,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相关信息有:“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
35、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据此从发布信息、保障民生、救治患者、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实施心理干预、建立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等角度概括。【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
36、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抚字道和,强毅有父风,而将御不及。元帝辟为丞相掾,父丧去官。服阕,袭爵,除鹰扬将军、武昌太守。王敦命为从事中郎,与邓岳俱为敦爪牙。甘卓遇害。敦以抚为沔北诸军事、南中郎将,镇沔中。及敦作逆,抚领二千人从之。敦败,抚与岳俱亡走。抚弟光将资遗其兄,而阴欲取岳。抚怒曰:“我与伯山同亡,何不先斩我?”会岳至,抚出门遥谓之曰:“何不速去!今骨肉尚欲相危,况他人乎!”岳回船而走,抚遂共入西阳蛮中,蛮酋向蚕纳之。初
37、,岳为西阳,欲伐诸蛮,及是诸蛮皆怨,将杀之。蚕不听,曰:“邓府君穷来归我,我何忍杀之!”由是俱得免。明年,诏原敦党,岳、抚诣阙请罪,有诏禁锢之。咸和初,司徒王导以抚为从事中郎,出为宁远将军、江夏相。苏峻作逆,率所领从温峤讨之。峻平,迁监沔北军事、南中郎将,镇襄阳。石勒将郭敬率骑攻抚,抚不能守,率所领奔于武昌,坐免官。寻迁振威将军、豫章太守,后代毌丘奥监巴东诸军事、益州刺史、假节,将军如故。寻进征虏将军,加督宁州诸军事。永和初,桓温征蜀,进抚督梁州之汉中、巴西、梓潼、阴平四郡军事,镇彭模。抚击破蜀余寇隗文、邓定等,斩伪尚书仆射王誓、平南将军王润,以功迁平西将军。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
38、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抚与龙骧将军朱焘击破斩之,以功进爵建城县公。征西督护萧敬文作乱,杀征虏将军杨谨,据涪城,自号益州牧。桓温使督护邓遐助抚讨之,不能拔,引退。温又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等会抚伐之。敬文固守,自二月至于八月,乃出降,抚斩之,传首京师。升平中,进镇西将军。在州三十余年,兴宁三年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襄。子楚嗣。(节选自晋书周抚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A. 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B. 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
39、万/C. 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D. 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指公府征召官吏的一种选官制度。“元帝辟为丞相掾”的“辟”即为“征辟”之意。B. 诣阙,“阙”指古代王宫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引申指朝廷。诣阙则指赴朝堂或赴京都。C. 假节,此指使节的一种。使臣出使时持节为凭,称“假节”。苏武所持节杖即出使凭证。D. 赠,指古代皇帝对有功的大臣及其亲属加封爵位。本文中“赠征西将军”即为此意。12.
4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抚怒斥弟弟,对待朋友仗义。在和邓岳一同逃往西阳蛮中的过程中,宁可与弟弟发生争执,也极力保护邓岳的安全。B. 周抚谋反失败,能够迷途知返。他原本与邓岳同为王敦的党羽,跟随王敦谋反事败逃跑,后遇到赦免,能够主动向朝廷请罪。C. 周抚遇事灵活,能够审时度势。任宁远将军、江夏相期间,率部平定了苏峻叛乱,镇守襄阳。后遇郭敬攻击,根据情势弃城逃跑。D. 周抚平叛有功,作战能力很强。他随桓温讨伐蜀地,先击败隗文、邓定等,斩杀王誓、王润。后又击杀范贲,凭借功劳进爵。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敦败,抚与岳俱亡走。抚弟光将资遗其兄,而阴欲取
41、岳。(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王敦失败,周抚与邓岳一起逃跑。周抚之弟周光带着钱财送给兄长,而私下里想要了却邓岳的性命。(2)(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句子大概意思是“隗文、邓定等又叛乱,立范贤之子范贲为皇帝。起初,范贤任李雄的国师,用妖术邪道迷惑百姓,很多人都跟从他,范贲便拥有一万兵众。”BD项,“反”的意思是“造反,叛乱”,其主语为“隗文邓定等”,意思是“隗文、邓定等又叛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C项,“国师”为官
42、职名称,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赠,指古代皇帝对有功的大臣及其亲属加封爵位”错误,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爵位。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任宁远将军、江夏相期间,率部平定了苏峻叛乱,镇守襄阳。后遇郭敬攻击,根据情势弃城逃跑”错,弃城逃跑是坚守不力,不是审时度势。并且,“镇守襄阳”并未在“任宁远将军、江夏相期间”。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1)句中,“俱”,一起;“亡走”,逃跑;“将”,带着;“资”,钱财;“遗”,送给;“阴”
43、,私下,暗中。(1)句中,“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周抚字道和。刚毅有父风,但率兵指挥不及其父。元帝征召为丞相掾,因父丧辞官。服丧期满,继承官爵,任鹰扬将军、武昌太守。王敦命他为从事中郎,与邓岳
44、同是王敦的亲信。甘卓遇害,王敦任用周抚为沔北诸军事、南中郎将,镇守沔中。等到王敦谋反时,周抚率领两千人跟从他。王敦失败,周抚与邓岳一起逃跑。周抚之弟周光带着钱财送给兄长,而私下里想要了却邓岳的性命。周抚生气道:“我与伯山一同逃亡,为何不先斩我?”刚巧邓岳到,周抚出门远远对他说:“为什么不快点离开!如今骨肉亲人还想互相杀害,何况他人呢!”邓岳调转船头逃走,周抚便和他一同逃到西阳蛮人那里,蛮人头领向蚕接纳了他们。当初,邓岳在西阳治政,想讨伐各蛮人部落,此时各部落的蛮人都怨恨他,打算把他杀掉。向蚕不同意,说:“邓府君处境困窘来投奔我,我岂能忍心杀他!”因此两人都幸免一死。第二年,下诏赦免王敦党羽,邓
45、岳、周抚到京城请罪,有诏书下令囚禁他们。咸和初年,司徒王导任用周抚为从事中郎,出任宁远将军、江夏相。苏峻反叛,周抚率部跟随温峤征讨他。苏峻之事平定,升任监沔北军事、南中郎将,镇守襄阳。石勒部将郭敬率领骑兵进攻周抚,周抚坚守不住,率部奔往武昌,被定罪罢免官职。不久改任振威将军、豫章太守,后来代替毌丘奥为监巴东诸军事、益州刺史、假节,将军照旧。不久提升为征虏将军,加授督宁州诸军事。永和初年,桓温征讨蜀地,提拔周抚为督梁州之汉中、巴西、梓潼、阴平四郡军事,镇守彭模。周抚击败蜀残余的贼寇隗文、邓定等人,斩杀伪尚书仆射王誓、平南将军王润,凭功劳升任平西将军。隗文、邓定等又叛乱,立范贤之子范贲为皇帝。起初
46、,范贤任李雄的国师,用妖术邪道迷惑百姓,很多人都跟从他,范贲便拥有一万兵众。周抚与龙骧将军朱焘打败并杀了他,因其功进爵为建城县公。征西督护萧敬文作乱,杀了征虏将军杨谨,占据涪城,自称为益州牧,桓温派督护邓遐协助周抚讨伐他,未能攻下该城,领兵撤退。桓温又命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等会合周抚攻打该城。萧敬文顽固坚守,从二月到了八月,才出城投降,周抚斩了他,传送首级到京都。升平年间,提升为镇西将军。在该州任职三十多年,兴宁三年去世,追赠为征西将军,谥号襄。其子周楚继嗣。(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越调】柳营曲叹世马谦斋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
47、。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14.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首小令叙议结合,风格冷峭。作者记叙人生历程,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B. 诗人隐去个人仕途的具体经历,抓住“青镜摩挲”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C. “忙忙的”“急急的”运用叠词,描写出了一种紧促急切的心情,用语通俗又富有形象感。D. “风波”一词运用借代交代“逃”“隐”的缘由,含蓄表现出官场的险恶难测,令人深思。15.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胸怀抱负,积极进取,渴求建功立业。“手自搓,剑频
48、磨”写出诗人青年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有成为顶天立地“大丈夫”的抱负;壮志销残,年岁已高却一事无成。诗人揽镜自照已是两鬓斑白,纵有廉颇、萧何的才华也不得赏识;选择远离官场,归隐山林。“逃”“隐”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意,表达对官场黑暗、仕途险恶的愤懑不满之情。【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D项,“风波一词运用借代”错误,应为“借喻”。“风波”一词比喻指仕途的凶险。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翻译:搓着自己的手掌,一遍遍将宝剑研磨,自古以来世上的大丈夫实在太多。而如今不少人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满头银发,真是虚度光阴,怀才不
49、遇,困茅屋窝。可叹有谁赏识廉颇的名声,有谁去用萧何的才学。急急忙忙逃至到海边,隐居深山去吧。在这世道,平地里也会生起风波。柳营曲叹世是元代散曲家马谦斋的作品之一。此小令描述了诗人感叹那些有着丰功伟绩之人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告诫自己早早隐居,不问世事,充分表达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现状不满之情。此曲子以时间顺序先写青年时期摩拳擦掌,频磨剑锋,希望以后能出人头地,自古而来,胸怀负的男儿比比皆是。接下来写自己求仕未遂,到头来却落得抚摸铜镜,叹息白发如雪、岁月蹉跎,潦倒困顿在穷街陋室。又以廉颇和萧何的典故寄遇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说自己有廉颇一般的威名却无人赏识,有如萧何一样的博学却不得任用。而那些已经蒽
50、名就的天下莘莘才士们,都争先恐后地逃往了海滨,归隐了山河,只因为仕途险恶,每每平地上便掀起了风波。曲文起首两句,塑造了诗人早年壮志满怀、意气风发的昂扬形象。再加上“古来丈夫天下多”,自许男儿、不甘人后的气概更是呼之欲出。七、八两句,慨叹入仕的艰难,为“失志困衡窝”的起由作了注脚。并未停留在怀才不遇的感慨上,又进一步触及了元代仕途的险恶,“廉颇”、“萧何”们“白首蹉跎”不算,还要逃海滨、隐山阿,而且是“忙忙”兼“急急”,逃隐唯恐不及。为什么呢?原来是“今日个,平地起风波”,灾祸大难随时都会临头。这就暴露出官场倾轧、伴君如伴虎等等的政治黑暗。这三句从入仕的艰难直接跳入入仕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的
51、自嘲自解,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进退失路的绝望。【点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过去之事已无法挽回,但未来仍有希望的两句是“_,_”。(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3)逍遥游中,“_,_”两句列举事物,形象地表现了“小年”的短暂寿命。【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
52、追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默写背诵能力。易错的字有:谏、潦、清、暮、晦朔,蟪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在于鼓励所有人都能“享受”竞技和非竞技运动。“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但在我国,尽管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已经_了十几年,群众体育活动也蒸蒸日上,但大众传媒对于群众体育的报道频率、报道力度、报道水平都无法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造
53、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体育在激烈程度、精彩程度、以及明星运动员的_等方面都远逊于竞技体育运动;同时,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可以使媒体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获得可观的收入,( )。因此,大众传媒通常都会在满足“受众期待”的堂皇旗号下,倾力传播竞技体育,而_甚至轻视群众体育运动。这种做法无论是从视体育为重要教育手段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都属于_。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施行 号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B. 实行 煽动力 忽视 舍本逐末C. 实行 号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D. 施行 煽动力 漠视 买椟还珠18.
5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带有公益性质是大多数民间群众体育运动的特点B. 而媒体传播民间群众体育运动却收益甚微C. 而媒体却不能从民间群众体育运动中获取收入D. 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则多带有公益性质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而言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B. “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C. “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
55、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D. “体育为大众”“重要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对人们来说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答案】17. A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和使用实词的能力。“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实行的内容较抽象。如“实行改革”。“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内容较具体。如“施行手术”。另外,施行还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的效力。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句中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属于法令规章,所以第一空应该用“施行”。“煽动”,鼓动(别人去做坏事),“煽动力”是贬义词。“号召”,向所有人发出通知,让
56、大家响应所发出的告示;“号召力”是一种唤起别人做某事的能力。根据语境“明星运动员”应该是强调唤起别人做某事的能力,所以第二空应该用“号召力”。“忽视”,不在意,不经心,偏重指粗心大意,不注意。程度较轻,一般是客观发生、无意的,中性词。“漠视”,偏重冷淡地看待,程度较重,一般是主观有意的,贬义词。根据后语境“轻视”看,第三空应该填词义比较轻的“忽视”,才能从逻辑上照应“甚至”,填“漠视”的话不合逻辑,因为“漠视”的贬义性重于“轻视”。“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根据语境应该强调群众体育运
57、动的重要性,并非取和舍的关系,应该都要,但态度上应该重视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所以最后一空用“舍本逐末”。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A项,根据前面“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可以使媒体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获得可观的收入”,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应该以“群众体育”为主语才能实现两种情况的对比,表达上更衔接,而A项的主语是“带有公益性质”;B项,上文说 “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可以使媒体”,括号内应该用“群众体育赛事”“可以使媒体”,才能更为衔接,而B项用“媒体”作主语,不能做到连贯;C项,“媒体”作主语,不能做到连贯,以“群众体育”为主语才能在表达上更衔接。故选D。【19题详
58、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 语序不当,“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不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体育为大众”属于“群众性”,“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属于参与性。可以改后边,先“群众性”再“参与性”,或者把“体育为大众”放到“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后边。C项,主客体颠倒,应该改为“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来说耳熟能详”或改为;“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D项,语序不当,“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不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
59、体育为大众”属于“群众性”,“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属于参与性。可以改后边,先“群众性”再“参与性”,或者把“体育为大众”放到“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后边。故选B。20. 下面这则通知有五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通知全校师生: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校团委8月10日【答案】“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母校”改为“全校”;“找一找”改为“提供”;“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6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第一处“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
61、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万事俱备”与后面的“急需”自相矛盾,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句中的“母校”改为“全校”,因为是校团委发出通知;通知是书面语,因此句中的口语“找一找”改为“提供”;“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不吝赐教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只需大家提供音乐背景,因此将“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不存在接待的事情。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婉曲表达,这一类表现手法,着眼于婉转曲折的表达技巧。诗,“忌直贵曲”。曲,也就是巧,“巧即曲之谓也。” _ ,但
62、又不单是个技巧问题,_ 。诗是心灵的歌,情感的艺术品,它是诗人心态的写照。诗人的心态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诗人,在不同的境况下,心态显然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个性、气质、艺术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_ 。这大概就是婉曲表达的现实基础吧。【答案】 (1). 这是个技巧问题(“这”可换成“婉曲表达”、“曲”或“它”等等) (2). 也是诗人心曲的折光(或“也是诗人心灵的折射”或“还是诗人心态的反映问题”) (3). 其心态更是变幻莫测的【解析】试题分析:“但”是对前文的转折和否定,“不单是”是递进或对前文作补充,所以可由“但又不单是个技巧问题”推出空必填“是个技巧问题”,而句子
63、缺主语,结合前几句可添加主语“婉曲表达”、“曲”或代词“这”“它”。空必然有与“不单是”呼应的关联词,诸如“也是”“还是”等等,而空至空这三个分句明显是过渡句,所以根据下一句的中心“它是诗人心态的写照”可推出空应是相似的意思。空所在句群是总分式,中心是“诗人的心态是千变万化的”,“再加上”显然是对第一层中“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诗人,在不同的境况下”这些条件的递进式补充,所以第空也应与与之对应的句子(即结果)“心态显然是各不相同的”形成递进,以便有力地证明本句群中心观点“诗人的心态是千变万化的”。由此可知第空可填“其心态更是变幻莫测的”。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64、求作文。“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一种德行,奢侈是一种恶行。“俭以养德”,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道德品质,是自古至今都被倡导的人生之道。古人认为俭有四利:养德、养寿、养神、养气。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有的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俭啥?”有的说:“我花自己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人啥事了?”也有的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岂不是打击经济?”此外,我们身边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新的时代,仍要节俭”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
65、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时代浪花翻涌,节俭永立潮头凭栏远望,勤俭传统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上下星河;放眼今朝,节俭美德依旧是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精神坐标。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下生活,我依旧可以笃定地讲:纵然时代浪花翻涌,节俭美德永立潮头!俭以养德,持之可以正己身、行大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犹在耳,“耕读传家,克己恭俭”的传统影响未消,有些人却早已将“节俭”二字尘封遗忘。俭以养德、坚持勤俭不是迫使人们回归箪食壶浆、划粥断齑的清苦生活,而是让你在富足生活中多一份留意,少一份妄为。倘若人人皆沉迷于声色犬马的意志消丧,留恋于纸醉金迷的肤浅生活,
66、又何谈立身天地、雄狮梦醒?又何谈道德站立、民族崛起?节俭,是人立身之本。俭以蓄力,持之可以馈乡梓、强大国。或许有人觉得当下生活富足,节俭已无必要。其言大谬!节俭不只为个人,也可以回馈家乡和国家。马旭老人清贫一生,节俭到每餐只吃一点面条和青菜,却将科研经费积攒多年,以千万巨额在家乡捐助学校,灌溉一世的乡愁。叶嘉莹先生鲐背之年节俭过活,却将退休金捐出资助学术研究,促进古典诗歌的传播。节俭是为了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亟需之处。这样的思想境界与奉献情怀又岂是山珍海味可以比拟?俭以传承,持之可兴炎黄、照四方。勤俭之风是中华民族一直具有的精神特征,它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并非冰炭同器难以相融。时代发展下的物质生
67、活提高是表,但我们不能舍本逐末而忘记炎黄的根。提倡节俭,其实不只是为守好民族的传承,更为开辟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节俭,是华夏民族赖以传承的核心品格。有人认为,提倡节俭会抑制经济发展。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相反,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会使物尽其用,这样才会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新的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及时关闭水龙头,主动践行“光盘行动”,适度消费从自身做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新的时代的号角吹响,但节俭的美德却永不能忘。做好身边的小事,就是在践行勤俭节约的风尚。或许因你的一分努力,我们可用的资源便多了一成,力量便强了一分。流沙成塔,涓滴汇海,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勤俭节约化作日常生活
68、,让其融入民族崛起的火苗,在浪花翻涌的时代中勇立潮头、绽放光芒。【解析】【详解】(1)写作背景的限制:本次作文是话题作文。话题的核心是“新的时代,仍要节俭”,提供了写作背景,新的时代。确实,进入新的时代,新环境,新生活,新观念,传统价值面临重估。节俭,作为古老的传统价值之一,也面临重估。重估不等于否定,而是在新的时代情境中来认识、评价之,看其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析其如何继续发挥价值。所谓话题背景,就是话题存在的社会情境。今天谈“节俭”和40年前谈“节俭”,谈论的背景是差别很大的,立论的依据和侧重也有很多不同。如果现在谈论“节俭”和40年前的画风一样,文章就失去了当代的意义,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69、这就是谈论一个话题需要关注其存在背景的原因。话题已经确定了观点,写作主要在分析论证阐述其正确性、其价值所在,从而让节俭的传统价值继续得到接受、弘扬、传承,成为当代主流价值洪流的一部分。(2)核心概念的界定文章的核心词应为“节俭”。节俭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选择相对节俭的生活,就是把控自己的物质欲望,而把控自己的欲望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打开了物质欲望的闸门,整个人性的闸门将都趋于失控。而且,物质欲望的满足是无止境的,一旦沉沦往往不能自拔,陷入人生的“第二悲剧”。把控欲望,其实就是把控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始终走在平坦明亮的大道上,而不至于滑入欲望的深渊。因此古人总结出节俭四利:
70、养德、养寿、养神、养气。就是能培养道德品质,能延年益寿,能心平气和,能涵养心中的正气。界定时,不可将话题偏移为“勤俭”而大谈勤劳;偏移为“俭朴”而大谈朴实的品质,等等。节俭是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传统美德,而不是需要树立的“新风”。对概念的正确定位可体现出考生的思维品质。材料中三个观点的辨析:有的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俭啥?”首先中国现在只是局部富裕,很多地方还不富裕,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人还在贫困之中。第二,即使有的地方有的家庭富裕起来了,但也经不起奢侈,没有多少家庭能经得起奢侈。第三,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之一,还要继续发
71、扬。社会风气一旦走向奢靡,将很难扭转。第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没有实现,正处于实现的关键时刻,更是需要继续勒紧裤腰带,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关键时刻。第五,中国是人口大国,很多资源勉强够用,还有很多资源严重短缺,经不起浪费和奢侈。有的说:“我花自己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人啥事了?”首先,一个人是家庭人,也是社会人,个体的价值追求应该主动和社会主流价值保持一致,自觉融入社会主流价值的洪流中,而不是和社会主流价值对着干。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如此。第二,钱是自己家的,但资源是大家的,环境是大家的,奢侈消费意味着更多的资源耗费,更多的碳排放,更多的环境压力,同为地球人,有义务为减轻资源环境的
72、压力而付出自己的努力。花钱自由之外还有环境正义。第三,作为青年学生,花自家的钱其实就是花父母的钱,节俭其实是对父母辛勤付出的尊重。有的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岂不是打击经济?”首先,“消费”不等于“浪费”,过分地强调“消费”的经济学意义,就会忽视“浪费”的破坏性作用,甚至把“浪费”视为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建立在“浪费”基础上的经济绝对是不健康的,是不可持续的。第二,提倡节俭,并不影响合理消费,而是要努力杜绝浪费和奢侈。建立在合理消费基础上的经济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第三,经济发展不能以败坏社会风气为代价,那样是得不偿失的。参考立意:1.世殊时异,节俭不移。2.共筑富强梦
73、,节俭不可抛。3.赞节俭之风,歌时代之魂。4.以节俭奏曲,为时代发声。5.青春逢盛世,节俭彰美德。6.俭以养德,奏时代弦歌。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纵然时代浪花翻涌,节俭美德永立潮头”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从“俭以养德,持之可以正己身、行大道”谈节俭可以修身;从“俭以蓄力,持之可以馈乡梓、强大国”谈节俭可以强国;“俭以传承,持之可兴炎黄、照四方”谈节俭可以传承民族品格。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以呼吁“我们共同努力,将勤俭节约化作日常生活,
74、让其融入民族崛起的火苗,在浪花翻涌的时代中勇立潮头、绽放光芒”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参考素材:1.节俭自古乃中华民族之美德,正所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想必从小就背着悯农长大的我们,应该对“节俭”二字有更深刻的体会。作为新的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幸能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新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将节俭的美德抛之脑后。在新的时代,仍要节俭。2.节而俭之,不论富裕与否。每当有人提倡在生活中节俭时,总会有人认为国家已经富裕了,不必节俭。而我想说:节俭不论富裕与否。20世纪的中国一穷二白,物资不足,使得人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本世纪的中国正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我们更应养成节俭的习
75、惯,让国家集中物资力量办大事。马旭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她和丈夫迄今为止已向家乡学校捐赠超过一千万元,这些钱都是她发明的专利所得。老两口省吃俭用,能缝缝补补再用的东西绝对不扔,家中只有四件像样的家具。她拥有千万资产,生活显然可以十分富裕,但她仍然选择节俭,将财富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不论富裕与否,都应当节俭。3.司马迁曾言:“盖闻治国之要,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节俭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面对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不少人对此发出疑问节俭仍需提倡吗?在这里,我想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说:“唯有每个人传承节俭之美德,才可为今朝之中国助力续航。”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
76、奢。4.追溯历史,商纣王荒淫无度、生活糜烂,过着穷奢极侈的日子,造酒池肉林,最终为周武王所灭,成为历史上的暴君,被世人唾弃;放眼世界,最早确立海上霸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没有用靠海外殖民得到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而是用来购买国外奢侈品,最终导致西、葡两国衰落;再看今朝,中国人正是本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人生信条,一步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一历史性飞跃。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让节俭蔚然成风,国家才会海晏河清,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5.当今很多人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对节俭不屑一顾。问之,则曰:“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77、。”对此,我不予置否。可过度消费,用铺张浪费来为国家做“贡献”,恐怕经济学家是不背这个“锅”的。节俭与消费,看似矛盾的背后实则是一种“包含”关系。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习惯;而消费是一个货币流通的过程,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需要。作为新的时代青年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拥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跟风随大流,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6.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人愿舍小家、为大家。马旭老人清贫一生,将自己攒下的科研经费全部捐助给家乡学校;叶嘉莹先生节俭过活,将自己的退休金捐出资助学术研究。孟子说,“达则兼济
78、天下”,范希文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古代伟人留下的壮语,本着忘我的奉献情怀,彰显了当今英雄的姿态。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老一辈凭着粗茶淡饭奋斗出来的,作为新的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珍惜当下的生活,继承节俭这一传统美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点睛】话题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提示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
79、可能比较新颖;有话可说。另外,话题作文的拟题很重要。拟题的方法有:一、添加新词法。就是在话题关键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如“品味经典,品味时尚,品味书香”等。二、巧用修辞法。巧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可以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品味是首歌”。三、化用佳句法。引用俗语、格言、谚语或化用诗文名句、流行歌曲、影视广告等,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妙趣无穷。四是引用化用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直接引用或化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名言警句、影视书名、影视剧名、新闻标题、电台栏目等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先给文章定下一种调子,给人一种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