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28KB ,
资源ID:83627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62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一轮历史人民版复习教案:专题大总结五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垄断 从区域经济到全球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一轮历史人民版复习教案:专题大总结五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垄断 从区域经济到全球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大总结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垄断从区域经济到全球经济专题概述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趋势等。本专题的历史主线有三条:一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二是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从私有制向单一公有制再向多种所有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三是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宏观架构纵向总结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2年)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

2、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续表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人民公社化(1958年)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

3、展2建国后中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时间原因内容作用第一次建国初期到1978年(1)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经济模式(2)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1)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核心: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曾起过积极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

4、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1)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核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1)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核心:把企业推向市场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响及阶段特征 (1)原因根本

5、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2)特点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空间、主体(农民和市民)和不同习俗的发展不均衡,在变化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始终保留着民族特色。(3)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4)阶段特征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最突出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

6、后(新中国成立后),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4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与发展阶段的认识(1)16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主要是商业资本运作,这时期盛行重商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2)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主要是工业资本运作,采取机器大生产下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政策。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私人垄断资本产生,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更加盛行,生产与资本的无序运作更加严重,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3)20世纪三

7、四十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盛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5全面掌握世界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底怎样走,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许多主张,也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探索。对此,应当采用归纳法全面掌握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分析归纳时,既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也要注意国内外的层面。(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

8、专制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9、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东欧、中国产生重要的影响。(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做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

10、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7)邓小平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和革命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6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基本过程时间推动原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贸易范围扩大,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工

11、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7.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

12、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

13、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横向总结1.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名称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作用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同(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启示(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生产方式2.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模式比较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

15、有制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素养培优史观史研(一)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高中历史新课程主要的史学观点有:现代化史观、全球(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史研一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SHIYAN1.概念:通

16、常情况下,现代化也称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包括:(1)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内容。(2)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3)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4)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此外,还包括: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2现代化模式:现代

17、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和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2)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主要分为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3)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18、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3对现代化认识的误区警示(1)对亚非拉国家而言,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2)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3)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现代化过程中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5)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例12015课标全国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

19、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信息显示,苏联在粮食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却依然加大粮食出口,这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苏联人民为此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奉献,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状况,B项错误;苏联加大粮食出口就是为了给工业化换取外需,促进工业化发展,“制约”一说不准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错误。答案A史研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SHIYAN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

20、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其基本过程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生

21、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例22013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22、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2)阅读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析第(1)问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第(2)问给出答题思路“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从危害和积极影响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答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抓住时代背景对历史

23、事件进行全面、总体的概括。答案(1)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史研三文明史观SHIYAN1.概念: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2)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3)从范围上可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24、2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1)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2)人类文明存在统一性和多样性,我们应该以宽容精神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3)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4)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3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例32014北京高考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

25、果?解析本题立意在于东西方文明的联系及影响,落脚点在于近现代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解答时应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三个历史事件,从各个历史事件的个性特点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共性特征角度分析,突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与世界文明的紧密联系。答案参考答案要点: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洋务运动的指

26、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史研四社会史观SHIYAN1.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2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它认为历史应该是“所

27、有人的历史”或称“社会习俗的历史”,强调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其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例42014浙江高考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解析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男子由蓄辫到剪辫的变化考查中国历史的变迁。甲图反映的是清初男子剃发蓄辫,本质是清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乙图体现的是民国初年男子剪辫的情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民众生活习俗的影响。两幅图都反映了政治历史的变化对生

28、活习俗的深刻影响。因此可知B项正确。蓄辫和剪辫的行为不能从本质上体现习俗的先进与落后,因此A项错误。甲、乙两图所体现的历史现象不能反映专制王朝的命运以及专制与民主的斗争,C、D两项应排除。答案B史研五生态史观SHIYAN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放大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是近年来重视度逐渐上升的一种新史观。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变化了的

29、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地区的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例如以文明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刻的危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大量毁灭、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和环境污染等。例5“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C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D工业革命使人变得贪婪解析曼彻斯特是工业城市,材料中的“污秽”“肮脏”等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体现了生态史观。答案B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