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726KB ,
资源ID:83347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34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 孔子是守旧派的代表B. 孔子某些思想违背了时代潮流C. 孔子思想具有创新性D. 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证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

2、南辕北辙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的部分因素不适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材料“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说明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3、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2.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设法而不用,无奸民。”“(此前)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孔子当政后,“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孔子注意关注民生幸福B. 孔子主张“诚信”经营,发展经济C. 孔子的思想由儒家变成了法家D. 当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孔子任大司寇期间主张先礼教而后刑罚,虽设有法律制度,但并未使用,社会上也没有奸民。当时有个叫沈犹氏的羊贩,他常常在早上用水把羊灌得饱饱的,孔子当政后,就不敢这么做了。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故选D。孔子还没有觉悟到关注民生幸福、发展社会经济的层面,更

4、没有从儒家变成法家,排除ABC。3.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 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 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 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故B不正确。稷下学宫是国君设立的,不能体现私人讲学出现,故D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故C不正确。稷下学宫是国家设立的饿机构,一般是在天子的都城。但到战国时期,却设立在诸

5、侯的国都,说明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4.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A. 车轮B. 车架C. 马鞭D. 马匹【答案】A【解析】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将法、术、势相结合。图中的御者是君主,其手中的两根缰绳是术,马鞭是势,马是臣民,而车轮是法,所以A正确。5.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

6、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解析】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从而先排除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再排除B(法家)。6.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A. 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 肯定董仲舒的“独尊

7、儒术”主张C. 否定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D. 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成果。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在否定董仲舒的思想,是在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因为“三纲五常”学说造成了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本题不是考查“天人感应”学说而是考查“三纲五常”学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不是考查“独尊儒术”主张而是考查“三纲五常”学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不是考查“天人合一”思想而是考查“三纲五常”学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

8、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7.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 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 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 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 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因此,“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虽然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适应了西汉中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有

9、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肯定,故A项正确,B项错误;汉武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但这并不能从题干中直接看出,也不符合“为统治者服务”的主题,故C项错误;辩证地分析,也就是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而从题干中只能看出积极的一面,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8.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

10、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B. “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C. “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D.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故A排除。“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也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故B排除。“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体现了理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

11、C正确。“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也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名师点睛】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9.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 格物致知B. 人性

12、本善C. 心即理也D. 致良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急穿芒履去登临”,可以看到面对春意盎然,其主张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了解,即通过观察获得对知识的了解。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研究探究事物获得知识天理)的主要观点,A选项符合题意。人性本善是孟子观点,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 心即理也,内心想的就是真理,无需实践中求得,与题意不符,C选项排除。致良知是王守仁为代表心学的观点,D选项排除。10.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由此可见,朱熹将“贪”归因于A. 监察制度的缺

13、失B. 人性的复杂微妙C. 社会经济的发展D. 社会风气的污浊【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可知朱熹将“贪”归因于人性的复杂微妙,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故选B。11.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a处:秦朝“焚书坑儒”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宋明儒家学说的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

14、级重视和利用,不是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初。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等。秦朝时期出现拐点就是由于焚书坑儒,之后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唐朝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12.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A. 提倡经世致用B. 主张“知行合一”C. 颠覆了理学传统D. 宣扬人伦即天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

15、材料信息的能力,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故本题选择A项。B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的观点。C、D两项则不是文学创作领域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经世致用1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A.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B.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 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

16、生的时代背景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不能体现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异质”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受到了西方学说的影响,但它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物,故C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并不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故D项不符合题意。1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C.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

17、料信息“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是在反对三纲五常里的君为臣纲,材料意在强调李贽是在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李贽不仅仅是在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故排除A;材料不涉及到孔子思想,故排除B;材料不涉及到道学家的虚伪,故排除D。15.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C.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

18、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反映了如果出于为天下之心而立法,那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如果出于为私心而立法,那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6.“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朝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

19、变反映了A. 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B. 专制集权的发展与强化C.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D. 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天地君亲师”思想的发端、流行,到表达方式的正式出现、广为流行,以致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过程体现出的是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故答案为A项。这一演变过程与专制集权无关,排除B项;这一现象受儒学影响,但不是儒家思想统治地位日益巩固的过程,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7.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最能符合上述材料的是1266年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

20、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79年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A. 重视实践和实用B. 成就领先于西方C. 具有近代科技特征D. 成果得到有效推广【答案】A【解析】“历法”等是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所以根据表格中的“历法”“敬授民时”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和实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成就已经落后于西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

21、白中国古代科学的特点主要是重视实践和实用。18.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人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A. 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B.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C.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D.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富农阶层和平民为了成为上层身份而加入书画的消费行列,这是抬高自己身份的一种手段,

22、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文人画的地位,故C项排除;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仍然存在,故D项说法错误。19.在教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渐趋中国本土化B. 中外文化具有交融性C. 壁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 壁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长期战乱,人民苦不堪言,因此这一时期的壁画大多是对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

23、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这一时期的壁画则多传达的是幸福与祥和;宋朝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市民文化兴盛,人民普遍追求世俗的快乐,因此世俗场景大量深入佛界。总之,一个时代的艺术是这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艺术化的反映,即艺术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不能反映佛教的本土化历程,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外来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并未提及各代壁画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排除。20.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A. 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

24、来的三大发明。”B. 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C. 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 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是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时期,马克思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其价值取向与当时需要不符,A项排除;B项中的观点属于事实评价,体现不出作者的价值取向,排除;严复宣传进化论学说,是为传播维新思想服务,其价值取向与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相符,C项正确;D项表述的是新中国文化转型,1956年前后的时代需要是建立社会主

25、义制度,其价值取向体现不出当时需要,D项排除。故选C。21.清政府曾颁布一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如下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下列判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A. 颁布时间应该是维新变法时期B. 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C. 这一文献出台应遭到慈禧集团的强烈反对D. 这是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宪法性文件【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

26、均准其自由”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答案是D。材料反映的是预备立宪。A 错误,它迟于维新变法。B错误,它本质上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C从材料中未体现,可以排除。22.“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均是由政府扶植与

27、支持,或是官督商办,故A项排除;士大夫阶层的参与确实很低,但不是阻碍洋务运动的根源,其根源应该从制度与文化观念等角度分析,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可得出中国兵不排斥西方技术,故C项排除;由“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可知,这些受传统教育的人们很少参与,这从根源上体现了洋务运动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阻碍,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阻碍原因2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

28、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A. 中体西用的思想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康有为采用“托古改制”的办法来推行自己维新变法的主张,“托古”即借用孔子的招牌来减轻变法的阻力,与材料“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相符合。而“改制”则是“托古”的真实目的,与材料“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相符合,故选B。洋务派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没有借用他人或间接的方式为其主张服务,故排除A。旧三民主义没有体现“请

29、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的信息,故排除C。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也没有体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故排除D。【点睛】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24.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

30、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 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 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C. 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生气未绝,活动全失”可知,钱穆思想的核心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新文化运动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D;材料讲的是革新人士对外来文化追求,所以排除C。所以答案选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

3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25.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

32、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还不够,要从思想层面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学习西方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洋务派的主张;B项是革命派的主张;D项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特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批判正统思想【名师点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洋

33、务运动期间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26.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A. 传统文化的传承性B.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C. 中华文明的完整性D. 中西文化的关联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林纾强调欧洲文艺复兴也没有将他们的“古文”拉丁文废除;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以古代汉语

34、为载体的,要学习、研究、继承古代文化,也不能废除古代汉语文言文,也就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故A项正确。题干体现林纾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规律性、完整性、关联性没有关系,排除B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关键信息“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7.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

35、此可见A. 蒋介石对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 国共合作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根本改变C.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D. 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体现蒋介石对三民主义态度的信息,无法得出其对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很高,这客观上说明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故D项正确;从题干中只能看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大,但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1924年才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28.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

36、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驱除挞虏,恢复中华”B. “创立民国”C. “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 “天下为公”【答案】C【解析】【详解】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是对贫富差距过大的调整,是对垄断资本扩张的限制,代表了普通国民的利益,和民生相关,符合题干中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因此选择C;“驱除挞虏,恢复中华”指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与“平民革命家”无关,排除A;“创立民国”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平民革命家”无关,排除B;“天下为公”指天下是公众的,与“平民革命家”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

37、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联系所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内涵分析解答。29.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C.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反映的信息中都可以判断应该是秋收起义,因此A项错误;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

38、导的军队进入农村,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进行土地革命,因此C正确;D项是在1934年开始的长征,与材料显然无关。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名师点睛】秋收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屠杀,举行的革命暴动。进攻的目标是大城市长沙,由于敌强我弱,受到很大的挫折。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0.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

39、 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 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 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92年,A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内容;B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内容;D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邓小平的南巡讲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本题选C。考点

40、: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1.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 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 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 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答案】B【解析】【详解】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和排斥市场经济,而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挽救和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由于受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历史教

41、科书不愿意介绍罗斯福新政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成效。故答案为B项。A项只是外交政策,且在50年代末已经发生变化,排斥;当时中国并没有闭关锁国,我国与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C项;D项表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改造,挽救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尽管加强国家干预,但仍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对立,使得中国当时不愿意介绍罗斯福新政的成就。32.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42、A.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B.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C.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D.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1978年我国才确立改革开放政策,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过度的拨乱反正,故B错误。教育和考试虽然需要一定的政治指导,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故C错误。文革结束刚刚结束,对抨击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可见人们的思想尚未完全解放,故选D。33.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A.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 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C. 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 引发外族的入侵

43、和奴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不少人对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主要是因为其“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太重视个人和功利,担心其无视道德和法律,会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B项正确;智者学派重视功利,其学说不会直接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失,也不会因其反对权威而引发外族人入侵,ACD三项不符合题意。34. 普罗泰戈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依据这种观点,他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它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B. 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

44、入C. 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D. 他重视人而怀疑神【答案】C【解析】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主体的地位,所以C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可知A、B正确,由“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可知D项正确。35.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巨人“不再集中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才干于来世天堂上的存在了。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的。”这反映出“运动”A. 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B. 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C. 价值观缺乏坚实基础D. 尝试构建理想社会蓝

45、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的”可知,文艺复兴巨人们关注人类现实,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艺复兴巨人们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而是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排除A。C项说法错误,文艺复兴巨人们关注人类现实,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排除。D项是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36.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们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 从宗教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 使基督

46、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可知“论纲”强调了信仰自由,也就说明了人可以有自由和独立性,故选B;路德的主张并没有让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只是使人们摆脱了对神职人员和教皇的精神崇拜,故排除A;“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并没有动摇上帝在人心目中的地位,故排除C;仅仅一个思想主张不可能实现基督徒在上帝面前的人人平等,故D的说法夸大了路德的主张,所以排除D。点睛:准确表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础能力,这一题就是考查考生准确表达的能力。表达不准确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符合史实,二是不符合逻辑,三是偷换概念。这一题的A属于

47、偷换概念,CD属于不符合史实。37.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的体现的关系是单向制约,一物降一物,但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则是双向制约,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因此材料说法是不妥的。故选C。AB明显错误;三权是分立的,不是相互包容的。D错误。考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点评:美国三权分立是借鉴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三权相互制衡

48、,从而保障民主,反对专制。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美国、德国确立的政体类型和法律文献与特点也需要掌握。38.有人认为,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理论依据是A. 社会契约论B. 三权分立C. 天赋人权D. 法律至上【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体现了契约社会的目的,故A项正确;三权分立是立法、司法、行政的相互制约与平衡,体现了反对专制的意图,故B项

49、错误;天赋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法律至上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39.正如卢梭所说,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材料表明A. 启蒙思想的出现是具有偶然性B. 启蒙思想家没有辩证看到经济与社会的关系C.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是缺乏科学根据D. 静态的幻象是社会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答案】B【解析】【详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因素,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开展,所以启蒙运动的出现是必然的和有科学根据的,而材料中的“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

50、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表明,启蒙思想家没有辩证地看到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故答案为B项;启蒙运动的出现是必然的,排除A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具有科学根据,排除C项;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社会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排除D项。【点睛】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启蒙运动由此爆发。40. 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启蒙运动对权

51、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材料认为( )A. 理性的作用应全面肯定B. 个人主义的释放毁灭了启蒙运动C. 个人主义与理性无关D. 启蒙运动在打破权威旧俗方面有限【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认为启蒙运动的一方面打破了传统、习俗、宗教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威,但同时也造成了个人主义膨胀,所以D项正确,A项中的“全面”表述错误,BC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41.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

52、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A. 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B. 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C. 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D. 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试验不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从材料知,伽利略利用了试验,但并没有说牛顿用试验,故A项错误。两人的理论都是用数学中的“比例”方式表达,说明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是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故B项正确。仅从这两个事例不能看出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故C项错误。两个事例没有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近代科

53、学技术的研究方式特点42.20世纪,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然而,今日物理学与1900年的物理学有很大的共同点:它仍旧保留了基本的经验性,我们不能彻底预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然需要测量它们。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 物理学经历了由经验研究向测量研究的转变B. 20世纪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发生重要变化C. 量子理论导致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由精确取代经验D. 量子力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精确但不是唯一正确的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可以看出量子力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精确的理论,但从“我们不能彻底预测组成

54、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然需要测量它们”可以看出,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理论,故答案为D项;材料侧重点不是探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20世纪物理学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中的“它仍旧保留了基本的经验性”不符,排除。43.下列图片中的发明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势是A. 时间、范围、信息量、交往方式方面不断改善B. 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C. 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物质条件日渐增多D. 在通讯手段方面呈现工业化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片发现,从马车、帆船、无线电发报机到东方红一号卫星、波音飞机乃至苹果手机,反映的是人类交

55、通、通信的不断发展,这些发展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故答案为A项。B项,中国古代的马车不能反映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交往与合作紧密,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的,马车与之不符,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不仅仅是通讯手段,还有交通方式的变化,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44.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G.Byron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 是

56、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B. 充满了理性主义的革命激情C.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抓住两点,一是“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爱国青年都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二是G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故答案选择D项。G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但这不是国人喜爱其作品的原因,故A项不正确;浪漫主义的特征没有充满了理性主义的革命激情,故B项不正确;C项说

57、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点评:关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高考命题主要从以下角度:(1)以选择题的形式用新情境、新材料考查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2)选取材料,综合考查文学作品接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二、材料题45.【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

58、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2)根据材料一

59、、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答案】(1)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2)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解析】第(1)问概括不同的评价,并分析评价的理由,材料一是肯定卢梭,材料二是否定卢梭。第(2)问分析不同评价观点产生的原因,注意从时代、立场、资料占有、方法角度去分析。【考点定位】卢梭的思想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

60、。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五常”思想推崇

61、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在回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如果是赞成主要从其思想有利于社会发展、政局稳定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如果是否定则从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 “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结合上述材料一分为二地全面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