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9KB ,
资源ID:83219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21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B卷能力提升1.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 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 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2.中国同盟会主要机关报民立报说袁世凯想“为莽为操,一跃而居九五之尊”,但仍希望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而总统之席,袁氏终有时当选”。这反映了()A.革命派以维护共和为重B.袁世凯企图篡夺革命果实C.革命派政治上的妥协性D.袁世凯有意复辟封建帝制3.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

2、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中国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主要目的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C.尝试寻找中国式发展资本主义的模式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4.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的政治事件是()A.清末新政发起B.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C.兴中会成立D.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5.据图1,从1900年新政启动,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A.废科举导致矛盾

3、激化B.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强C.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D.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6.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A.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B.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C.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7.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显著特征是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利用立法权束缚行政权。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上述条文()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B.灵活运用了民主自由原则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D.通过权力制约来维护共和8

4、.有人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事实上,革命党人的起义和流血一直没有停过,“党人之从事运动者,初不少怠,尤注意军队”。这说明辛亥革命()A.坚持暴力斗争的道路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C.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失败的危险9.有学者认为:“由帝国主义分裂割据政策与地方性农业经济所造成的中国分裂因素反因清政府的推翻和革命的失败公开化了,北洋军阀和各地大小军阀的分裂割据与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说明造成军阀割据局而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B.帝国主义的分裂割据政策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D.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分散性10.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第一流人才内

5、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民国三年,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十二月,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这说明梁启超()A.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B.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C.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D.政治立场摇摆不定11.下表是我国1913 1916年关税收入(单位:关平两)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年份总额1913 年44 668 744 4791914 年41 051 658 3491915 年39 710 384 6861916 年40 672 421 438A.列强迫使北洋政府降低关税B.袁世凯为换取列强支持主

6、动降低关税C.战争导致中外贸易形势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设备12.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作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A.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B.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C.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D.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13.“勋知国情,只宜君主,即公等卓见,亦早诋共和。兹方拥戴冲入,辄即反对复辟若谓拥护共和,何以必摧残国会”据此可知张勋()A.反对孙中山民主革命B.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C.

7、表达对段祺瑞的不满D.指出了议会制的弊端14.某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从孔学自身存在的缺陷角度揭示孔学与君主专制主义的内在联系,从人性压抑的角度剖析孔学的实质”。可见,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A.倡导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认识到中西文化存在差异D.高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大旗15.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个性自由和理性主义,同时他又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对墨家的“非命”思想推崇备至。据此可推测胡适()A.主张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C.以墨家思想来否定儒家思想D.肯定了墨家学派的个人自由思想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材料一 九十年前的今天,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宰割和瓜分,国家危在旦夕。而全国人民却仍然处于宗法制度、三纲教义和纲常伦理的束缚之中,做顺从的奴隶。 袁世凯1915年5月25日在“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上签字,12月12日宣布登皇帝位,在同年9月15日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出版了,揭开了中国启蒙运动的序暮。材料二 陈独秀提倡启蒙运动,并不是仅仅在唤醒国人起来救中国于危亡之际,这固然是他的直接目的,他的更长远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封建纲常伦理的奴隶思想,把国人推进到自由、民主与科学的现代观念,从而为中国进入现代国家先进之林创造条件,这才是陈独秀发

9、起启蒙运动的真正目的。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以上均摘编自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揭开了中国启蒙运动的序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独秀提倡的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时代意义。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果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

10、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材料二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的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

11、题。(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等信息来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维护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推动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并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为D项。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洋务运动开启,排除A项;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发展到高潮,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材料中革命派明知袁世凯想“一

12、跃而居九五之尊”,还对他抱有幻想,因此体现了革命派并非以维护共和为重,而是以推翻专制为重,故A项错误;材料讲的是中国同盟会主要机关报推测袁世凯想称帝,并不能反映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企图,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革命派明知袁世凯有称帝的企图,但还需要依靠他迫使清帝退位,说明革命派在政治上只能对封建保守势力妥协,故C项正确;材料中民立报中只是推测袁世凯想“一跃而居九五之尊”,不能说明袁氏有意复辟封建帝制,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孙中山的思想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的国情,表明孙中山尝

13、试寻找中国式发展资本主义的模式,C项正确;民生主义主要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项错误;民生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若干相似之处,但本质不相同,B项错误;“平均地权”不是平均财富,D项错误。4.答案:B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故选B 项;新政在立宪之前,故排除A项;兴中会与立宪派关系不大,故排除C项;预备立宪时立宪派还是对清政府有期望的,故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这说明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流动,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14、民族民主革命,故为社会转型期,故选B项;1905年废科举制,而材料反映的是19001911年间的民变,排除A项;材料说的民变没有特指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时反洋教斗争激烈,排除C项;军阀混战指的是清末民初时期到抗战之间的中国境内军阀割据混战的事件,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的政局。据材料“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多数省份没有真正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只是顺应革命发展的趋势而成为革命政权,这一状况会导致多数省份反封建不彻底,为日后辛革命反封建斗争增加难度,故B项正确。7.答案:D解析:据材料“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利用立法权束

15、缚行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赋予参议院权力来限制总统,从而维护共和制,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参议院限制总统的权力,而未涉及民主自由原则,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参议院限制总统的权力,而未涉及民主进程的曲折性,排除C项。8.答案:A解析:材料“革命党人的起义和流血一直没有停过”“党人之从事运动者,初不少怠,尤注意军队”,说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很注重军事斗争的方式,故选A项。辛亥革命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具有不彻底性,但这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突出辛亥革命军事斗争的一面,没有涉及其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辛亥革命革命性的

16、一面,得不出潜伏着失败的危险的结论,排除D项。9.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政府的被推翻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分裂因素暴露了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并未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可见辛亥革命的不彻底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B项非直接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才开始,排除C项;D项是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排除。10.答案:C解析:民国二年,此时封建王朝刚被推翻,新政权诞生,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这符合其对民主宪政追求的理想;后来袁世凯暴露出专制独裁的面目,取消国会,这不符合梁启超对民主

17、宪政的追求,故袁世凯任命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梁辞职,后任命其为政治顾问,被其拒绝。这种变化体现的是梁启超对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故选C项。A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B项与题意相反。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1.答案:C解析: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中国,对中国的侵略有所缓和,故A项错误;主动降低关税并不必然导致国家关税收入的降低,故B项错误;一战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国关税收入必然受牵连,故C项正确;大量进口设备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由材料“执意对元首宣誓作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可知通过宣誓体现宪法的权威性

18、,故选B项。复辟帝制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宪法权威而非北洋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由材料“大总统选举法”可知总统选举依法律进行,本身具有合法性,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中“若谓拥护共和,何以必摧残国会”可知,张勋对于段祺瑞的行为持反对态度,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主要论述张勋对段祺瑞的态度,并非对孙中山的看法,排除A项;通过题干中“辄即反对复辟”,说明张勋是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排除B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张勋主要论述其对段祺瑞的态度,并非议论议会制的弊端,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

19、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从孔学自身存在的缺陷角度揭示孔学与君主专制主义的内在联系,从人性压抑的角度剖析孔学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以改造囯民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道路,故选A项;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辛亥革命时已经建立,且B项表述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信息,故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中指出“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理性主义”,故A项错误;“非命”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宿命,一切结果都是人为的,必然且合理,材料中“胡适极力提

20、倡西方的个性自由和理性主义,同时他又对墨家的非命思想推崇备至”表明胡适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否定儒家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6.答案:1.政治上:1912年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军阀混战,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上:启蒙运动,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2.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

21、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17.答案:(1)原因:黄花岗起义博得全国同情;四川保路运动激起民众怒火;清政府严酷镇压的危急形势;等等。价值: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一般可信度较高,可与文献史料形成互证。问题: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加以检核印证。(2)参考思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政治结构上,结束君主专制,转向政治民主化的趋势;社会经济结构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思想上,由武昌起义之前民众同情革命转向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据此将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过于置后,忽视

22、了此前诸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证充分,亦可得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概括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可知黄花岗起义得到了全国的同情;依据材料一“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可知辛亥革命受到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依据材料一“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可知清政府的政策影响。第二小问价值与问题,此类史料属于当事人的口述,属于一手史料,一般可信度较高,但当事人会受当时形势的影响,有很大的主观性,需要结合其他史料加以印证。(2)在小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题目中明确了观点“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要找出史实论证这个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出它的局限性。题目中观点强调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甚至称其为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一方面它突出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性,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以论述;但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无数先进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论述过程中,把握两个方面,最后加以总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