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682.50KB ,
资源ID:83291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29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高考生物( 广西专用)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 第43课时 生物的进化.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高考生物( 广西专用)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 第43课时 生物的进化.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43课时生物的进化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3局限性(1)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练一练 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答案B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发展2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生

2、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只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变异的利与害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新物种形成标志:形成生殖隔离。练一练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是神创的B物种是不变的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答案

3、C考点123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1)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2)变异是不定向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3)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4)自然选择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2“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模型3模型解读(1)自然选择的对象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3)自然选择的动

4、力:生存斗争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原因: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5)两个方向图示变异不定向,自然选择定向。4历史贡献(1)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2)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3)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束缚。5局限性(1)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1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

5、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答案A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的观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有提出。中性突变的积累是木村资生提出的。2下列哪项内容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的修订和补充()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答案C解析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这一观点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考点1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

6、本单位概念定义外延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无生殖隔离;同一区域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的所有基因(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三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骤变式如自然界

7、多倍体植物的形成。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杂种植物异源多倍体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源杂交(如甘蔗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比较(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2)不同点: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8、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而自然选择学说从性状水平解释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模型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一种综合进化理论。其有几个层面的知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3(2012江苏卷,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生物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处于

9、劣势的一方被淘汰,故种间竞争是生物之间相互选择的过程,A项正确;化石是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也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使得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项错误。4(2012北京理综,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

10、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答案C解析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因此金合欢蚁可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项正确;由于金合欢蚁和其他植食动物都以金合欢树为食,金合欢蚁又可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因此金合欢蚁与其他植食动物间是竞争关系,B项正确;金合欢蚁驱逐的是自己的竞争者,而不是金合欢树的竞争者,C项错误;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项正确。考点125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及计算1比较概念定义外延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该基

11、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100%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2计算(1)常染色体遗传方式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PAPAAPAaPaPaaPAa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伴X染色体遗传方式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100名,女性中,色盲基因(Xb)携带者为5人,色盲患者为1人;男性中色盲患者为8人,则Xb的基因频率

12、为:100%5%。提醒XY型性别决定生物,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X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考虑Y染色体。ZW型性别决定也是这样。已知人群中,伴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例男性中色盲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3)哈代温伯格定律成立前提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计算公式a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Aa的频率为2pq,aa的频率为q2。b当告

13、诉基因型aa的频率为x%时,则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1。AA基因型频率为(1)2;Aa基因型频率为2(1)。5(2010大纲全国卷,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种群在自交的情况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A项的叙述是正确的;通过自然选择,有利的变异会被保留,不利于生存的基因会被逐渐淘汰,有的基因(如某显性基因)甚至全部淘汰;自然

14、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因为种群中的个体组成在不断发生变化更新,这会引起遗传漂变和迁移现象,导致基因频率改变,还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发生,以及自然选择均会引发基因频率的改变,从中可以看出,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单是环境的选择作用。6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自交一代之后,种群中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A60%、40% B36%、64%C57%、43% D24%、72%答案A解析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基因A的频率为24%72%60%,基因a的频率为4%72%

15、40%。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故选A。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材料题分析新材料、新情景的题目,无论起点有多高,落脚点一定在教材的基础知识中。提供新材料的试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第一,认真、快速读题,提取关键信息,弄清设问意图。关于设问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概括式:概括文字材料、示意图、曲线图、表格等所反映的生物学要点;探究式:利用所提供材料,结合教材的知识背景,对某个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结论;逻辑式:根据文章内容作出逻辑推理;建议式:根据材料内容和相关知识背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或作出合理的建议、假设。第二,联想文章所涉及的材料中的知识背景。第三,针对设问联系相关知识,寻找内在联系,初步

16、思考作答要点。第四,根据答题要点,组织文字,编写答案。(2010上海卷,九)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2)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下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

17、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3)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_。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种群A种群C规模t(%)w(%)规模t(%)w(%)190046 000511 00051192045 0005.5185071194048 0007185090.8196044 00081800120.6198042 00061600100.8200040 00051550111(4)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A等

18、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D受气候影响更大(5)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种群规模与基因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相关内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物种内的个体数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的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而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图表示该种群保留下来的个体中体形中等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大,图表示该种群保留下来的个体中体形较大或较小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大,图表示该种群保留下来的个体中体形较大的个体和体形稍小的个体所占比例相差不大,这说明该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19、变异类型较多,在长期的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更容易进化产生出新物种;由于在种群A和B之间建了矿,导致种群A和B之间出现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A和B之间的基因交流(种群A和C之间仍可以有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逐渐积累,其有利变异不断地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经过长期的选择作用,种群B同种群A与C的基因库差别越来越大,并逐渐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的物种;从表格数据来看,种群A的种群数量没发生多大变化,其基因1和基因2的各基因频率也没发生多大变化,说明种群A在一百年中,其种群基因库变化不明显,而种群C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由于种群A和种群C的栖息地之间有公路,它们间仍有基因交流,而基因1中t的

20、基因频率升高,w的基因频率基本没变,这说明种群的规模与基因1(T/t)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关系密切。答案(1)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适者生存)(2)(3)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渐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4)A(5)小1(T/t)对生物进化中的观点辨析不清(高考组合题)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E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达到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F共同进

21、化是指不同物种间的进化G生物能完成有性杂交就是同一个物种解析A还有自然选择等因素;C变异是不定向的;D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是个体;E必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成为两个物种;F还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G还必须产生可育后代。答案B纠错笔记(1)物种指的是不存在隔离的全部生物(可以是不同地域内);而种群指的是一定地域内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2)种群基因库指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若有n个个体,每个个体平均有m个基因,则基因库中应有nm个基因。(3)因地理隔离造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应为同一个物种,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后代。但地理隔离不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两个池塘中的鲤鱼也存在地理隔离。(4)

22、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是不利的,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5)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若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就不进化,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判断生物是否进化的有效依据。(6)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7)生物多样性指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能说种群多样性。(8)共同进化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9)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标准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

23、倍体西瓜、马和驴等。(10)进化过程中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变异是生物自身的事情。题组一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可包括多个种群B两个种群间生物若存在生殖隔离,则这两个种群就是属于两个物种C同一物种的个体都是生活在一起的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答案C解析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角度上看,物种明显大于种群,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上讲,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繁殖的单位,而物种代表了不同生物的分类地位,其并非全部生活在一起。2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是自然选择C

24、是自然选择学说D是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是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题组二基因频率的计算3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A55%、45%、45%、55%B42.5%、32.5%、45%、55%C55%、45%、55%、45%D42.5%、32.5%、55%、45%答案D4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答案B题组三生物进化

25、综合考查5(2011上海卷,八)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A适应辐射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3)在材

26、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答案(1)种群(2)D(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4)基因库(5)33%(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或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

27、群)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材料一中产生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中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它们均产生了生殖隔离。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个体的死亡意味着种群基因的丢失,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小。Va在A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为33%。据表分析,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组题说明】考点题号错题统计错因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3、4、7、8、9、12、13、14、16基因频率计算2、5、6、10、11、15特别推荐识图析图题5、7、9;实验探究题161如图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

28、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B、C两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B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了生殖隔离。因为乙、丙已经形成新物种,因此甲、乙、丙三物种之间已经相互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种群基因库并不是完全不同。乙、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已发生许多变化。2据调查,某小学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

29、)、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 B8%、92%C78%、92% D92%、8%答案D解析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00个,由于B和b这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基因总数为150个,而B和b基因的个数分别为42.3227.3646138,7.360.322412,故B的基因频率为138/150100%92%,b的基因频率为12/150100%8%。3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

30、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却无繁殖能力,所以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多倍体的形成一般不需要地理隔离。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 BC D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31、变,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在各自环境的选择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各自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当这种改变突破了种的界限时,产生了生殖隔离,便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

32、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6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 D50%和100%答案B解析由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计算得T的基因频率是20%1/260%50%。感染锈病之后tt全部死亡,种群中TT为1/4(25%)、Tt为3/4(75%),则T的基

33、因频率为25%37.5%62.5%。7(2009江苏卷,20)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答案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图示中b和d存在

34、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和d最后无地理隔离,但之前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地理隔离后因环境不同,基因频率各自发生定向改变,形成的b和d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而不再是同一物种;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后来因处在同一环境中,形成的c和d仍然没形成生殖隔离,所以c和d可能仍是同一物种。8下列有关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而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

35、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C解析种群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所以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由于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生殖隔离一旦形成,甲、乙就是两个物种。突变、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前提。9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有减弱的现象,此即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这种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答案B解析药物剂量越大,作用效果越好,可排除C、D两项。随着药物

36、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所降低,故B正确。10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 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A0.2和0.3 B0.3和0.5C0.2和0.5 D0.3和0.3答案D解析在一个封闭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遵循遗传平衡公式,基因频率不变,A的基因频率是(2 00022 000)/(2 0002 0006 000)20.3。11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

37、妹。该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女子结婚后,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A33/10 000 B1/404C1/303 D1/606答案C解析“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说明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b,则该男子的妹妹基因型为bb,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Bb,该男子基因型BB的概率是1/3,Bb的概率是2/3。由人群中bb的概率为1/10 000,可知人群中基因b的频率为1/100,故基因B的频率为99/100,BB占(99/100)2,Bb占2(1/100)(99/100)。该地一个表现正常女性是杂合子(Bb)的概率为Bb/(BBBb)2/101;该男子与该

38、女子结婚,生育甲病孩子的概率为(2/3)(2/101)(1/4)1/303。1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

39、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13如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喙的平均长度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 (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

40、度增加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答案C解析喙的平均长度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该地区的种子的平均硬度较大,在自然选择中喙短的地雀被淘汰;在1978年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明显变化。14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

41、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C解析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15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

42、化的原因有_。(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灰色(s)为显性。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SS基因型频率为10%、Ss为20%、ss为70%,此时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_。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会_,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_所致。(3)用人工选择的方法也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用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出灰身雌雄个体,使其自由交配(实验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得到子三代。将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填入下表。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BBBbbb

43、Bb子一代010005050子三代答案(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2)20%上升自然选择(3)如表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BBBbbbBb子一代010005050子三代44.444.411.166.733.3解析(1)只要答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即可。(2)1870年该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10%1/220%20%。工业革命后,煤烟熏黑了树干,灰色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而黑色的个体却不易被天敌发现,故S的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大,这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自然选择。(3)子二代灰身雌雄个体中BB占1/3、Bb占2/3,B的基因频率为2/366.7%、b的基因频率为1/

44、333.3%。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为BB4/944.4%、Bb21/32/34/944.4%、bb1/31/31/911.1%。1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

45、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 _。你的理由是_。(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_;_;_。(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答案(1)1/2(2)1/3(3)不科学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4)将子一代果蝇

46、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在种群中的百分比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解析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1/2,若不淘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即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分别为1/4、1/2、1/4。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频率减小。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