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220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强化训练13(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与风有关刘云芳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风阵。常常,南窗下绿化带的树木静止不动,像舒缓的乐曲正在抚摸它们的树干、叶脉和年轮。北窗外小区里那些柿子树、柳树却摇晃得厉害,树骨头里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我们倾听不到的摇滚。有时候,我会看看不远处的钢厂烟囱,厂房的结构被一座小山隐去,只留下烟囱高耸着,将这喷云吐雾的行为嫁祸给那座山。天气晴好时,白色的烟雾笔直笔直的,没有一丝犹豫。风大的时候,烟雾先是低沉,到了远处,又忽然高升,像一条被按住脑袋的白蛇又猛地抬起头来。我总是想象着烟雾弯曲时大风的嘶吼。小区里,几位刚收拾完花草的中年妇女在背风的地方吃饭

2、,有人躺在一块破布上休息。她们围着红的蓝的头巾。风掀开其中的一角,让她们露出眉眼来。忽然,一块红头巾从谁的头顶掉下来,被风吹起,一直向前翻滚。几个人站起,从不同方向包抄,像在围追一只兔子。一场与风有关的恶作剧在上演。女人们奔跑着,用手拦,用脚挡。最终在河边,一棵矮树苗拦住了头巾。那女人在风里抖落红头巾上的土和碎树叶,其他的女人忽然笑得前仰后合。每天,隔着玻璃窗,看一群女人与风相处的细节,像是在看一部哑剧。那些彩色的头巾在风里翻飞的样子,让我想起蝴蝶,也让我想起我那些在异地打工的女性长辈。那年十一岁,我要到山那边的村子里上学。那时学校没有宿舍,冬天又格外冷,下学之后,我们裹着身子往各自寄居的地方

3、奔跑,在风阵里努力挤出一条路。有段时间,我寄居在一对老人家里。他们住在两孔土窑洞里。窗口很小,窗户用白纸糊了,只在低处镶了一块方玻璃。他们家有一扇会说话的门,我每晚归来,伸手一推,它便吱呀呀一阵叫,告诉主人,有人进来。温暖的气息忽然撞在脸上,两张慈祥的脸迎接着我。窑洞里总有烤红薯、烤馒头片这样的小食物从他们手里递过来。我睡在最左边,像一只蜷着身子的小猫。狂风来袭的深夜,我能听到窗外树枝被吹断的声音。风在撕裂,在安静的冬夜里不知道疯狂地撕碎了什么。而我总在那个温暖的居所里胡思乱想,酝酿着各种莫名其妙的少年心事。我那时大约知道,未来会走得越来越远,许多美好只能在记忆里回放,却难以回头。后来的许多年

4、,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在规定好的日子归乡或者远行。我逐渐变成了一个对风不那么在意的人。父母总是从千里之外的故乡打来电话,说,他们遇到一场罕见的大风,这时,便向我发起追问:你那里有没有刮起大风?好像他们让风捎了什么东西来。我会伸长脖子,向窗外看看,这也像一个收信人的样子。我不太能通过风的声音辨别出什么,这完全不像我的二舅。二舅在失明之后,耳朵便开始长出透明的触角,哪怕再微小的声音也能吸引他的注意。他常年放牧一小群羊。几只白羊和几只黑羊,散落在小山坡上,像一局未下完的围棋。二舅远比羊更安静。他微微抬起下巴,嘴唇微张,他品饮风的味道,从那里边咀嚼那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近处的风是那般安静,远处的山风却把

5、松涛搅动起来,变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很快,整个山谷都安静起来。烈日灼灼,我“咔哧”咬下一口苹果。二舅却说了一声,“嘘!”我不知道他在辨别、迎接怎样一个声音,只好去远处独自采摘花朵。那天,我刚采好一大束花,便看到采买苹果的男人跟姥爷道别。他刚要坐上那辆驴车,就听见二舅喊,别走!那人以为二舅是在挽留他,对着姥爷笑了一下,便去拿鞭子。这时,却听到二舅又喊,等等,先别走。他便没再动。那是什么声音?在烈日之下,山谷里忽然涌来了一股凉气。接着,我们听到巨大的咆哮声。姥爷急匆匆跑到高处,站在二舅身后。我们看到一股高大的山洪从上游汹涌而来,它们冲撞着崖壁,携带着上游人们忘了或者没来得及收拾好的农具、蔬果和一些生

6、活用品。那声音被河谷放大了,听起来让人恐怖。采买苹果的人没见过这阵势,早已经吓得两腿发软。有时风把河流的湿气吹到山上,吹到我们脸上,吹到羊毛里。二舅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用指甲帮我把花径上扎人的部分刮得圆润,又将它们编成花环,默默戴在我的头顶。相对于二舅听风的习惯,大舅更喜欢倾听人的声音。他常年穿梭于林间,去四面八方的村庄里跟人喝酒、聊天、交朋友,是条豪爽的汉子。后来他中风了,从此,一有人来,他就会哭上一场。他看见大山会哭,看见苹果树开花会哭,看见苹果树结果也会哭如果说二舅是听风者,那大舅就像是造雨者泪水凝成的雨把他的命运全部淋湿了。我的两个舅舅早早就去世了。姥爷表面上镇定自若,时常看着自己那两只

7、粗糙的大手发呆。但“儿子”两个字却成为灌进他骨头里的长风,一旦提起,便让他瑟瑟发抖。许多年后,我回到那座山上,一口唯一的井干枯了,像一只流干泪水的眼睛,里边所有东西都被风干。而当年的往事,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一阵阵风般从我心上掠过,站在那里,我变成一个储藏风的罐子。而现在,我天天看风向,看风级,不过是想为幼小的孩子挑选一个最佳的出行时间。等着天气和暖,无风的时候,我们就能一起站在阳光之下,让暖风给我们雕刻一个温柔的样子。那时,我母亲也会打来电话吧,她一定会问,你那里的天气好不好啊,风大不大。就像那些好天气都是她那里的大风吹过来的一样。(选自散文百家2019年第三期,有删改)1根据第到段,简要概

8、括二舅的形象特征。答:答案:安静从容,坦然承受命运的安排;理解自然语言,充满生活智慧;细心体贴,善良有爱。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答案:虚实结合。“我”定格在井前,山村荒废的现实与记忆中的人事交叠出现,表达出沧海桑田、人事不再的留恋与感伤;对照衬托。以“一口唯一的井”“一个储藏风的罐子”串联“里边所有东西”以及“许多年”的人与事,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挥之不去的乡愁;运用比喻,枯井如眼,“我”如罐子,往事如风,形象刻画了山村不在、世事沧桑的变迁过程,表达对故乡人事的缱绻痛惜之情和始终如一的乡野情怀;由虚而实,结构上收束上文的回忆,将时空镜头切换到现实。3简要概括“风”在文中的作用。答:答案

9、:线索作用。文中的“风”将自然与人生的风,风与异乡女人、寄居的老人、二舅、大舅等人的故事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更紧凑;同时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借助风塑造人物形象。借助风,无论是慈祥温暖的寄居老人、充满智慧的二舅还是苦命的姥爷、闲中作乐的异乡女子,都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隐喻和象征作用。风在文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变迁的世事和温暖的亲情牵挂。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寄寓在风里的情感态度。答:答案:对乡村衰落和纯朴乡情逝去的留恋与伤感;对代代传承的亲情的颂扬;对命运拨弄下亲人遭际的伤感与审视;对漂泊异乡的人们的理解与关切;对现代文明中人们之间的疏离的隐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小村即景韩

10、小蕙这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黄果树大瀑布等。但不知为什么,在这些有口皆碑的天下胜景面前,我一次也不曾体味到像古村这样的地域文化给予我的心灵震撼。然而世事却偏偏这么奇妙。这晋中南的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了一种地域的魅力。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有的深度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而身后,人刚才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

11、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成的农舍和用秫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倏地,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来,撒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尽情地嬉戏,却没见一只掉下崖去。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会儿,补到这里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没有了对女娲的激愤,生命的因子

12、里,只留下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了房舍,形成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满黄土世界之时,山峁沟壑也显得蓊郁苍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茫的黄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只枝杈,天低云暗,更载不动悬崖、坡坡、沟沟、壑壑的忧并愁。而夹带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地刮着,对准光秃秃崖际,麻利地刮下一层又一

13、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狂风的怒号和黄土地的呻吟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与江南的鱼米之乡相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子红火,为历史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诸侯们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宏的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高原,甚至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就连异族侵略者,也不敢贸然践踏这片神圣的黄土地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1940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

14、才敢来村子里指指戳戳。到底是谁的功勋呢?人杰?地灵?还是天意?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体现的。归根结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恶,造就了他们挑战意识。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不抗争,不奋斗,天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哉游哉地享受,恐怕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今天这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形成和兴旺的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有删改)5画线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答案:为下文描写小村的普通、恶劣的

15、自然环境张本或埋下伏笔;欲扬先抑,点出小村的普通,与下文提及的名山大川形成强烈反差,从而更突出小村体现的地域文化给“我”极大的心灵震撼;使文章有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答:答案:拟人手法,“狂风的怒号和黄土地的呻吟”等将风和黄土地予以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之狂,冬季气候之恶劣,地域环境之沉重。夸张手法,“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村冬季气候之恶劣,造化的穷凶极恶。运用侧面描写手法,通过人的动作与表现,如“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的娃儿”,突出了小村冬季环境之肃杀。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做简要分

16、析。答:答案:示例:拿江南鱼米之乡的地域和黄土高原地域的对比,突出小村地域环境的沉重恶劣,层层对比之下,使小村的地域魅力凸显出来。平原人与小村里的人对比,气候对平原人来说是无论如何经受不住的,而村里人却从容忍耐,从而突出小村人的坚强。普通的小村与名山大川构成对比,说明小村体现的地域文化给“我”极大的心灵震撼。小村里的人“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享受到些许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冬天再难掩饰的“造化的穷凶极恶”形成对比,说明小村严冬生活之艰难。8本文题目是“小村即景”,但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只是在写景,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文章创作动机的理解?答:答案: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借小

17、村之景,即奇特的地形,恶劣的气候,体现人民的精神气质,抒发了对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的赞美,表达了对小村人民坚忍不拔精神的钦佩之情;自然环境如此恶劣,小村不愿向命运低头,村民们择佳地生息,奋发图强,体现了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的思考;小村人乃至整个人类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不息的进取精神,不仅给作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激励着我们拼搏进取。专题强化训练14(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谁在深夜祈祷江少宾佛香盘旋。从我家的防盗门到她家的防盗门,不过五米,这段花岗岩铺就的楼道,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她刻意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左邻右舍发生任何交集。说是左

18、邻右舍,其实就是门对门。城市到底不比乡下,所谓的邻居,往往都是陌生人。这让我想到一位古稀老人,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租住在庐州城南的一片平房里。老人的腰身已经完全佝偻了,又有些耳背,因此基本上不和邻居们走动。有一次,我撞见老人在走廊里拾起一张窝成一团的纸币,心里有些好奇,当我将手习惯性地探向自己的口袋时,老人立即举起那张窝成一团的纸币,“可是你的?”我笑着摇了摇头。“真不是你的?”老人继续举着那张纸币,他的穷追不舍既让我有些诧异,又有一些难为情。我正想着如何脱身,邻居们忽然都从门后闪了出来,他们的神情让我确信,他们已经知道了我和老人之间发生的事情。那时候防盗门还不太盛行,但每家每户都要在木门外

19、面再安装一道铁栅门,铁栅门上蒙着一层深色的薄纱。深色的薄纱,自然的隐身术,遁藏着无数双偷窥的眼睛。他们果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眉飞色舞,仿佛老人捡到的不是一张脏兮兮的面值五元的纸币,而是一笔惊人的巨款。那张脏兮兮的面值五元的纸币,最终还是无人认领,但那一次非凡的经历,却让老人养成了捡钱的习惯。然而,老人捡钱的频率实在太高了,第一天,他在走廊里举着一枚硬币,“菊花”中间有一个小孔;第三天,他又在走廊里举着一枚硬币,“菊花”中间有一个小孔这时候大家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原委,老人于是挨家挨户地敲门。没有人开门,大家都在忙着,没有人愿意为这个自作聪明的老人浪费哪怕一分钟!我承认自己也没有开门,我不愿意陪

20、老人玩这种拙劣的把戏,那只会沦为大家的笑柄。那时候,我还无法理解这个行为怪诞的老人。我在那片平房里寄居了三年。三年里,没有一个人来探望过这个弯腰驼背的古稀老人。他从何而来?膝下有无儿女?邻居们都不知道这些信息,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老人姓秦,自称“退休职工”。在漫长的独居生活里,老人的耳朵已经完全聋了,腰几乎弯成了虾米。他不再频繁地捡钱,也不再理会邻居。长日里,离群索居的秦老活像一个藏在薄纱后面的幽灵,从他门前路过时,我总能看到幽暗的客厅里浮着一张呆滞的脸。所谓的“客厅”,其实只有五六个平方,陈设也非常简单左边,靠墙,放着一把藤条已四处断裂的太师椅,太师椅的左前方,横着一张矮矮的窄窄的玻璃小茶几;

21、右边,靠墙,挤着一张四四方方的餐桌,餐桌上的黑白电视机只有十四吋,看上去比秦老还老,布满各种伤痕。秦老喜欢躺在太师椅上,只看电影频道,而且始终静音。如今,转眼二十年过去,城南的那片平房已经消失了,连同平房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些我曾经无比熟悉却又完全陌生的邻居们。每次经过城南,我总会想起弯弓一样的秦老,他的孤独,一眼望不到尽头。他的无助,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不知道秦老是否健在?然而,秦老在抑或不在,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正如对门那个隐身的邻居,在我的世界里,他们,都只是过客。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世界的过客,不同的只是,我们和世界之间的联系或深或浅、或长或短而已。在坚硬的城市里浮游,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孤

22、独的,无处安放的灵魂,在深夜里祈祷着俗世的平安与肉身的健康。为此我时常悲不自禁世界那么大,但始终只有一隅,和我们紧密相关。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我”的“隐身的邻居”,有什么作用?答:答案:开头写邻居刻意将自己封闭起来,反映了人们不愿与邻居交流的现状,为后文大家都不理会老人埋下伏笔;结尾再次提及邻居,与开头相呼应,体现了人们缺少沟通、互不信任、自私冷漠的行为,表达了主旨。2老人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举着相同的硬币在走廊上徘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老人独居于此,基本上不和邻居走动,老人希望通过捡钱的方式引起邻居的注意,打发自己的孤独时光。作者借此反映了当时邻里之间的陌生、警惕,为下文写老

23、人的身世不为人所知及其生活的孤独寂寞做铺垫。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秦老的形象。答:答案:孤独无依,是被亲人、朋友遗忘的空巢老人;为人淳朴,渴望温暖与关注,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渴望以真诚的心与他人沟通;沉重悲哀,最终被城市生活冷漠的现实所击倒。4文章以“谁在深夜祈祷”为题的用意是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情感?答:答案:运用疑问语气,给人以深刻思考,与文章末尾段写我们每一个孤独的灵魂“在深夜里祈祷着俗世的平安与肉身的健康”相照应。深化文章主旨,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世界的过客,我们渺小而陌生,只能在俗世中为自己祈祷平安。作者想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人人都是孤独的,孤独得只能在深夜祈祷,这都是由人与人

24、之间的冷漠导致的。作者想借此呼吁人们能够多多关心身边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与关心,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温暖。二、(2019温州八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柴门里的岁月风尘张瑞超一种思维,深入到曾经熟悉的时空,那里有一道朴实无华的柴门,一直静静地封存在心底。 百年的民族屈辱,使得穷乡僻壤更加贫困。村庄负重前行,沉闷喘息。一道道简易的篱笆墙,一扇扇田园风格的柴门,在落魄的村庄,处处可见。 柴门是父母无以言状的艰辛,是贫穷寒酸的代言人,然而在孩童的眼中,却包含了无忧的快乐童年,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柴门相伴的童年,从不设防。父母亲从来不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他们把我们扔在

25、乡间的土地上,和遍地的小草、到处溜达的小狗一同随意生长。 家家柴门夜不闭户,时常大敞四开,敞开胸怀接纳路人。简陋的门,无须掩饰瑕疵,也无富足的金玉令他人牵挂,拥有的是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数量庞大的贫穷,喂养一两户的富裕。落魄的村庄中,也有朱门大户,端庄肃穆,时常紧闭。偶尔经过,猛然响起几声犬吠,警示我们不要走近。 敞开的门,无须透过柴门缝隙张望,就可瞅见院中家什,锃光瓦亮的铁锨等农具,堆砌的柴火等,一览无余。那时候,时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迈着迟疑的步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破瓦碗,轻声走进院门,发出浑浊的声音,只是为了一口喘息的生命。从寒舍中走出的农家人,往往塞给他们一口馍或者半拉窝头。 栅

26、栏围成的门,并不是一扇真正的门,它只是一个家完整的象征意义,是人心理上的安全屏障。柴门上锁,阻碍的只是陌生人的脚步,是对自己领地的简单宣示,却从来不对孩子们拒绝。即使离家做农活的父母用一把铁锁锁住柴门,也锁不住我们那一颗不羁的心。只要在门的底端,使劲推开一道斜缝,把头伸进去,用力一钻就过去了,小狗也尾随其后。等我们钻过去之后,再把门拉上。坏事做得天衣无缝,暗地里偷着乐。 等我们一天天长大,单薄的柴门更加零落,轻轻挪开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气无力,只是在坚硬的泥土地上留下一道道半圆的划痕。日久天长、水滴石穿,那划痕竟然变成浅浅的沟壑,如同奶奶额头上深深的纹络。已经长成高大身形的我们,从门缝中再

27、也钻不过去了。偶尔放学回家,面对上锁的门,会采取攀爬的暴力手段,翻越院门。柴门不堪重负,摇摇晃晃,几乎散架。风风雨雨锤炼它的骨架,不起眼的小虫子侵蚀它的骨髓,岁月压弯了父亲挺拔的身姿,时光也将柴门打磨得光滑圆润,冲击成零散的零件,靠一条生锈的铁丝维系,稍稍用力,它就散作一堆木头。 它老了,年轻的我们不忍再次攀登它的后背,它已经无力承受。 柴门终将老去。当城镇化的洪流淹没了贫穷,老屋被拆除,柴门就被还原成一堆废弃的木头。哺育我成长的热土、供养我的村庄在一夜之间轰鸣倒塌,成为一座座废墟。夏季的雨,淋湿了碎石瓦砾,成批的野草从夹缝中急剧生长,一个夏天,就疯狂成原始森林。当我站在老屋原地,凝望眼前一人

28、多高的野草,那种沉寂和陌生,来自远古的寂寥。一时间恍惚,这到底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还是万年前的亘古。无语,沉默。_旧物旧情,始终要退出历史舞台,以新气象新感情代替。谁也无法拒绝自然规律。老屋已逝,柴门隐退,代之而起的是伸向天空的高楼大厦,是光鲜亮丽的社区,是厚重的绿漆铁门,是吃饱喝足的满足,是垂钓散步的闲适,是读书下棋的娱乐,是太平盛世的富足。历史,是记忆,是传承,是割不断的乡间浓情。 在四川成都的浣花溪河畔,有一处自然人文景观“杜甫草堂”。在草堂的中心,有一处用青花瓷镶嵌的两个大字“草堂”。仅仅是普通的两个字,却传递了那种散淡、安逸的田居生活概念。尤其是被现代人还原的杜甫家门,竟然与我家失传的

29、柴门极为神似。久违的亲切感,亲情、乡情的怀念一股脑地涌上心头。“寂寞柴门不彻扃,槐花细细糁空庭。”千年的历史风云,没有淹没淳朴的生活场景,纵然今天的居住富丽堂皇,因为曾经的足迹,即使柴门寒酸,依然让人心生怀念。 也许向往朱门的高墙大院,但是高高的门槛和威严的石狮,让人心生怯意。当林黛玉第一次踏入豪门世家贾府,“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被其宏伟富丽、庄严肃穆震慑,不由得谨小慎微、忐忑不安。那里终究不是体弱多病的黛玉姑娘的生身之地,锦衣玉食也无法供奉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柴门的岁月风尘中,简约的落寞,清新散淡的田居,默默守望着曾经的回忆。 (本文有删改)5

30、为什么“即使柴门寒酸,依然让人心生怀念”?答:答案:柴门包含了无忧、自由的快乐童年;柴门里的岁月,有温暖的亲情、仁厚宽容的乡情;柴门传递了清新、散淡、安逸的田居生活概念。6文中两次写“朱门”,有什么不同?答:答案:第段从外形上写朱门“端庄肃穆,时常紧闭”,与柴门“敞开胸怀”形成对比,突出柴门拥有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第段,从人的心理感受的角度写朱门“让人心生怯意”“忐忑不安”,表明“锦衣玉食也无法供奉内心对自由的渴望”。7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答:答案: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老屋被拆、柴门废弃后“野草疯长”的荒芜景象。“原始森林”般的沉寂和陌生,让作者感觉由现实的场景进入了亘古的历史,引起下文作者将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柴门里的岁月风尘”。“无语,沉默”是神情描写,既写出了内心的无奈、伤感,也表明作者陷入了沉思,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8对“柴门终将老去”,作者做出了怎样的思考?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答:答案:柴门有曾经的足迹,是隔不断的乡间浓情,但“柴门终将老去”,旧物旧情,始终要退出历史舞台,以新气象新感情代替,谁也无法拒绝自然规律,在怀念不舍的同时更需理性地对待。过去的那段,是历史,是记忆,更是传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怀念、接受旧物逝去的同时,要对它所包含的精神品质加以传承和守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