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3 ,大小:4.39MB ,
资源ID:83480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48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课件:1-2-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课件:1-2-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

1、模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突破主干梳理 考情揭秘考向押题 栏目导航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考纲要求1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宏观框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知识主线线索特征经济结构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入侵,到自然

2、经济开始解体,再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企业的建立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的演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初期较快发展,全面抗战时期日趋萎缩,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最后经过三大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18401949年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为突出特征;19491976年第二阶段,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考点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洋务运动1立意史料实证(2

3、019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表格内容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点及表格信息可知,表格中的三人都是传统的儒生,但“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4、“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明他们都是传统知识分子进行了商业活动。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反映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受到了冲击,B 项正确。题干与科举取士无关,并且仅仅三名人士无法说明朝廷科举取士方向的变化,排除 A 项;题干没有涉及儒家的义利观念,排除 C 项;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立意史料实证(2017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

5、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A 项正确,排除 B 项;当时的中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 C 项;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 D 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主干精讲【核心词】经济结

6、构、“耕织分离”“纺织分离”;洋务运动、近代化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始终占据统治地位。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

7、本主义经济。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3)内容: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4)终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改变中国政治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思维

8、拓展1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与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9、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经济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及管理经验军事上 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外交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1861年),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教育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思想上“中体西用”思想,表明统治阶级已经开始承认“中学

10、”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考点二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1立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019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根据时间可判定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地区产生,而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外国企业的

11、诱导。材料中“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即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B 项正确。A 项时间是在 19 世纪 90 年代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 项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也是在甲午战后;D 项没有中外贸易数据,所以无从体现入超局面,故不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立意历史解释(2017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

12、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由题干时间“1897 年”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为 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主干精讲【核心词】民族工业;诞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遭遇挫折1诞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沿海)(1)原因:外资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2)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

13、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推动了维新思想出现。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初步发展(18941911 年)(1)原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表现:商办企业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担负救亡图存重任,推动了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短暂的春天(19121919 年)(1)背景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

14、的建立及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投身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表现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4较快发展(19271936 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原因:国民政

15、府推行币制改革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全国形式上完成统一。(2)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等工业,都有较大发展。(3)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5日益萎缩(19371945 年)(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2)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民族工业日益萎缩。6陷入绝境(19451949 年)(1)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2)表现:工厂、矿

16、山、店铺纷纷倒闭。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思维拓展1专题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地位和作用(1)特点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诞生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结构: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历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地位:代表新的生产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未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

17、要形式。(3)作用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政治上: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模块通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 国别项目 中国西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内环境政府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税

18、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技术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教育发达,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国内环境资金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匮乏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国际环境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巨大,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的海外利益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及启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考点三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

19、立意史料实证(2017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材料反映了婚礼仪式上中西合璧,B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婚姻自主、门当户对,排除 A、C 两项。D 项中“政府主导”不符合题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立意历史解释(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892 年,维新

20、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结合史实可知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A 项错误;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B 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推行变法改制,C 项错误;D 项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主干精讲【核心词】物质生活、风俗习惯、碰撞交融

21、;被动接受、主动学习;地域不平衡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装、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进入生活。(2)食:从满汉美食、喝茶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3)住: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建筑出现。(4)习俗:从蓄发缠足、繁琐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衣:由衣着朴素到多彩多样。(2)食:由食物简单到解决温饱,注重吃好。(3)住:由拥挤简单到宽敞舒适,高楼林立。(4)习俗:由勤俭节约、婚姻自主,到改革开始后树立新风和休闲方式多样化。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

22、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交通工具的发展(1)轮船: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的局面,开始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2)铁路:19 世纪 80 年代,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3)公路: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4)航空:1909 年,冯如制成了我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4通讯的进步(1)有线电报:19 世纪 70 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甲午战争前

23、夕,形成了电讯网络。(2)无线电报:20 世纪初,上海装置了无线电台。(3)电话: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2003 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5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1872 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影视业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

24、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1958 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3)“第四媒介”:1994 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思维拓展1专题通全面认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1)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国内历次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传统观念的动摇,民众思想的解放;(2)社会习俗变迁的内容与特点:日常礼仪西化严重;婚姻习俗新旧杂陈;丧葬习俗沿海地区有所变化;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社会习俗变迁过程的特点:由沿海到内陆依次变迁;由上层到中下层逐步变

25、迁;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4)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部分习俗的变迁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专题通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主动向西方学习,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近代西方列强为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

26、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消极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近现代以来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时间历史背景变化特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辛亥革命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

27、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城市里生活有一定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衣食住行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考查角度全国新课标卷考情押题对应19 年18 年17 年16 年15

28、 年经济结构变动及小农经济的顽固性押题 1、2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开端押题 3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押题 4、5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押题 6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押题 1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近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出现“崇奢黜俭”的消费观念,甚至“隶卒倡优之徒,服饰艳丽;庶人之妻,珠玉炫耀,虽经禁约,全不遵守”,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A沿海地区习俗逐步西方化B沿海地区正经历剧烈的变革C男尊女卑的观念遭到摒弃D求奢成为一种主流社会意识答案: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

29、析:根据材料可知,沿海地区的消费观念和等级观念遭到一定的冲击,反映了沿海地区正经历剧烈的变革,B 项正确。沿海地区的消费观念和等级观念受到西方生活的一定冲击,但不能说明沿海地区习俗逐步西方化,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男尊女卑的观念,C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沿海地区,不能说明求奢成为一种主流社会意识,D 项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押题 2 小农经济18451846 年,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相比,损失高达 35%40%,有些制造业者已经放弃了对华贸易。中国不需要英国的工业产品,英国却需要中国的茶并靠它获利。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A茶叶逆转了外贸逆

30、差B拥有完全关税自主权C经济形态具有排外性D自然经济尚未受冲击答案: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中英贸易中,英国显然处于劣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英国的工业品有一种天然的排外性,C 项正确。材料只显示出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滞销,仅从材料信息中不能推知中国与英国的贸易已是逆差的,排除 A 项;材料信息没有显示中国关税的问题,排除 B 项;由中国的茶大量外销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受到冲击,排除 D 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押题 3 洋务运动下图为 1881 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右侧记载:“直隶爵阁

31、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答案: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无从得出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A 项错误;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是在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B 项错误;根据题干“1881 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批准设局招商开釆煤铁等矿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

32、壹万贰仟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发行股票招募股银,反映了洋务企业受西方股份制经营方式的影响,C 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D 项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押题 4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881 年,广州地区一些手工丝织业者因生计受到机器工业影响而捣毁了部分机器缫丝厂。事件发生后,当地官员发布了“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的公开布告,查封了各缫丝厂的机器,并勒令厂方签署“永不复开”的结状(相当于保证书)。这反映了()A近代工业与传统行业难以共存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C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恶劣D中国农民阶级思想愚昧落后答

33、案: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广州一地手工业者捣毁机器缫丝厂,并不能由此推断近代工业与传统行业难以共存,且 A 项与史实不符,错误;材料反映的信息分两层,一层体现了传统手工业者对机器缫丝厂的破坏,另一层说明封建官员对机器缫丝厂的打压,B 项仅反映第二层信息,错误;C 项体现了材料中两层信息,说明民族工业发展一是缺乏社会环境支持,二是面临封建势力的打压,正确;D 项仅反映材料中第一层信息,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押题 5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下表反映的是 19121936 年近代中国华资私营银行的开设与停闭情况,这些银行主要是为

34、满足工商业的资金需求和政府的财政需求服务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时间开设家数平均每年开设(家)停闭家数停闭占开设比(%)19121919 年668.34466.719201927 年120159175.819281936 年13414.93123.1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A.民营经济面临优越环境B政府较少参与经济活动C民族主义思潮不断发展D近代经济发展的成就显著答案: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表格中开设的华资私营银行数据看,其数量是不断增加的,说明这一时期即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银行业,贷款

35、给民族工商业及对政府财政进行支持,这是实业救国的表现,进而从侧面反映出民族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故选 C。从停闭数据看,倒闭的银行数量也相当多,且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A、D 两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政府较少参与经济活动,排除 B 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押题 6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

36、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A 项错误;材料“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说明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B 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仿效西方的“蜜月旅行”,不是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国的铁路建设受制于帝国主义,因此并未体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D 项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历史学科必备素养系列(六)历史现象原因分析的能力策略指导(1)从题型来看,考查原因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对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外因等几个方面。同时,通过提供信息对原因分析的种种条件进行限制,要确定好主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

37、航下一页(2)根本原因指的是本质的原因。“历史根源”“社会根源”“经济根源”“最主要原因”等都是根本原因,要从生产力(科技、工具)、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等方面去理解分析;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更侧重于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因素;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外因或客观原因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例:分析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都要从主客观原因(内外)两方面总结。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从

38、考查方式看,主要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来考查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制度、政策等上层建筑的内容来考查历史事件的重要原因,并以此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综合政治、经济、思想等诸方面考查原因分析的能力,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理解事件的目的和影响。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强化训练(2019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0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 年618 7852 7334841955 年28510 6174 5279411965 年1 22311 9269 1024 1161975 年2 39010

39、58214 13410 2311980 年3 71210 08014 80011 141摘编自1949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 年达到 4 002 万吨,1986年达到 5 205 万吨,至 2002 年达到 18 224.89 万吨,钢产量已连续 7 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 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1 年增长 39.30%,2002 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 2001 年增长 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

40、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答案:(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 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受滞胀影响,阻碍经济发展。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2)主要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限时训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