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分层作业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261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分层作业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分层作业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分层作业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分层作业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分层作业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11949年中国钢铁产量为15.8万吨,1957年达到535万吨。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A推行土地改革政策B实施“一五”计划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钢铁产量在1957年达到535万吨,这是“一五”计划实施的结果,故选B项。21953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改造的主要特征是()A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C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生产责任制A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成立合作社,故A项正确。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49年 B1952年C1956年 D

2、1979年C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应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项。4“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从“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它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5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把我国尽快地由新民

3、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D实现全面对外开放B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B项。6如图是一张年历画,画中题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工农业遍地开花。”此年历画应该出现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一五”计划期间D“大跃进”时期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故选D项。71962年与1961年相比,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增长22.63%,达到116.5亿斤;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超过1957年水平;农用拖拉机增加2 779台,达到

4、9 800多台,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巩固,并有所发展。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农业中开展“大跃进”运动B中共中央已经彻底纠正“左”倾错误C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实施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为上升C材料反映出1962年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形势日益好转,结合时间信息分析,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农业中开展“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左”倾错误没有得到彻底纠正,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巩固并有所发展,并不能说

5、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为上升,D项错误。8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趋势的是()ABCDC“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长期的动乱,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1年和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经济进行整顿,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但由于“四人帮”的破坏阻挠,刚刚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又遭到破坏,符合这一史实的只有C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材料二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

6、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1)材料一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2)材料二中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解析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左”倾思想抬头;材料二因为刚刚经历过三年经济困难,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指引下,经济政策趋于理性,但“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结合所学知识,逐问回答即可。答案(1)材料一强调了主观能动性,追求高速度。其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实践中

7、的错误: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2)实质: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观点及理由:材料二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并非事实,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出现异常困难的局面。问题: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出对“左”倾错误的认识不足,“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而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左”倾错误。10下面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该统计数据反映了()A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D“大跃进”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B材料反映的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与国民经

8、济结构的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从1953年开始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既有成功探索也有失误,但总体取得巨大成就,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1960年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故D项错误。1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明确指出: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A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改造C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A根据材料“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

9、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A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B、C两项;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是1949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内容,排除D项。12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A体现了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程度B体现了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D是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B图片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现象,这是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高速度的表现,故B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片面追求生产

10、力发展,而不是追求生产关系变革,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失误,故C、D两项错误。13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 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 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C根据材料“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精简城市职工约1 887万人”可知,1961年到1965年,面对1959196

11、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调整国民经济,故选C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大跃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无法解释“逆城市化”现象,排除D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钢铁产量增长统计表产品名称单位1952年1957年1957年比1952年增长(%)钢万吨135.0535.0296.3生铁万吨193.0594.0207.8材料二1953年,随着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镇人口增加,加上灾民,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近两亿。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

12、提高,对粮棉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超过了粮棉油的增长速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重要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背景、措施和结果。解析第(1)问,从国家政策和工业化建设角度分析“原因”及“意义”。第(2)问,“背景”联系国家经济政策分析;“措施”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方面组织答案;“结果”从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等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意义: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2)背景: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或答“一五”计划时期),粮棉油供应严重短缺(或答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措施:一方面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对生活必需品实行凭票计划供应,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结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