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561.50KB ,
资源ID:83452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45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应是:A. 女儿B. 二儿子C. 大儿子D. 三儿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统治秩序正常运行,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妻子所生的二儿子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王位,故B项正确;女孩不能

2、继承王位,故A项排除;大儿子和三儿子是妾所生,不是嫡子,故CD项排除。2. 秦朝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 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得世袭【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郡县制下,郡县长官完全由皇帝和中央任命,官吏不得世袭,这就大大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故选D;郡县管理对中央和皇帝负责,排除A;B项没有体现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排除B;郡县官吏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不足以说明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排除C。3. 贾谊治安策一载:

3、“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 剥夺王国的封地B. 推恩令C. 夺取王侯的爵位D. 继承西周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可得出,贾谊主张把王国的势力不断缩小,以维护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推恩令的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要剥夺王国的封地,而是把其封地变小,故排除A项;封国的爵位还是存在的,在告诉有限公司C项;材料强调要消除分封制的弊端,因此不是继承,故排除D项。故选B项。4.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 内阁B. 三司

4、C. 枢密院D. 军机处【答案】A【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内阁作为中枢机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故A正确;B是宋朝设立,负责财政大权;C是负责军事;D是清朝时期设立。5. 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A.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的公民开放B. 民众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C. 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由国家发放津贴D. 贵族的政治权力消失殆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伯里克利时代,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都向所有的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因此A正确;B项正确,民众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

5、“陪审法庭”;在伯里克利时期,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由国家发放津贴,因此C正确。D项错误,贵族制的战神山议事会依然存在,但是不是最高的权力机构。考点:雅典民主制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伯利克里执政期间,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地参政,发放观剧津贴和会议补助,除十将军委员会外,一切官职项公民开放。在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6. 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A. 罗马公民之间B. 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C. 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D. 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答案】A【解析】试

6、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根据所学可知罗马公民法是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由此可见答案为A项,B、C、D三项涉及到了公民之外的外邦人与奴隶,所以不适用于罗马的公民法,故不选。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文明罗马法公民法。7. 在英国责任内阁制规定下,国家政治生活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应是A. 国王B. 首相C. 议长D. 主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是首相,故B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国王只是虚位君主,没有实际权力,A错误;议会是立法机关,议长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不具备最高决策权和领导权,故C错误;

7、英国宗教改革后,教权主要是为王权服务,D错误。8.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他称赞的是A. 三权分立B. 联邦制C. 中央集权制D. 两党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制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产物,符合材料信息,故B正确。三权分立,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A错误。中央集权制,过于片面,只强调中央,故C错误。两党制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D错误。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联邦制【名师点睛】

8、政府权力有联邦政府、州政府之分,宪法起草人根据政府必须接近百姓才不致剥夺人民自由的原则,将有关各州自治权保留给州政府,各州政府本身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诸权限,联邦政府的权力系以一州政府无法单独行使者为限,如课税、财政、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出入境管理、对外贸易、国民福利、邮政,以及科学艺术的发展援助等。9. 19世纪早期,导致德意志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是A. 工业资本缺乏B. 国内资源匮乏C. 国家四分五裂D. 技术力量薄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早期,德意志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下,国内缺乏统一市场,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工业资本缺乏、资源

9、匮乏、技术薄弱也是影响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排除ABD。10. 鸦片战争爆发的决定性因素是A. 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 虎门销烟的影响C. 英国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D. 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因此借口鸦片贸易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1. 19世纪的爱国诗人邱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A. 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B. 甲午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C. 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D. 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台湾【答案】D【解

10、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丘逢甲是反割台斗争的爱国代表,台湾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割让给日本的,D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英国割占的土地是香港岛,A选项排除。甲午战争中日本并未占领台湾,台湾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给日本的,B选项排除。荷兰侵占台湾在17世纪初,C选项排除。【点睛】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1)内容: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2)影响: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

11、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2.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 (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A. 甲午中日战争B. 鸦片战争C. 辛丑条约D. 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所要求的时间是190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在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13. 发生在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

12、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事件是A. 太平天国建立B. 中华民国成立C.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 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由材料“1912年变局创举”可知,这一事件是指中华民国的成立。所以答案选B。1851年太平天国的建立;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14. 美国一位史学家说:“1927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是

13、指A. 组织工人运动B.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率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D;毛泽东率领部队走向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排除A;1937年抗战全面暴发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1927年”“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联系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创建的史实分析解答。15. 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A. 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B. 苏联对中国的帮助C. 英美对

14、国民政府支持D.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本身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才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享有较高的国际地位,所以答案选D,A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非主因,但B C两项说法错误与史实相违,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英国和苏联并未给以帮助。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点评:材料考查了学生对抗日战争影响的理解,日本的全面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由此拉开的全民族抗战却成为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真正觉醒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给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带来了前所未有

15、的刺激,起到了凝聚民族意志的强调作用,同时抗战的胜利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6.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A. 平津战役B. 辽沈战役C. 渡江战役D. 淮海战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可知,此次战役是渡江战役,选项C正确;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均未涉及长江,排除A、B、D。17. 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措施来看,它的政权性质应该是A 资产阶级政权B. 过渡政权C. 无产阶级政权D. 联合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巴黎公社

16、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因此是无产阶级政权,C正确;ABD项不符合巴黎公社的性质,排除。18. 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是A. “新和谐公社”B. 巴黎公社C. 俄国二月革命D. 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故选D;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社会模型,但最终失败了,故排除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但最终失败,故排除B;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了沙皇专制,故排除C。19.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

17、两制”的确切含义是A. 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B. 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C. 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D. 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一国两制”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即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B正确;ACD是对“一国两制”的错误解读,排除。20.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设立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等自治机关,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18、 一国两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抓住题干中的“协调各民族关系”“设立自治机关”“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这些要素,判断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选项排除;多党合作协商制度属于我国的政党制度,B选项排除;一国两制主要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D选项排除。21.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 巴黎和会B. 万隆会议C. 日内瓦会议D. 华盛顿会议【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 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 日内瓦 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19、的国际会议。AD是在一战后,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B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选C。22. 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A. 法国B. 美国C. 日本D. 苏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中国是联合国的 创始国 之一,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由于 美国 采取抵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 台湾的国民党集团 非法占据。因此选B。23.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 华沙B. 北京C. 贝尔格莱德D. 布拉格【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是1

20、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B. 在战争中的主要贡献不同C. 领土都位于欧洲中心地区D. 圉内的民族情绪日益高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和国家利益的驱使,二战时期合作的美苏在战争结束后成为敌人,可见二战后美苏冷战的根源在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不同,A正确;在战争中的主要贡献不同不是导致冷战兴起的原因,B错误;美苏的领土都不是位于欧洲中心地区,C错误;国内民族情绪的高涨也不是导致冷战兴起的因素,D错误。25. “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

21、导致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最后崩溃”。“一极自行坍塌”指的是A. 华约解散B. 两德统一C. 东欧剧变D. 苏联解体【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50分。)26.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下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

22、幅浮雕:材料三: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材料一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是什么?(2)指出材料二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各自地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答案】(1)

23、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3)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4)反侵略求民主。【解析】【详解】(1)根据“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得出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根据图片的信息可得出分别是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3)根据所学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回答,可得出因为中国近代是

24、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所学可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4)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主题是反侵略求民主。27.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中国外交史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

25、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尼克松回忆录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哪些重大突破?(4)综合上述

26、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答案】(1)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3)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4)由对抗走向合作;国家利益。【解析】【详解】(1)特点:材料“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体现的是两大阵营对峙。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原因:结合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进行作答即可,如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3)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突破:主要有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4)变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美国对华政策变化是由对抗走向合作。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决定一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