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99KB ,
资源ID:83180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18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广西柳州市民族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广西柳州市民族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柳州市民族高中2019级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A. 注重遵循自然规律B. 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C. 牛耕已普及全国D. 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知地宜需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等信息反映的是按照时令进行生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注重遵循自然规律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内

2、容体现了根据季节、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管理、收获庄稼等,强调了按照规律办事,没有体现自然灾害的抵制能力是否弱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牛耕普及的问题,并且牛耕的普及全国在汉代,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陈述的是应当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的问题,没有体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2.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唐代初期出现了长曲辕犁,后期又出现了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的江东犁。汉唐以来铁犁的改进A.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 抑制了冶铁业的发展C. 运用了科学实验的成果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富有机动

3、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的江东犁”,可见我国犁的型制不断改进,更加有利于农业生产,故A符合题意;江东犁便于推广,从而带动冶铁业的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铁犁的改进是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而非科学实验的成果,故C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农业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用地体系的实现。这说明了传统农业A. 耕作技术的进步B. 精耕细作的特点C. 生产工具的改进D. 经营方式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来改良

4、土壤,提高地力”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耕作技术的变化,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到具体的生产工具的,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显示经营方式是集体耕作还是个体农耕,故排除D 。4.据考古发现,在江苏六合程桥的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还有山西侯马的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的多种铁器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春秋晚期A. 南方耕作技术优于北方B. 农业生产范围拓展C. 铁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D. 精耕细作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春秋晚期的多种铁器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可知,春秋晚期的铁农具已经运用于农业生产,故

5、选C;南方和北方古墓均发现有铁制农具,优劣高下无法区分,排除A;材料仅涉及农业工具的问题,不涉及农业生产范围的变化,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春秋战国时期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才刚刚兴起,不可能马上就走向成熟,排除D。5.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 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B.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C. 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D.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福建专门种植荔枝和甘蔗,销往北方,说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比较强,故选D。材料

6、表明:福建的人专门种植荔枝干者等销往北方,但他们也可以种植稻米,并不能说明他们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情况,排除B。人们对外国大米的喜好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C。6.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可用来佐证A. 东京汴梁成为了国际大都市B. 商品经济从城市向农村扩散C. 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 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可知,宋朝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的限

7、制,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向农村扩散”“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联系所学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7.唐代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下散。”据此可知,唐代A. 商业活动受到限制B.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C.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 重农抑商观念浓厚【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唐朝的“市”必须在州县才能设置,并且有严格的营业时间限制,表明唐代的商业活动受到限制,答案为A。材料不能看出坊市界限已被打

8、破,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C错误。材料是对“市”的地点和时间限制,与重农抑商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内容,主要是考查唐朝商业的发展问题,关键点是对唐的“市”的含义准备把握。8.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B. 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C. 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D. 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读懂三句话的意思,再结合选项一一对

9、应,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知D项说法正确;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可知B项正确,而重农抑商应该是战国商鞅,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农业的作用和地位【名师点睛】“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表现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

10、“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继续实行专卖制度。(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9.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A. 苛捐杂税B. 重农抑商C. 休养生息D. 朝贡贸易【答案】B【解析】材料“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出汉代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农民的苛捐杂税,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10.世纪中期,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

11、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压制资本主义萌芽C. 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 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答案】C【解析】【详解】从“粤海关一口贸易”、“ 出口量严加限制”可知当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C;ABD与题干不符,排除。11.“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B.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C. 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D. 使商路中心

12、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不但拓宽了交往渠道,还让世界上许多原本互不相知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有所来往,使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整体,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加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没有确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欧洲中心地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一系列运动,各方面领先世界其他地方

13、而成为世界中心的,故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得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该内容,故D选项错误。12.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A. 最早开辟到达亚洲的新航路B. 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C. 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D. 曾占领了中国香港和台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符合“造船业发达”,“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三个条件的国家是荷兰,它号称“海上马车夫”,B项正确;最早开辟到亚洲新航路的是葡萄牙,A项错误;西

14、班牙曾经拥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C项错误;荷兰没有占领过香港,D项史实错误。13.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镑,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镑;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 工业部门大量涌现B. 基本完成工业革命C. 工业生产迅猛增长D. 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中得到“原棉消耗量”、“生铁产量”、“煤产量”都极大地增加,表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这是由于大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C选项符合题意。仅从原料消耗来看是不能得出工业部

15、门大量涌现的结论的,A选项排除。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对原料需求的加大,B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结论,D选项排除。14.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A. 居住环境的改善B. 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C. 工业革命的完成D.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近代英国人口不断增加的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加显著,和当时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工业化合城市化的发展,

16、故D符合题意。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居住环境整体恶化,排除A;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殖民地充当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所以英国不特意掠夺殖民地人口往英国,排除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实际中期,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15.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由1870年的23%上升为38%,在世界工业中独占鳌头。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美国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世界贸易中心的建立C. 海外殖民掠夺的进行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因此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比重上升的主要和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D

17、选项符合题意。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A选项排除。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B选项排除。美国并非依靠海外殖民扩张崛起的,C选项排除。16.“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B.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C. 轻工业的地位开始下滑D.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制造等重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故选B;AD不是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

18、,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也有发展,并非下滑,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联系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17.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出:“购买外洋器物”让人学习仿造,一两年后,就可以“剿发逆,勤远略。”这表明曾国藩A.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B. 提出了切实的国家发展战略C. 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D. 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主要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曾国藩认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在于器物,结合所学可知,曾国藩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是制度问题。C正确;材料只是曾国藩的奏折,不

19、能说明其实现了,A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其做法是不可能完成国家独立、富强的,B排除;当时时代的方向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曾国藩主张维护封建制度,D排除。故选C。18.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土棉、土纱生产量大为减少;制茶、缫丝等手工业则获得较快发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B. 行业发展区域不平衡C. 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C【解析】【详解】茶叶、蚕丝是中国的对外出口商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制茶、缫丝等手工业的发展是由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出口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故选C;当时中国生产领域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排除A;材料

20、没有体现行业发展区域不平衡,排除B;D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9.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反映了A. 自然经济已经全面瓦解B. 民族资本进入“短暂春天”C. 封建守旧势力退出舞台D. 清政府尝试缓解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由陈启沅的缫丝厂被迫迁址到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缓解统治危机的尝试,故选D;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民族资本进入

21、“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这一变化是清政府被迫做出的调整,并不能说明封建守旧势力退出舞台,排除C。故选D。20.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缫丝业只有56家,战后4年之间共增开34家,超过总和的一半以上。导致此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大机器生产的广泛使用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减少对华资本输出D. 政府推行鼓励兴办实业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取得了初步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大机器生产在洋务运动时期即已广泛使用,并不是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官督商办企业是洋务运动时

22、期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甲午战后,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列强取得在华资本输出的权益,排除。21.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纷纷倒闭。该时期最可能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D. 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通货急剧膨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统治后期,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大量发行法币,通货急剧膨胀,美国加强对中国进行商

23、品倾销,加之官僚资本的不断膨胀,使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故D项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排除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家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受到破坏,大量工厂内迁,题干现象并不符合此阶段国内经济发展特征,故排除C。22.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出现“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的局面。这些社会生活表明A.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面临倒台B. 传统价值观正统地位出现松动C. 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社会观念D. 国人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答案】

24、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男人剪辩、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逐渐自由、平等,说明传统价值观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涉及的是社会风俗的变迁,而且中华民国建立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社会观念,排除;D项,“普遍”的说法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3.近代以来轮船、火车和公共电汽车相继传入中国,对于最初接触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中国人来说因其空间狭小而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对“男女混杂”的担忧。上海电车初次运行的时候,因国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冷淡。材料中的现象说明近代中

25、国A. 交通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B. 交通近代化不可能实现C. 传统观念影响交通业发展D. 新式交通工具弊端太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近代中国一度“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和担忧“男女混杂”而“国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冷淡”,可见传统观念影响交通业发展,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新式交通工具是为列强侵略扩张服务的,体现不出殖民色彩,故A不符合题意;实际上,近代中国交通近代化不断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近代国人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心理抵触而非新式交通工具弊端太多,故D不符合题意。24.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

26、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 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三年自然灾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体现出中国发展经济“迫不及待”的思想,由此引发了“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的大跃进运动,B正确;一五计划是1957年就已经完成,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把以前的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C错误;三年自然灾害属于天灾,不是人为造成,D错误。25.1980年9月30日,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内,挂起了编号为001的北京首家个体餐饮工商执照,刘桂仙的“悦宾餐馆”开张了。70多家国内外媒体蜂拥而至,连续好几天半条胡同都排满了到这里吃饭的人。“悦宾

27、餐馆”的开张营业见证了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揭开序幕B. 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松动D. 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所述为第一家私营餐厅的产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开始松动,故C正确;1981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故A不正确;材料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必然联系,故B不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不正确。2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

28、体系。其中与海南岛在对外开放战略上同类的是A. 厦门和珠海B. 天津和广州C. 长江三角洲D. 上海浦东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因此与海南岛在对外开放战略上同类的是厦门和珠海,故A选项正确;天津和广州是属于沿海开放城市,不与海南岛对外开放战略上同类,故B选项错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是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不与海南岛同类,故C选项错误;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提出在浦东实行经

29、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因此浦东开发区与海南不是同类,故D选项错误。27.20世纪20年代,美国年轻资本家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之后大资本家亨利福特成为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代理人。这表明当时苏俄实施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体制D. 美苏和解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人哈默和福特进入苏俄从事商业活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尝试利用商品和市场恢复和发展经济,故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体制时期,苏俄(联)排斥市场经济,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AC;20世纪20年代没有出现美苏对抗,因此也无所谓美苏和解政

30、策,排除D。故选B。28.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国家允许私人经营大中小企业B. 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余粮C. 苏维埃政府无偿征收农民余粮D. 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均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9.罗斯福新政期问,美国政府先后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公共工程管理署、国民工程管理署和工程振兴署等机构。其主要目的是A. 改

31、善民众生活质量B. 解决严重失业问题C. 增强政府行政权力D. 缓和国内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美国政府先后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公共工程管理署、国民工程管理署和工程振兴署等机构”体现的是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进而缓和社会矛盾,D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属于表面现象,不属于目的,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增强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C选项排除。30.面对战后西欧经济困境和社会危机的困局,德国社会民主党响亮地提出了“尽一切可能开展竞争,按一切需要实行计划”的口号,结果60年代就形成了高税收支持高福利,高福利刺激高税收的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A.

32、自由主义的应用B. 混合经济的减少C. 国家干预经济的滥用D. “新经济”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据“按一切需要实行计划”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后德国出现高福利、高税收的恶性循环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阻碍了经济发展,故选C;战后西欧实行国家干预,混合经济增多,排除AB;“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C。31.有学者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说:现实主义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濒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A. 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B. 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C. 促进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D. 一定程度上稳

33、定了世界经济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现实主义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濒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利用二战期间欧洲经济的衰落,战前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濒临破产时期,建立的以美国为主导,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A正确;据材料主要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没有体现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B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主要是稳定国际金融秩序,而促进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是国际贸

34、易体系,C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但材料没有涉及此内容,D不符题意。32.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使人民生命财产、文化古迹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尼泊尔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应向下图中反映的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A. B. C. D. 【答案】A【解析】A项是世界银行,其主要职能是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灾后重建尼泊尔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应向世界银行提出申请,故A项正确;C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排除;B项是关贸总协定,D项是世界贸易组织,两者

35、主要职能是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灾后重建尼泊尔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结合所学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分析解答。33.下图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简史(部分),以下有关欧洲一体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 英国是欧洲一体化的创始成员B. 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 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历史矛盾D. 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由欧洲一体化发展简史看出,欧洲一体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扩大的渐进的过程,故选B;1951年欧洲一体化开始,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参与欧洲一体化,A错误;C项中“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

36、是一种发展趋势,D项中“形成”表述错误,排除。34.二战后40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B. 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C. “关贸总协定”的实施D. 法制化贸易体系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缔约双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推动了世界贸易,故选C。布雷顿森林

37、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涉及贸易,排除A;美国在关贸总协定中拥有特殊地位,关贸总协定促进自由贸易的宗旨反映的也就是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B;法制化贸易体系的建立是在1995年,不可能是“二战后40年里”世界贸易发展的原因,排除D。35.2019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禁止华为采购美国科技原料的命令生效,根据此命令,美国供应商必须获得政府特殊许可,才能向华为出售产品。但截至2019年6月,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占据了最高份额达28.1%,在全球获得的5G商业合同已达到50份,其中28份在欧洲签订。由此材料可以看出A. 依靠科技自力更生是发展的根本B. 公正合理的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 跨国公司

38、通过资本扩张谋取利益D.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企业发展不利【答案】A【解析】【详解】虽然美国禁止华为采购美国科技原料,但华为还是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占据了大幅份额,并获得了许多5G商业合同,究其根本在于华为掌握了大量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由此说明依靠科技自力更生才是发展的根本,故选A;公正合理的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经济全球化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并不仅仅是不利,也存在有利方面,排除D。故选A。二、材料阅读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

39、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府一贯实行的什么政策?【答案】(1)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打破了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3)重农抑商政策。【解析】【详解】(1)据“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并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0、(2)据“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可知宋代城市经济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打破了时间限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3)据“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中国古代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l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

41、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摘编自许兵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一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材料二 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万人,大多集中在纺织业、服装业、帮佣。另外,采矿业、金属业、造纸、印刷、食品、水泥、制砖、玻璃等行业也雇佣了一部分女工。不过,在产业部门工作的女工实际上并不多,约占该年有工作妇女总数的28.300,在英国女性人口中仅占7.6%左右。摘编自张云从(南方与北方)出发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女性材料三 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以后,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这些人口,导致失业现象极其严重。流入城市人口的激增,

42、使得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这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的影响。(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影响:促进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女性走出家庭,在生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

43、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051百万英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工业在服务业在国民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及材料二“女性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万人”结合所学从国民收入、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2)结合所学从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阐述。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佣这些人员来完成

44、急需的工程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材料二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比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实施的历史意义。【答案】(1)“当前的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45、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特点: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允许商品贸易、允许存在剥削。历史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前的危机”指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因此其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是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根据“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可知新经济政策在特点上是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甚至有限度的利用了资本主义来发展工业;而且允许商品贸易和剥削的存在。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苏俄经济恢复和发展、稳定政治形势的角度进行作答。-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