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279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6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模块2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嬗变、理论成果及科技文教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和科技文化。两个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三大方面: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六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 题 一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和重大理论成果 主题考向探究 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近代思想观念的冲突1(2019全国卷)1898 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2、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D 从时间看,1898 年,中国社会学习西方进入政治与思想领域,但参与者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而非全体民众,A 项错在“广泛支持”;材料未涉及清政府排外活动力度,B 项错误;由“英文报纸”的报道不能得出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C 项错误;由题干材料“1898 年”“英文报纸”“滑稽剧”等可知,当时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D 项正确。2(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

3、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天演论的翻译主要是为了促进国人变法图存,并非进行反清革命,故 D 项正确,排除 B 项;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并非对生物进化论进一步研究并纠正其错误,可排除 A 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 C 项。3(2016全国卷)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

4、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 D 项符合题意;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A、B 两项;反对向西方学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近代思想解放主张及特点4(2019海南卷)1863 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

5、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B 材料“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说明他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故选 B 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是开放通商口岸,排除 A 项;材料是学习技术不是政体,排除 C 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与洋务派一脉相承,排除 D 项。5(2019江苏卷)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

6、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D“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表明提倡中体西用,故 D 项正确;“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全面复兴旧学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 B 项错误;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新学消解旧学,故 C 项错误。6(2019全国卷)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

7、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A 材料揭示了 19151918 年“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的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科学”“革命”等词出现的次数大大超过“民主”。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故 A 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 1924 年,排除 B 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非否定资本主义政体,故 C 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D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故排除。7(2019全国卷)1916 年 1 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

8、:“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B 根据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可知,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个人之权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但中国传统道德政治却没有给予国民个人人格和权利,再结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目的可知,其意在批判封建伦理,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人格及个人之权,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宣传的就是西方民主,故 C 项错误。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故 D 项错误。8(20

9、16全国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 C 项;倡导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 A 项;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

10、,排除 B项;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排除 D 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近代重大理论成果的影响9(2019全国卷)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D 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属于马克思主义内容之一,再结合材料“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可知

11、,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 D 项正确。知识界“认识相同”“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是不可能的,故 A、C 两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与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没有必然联系,故 B 项错误。10(2018全国卷)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C 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0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

12、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 C 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可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和批判礼教,可排除 B、D 两项。题号命题特点 还原历史1898 年,一份英文报纸对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遭遇所作的报道 第 1 题创设情境以新闻报道作为史料,要求辨别史料真伪,运用史料分析问题 第 2 题 转换思维严复翻译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试图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第 3 题 还原历史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作出诸多规定,符合当时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的时代特征第

13、5 题 主干知识 用歌词入题,考查理解能力 材料新颖通过一些时评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 10题思辨能力正确认识工读互助活动在近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主题深度剖析一、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1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民族独立的道路。(2)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变革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必然性。2发展历程(1)大幕拉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传播西方民主思想为主的思想启蒙运动拉开序幕,严复和梁启超等一批先进人物积极传播西方文化思想,特别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

14、初步实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但这次革命不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声势浩大,群众没有真正觉醒,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理想未能实现。(3)再次启蒙: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最大的缺陷思想启蒙,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反对封建特权,要求政治民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延续。(4)再次实践:五四运动后,新思潮再次向社会改造的政治化倾向转变,预示了近代中国启蒙与革命相互转化的历史趋势,至此,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高潮落幕,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

15、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2学习过程(1)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时代主题救亡图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4学习目的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三、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从

16、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中华民国建立后,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并未解除,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3新时期的理论成果1978 年底,我国的改革开放揭开序幕,中国

17、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伟大事业中,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继承与发展,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 20世纪和 21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进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新时期后,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进程。主题仿真模拟1胡适评价 19 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

18、,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D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正面论述了中国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并指出中国只有改变官制,兴民权,设议院,才能救亡图存,故 D项正确。2(2019开封二模)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 1 913 次,而“民主”一词只出现 305 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 513 次。这主要是因为()A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 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C新文化运动更注重科学普及D新青年已成为科学类杂志B 由材料可知新青年中“科学”一词出现次数多于“民主”,

19、说明科学更适应当时文化斗争的需要,故选 B 项;材料并未提及自然科学知识是否得到广泛传播,排除 A 项;“民主”与“科学”都是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因而“科学”一词出现较多是因为文化斗争的需要,排除 C 项;新青年本身并不是纯粹科学类杂志,排除 D 项。3(2019滁州一模)在鲁迅的早期杂文中,多是围绕批判“保存国粹”“扶乩驱邪”的封建迷信以及痛贬扼杀青年、儿童的社会恶习等命题展开的;其杂文集坟中写于“五四”前后的文章,也是重在批判封建节烈观、家庭观、精神麻醉、奴隶根性等。由此可知,鲁迅的这些杂文()A基本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B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C开创了近代文学的全新体裁D注意对国民性

20、进行深刻反思D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鲁迅的这些杂文注意对国民性进行深刻反思,故选 D 项;鲁迅的这些杂文注意对国民性进行深刻反思,没有否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排除 A 项;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的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排除 B项;本题主要考查鲁迅杂文的思想内涵,而不是文学体裁,排除 C项。4(2019南通二模)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A强调普遍平等民权B极力宣传反清主张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

21、义D“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体现孙中山追求民族解放,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故选 D 项。主 题 二 近现代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发展 主题考向探究 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近现代教育的发展1(2017全国卷)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A 由于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

22、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内地高,人们思想较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出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A 项正确;此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尚未建立,革命运动尚未出现高涨局面,B项错误;此时清政府鼓励留学日本,促进了留日潮流的出现,但这一政策与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C 项错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D 项错误。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特征2.(2017全国卷)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

23、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C 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该绘画明显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C 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的风格,A 项错误;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其特点是与传统绘画相对立,绘画着重表现内心的“自我感受”,倾心于形式的新颖,B 项错误;该作品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D 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 转换角度从近代学生到日本留学的全新视角认识西学东渐 第 1 题唯物史观以 1904 年各地留日学

24、生区域分布为命题载体,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的关系 独特视角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创设情境,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新气象,即农民对知识的渴望 第 2 题鲜活素材图片史料,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时代气息主题深度剖析一、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科技的发展。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20 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制,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民国时期设立教育部,教育内容不再以封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为主,使近代教育得到发展。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完成扫盲教育和实现普及九年义务

25、教育,人民教育得到迅猛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二、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及促进科技发展的因素1科技发展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1973 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促进因素(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20 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4)广大科技文化教育工

26、作者的辛勤劳动。三、多角度理解“双百”方针1从含义上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2从背景上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和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实质上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文艺与科学领域实行民主,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4从贯彻执行过程上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受到了“左”倾错误的

27、干扰。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主题仿真模拟1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 年至 1958 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 7 493 人,其中 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 据材料“1951年至1958年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

2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量工科专业人才,故 D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故 A 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在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故 B 项错误;1951 年至 1958 年中国也没有进行文化教育全面改革,故 C 项错误。2下表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年代百分比 20 世纪 80 年代初23.5%1990 年15.88%1997 年12.21%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C高考制度的恢复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D A 项确立

29、于 20 世纪 50 年代,B 项初步形成于 20 世纪 60 年代,C 项出现于 1977 年,均与题干时间“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符,均排除。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1986 年,有利于我国推动扫盲教育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故选 D 项。3(2019成都一模)1956 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欧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A贯彻了“双百”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A 由材料可

30、看出,当时传统剧目得到整理加工后上演,甚至有些西方的文艺作品都能上演,体现出“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故 A项正确。4(2019临沂二模)下表显示的是创刊于 1981 年的关于科技管理、创新、改革等动态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新时期()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 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表(前五名)19811991 年19922010 年20112015 年19812015 年 关键词频次 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 科研单位108技术创新405技术创新166技术创新579 科技体制改革100对策250对策141对策391科研成果82高校225影响因素130高校303基础研究79自主创新198创新95创新279科研管理78创新184产业集群95自主创新265A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B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C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D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发展C 材料反映的是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 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关键词的变化体现的是人们对科技的重视,但反映不了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故选 C 项,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科技期刊中的关键词能反映科技发展,但体现不了是否转化为生产力,排除 B项;材料主旨是科技创新而非经济发展,故排除 D 项。专 题 限 时 集 训 点击右图进入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