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高三二月份月考高三文综 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 北宋完善了科举制B 北宋增加了科举次数C 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D 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2.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19世纪末“实
2、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A B C D 3.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一时期()A 欧亚市场商品种类增多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C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 京剧艺术产生4.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A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B 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D 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5.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春秋时期发明使用了
3、指南针 战国时期出现恒星方位记录表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明朝时期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A B C D 6.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 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C 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D 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 君权在事实上遭
4、到了弱化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政治体制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B 隋、唐C 宋、元D 明、清9.“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A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C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10.美国
5、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A 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B 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C 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D 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11.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12.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A 民生建设B 市政管理C 危机管控D 社区自治分卷II二、非选择题
6、(共5小题,共52分,15、16、17为选修部分,学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13(18分).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材料二 2005年6月27日。中国的新变革小世界,大赌注。这一期时代(美国著名新闻周刊)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
7、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1)结合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史实,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说明中国为“追求富强”出现“传统外变”的观点。并分析出现“传统外变”的原因。(2)简要说明近代西方经济文明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关联。(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 “中国制造”的原因。14(19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鲍宣上书汉哀帝:“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材料二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
8、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材料三 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也使他们不大可能出于短期和狭隘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利益。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经过人民代表的表述,公众的声音会比由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政治思想。(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影
9、响。(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民主形式?与材料二中的民主形式相比有何进步性?【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
10、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
11、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摘自朝鲜战争材料二 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俄、法、德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与美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政治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摘自伊拉克战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朝鲜战争的性质,并概括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2)朝鲜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西欧主要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给我们
12、什么启示?【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这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材料二 德国十分重视这一理论的军事价值,在相关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材料三 政府于1945年8月投放原子弹到日本广岛、长崎,造成平民伤亡严重,爱因斯坦得知后,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爱因斯坦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怎样对待科学的发展?答案解
13、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与唐朝相比,科举次数虽然减少,但是科举录取人数大大增加,故B项错误;录取人数增加不足以说明北宋完善了科举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唐朝尚有门阀士族传统,而北宋加强了科举取士的制度,政府中的官员几乎都通过科举晋升,故D项正确。2.【答案】C【解析】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是在明中叶以后,故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是在一战期间,故错误;根据所学,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3.【答案】A【解析】新航路后,商品种类与贸易范围扩大,故A项正确;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是在19世纪,而新
14、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京剧艺术产生是在19世纪,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材料中“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信息说明会议主要是以亚非国家参加为主,舆论导向亚非国家,是万隆会议的精神,故A项正确;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是万隆会议的精神,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不符合材料中信息,故D项错误。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学技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故表述错误;符合史实;唐末,火药开
15、始用于军事,故表述错误;与史实相符。故选D。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期间,根据材料信息“国民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可知,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讲述国民党放松对其他党派的控制,并没有放弃反共立场,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国共在政治方面的合作,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军政要务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决策失误。故答案选B。8.【答案】D【解析】钱穆主张政府和王室应该
16、分离,政府的代表是丞相,王室的代表是皇帝,两者相互牵制。明清时期,丞相被废除,与钱穆的观点相悖。9.【答案】D【解析】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体,故A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宣传,已经对封建思想构成了实质上的挑战和冲击,故B项错误;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原有的阵营发生了分化,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且逐渐占据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相对于传统的资产阶级思想宣传,由此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可以看作是一场突破,故D项正确。10.【答案】A【解析】两部宪法都规定实行联邦制,其国家结构相同
17、,故A项正确;“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符合美国,不符合德国,故B项错误;“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符合德国,不符合美国,故C项错误;“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符合德国,不符合美国,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B项战场在山西,C项战场在江苏,D项战场在华中武汉。故选A。12.【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生问题、社区自治问题,故A、D项错误;材料反映明朝在北京和南京设五城兵马司,职责是维护治安、城市道路沟渠的疏通修缮和城市的灾害应急处理,属于市政管理范畴,故B项正确;火灾的应急处理
18、属于危机管控,但材料还包括治安和市政建设的维护,与危机管控无关,故C项错误。13.【答案】(1)说明:戊戌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或甲午战败,掀起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的弊端,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2)关联: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积极对外扩张,侵略中国;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或答“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或答“西学东渐”)。(3)原因:中国
19、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解体。【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结合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的史实从国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角度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相关活动去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视角概括,政治从民族危机,经济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从启蒙运动视角等角度综合回答即可。(2)从西方开始完成工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影响角度思考,对中国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视
20、角分析,政治上从中国开始近代化、经济从传统经济破坏,新经济模式出现,思想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视角分析作答。(3)依据材料三中“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去概括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的,经济视角可以从改革开放、加入WTO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作答;政治视角可以从建立全方位外交以及苏联解体后国际局势等角度综合分析。14.【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家国一体、民本思想。(2)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公民平等、民主的盲目性(随意性)。影响:其政治原则、民主运作方式等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本。(3)形式:代议制民主。进步:专业人士治国;避免多数人
21、暴政;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解析】(1)依据材料一“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体现君权神授,家国一体,材料一“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体现统治者要以民为本。(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雅典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体现了直接民主,人民主权,依据材料二“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体现了陶片放逐法的弊端,民主的盲目随意性。第二小问影响,可以总结其对后世的影响:其政治原则、民主运作方式等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本。(3)第一小问形式,依据材料三“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可知是代议制民主;第二
22、小问进步性,依据材料三“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也使他们不大可能出于短期和狭隘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利益。”再与材料二中“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对比可知专业人士治国;避免多数人暴政;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15.【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解析】考查学生“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的
23、“王安石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背景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16.【答案】(1)性质: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2分)背景: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世界格局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西欧各国因遭受战争之害,国力衰退,只得依附于美国与苏联对抗;朝鲜内战的爆发。(2)变化:由依附美国与苏联对抗,到不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原因:美国经济发展
24、速度放缓、政治影响力衰减;西欧主要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地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3)注重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区域的团结合作。【解析】本题以两场战争为切入点,实际考查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一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变化,二是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方主要国家和美国之间的矛盾。设问很有新意。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即可。17.【答案】(1)爱因斯坦基于他对维护人类和平的热忱而做出上述举动,也是正确的。(2)启发:科学研究应用于促进社会发展、保持人类和平等方面;科学对军事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巨大,有时能起到以暴制暴,从而换取和平的作用;科学研究的初衷,与其后的实际应用效果之间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等。(3)态度:科学的发展本身,是客观而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的。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科学的发展,既要努力学习,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同时也要控制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使其向着保护人类的方向发展。【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答题,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唯一。对爱因斯坦的做法和认识可从其主观目的即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考虑;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我们应尽量趋利避害,使其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