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B卷能力提升1.下图是出席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看出()A.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被打破B.中共组织领导新政协会议C.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D.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单纯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改革()A.建立起城乡二元社会结构B.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D.打破了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
2、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打击对象是金融、商业资本家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A.B.C.D.4.1951年,毛泽东指示江西省委烧制能反映中国民族特色的“水浒故事瓷盘”,作为国礼赠送给斯大林。为充分表达毛泽东的深刻用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决定增加江西省委所撰七律序诗盘和“替天行道”楷书跋尾盘,共110只为一套。现在,这套“水浒故事瓷盘”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瓷盘外交”直接有利于( )A.支持抗美援朝战争B.打破西方大国封锁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D.巩固社会主义阵营5.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下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漫画中右边人物双手紧捂自己的双眼)。该漫画表明
3、()A.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B.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的政策6.“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上述材料说明万隆会议()A.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C.有利于淡化意识形态的束缚D.否定了“一边倒”外交的合理性7.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气8.毛泽东在评论新中国
4、某制度时称“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该制度最可能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革命委员会体制9.19541959 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 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 年迁移率达 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A. 农村改革初见成效B. 工业化进程的受挫C. 户籍管理制度变化D. 计划经济体制松动10.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
5、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革”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 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文艺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左右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的问题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12.下图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一幅宣传画,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
6、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对“三线建设”的理解, 正确的是(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C.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D.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13.尼克松曾表示,中美两国人民可以来往,并批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此,中美人民重新开始了往来;小球是毛主席打过去的,门打开了。这反映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显著特点是()A.民间往来推动了官方的交往B.地缘关系变动推动中美两国走近C.经贸往来推动中美坚冰融化D.毛泽东打开中美外交关系的大门14.1972年8月,田中与尼克松在夏威夷会谈,想了解美国对中国的真实想法。当得到尼克松“预祝成功”的明确表态后,
7、大平外相说:“首先是夏威夷大功告成了!这等于拿到了去北京的单程机票。”这表明()A.日本已经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中国希望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日邦交关系已经基本实现正常化D.日本的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大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
8、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
9、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
10、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6.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下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三点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由图片可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有党派代表、区域代
11、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邀代表,说明此次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D项正确。2.答案:D解析:题干认为新中国的土改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变革,更是农村社会秩序、社会管理上的深刻变革。传统农村社会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了宗族式的管理方式,而民主和自由社会关系的建立必然会打破这种传统的宗族管理体系,故本题选D项。题干未涉及城市,故排除A项。B项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与题意无关。C项指的是“一五”计划的影响。3.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中央人民政府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打击的对象是不法的金融、商业资产阶级,即投机商人,据此可排除,故选C项。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背景下的中苏外
12、交。1951年时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以“水浒故事”制作瓷盘并印上“替天行道”等内容,不仅表明中朝等国的反帝决心,还表明中国政府对苏联支持的感谢,故选A项。B、D两项为新中国外交的目的,不是直接影响,C项在1953年开始,故排除B、C、D三项。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根据材料及漫画可知,日内瓦会议时期,美国仍然坚持敌视新中国,拒绝与中国代表接触,故D项正确。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顺利进展,体现了新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淡化意识形态的束缚,故C项正
13、确。材料未体现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推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建交,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一边倒”外交方针,故D项错误。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难度中等。“1953年创作的年画”体现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反映了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进行三大改造的自信和热情,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A项;“1953年”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和“罗斯福的四大自由”都体现了人民主权、自由民主的理念,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保障了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9.答案:B解析:据所学及题干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信息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企业经营困难,大量精简职工,工业化严重受挫,致使国家调整国民经济,大量人口从城市迁出。故选B。10.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大跃进后中国进入三年经济困难后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后的结果,“优先发展重工
15、业”不能改变生活用品的市场供应,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政策实践过程中强调公有化程度,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八字方针的提出,是正确的经济方针,推动了60年代初国家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当时政治影响到文艺的发展,故A项正确。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西部地区交通、市场等条件相对较差,在这些地区建立工业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项错误;“三线建设”主要是从国防建设方面考虑,未能实现东西部经济乎衡发展,故B项错误:恨据“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
16、基本设施建设”并结合所学20世纪 60年代我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的知识可知“三线建设”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故C项正确;“三线建设”重在国防军事,与八字方针无关,故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信息可知其特点为民间往来推动官方交往,故A项正确。14.答案:D解析:A日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从60年代开始D由材料中“大平外相说:首先是夏威夷大功告成了!这等于拿到了去北京的单程机票”,可以看出日本外相看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这是日本对华政策变化的转机,即日本的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大C中日邦交关系实现正常化时间是1972年9月;B题中主要是表述的日本
17、希望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6.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2. 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3. 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 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
18、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解析:1.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地位等要点;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
19、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再根据材料二信息“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说明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
20、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4.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中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17.答案:提取历史信息: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大团结、工业建设成就、苏联援助进行历史阐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取得了工业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层次二: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