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非金属“碳、氮、氟”等非金属及“钠、镁、铝”等金属的结构、位置、性质的归纳使学生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2、利用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及应用进行元素推断二、教学重点: 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元素“位-构-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过程:1、预习成果展示:分组展示“C、 N 、F 、Na、 Mg 、Al”等元素的结构、位置、性质2、师生归纳与总结:(一)元素的: “位、构、性”三者的关系(二)元素 “位”“构”“性”关系的应用 (1) 结构与位置互推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结构简图): 电子层数=周期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2)性质与位置互推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到右:(1)核电荷数依次增多;(2)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稀有气体除外;(3)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4)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6)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7)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8)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和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价都是逐渐升高。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上到下:核电荷数依次增多;(2)原子半径依次增大;(3)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4)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5)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6)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7)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8)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合价(3)结构与性质互推 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主要原因 原子半径决定了元素单质的性质,离子半径决定了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性质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 3、课堂练习命题点1 周期表位置片段推测结构与性质(2015 山东高考)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Z X W A原子半径:XYZ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物 D最高价
4、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命题点2 文字叙述的“位-构-性”的相互推断(2014 全国卷1)10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2X-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Z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2-Y+Z-D原子序数:XYZ命题点3 “数据”推测位置、结构与性质(2017 黄冈模拟)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RCX、N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D简单离子的半径:ZXR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分层训练P281专项突破(二)六、我的收获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