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619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高一年级生物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 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D.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答案】D【解析】【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B正确;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 植物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潜能的决定因

2、素是 ()A. 细胞膜B. 细胞核C. 线粒体D. 叶绿体【答案】B【解析】【详解】植物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含有该生物正常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物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全能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A. 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B.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C. 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D. 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

3、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由此推断,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可能是由于突触小泡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从而导致突触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详解】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突触后膜,题干表明,“沉默突触”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可能的原因是突触前膜没有释放神经递质,或突触后膜上没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4.下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 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出现运动性失语症C. 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 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W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详解】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写字,B错误;V区发生障

5、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正确;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人类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四个区的功能,以及损伤后会导致特有的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再根据题意作答。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 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 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 ATP的合成和分解D. 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就发生了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A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会引起下个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发生改变,

6、兴奋或抑制,而兴奋或抑制是通过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实现的,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耗能过程,存在ATP的合成和分解,C正确;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考点: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相关知识6.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B. 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C. 位于脊髓的某些中枢一般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的【答案】C【解析】【详解】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A错误

7、;B、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B错误;C、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D、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进行传递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及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 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答案】C【解析】抗体

8、由浆细胞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发生在组织液中的生理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本题要弄清内环境成分。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因此要注意血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

9、的成分。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8.将灵敏的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引起兴奋的刺激,且ac=db,有关该实验的论述,正确的是A. 神经细胞膜在某种特定状态时,会出现膜外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B. 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C. d所在的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D. 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

10、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答案】B【解析】【详解】A、人体内神经细胞内部始终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部,A错误;B、静息状态:a、b处电位均为外正内负,由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电位计指针偏向右,同时刺激c、d,当由c处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a时,由d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刚好传导到b,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由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指针先向左偏转;d点刺激引起的兴奋则不能传递到左侧神经元,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向右传导时,a、b处均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因此指针又向右偏转,故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B正确;C、膝跳反射是一种最

11、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的完成过程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没有中间神经元,C错误;D、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由左侧神经元传向右侧神经元,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单向传导,D错误。故选B。9.下列关于人体内突触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多巴胺、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甘氨酸等B. 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C. 神经冲动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D. 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传递离不开组织液的参与【答案】C【解析】【详解】A、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多巴胺、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甘氨酸等,A正确;B、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12、,B正确;C、神经冲动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C错误;D、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传递离不开组织液也就是突触间隙的参与,D正确。故选C。【点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是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立刻被灭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10.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B. 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 给b点一个足够

13、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D. 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答案】A【解析】【详解】A、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以位于脊髓,A项错误;B、发生反射活动时,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入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指令”沿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B项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C项正确;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项正确。故选A。1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胰岛素

14、等物质B.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可以相互交换C. 剧烈运动后,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42-/HPO42-维持D. 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答案】B【解析】【详解】A、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和胰岛素等物质,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A错误;B、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可以相互交换,但从血浆扩散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B正确;C、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CO3-维持,C错误;D、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于组织液,D错误。故选B。【点睛】1组织水肿的实质是组织液的总量增多,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从

15、血浆扩散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但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可以相互交换。2心肌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而不是血浆中,其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于组织液。12. 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细胞3的种类最多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由图可知,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细

16、胞1为淋巴细胞,细胞2为血细胞,细胞3是组织细胞。【详解】、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错误;、细胞2是各种血细胞,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正确;、液体c是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但不含消化酶,因为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错误; 、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

17、述不正确的( )A. 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 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剧烈变化D.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离子和蛋白质有关,钠离子在细胞内外的分别是外多内少,故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细胞代谢需要的氧气、葡萄糖等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进入细胞,

18、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排出体外,故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C、正常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以中和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血浆的pH不会发生剧烈变化,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液体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该液体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酸碱缓冲物质有关C. 该液体环境中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均可直接相互转化D. 该液体环境的稳态被打破,必将引起细胞代

19、谢发生紊乱【答案】C【解析】【详解】A、人体细胞直接生活液体环境为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媒介,A正确;B、细胞外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内环境的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C、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直接转化,而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血浆一般也不能进入淋巴,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故选C。15.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

20、料和氧气D. 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详解】A、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B、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C、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D、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C。16.下列不属于人体实现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A. NaHCO3与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反应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C. 血浆中K+被大量吸收进入红细胞D.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21、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详解】A、NaHCO3与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反应,可以维持pH的稳定,A不符合题意;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不符合题意;C、血浆中K+被大量吸收进入红细胞,可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C不符合题意;D、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属于稳态失调,D符合题意故选D。17.下列各项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血糖、氨基酸和血红蛋白B. O2、CO2和呼吸酶C. 性激素和神经递质D. 生长激素、胰岛素和消化酶【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2、,A错误;B、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性激素和神经递质存在于内环境中,C正确;D、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18.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A. 皮肤被划破后,伤口重新愈合B. 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C.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D. 胡萝卜组织块经离体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答案】D【解析】【详解】皮肤被划破后,伤口重新愈合属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A错误;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说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错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不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胡萝卜组织块经过植物组织

23、培养产生完整植物,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点睛】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原因: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1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 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各种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C.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 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

24、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B、细胞衰老,大多酶活性降低,B错误;C、细胞凋亡,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正确;D、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如糖蛋白会减少,会出现癌胚抗原等成分,D正确。故选B。20.下图1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图2表示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生物膜中的A和大多数的B都是可以运动的B. 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B密切相关C. 图2中C物质

25、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图2中C与D结合后引起F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等知识点,解题要点是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对图示内容的分析。A图1生物膜中的B是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A是蛋白质,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B根据物质的相似相容的原理,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B(磷脂)密切相关,B正确;C图2中C物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C错误;D图2中C为神经递质,如果神经递质为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将不会发生该种电位变化,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图示内容的解读:图1

26、中A为蛋白质,B为磷脂双分子层,根据侧有糖蛋白,确定侧为膜外,侧为膜内;图2中根据突触小泡位置可确定E为突触前膜、C为神经递质、D为受体、F为突触后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的方式是胞吐,依靠膜的流动性。21.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水分减少是衰老细胞体积减小的主要原因B. 肿瘤细胞的产生与细胞凋亡有关,人体对其的清除过程与细胞凋亡无关C. 人体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周期较长D. 癌细胞表面的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机体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细胞内水

27、分减少,故衰老细胞体积减小,A正确;B、人体对肿瘤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C、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周期,C错误;D、癌细胞表面的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增多,糖蛋白减少引起其容易分散转移,D错误。故选A。【点睛】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细胞容易分散转移。二、非选择题22.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_(填标号)组成。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_(填标号)。(2)若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会使图中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大,_(填标号)增多导致水肿。(3)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_(填标号),

28、神经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_(填标号)。(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将三者的关系表达出来 _。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_。(5)中存在_ ,它们对于维持pH值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答案】 (1). (2). (3). (4). (5). (6). (7). (8). 中蛋白质含量比中的高 (9). 缓冲物质【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中、分别是淋巴、淋巴管壁、红细胞、血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含蛋白质最多的是血浆,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能直接相互交换的是血浆和组织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

29、巴【详解】(1)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即由图中组成由于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直接排进组织液中,所以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2)若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质等渗出,使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即图中的神经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即图中的(4)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而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为单向循环因此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成分基本相同,血浆和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血浆中的HCO3-、HPO42-

30、等物质是缓冲物质,对于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血浆的正常pH维持在7.357.45之间【点睛】本题结合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名称;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对组织水肿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识记抗体的化学本质及分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3.图甲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段。分别指出图乙中15的名称:1_,2_,3_,4_,5_。(2)图乙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

31、单体形成于图_,消失于图_。(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4)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_,引起不同的原因是_。(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图甲中的_段,图乙中的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图乙中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图_,具体表现为:_【答案】 (1). fl (2). 细胞板 (3). 核仁 (4). 纺锤丝(体) (5). 染色体 (6). 细胞壁 (7). C (8). A (9). 6 (10). A、B (11).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12). cd(或ij) (13

32、). D (14). 122 (15). CEB (16). 动物细胞在间期中心粒进行复制,植物细胞没有此现象 (17).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18).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解析】【分析】图甲中:f -l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乙中:A为有丝分裂的后期,B为有丝分裂的末期,C为间期,D为有丝分裂的中期,E为有丝分裂的前期,F为末期。【详解】(1)图甲中f -l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1为细胞板,2为核仁,3为纺锤丝,4为染色体,5为细胞壁。(2)图乙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对应图C,消失于后期,对应图A。(3)

3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由D图可知,甲图中的2N6。(4)图乙中AB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加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细胞的2倍,此时含有12条染色体,其他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是在中期,对应图甲中的cd段,对应图乙的D图,此时含有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1:2:2。(6)图乙表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C间期-动物细胞在间期中心粒进行复制,植物细胞没有此现象;E前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点睛】有染

34、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核内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1:2:2;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核内DNA数目=1:1。24.如图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模式图,图乙是一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解,图丙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可用图甲中_过程表示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过程所得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2)请用图乙中字母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各图出现的时间顺序_,图B是细胞有丝分裂的_期,在此时期中有染色体_条,DNA_个,染色单体_条。(3)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回答。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_;植物细胞和

3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在_和_过程中有较大的差异。图乙中E细胞位于图丙中的_时期。【答案】 (1). (2).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CAEBD (4). 后 (5). 12 (6). 12 (7). 0 (8). c (9). b (10). e (11). 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细胞进行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其中过程表示细胞分裂,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分析乙图:图乙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解,其中A细胞处于前期;B细胞处于后期;C细胞处于间期;D细胞处于末期;E细胞处于中期。分析丙图:图丙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相关示意图,其中a和f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前期

36、、c表示中期、d表示后期、e表示末期。【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图甲中过程表示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过程是细胞分化,该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2)由以上分析可知,A处于前期、B处于后期、C处于间期、D处于末期、E处于中期,因此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各图出现的时间顺序为CAEBD;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没有染色单体,但含有12条染色体,12个DNA。(3)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即丙图中c时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

37、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对应于丙图中的b和e时期;图乙中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丙中的c时期。【点睛】熟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a、b、c表示人体不同系统,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a、b、c分别表示_、_和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_(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这是因为在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CO2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 (3)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

38、后,_(会/不会)使血液pH降低,原因是_。(4)正常机体通过_ 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层生物膜。【答案】 (1). 呼吸 (2). 消化 (3). 泌尿 (4). 循环 (5). 细胞内液 (6). 自由扩散 (7). 不会 (8). 血浆中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中和乳酸 (9). 神经-体液-免疫 (10). 5【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详解】(1)图中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另外图中的循环系统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2)一般情况下,氧气

39、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是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故细胞内液的O2浓度低于细胞外液。CO2通过自由扩散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3)血浆中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中和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故血液pH不会下降。(4)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依次要穿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红细胞(1层膜),至少需穿过5层生物膜。【点睛】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细胞内氧气低于细胞外;细胞内液二氧化碳高于细胞外液。26.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

40、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a处受刺激后,由于_,导致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填“正”“负”或“零”)电位。(2)若从图甲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_,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_。(提示:从次数和方向角度答题)(4)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其放大图即为图乙。研究发现,某患者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_,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效率_

41、,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5)乙酰胆碱与位于图乙_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分解,其生理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答案】 (1). 钠离子内流 (2). 正 (3). 能 (4). 不属于 (5). ba (6). 两次方向相反 (7). 突触 (8). 减少 (9). 降低 (10). 突触后膜【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图涉及3个神经细胞,兴奋从右向左传递。图乙中: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突触间隙。【详解】(1)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图甲a处受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细胞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2)若从图甲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42、,由于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3)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a处变为负电位,b点为正电位,故电流的流向为ba。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a先兴奋,b后兴奋,故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相反的偏转。(4)在反射弧中,由于在突触部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故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分泌神经递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某患者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会导致功能障碍,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效率降低,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5)乙酰胆碱与图乙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乙酰胆碱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分解,其生理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点睛】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