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 探索海洋奥秘第二节 海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学习目标】 1.了解海浪、潮汐的形成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观察思考大潮、小潮的成因。2.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分类,从洋流分布图上归纳总结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举例说明洋流的地理意义。3.运用海气模式图解释海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用实例或数据说明海气相互作用的核心内容,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异常时的突出表现,明确该异常表现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学习策略】利用教材中的海洋表层水温与研读的分布图以及活动,理解掌握世界海洋温度与盐度分布的规律,并能够总结出影响温度与盐度的因素。【课前调研】收集世界1月与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资料,概括世界1
2、月与7月的平均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与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与同学交流。我的成果: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你知道吗?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潮汐对人类的影响:提供能源、旅游资源、带来灾害。请你据图分析八月十八(农历)钱塘大潮形成原因?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洋流的运动规律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与理想洋流模式(圈内为海洋,圈外为陆地)(1)在图1中相应位置标示出风带的风向。(2)根据图1在图
3、2中画出理想洋流模式图。2洋流及其判读洋流按水温状况划分为和;暖流:从水温 的地区流向水温 的海区,由 纬海区流向 纬海区;寒流:从水温 的地区流向水温 的海区,由纬海区流向 纬海区。洋流按驱动力划分为 、 和 ;图中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造成的,请你判断洋流所在半球、性质及流向 3.简笔画:一个箭头表示一个洋流,红笔表示暖流,黑笔表示寒流(1)画出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呈 时针流动;(2)画出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呈 时针流动;(3)画出北赤道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呈 时针流动;(4)画出南极绕极环流,思考实际南半球中高纬为何
4、未形成环流圈?(5)画图并思考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形成? (6)尝试在上右图中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图(先画出风向,在加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图中表示的是 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 季风,洋流向 流,呈 时针流动。 我的收获:1洋流分布:北半球各形成“ ”字型,实际南半球呈“ ”字型海区环流系统运动方向大洋东西寒流情况大洋东岸大洋西岸中低纬海区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南半球南纬40以南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南极周围海区南极绕流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起 ;寒流对沿岸气候起 。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热带荒漠一般分布在:_。
5、(2)C地与B地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但没有形成沙漠的原因主要是:_ _。(3)B、D、E地荒漠直逼海岸的原因是:_ _。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处易形成大的渔场。请你读右图思考,分别说出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污染的净化速度,但使污染范围 。4、对航海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较 ,逆洋流航行速度较 。探究活动3:沃克环流、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大洋东西两岸环境的的影响。1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 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 是平衡CO2的主要途径;海洋向地球大气
6、提供40%的再生 ,人们把 与 并称地球的两叶肺。(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 来实现的;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 和 共同实现的。2.请你仔细对比两幅图思考:(1)造成图甲所示海区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来自?(2)标出图甲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请你分析为什么?(3)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4)请你简述在上题所述热力环流影响下大洋东、西两岸天气状况如何?我们的收获: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 、海面 ,东部温度 、海面 的状态下形成的。3.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厄尔尼诺现象:南半球东南信风偏
7、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 ;沃克环流异常偏 ; (2)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大气对流活动 、降雨 ,暴雨 , 成灾;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 ,大气对流活动 、降水 , 严重; 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台风)都比常年偏 。 4.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拉尼娜现象南半球东南信风偏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 ;沃克环流异常偏 ;(2)拉尼娜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大气对流活动 、降雨 ,暴雨 , 成灾;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 ,大气对流活动 、降水 , 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
8、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台风)都比常年偏 。 【典型例题】读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海洋名称是_,图中纬度8在_半球,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_,表示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的是_。(2)在上图中首先在字母旁边正确标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名称,然后画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箭头,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3)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图中海洋两侧气候的影响。(4)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2图20为“2月太平洋局部海区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水温分布图”,图21为“2016年2月太平洋局部海区表层海水
9、温度距平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图示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特点主要有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4分)(2)2016年2月太平洋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距平的变化表现为 ,海水温度的这种变化易引发 现象。(3分)(3)该现象对太平洋东岸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3分)【知识构建】【重点图像】【拓展阅读】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成因的不同看法气象专家: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内大范围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
10、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厄尔尼诺的频繁发生。地质学家: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是世界大洋厄尔尼诺现象次数较少、强度较弱的时期;5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多,而且表现十分强烈。根据近百年的资料统计,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由此可见厄尔尼诺现象与火山活动有关。研究人员: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
11、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赤道附近海水获得了较多的东南向动量,因此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暖水大规模南侵,引发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1)当拉尼娜现象出观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海水温度偏低,云量减少,海平面气压比常年偏高。(2)在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比常年偏高,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海平面气压偏低。(3)拉尼娜发生期间,由于大气环流以及副热带高气压的变化,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明显增强,强劲的夏季风将大量暖湿空气带到内陆,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增多。(4)西太平洋的“赤道暖流”温度偏高,使热带风暴能量充足,因而台风发生的次数比正常年份要多,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也相应增多,台风的移动范围向西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