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学习目标】1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3比较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学习重点】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XY型性别决定方式。 3.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课前预习】一: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_相关联。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_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二:人类红绿色盲症1基因的位置:_染色体上。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_XbXb_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_正常_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
2、 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正常 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的位置:_染色体上。2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_XDXd_XdY_表现型正常_患病_患病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鸡的性别决定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ZW表示_性个体,ZZ表示_性个体。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性别(遗传图解)【课堂探究】一:人类红绿色盲症1仔细阅读教材P34“资料分析”中的相关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由家系图中看出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2)1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中的几号?1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2?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在Y染色体
3、上?(4)为什么3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2仔细阅读教材P3536内容,分析相关遗传图解,探究下列问题:(1)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试分析出现该差异的原因。(2)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亲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试探究该男孩色盲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由长辈传递而来?从致病基因遗传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隐性遗传病的什么特点?伴X隐性遗传病还有哪些特点?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1据遗传图解分析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吗?推测有什么特点?说明原因。2在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系中,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全都正
4、常。分析其原因。3总结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什么特点?【课堂练习】1小明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则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的途径是A. 祖父父亲弟弟 B.祖母父亲弟弟C. 外祖母母亲弟弟 D. 外祖父母亲弟弟2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A. 男孩,男孩 B. 女孩,女孩 C. 男孩,女孩 D. 女孩,男孩3一般来说,一个男性的X染色体( )A. 来源于其祖父的概率是1/2 B. 来源于其外祖母的概率是1C. 来源于其祖母的概率是1 D. 来源于其外祖父
5、的概率是1/2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株豌豆的雌蕊和雄蕊性状不同是由于性染色体组成不同B. 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其形状、大小相同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和性别有关5鸡的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鸡的雌性和雄性区分开,应选择的亲本的组合为A. 芦花雄鸡和非芦花雌鸡 B. 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C. 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 D. 非芦花雄鸡和非芦花雌鸡6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现象。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推断白
6、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的实验依据是()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B.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B. 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C. 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色盲基因不一定来自母亲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8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参考答案1-5CCDDB 6-8B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