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端午粽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2.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文,了解与粽子相关的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偏旁“ 、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猜谜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
2、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上扎根细绳子。(学生举手猜谜)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3.学写生字“午”。(1)观察占格。(2)教师范写,学生口述笔顺。(区分“牛”)(3)学生书空、描红。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3.展示识字情况。(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2)用多种方法识记。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全文自然段。三、朗读课文,初步感悟1.学习第1自然段。2.师:课
3、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就会做什么?(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3.师:外婆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盼着,表现外婆期待、高兴的心情)4.谁来读出外婆期盼的心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节、叶、米”。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3.教师范写“节、叶、米”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米”要左右对称。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
4、3个生字。(重点)2.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文,了解与粽子相关的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难点)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课件出示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图片)二、学习第2、3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指名说一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粽子的句子,齐读画出的句子。3.分
5、析句子。第2自然段中描写了粽子由外到里的样子、颜色、味道。师:箬竹就是竹子的一种,叶子宽大,是一种很好的包粽子的材料。师:粽子颜色十分丰富,糯米是白白的,枣子是红红的,粽子外衣是青青的。师:粽子的味道呢?(又黏又甜)4.指名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画线的句子。5.学生想象粽子的样子,并拿彩笔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一画,比比谁画得更好看。6.师: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7.出示: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于分享的人)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谁
6、了解这个人物?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他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3.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4.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学习生字“真”“分”“豆”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2.学习笔顺,教师范写。(“真”里面是三横)3.学生书空练习,教师指导。五、回顾拓展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教学板书10端午粽热爱思念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花样多(红豆粽、红枣粽、鲜肉粽)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学生们都吃过粽子,知道人们在端午节都会干什么。因此,我用谜语导入时,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并适当地向学生普及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