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热点课题 特色讲练主题6 开放探究多角度诠释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全国新课标卷开放性试题自 2011 年推出后,创新不断,成为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非选择题。这类试题无论是对高考命题改革,还是对中学历史教学,都具有非凡的意义。2014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1 题在秉持以往命题风格的基础上,再次匠心独运,给我们呈现了两道有助于研究高考、指导教学的好题。2015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1 题和 2018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2 题以多元化、开放性为突出特点,2019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2 题呈现出对家国情怀的关心,这些试题从命题立意、选材、设问、答案评阅等方面尽显开放探究
2、特色、引领课改方向。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这类题的两种答题模板,教学生如何分析,如何做答,做到有理有据稳答开放探究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模板一 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观点、论证、论从史出题型特点(1)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2)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往往提供观点,要求论证,必须论从史出。试题渗透开放探究理念,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论证历史问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
3、设问方式(1)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2)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3)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模板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表述成文时要紧紧抓住以下三要素:(1)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2)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3)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
4、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示例(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
5、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命题立意 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为命题切入点,要求开放探究性地对科学技术与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体现了高考命题在历史教育功能上的社会化取向和人文化方向,启示我们在历史学习上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知识的社会价值,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首先应审清题意,即“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所
6、学知识加以阐释、论证。解答时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整理答案时应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等级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 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
7、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二等(85 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三等(40 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实例 1:审题不细致忽视“世界近现代”限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
8、页下一页答题实例 2:解题不规范没有呈现“观点”“论证”的潜在表述格式要求答题实例 3:有创意,但知识迁移不准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实例 4:有创意,知识应用也较正确,但对材料信息应用不够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实例 5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规范答题模板示例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牛顿力学体系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机器的应用)、劳动工具(蒸汽机、火车、轮船)、生产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生产管理(工厂制度)。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案
9、示例二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第二次科技革命(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答法拉第等)。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新机器或新能源的应用)、劳动工具(新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生产管理(股份制、垄断)。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案示例三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如计算机、航空航天、原子能、生物科技等)。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劳动工具(计算机)、生产关系、生产管理(股份制、垄断、第三产业的兴起、经
10、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 年到 1920 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选取中国近代 19011920 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观点:19011920 年是近代
11、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论证:(1)“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并且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其表现包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回答两点即可。回答英国入侵西藏,日俄战争,“二十一条”等内容可酌情给分,“表现”最多得 3 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
12、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其表现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回答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内容可酌情给分,“表现”最多得3 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考生提出其他观点,可参考给分。评分说明:实行按层次给分的原则,下面列出三个等级的赋分及主要标准,供阅卷教师参考。评卷要做到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保护学生的多样思维相结合
13、。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论证(赞同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一等(129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精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正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2019陕西省第三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重阳节”的昨天与今天先秦秋天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两汉过重阳节的习俗逐渐由宫中传至民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
14、饮宴,可令人长寿”,官民“自发向家中老人叩首”成为风尚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魏晋当时道教宣称,“九为阳数,九九极阳,最为大吉”,各地道观往往举办道场以求长寿。佛寺则举办法会,由年老高僧诵念经文超度亡灵隋唐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除举行赏菊、饮酒外,主要举行敬老之类的诗会,县令、保长会携带各类果品慰问年满六十的老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两宋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分别对北宋开封与南宋临安作了大量生动的描绘,皇宫中帝妃吃花糕、赏菊,民间则流行荡秋千、游街市、访亲友,瓦肆、勾栏通宵达旦说唱尊老、助老的话本。此后,历代皆然2012
15、 年12 月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杜尚侠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重阳节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根据上表,任选其中两个阶段,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明确,说明史论结合,运用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信息说明先秦重阳节在秋收时举办,祭祀天帝祖先生产力低下,重视农业收成;宗法制的影响两汉重阳节由宫中走向民间;带有敬老尊老风尚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察举选官以孝廉为标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魏晋道教、佛教重视重阳节魏晋时期国家动
16、荡,战争频繁;三教呈现合一趋势隋唐重阳正式成为节日;敬老诗会盛行;政府介入敬老慰问隋唐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唐代诗歌的流行;科举制度重视文化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两宋更加注视重阳节;官方与民间活动方式多样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文化繁荣2012 年12 月28 日通过法津确定重阳节为老年节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口面临老龄化问题;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模板二 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立论、评论、史论结合题型特点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一般是命题者出示一则或数则说明观点的材料,要求考生提炼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并论
17、证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历史事物间的纵横联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强调的是一种探究能力,同时又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设问方式(1)阅读材料,你侧重于哪一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2)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3)“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模板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解答提炼观点型试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观点明确:提炼观点,选择观点,判断观点,评价观点
18、,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也就是说观点一定要明确。(2)多角度逻辑论证:可以按先对内后对外、先主要后次要、先材料后教材等顺序进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进行,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史论结合: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材料与具体知识而乱发挥是不可取的。(4)语言通顺准确、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
19、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示例(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
20、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题思路 本题为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要求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可运用所学主干知识或史研新视角,紧扣抗日战争多角度全方面展开论述,但呈现形式应首先提炼观点,再以具体史实加以说明理由。如观点可增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抗战”“中国抗战的国际贡献”“中国抗战胜利的国际背景”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实例 1:思维
21、较开阔史实运用也较好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实例 2:观点有新意史实较恰当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实例 3:观点恰当史实扎实恰当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题模板示例答案示例一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理由: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案示例二增:正面抗战活动与贡献理由:抗战初期(或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力,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使日本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
22、下一页答案示例三增: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理由:中国抗战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牵制了绝大部分日本法西斯军队。远征军在东南亚直接配合了盟军作战,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答案示例四删:二十三、二十六章理由:内容与国共联合抗战的时代主题不符;受 1960 年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忽略了正面战场的抗战贡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1(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新课标高考第二
23、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图中提炼一个主题,并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恰当、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参考示例:中国古代瓷器享誉世界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生产领先于世界。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
24、今被人们奉为珍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巨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中国古代瓷器,不但集工艺、美学、商贸之大成,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打破疆域、沟通世界、推动文明交流的一种文化符号。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其他参考主题:(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2)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江南制造总局申报轮船招商局发昌机器厂上海强学会时务报青年杂志五四运
25、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 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 3 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答案:示例 1,主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救国历程。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简要阐释:在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巴黎和会等影响之下,1919 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取得初步胜利;在苏俄的帮助之下,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 年发动全面
26、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美梦。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示例 2,主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化历程。关键词:江南制造总局,时务报,青年杂志。简要阐释: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打破了清政府唯我独尊的天朝上国的美梦;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的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开启了中国器物层面的近代化;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洋务运动的破产,以时务报为宣传媒介的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这是制度层面近代化的尝试;随着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的先后失败,加之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以
27、青年杂志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思想解放,将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推进到了思想层面。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示例 3,主题:上海见证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关键词: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发昌机器厂。简要阐释:19 世纪 60 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展了新一轮的对华侵略扩张,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也形成了巨大威胁。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局,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洋务派早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近代民用工业。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的刺激下,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一批早期民族工业兴起,他们一步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