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176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2020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臭氧层能保护人类免受短波辐射伤害B. 氟利昂会影响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C. 臭氧层出现空洞会使水产品产量下降D. 各国对臭氧层的重要作用还没有清醒认识【答案】D【解析】【分析】紫外线辐射能被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并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键,因此对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还能引起基因突变。紫外线能使一些氧分子裂变成游离的氧原子,并和另一些氧分子结合成臭氧(O3),紫外线也可使臭氧裂变成氧气,在平流层,氧气和臭氧是保持平衡的。但是近年来,人类的活动正在逐渐破坏着这种平衡,使臭氧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导致大气中

2、臭氧减少和耗竭的物质主要是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含氮废气以及冰箱和空调使用过程中散发出的氟利昂。臭氧层耗损和臭氧层空洞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详解】A、臭氧层能保护人类免受短波辐射伤害,A正确;B、氟利昂会影响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B正确;C、臭氧层出现空洞会使水产品产量下降,C正确;D、各国对臭氧层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识,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臭氧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2.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B. 少数蛋白质是由20种不同氨基酸组成C.

3、 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存在同一种纤维蛋白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就会变性【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区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A、tRNA也可以运输氨基酸,A错误;B、大多数蛋白质是由约20种不同氨基酸组成,B错误;C、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中有一种相同蛋白质,即纤维状的角蛋白,C正确;D、蛋

4、白质酶或载体蛋白在发挥作用时,其空间结构会改变,但活性上升,不属于变性,D错误。故选C。3.如图表示母亲年龄与生育后代先天愚型病发病风险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45岁女性所生子女数目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体内雌激素含量低B. 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中,先天愚型病在成年阶段发病率很低C. 图中先天愚型病的诊断只能通过羊膜腔穿刺D. 图中两条曲线的结果告诉我们应提倡适龄生育【答案】C【解析】【分析】1、婚前检测和预防遗传病的措施有: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2、分析曲线图: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先天愚型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详解】A

5、、雌激素能促进卵细胞形成,所以图中45岁女性所生子女数目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体内雌激素含量低,A正确;B、先天愚型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成年阶段发病率很低,B正确;C、先天愚型病的诊断可通过羊膜腔穿刺或绒毛细胞检查等方法,C错误;D、图中两条曲线的结果告诉我们应提倡适龄生育,D正确。故选C。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动物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不是内环境B. 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高C. 手足抽搐可能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D. 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且代谢强度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

6、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7、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单细胞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可以是外界环境,A正确;B、肝脏内血管走向为动脉进肝脏,静脉出肝脏,饥饿时肝糖原分解,静脉端血糖浓度高,B正确;C、手足抽搐是由血浆中Ca2+过少引起的,C正确;D、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但代谢强度不一定下降,比如甲亢,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外或细胞内B. 线粒体中的核糖体是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可通过认读密码子合成线粒体所需的全部蛋白质C. 叶绿

8、体中的色素和液泡中的色素都可能与叶的颜色有关D. 中心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溶酶体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答案】C【解析】【分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或其他地方;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只能合成线粒体所需的一部分蛋白质;液泡的色素和某些叶片的颜色有关;溶酶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详解】A、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或其他地方,A错误;B、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只能合成线粒体所需的一部分蛋白质,B错误;C、叶绿体的色素与绿色叶片有关,液泡的色素和某些叶片的颜色有关,比如红色的叶片等,C正确;D、溶酶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描述错误的是( )A. 有利变异积累

9、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繁殖B. 自然选择能导致新物种的出现C. 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若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频率保持稳定D. 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若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型频率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才可以保持稳定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选择有利变异,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隔离的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详解】A、有利变异积累的主要原因是

10、有利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而不是个体繁殖,A错误;B、自然选择可能会导致新物种的出现,B正确;C、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若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频率保持稳定,C正确;D、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若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频率保持稳定,但基因型频率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才可以保持稳定不变,D正确。故选A。7.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B. 在体液的刺激下内分泌细胞才能分泌激素C. 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D.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答案】B【解析】【分析】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在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它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

11、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叫激素。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生长发言,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详解】A、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A正确;B、内分泌细胞在体液或神经的刺激下会分泌激素,B错误;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作用,不是内分泌细胞集中的区域,所以不属于内分泌腺,C正确;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D正确。故选B。8.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说法错

12、误的是( )A. 细胞衰老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晚于生理和生化的变化B.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C. 人体发育过程中和成熟组织中发生凋亡细胞的数量不多D. 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性死亡,对有机物不利。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3、(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详解】A、细胞衰老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晚于生理和生化的变化,A正确;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B正确;C、人体发育过程中和成熟组织中发生凋亡细胞的数量很多,C错误;D、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9.如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

14、部分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组织切片来源于卵巢B. 甲细胞中有2套遗传信息C. 丙细胞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D. 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甲丙乙【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象表明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A、据图中乙细胞可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且进行减数分裂,该组织切片来源于卵巢,A正确;B、甲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B错误;C、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

15、或aabb,C正确;D、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甲丙乙,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下列关于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方法均可以获得单菌落且以培养皿中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B. 两种方法中都用到玻璃刮刀C. 筛选某种微生物最简便的方法是划线分离法D. 划线分离法可用于消除污染杂菌,涂布分离法不可以【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

16、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针对的是涂布分离法,A错误;B、划线分离法中没有使用玻璃刮刀,使用的是接种环,B错误;C、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都可以用于筛选微生物,但最简便的方法是划线分离法,C正确;D、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消除污染杂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接种方法等知识,考生需牢固掌握两种分离方法的具体操作。11.如图表示伞藻的某实验过程图,下列叙述

17、正确的是( )A. 本实验中的伞藻是多细胞生物B. 本实验能说明“帽”的形状是由足决定的C. 本实验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D. 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帽”与“柄”和“足”分离后,“帽”死亡,而“柄”能再生新的“帽”,再生新的“帽”与原来的性状相同,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详解】A、伞藻是单细胞生物,A错误;B、根据实验的变量分析可知“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B错误;C 、本实验不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

18、中,C错误;D 、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D正确。故选D。【点睛】充分利用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实验为解题的关键。12.下列关于各种生物细胞参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都会吸水胀破B. 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的维持主要靠被动转运C. 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细胞主动转运的速率可能下降D. 破坏细胞膜上载体会阻碍氧气进入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

19、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A、变形虫生活在水环境中,将其放入水中会吸水,但其有排水机制,不会吸水过多胀破细胞,A错误;B、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的维持主要靠主动转运,B错误;C、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细胞主动转运的速率会下降,C正确;D、氧气运输方式是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D错误。故选C。13.下列关于胚胎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精过程中,只有卵细胞对精子进行识别B. 至今还没有全体外胚胎培养技术但有针对各种生物的体外胚胎培养技术C. 胚胎移植中的受体不需进行发情处理D. 囊胚在胚胎分割时只能用切割针切割,不能用酶

20、解法【答案】D【解析】【分析】胚胎移植:(1)概念: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受精过程中

21、,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A错误;B、体外胚胎培养技术现在只能针对某些高等生物,B错误;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错误;D、囊胚在胚胎分割时不能用酶解法,因为胚胎干细胞没有细胞全能性,D正确。故选D。14.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是诱导生物发生变异,通过人工选择获得生产上所需的新物种B.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方向不定向,所以诱变育种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C. 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不会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身上D. 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22、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详解】A、诱变育种不能得到新物种,得到的是新品种,A错误;B、诱变处理提高了生物的突变概率,所以和自发诱变相比诱变育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B错误;C、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可能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C错误;D、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

23、考查诱变育种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诱变育种的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15.比较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防卫特性,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 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B. 两种淋巴细胞都能被一定的物质刺激而增强活性C. 寄生型病毒感染时,一般只有T淋巴细胞会被活化而参与病毒的消灭D. 被病毒感染后,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感染病毒种类【答案】C【解析】【分析】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24、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两种淋巴细胞都需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才会活化增强活性;病毒感染后的清除过程不仅需要细胞免疫,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协助。【详解】A、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A正确B、两种淋巴细胞都需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才会活化增强活性,B正确;C、病毒感染后的清除过程不仅需要细胞免疫,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协助,C错误;D、抗原和抗体会特异性结合,所以被某种未知病毒感染后,可以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判断病毒种类,D正确。故选C。【点睛】熟记特异性免疫过程,梳理两种淋巴细胞的功能特性,结合题目时行比较。16.如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5、. 1910-1925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B. 1925-1940年间,鹿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鹿种群数量过多,导致种内斗争C. 1925年时,鹿种群内种内斗争最激烈D. 1930年时,大约有12000只鹿在此环境下生存而不会因饥饿致死【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在19051925年期间,环境的容纳量是25000;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所以在19251930期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所以在19301940年期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000。【详解】A、1910-1925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

26、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A正确;B、1925-1940年间鹿种群环境容纳量下降,种内斗争是内源性因素,鹿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所以在19251930期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B错误;C、1925年时鹿种群数量最大,所以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D、在1905-1925年间,环境的容纳量大约是25000只;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鹿群的食物减少,所以在1925-1930年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由图可知1930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000只,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

27、查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17.假设DNA复制方式有三种: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复制过程如图所示。若将蚕豆根尖细胞放在含3H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二次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核苷酸链有放射性B. 若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则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有两个细胞有放射性标记C. 若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子代细胞中有一半染色体带放射性D.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判断出DNA复制的具体方式【答案】D

28、【解析】【分析】分析图中三种复制方式:若为全保留复制,亲代的双链组合在一起,含放射性,其余子代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若为分散复制,所有子代均有放射性;若为半保留复制,DNA有两种情况:一条链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无放射性的DNA有2个,其余子代DNA均不含放射性。【详解】A、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代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上两条核苷酸链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放射性,第二次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染色体复制后,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一条核苷酸链有放射性,A错误;B、若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结合题目信息可知,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链上

29、都有放射性,第二次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得到的子代细胞也是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链上都有放射性,所以有4个细胞有放射性,B错误;C、若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两条链没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全有放射性,也可能全无放射性,C错误;D、通过连续两次的有丝分裂,三种复制出现的结果不同,所以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判断出DNA复制的具体方式,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DNA复制等知识,正确解读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当每种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正确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18.如图

30、表示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对大水榕和香蕉草两种沉水植物呼吸作用影响实验结果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不同浓度戊二醛对大水榕呼吸作用影响 不同浓度戊二醛对香蕉草呼吸作用影响A. 该实验每组应在温度相同和有光条件下进行B. 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上升C. 氧气与其他阶段产生的NADPH结合得到产物水D. 若纵坐标表示水体pH大小则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相反【答案】D【解析】【分析】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与NADH结合生成水;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下降,所以和戊二醛浓度为0相比,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在减少,所以水体的pH比原来大,所以若纵

31、坐标表示水体pH大小,则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相反。【详解】A、植物呼吸作用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A错误;B、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下降,B错误;C、氧气应该与NADH结合得到产物水,C错误;D、因为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下降,所以和戊二醛浓度为0相比,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在减少,所以水体的pH比原来大,所以若纵坐标表示水体pH大小,则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相反,D正确。故选D。19.如图为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B. 若B组处理改为用射线照射过的活R型菌

32、,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C. 若C组小鼠处理后一段时间再施加A组处理,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D. 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则小鼠死亡的时间可能提前【答案】B【解析】【分析】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不知道该“转化因子”

33、是什么,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S型菌的DNA在细胞内,DNA酶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A正确;B、若B组处理改为用射线照射过的活R型菌,有些R型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突变菌可能使小鼠死亡,也可能不影响小鼠存活,B错误;C、若C组小鼠处理后一段时间再施加A组处理,小鼠通过二次免疫可将S型菌及时消灭,所以实验结果小鼠存活,C正确;D、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则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提高,所以小鼠死亡的时间可能提前,D正确。故选B。20.如图表示一些外界因素或化学物质因素对某植株茎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霉素通过

34、直接参加细胞代谢活动来影响植株茎秆长度B. 该实验第2组的条件为自然界中的光照(8h/d)+赤霉素C.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植株可能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D. 在有抑制剂的条件下影响植株长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赤霉素【答案】D【解析】【分析】对生物实验结果的分析要从实验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即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本题应该从条形图的分析入手,利用对照原则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详解】A、赤霉素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通过参加细胞代谢活动影响植株茎秆长度,A错误;B、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与1、3组

35、形成对照,第2组茎长度较大,那么第2组实验的条件为光照(8 h/d)+赤霉素,光照强度不能改变,自然界中的光照强度会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B错误;C、对比4组和5组的茎长,同样光照时间情况下,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小组茎长较短,说明该植物体自身的赤霉素合成受阻导致茎长伸长受阻,该植物不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C错误;D、根据3、5、6三组分析可知,3组和6组的长度差异体现了光照时间延长的作用效果,5组和6组的长度差异体现了赤霉素的作用效果,所以在有抑制剂的条件下,影响植株长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赤霉素,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条形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植物茎伸

36、长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考生识图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21.某人利用基因工程改变功能性区域的酶甲基因,剔除部分区域后,获得酶乙丁。取等量的酶甲丁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直接导致酶乙、丙、丁活性差异的原因是酶甲基因的区域差异B. 提供酶丙更高浓度的底物。其活性会持续升高C. 若横坐标改为不同的温度,则甲曲线的变化趋势不变D. 若获得具有结构的酶戊,则其酶活性变化可用丁曲线表示【答案】D【解析】【分析】导致酶乙、丙、丁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酶甲基因的区域差异;根据曲线甲、乙、丙分析可知,导致酶有活性的区域是和,丁曲线有区域但酶没有活性,所以可判断导致酶有活性

37、的区域是。【详解】A、直接导致酶乙、丙、丁活性差异的原因是酶的结构不同,A错误;B、因为实验酶量有限制,所以提供酶丙更高浓度的底物,反应速率不变,酶活性不变,B错误;C、若横坐标改为不同的温度,则甲曲线的变化为先上升后下降,C错误;D、根据曲线甲、乙、丙分析可知,导致酶有活性的区域是和,丁曲线有区域但酶没有活性,所以可判断导致酶有活性的区域是,所以若获得具有结构的酶戊,则其酶活性变化可用丁曲线表示,D正确。故选D。22.如图分别表示真核生物与A基因(核基因)有关的转录和翻译的生命活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生命活动一般发生在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B. 图1中加到末端C. 图1中就是

38、图2中的D. 若A基因中一个碱基缺失则翻译出的蛋白质长度与原来相比的变化可能是不变、变短或变长【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以基因A的的互补链为模板,表示转录过程;图2以R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表示翻译。【详解】A、细胞时刻需要酶等蛋白质,所以转录一般发生在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A正确;B、转录时原料是加到RNA的末端,B正确;C、图1表示转录,翻译所需的tRNA和mRNA都来自转录,所以图2中和是图1中的加工而来的,C错误;D、若A基因中一个碱基缺失,则翻译出的蛋白质长度与原来相比的变化可能是不变、变短或变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转录、翻译过程图,考查遗

39、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学生提取图文信息,分析归纳能力,难度不大。23.图1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2表示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ab区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后在某一位置刺激后电流表变化实验结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接触的部位相当于突触结构。A. 根据图2结果可判断刺激位点可能在b点右边B. 在蛙坐骨神经上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腓肠肌便会产生收缩反射C. 若给予腓肠肌一个适当强度的刺激,腓肠肌会收缩且电流表会发生2次反向偏转D. 若将图2中a处的电流表接头转移到腓肠肌表面后(没有刺激发生),电流表指针可能马上发生偏转【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

40、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详解】A、图2中电流表先向左偏转所以刺激位点在a点左边或a点的右边到ab段的中间点区域,A错误;B、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B错误;C、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腓肠肌的刺激不能传递到坐骨神经,所以腓肠肌会收缩,但电流表不会偏转,C错误;D、若将图2中a处的电流表接头转移到腓肠肌表面,腓肠肌和坐骨神经上的细胞是两种细胞,它们表面的正电位大小可能不一样,即电流表a处和b处的电位大小可能不一致,电流表可能出现偏转,D正确。故选D。【点睛】本

41、题考查神经信号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4.如表表示某研究组在相同条件下对几种芦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该酶参与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酶活性/molCO2(mgRuBPCaseh)-1酶含量/mgpr(gfrw)-1叶片CO2固定量/molCO2(gfrw)-1水生芦苇0.9127.677.001沙生芦苇0.7807.575.675盐化草甸芦苇0.8795.1

42、44.518A. 据表可知水生芦苇的表观光合速率最大B.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产物的元素组成是C、H、OC. 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含量会下降D. 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比沙生芦苇低的主要原因与水生芦苇光合速率比沙生芦苇高的主要原因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叶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大小,此题不清楚呼吸作用速率,无法判断表观光合速率;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的消耗量会减少,其含量会上升;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其中沙生芦苇的酶含量和水生芦苇的酶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酶活性比水生芦苇低,所以水生芦苇光合速率高的原

43、因主要是酶活性高。盐化草甸芦苇的酶活性和沙生芦苇的酶活性差距不大,但酶含量比沙生芦苇明显低,所以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含量低。【详解】A、叶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大小,此题不清楚呼吸作用速率,无法判断表观光合速率,A错误;B、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的产物是三碳酸,其元素组成是C、H、O、P,B错误;C、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的消耗量会减少,其含量会上升,C错误;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其中沙生芦苇的酶含量和水生芦苇的酶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酶活性比水生芦苇低,所以水生芦苇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高。盐化草甸芦

44、苇的酶活性和沙生芦苇的酶活性差距不大,但酶含量比沙生芦苇明显低,所以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含量低,D正确。故选D。25.某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方法从野生型雌雄同株水稻中获得A、B两种矮生水稻突变体。利用一定的仪器和方法对A、B及野生型植株体内的各种激素含量测定后发现,A植株中只有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B植株各激素含量与野生型大致相等。A植株分别用各种激素喷施过后发现,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B植株分别用各种激素喷施过后发现,株高都不能恢复正常。将A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F1全为野生型(正常株高),F1再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野生型:矮生型=31。将B植株与野生

45、型纯合子杂交后,F1全为矮生型,F2再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矮生型:野生型=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植株是由原来的显性基因突变而来且突变类型为生化突变B. 若A植株与B植株杂交,则子代植株为矮生型,但赤霉素含量与野生型相同C. 若A植株与B植株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矮生型占13/16D. 若A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的子一代与B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子一代进行杂交,后代中矮生型正常株高=11【答案】C【解析】【分析】A植株与野生型杂交,后代全为野生型,所以A植株是隐性性状,是由原来的显性基因突变而来。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加以判断。【详解】A、因

46、为A植株与野生型杂交,后代全为野生型,所以A植株是隐性性状,是由原来的显性基因突变而来,所有的基因突变类型都可归为生化突变,A正确;B、假设控制A、B植株突变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由题干信息可知,A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所以子一代的表现型为矮生型且赤霉素含量与野生型相同,B正确;C、因为题干信息无法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所以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中正常株高的基因型为A_bb,概率为3/41/4=3/16,即子二代中矮生型占13/16,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一代

47、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全为矮生型,C错误;D、A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的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B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不管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都相同,所以A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的子一代与B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子一代进行杂交,后代中矮生型:正常株高=1:1,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6.福寿螺已被我国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如图是防治福寿螺的稻鸭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_条食物链,其中福寿螺和鸭子之间的关系是_。能将_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2)鸭子产生的粪便属于_同化量的一部分,粪便会被_

48、分解成无机物,为水稻等提供营养物质。(3)福寿螺作为人侵物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_能力下降,可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答案】 (1). 4 (2). 捕食 (3). 福寿螺种群密度 (4). 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 (5). 分解者 (6). 自我调节 (7). 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1)据图可知图中有4条食物链;福寿螺和鸭子之间的关系是捕食;捕食者能将被捕者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2)鸭子的食物是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所以其产生的粪便属于稻

49、飞虱、福寿螺和田螺同化量的一部分;粪便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为水稻等提供营养物质。(3)福寿螺作为入侵物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食物链一般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稻飞虱鸭子,水稻福寿螺鸭子,微藻线虫福寿螺鸭子,微藻线虫田螺鸭子。【详解】(1)据图可知图中有4条食物链;福寿螺和鸭子之间的关系是

50、捕食;捕食者能将被捕者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2)鸭子的食物是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所以其产生的粪便属于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同化量的一部分;粪便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为水稻等提供营养物质。(3)福寿螺作为入侵物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

51、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27.如表为某科研小组对番茄植株的研究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叶绿素含量(mgg-1)光合速率CO2(molm-2s-1)气孔导度(mmolm-2s-l)甲常温+喷施蒸馏水18.699.190.153乙常温+细胞分裂素溶液20.1712.580.168丙低温+喷施蒸馏水10.742.750053丁低温十细胞分裂素溶液12.014.030.064(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实验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通过分光光度计在_光波长下测定OD值,然后再通过_曲线进行换算得到叶绿素含量。(2)白天时番茄植株通

52、过光反应产生的能源物质_参与三碳酸还原,有些产物会离开_循环,用于淀粉。氨基酸、蛋白质、脂质、蔗糖的合成和_。(3)据表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_,此外细胞分裂素还可以用于番茄果实的_。【答案】 (1). 温度和有无细胞分裂素处理 (2). 蓝紫 (3). 标准 (4). ATP和NADPH (5). 卡尔文 (6). 细胞呼吸(或其他代谢,写出一个即可) (7). 常温下能提高光合速率,低温下可缓解低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8). 储存保鲜【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因素和植物激素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1)据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

53、度和有无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在蓝紫光下光吸收率比红光高,所以实验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通过分光光度计在蓝紫光波长下测定OD值,然后再通过标准曲线进行换算得到叶绿素含量。(2)光反应产生的能源物质除了ATP外还有NADPH,它们可将三碳酸还原;少部分产物会离开卡尔文循环,用于淀粉、氨基酸、蛋白质、脂质、蔗糖的合成,其他代谢和细胞呼吸。(3)根据常温下有无细胞分裂素和低温下有无细胞分裂素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细胞分裂素常温下能提高光合速率,低温下可缓解低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细胞分裂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所以可用于番茄果实的储存保鲜。【解析】【分析】分析表:甲、乙两

54、组中甲为对照组,实验变量为有无细胞分裂素处理;丙、丁两组中,丙组为对照组,实验变量为有无细胞分裂素处理,四组实验中的实验变量为温度和有无细胞分裂素处理。【详解】(1)据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有无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在蓝紫光下光吸收率比红光高,所以实验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通过分光光度计在蓝紫光波长下测定OD值,然后再通过标准曲线进行换算得到叶绿素含量。(2)光反应产生的能源物质除了ATP外还有NADPH,它们可将三碳酸还原;少部分产物会离开卡尔文循环,用于淀粉、氨基酸、蛋白质、脂质、蔗糖的合成,其他代谢和细胞呼吸。(3)根据常温下有无细胞分裂素和低温下有无细胞

55、分裂素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细胞分裂素常温下能提高光合速率,低温下可缓解低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细胞分裂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所以可用于番茄果实的储存保鲜。【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叶绿素含量、CO2吸收速率、气孔导度等影响因素考查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正确解读表格中的信息对题目中问题加以判断。28.某果蝇种群中,一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只在雌性中起作用,并使其成为不育的雄果蝇,群体中的眼色性状由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从某种群中取两对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第一组白眼雌

56、果蝇红眼雄果蝇雌性:雄性=1: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第二组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雌性:雄性=1:3, ?(1)可育雌果蝇细胞中含有两条_型性染色体。再取一对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没有产生子代的原因是_。(2)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且_眼为显性性状。考虑A、a基因则第一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_种可能性。若第一组父本正常体细胞中(未发生分裂)含有两个a基因,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3)表格中第二组“?”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F1随机交配后,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同 (2). 红眼雄果蝇是由红眼雌果蝇性逆转而来,没有生育能力 (3). X

57、 (4). 红 (5). 4 (6). AAXbXb (7). 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2 (8). 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551111【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1)雌果蝇的细胞中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如果没有产生后代则原因是亲本中的红眼雄果蝇是由红眼雌果蝇性逆转而来,没有生育能力。(2)根据第一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题干告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可用假设法判断出红眼为显性性状;第一组中亲本都为可育果蝇,所以亲本的

58、基因型组合有6种,分别为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其中只有4种可能性(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会出现子代中雌性:雄性=1: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3)第二组实验结果中子代雌性:雄性=l:3,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代的基因型为AaXBXb(红眼雌果蝇)、aaXBXb(红眼雄果蝇)、AaXbY(白眼雄果蝇)、aaXbY(白眼雄果蝇),所以表格中第二组“?”处

59、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l2;F中具有可育性的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具有可育性的雄果蝇基因型为1/2AaXbY和1/2aaXbY,所以它们随机交配后,A_占5/8、aa占3/8,1/4XBXb、1/4XbXb、1/4XBY、1/4XbY,所以F2的基因型分别为5/32A_XBXb(红眼雌果蝇)、5/32A_XbXb(白眼雌果蝇)、3/32aaXBXb(红眼雄果蝇)、3/32aaXbXb(白眼雄果蝇)、5/32A_XBY(红眼雄果蝇)、5/32A_XbY(白眼雄果蝇)、3/32aaXBY(红眼雄果蝇)、3/32aaXbY(白眼雄果蝇),所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60、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551111。【解析】【分析】由第一组杂交结果分析可知,果蝇的眼色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雌果蝇的细胞中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如果没有产生后代则原因是亲本中的红眼雄果蝇是由红眼雌果蝇性逆转而来,没有生育能力。(2)根据第一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题干告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可用假设法判断出红眼为显性性状;第一组中亲本都为可育果蝇,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6种,分别为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

61、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其中只有4种可能性(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AaXbXb和AAXBY)会出现子代中雌性:雄性=1: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3)第二组实验结果中子代雌性:雄性=l:3,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代的基因型为AaXBXb(红眼雌果蝇)、aaXBXb(红眼雄果蝇)、AaXbY(白眼雄果蝇)、aaXbY(白眼雄果蝇),所以表格中第二组“?”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l2;F1中具有可育性的雌

62、果蝇基因型为AaXBXb,具有可育性的雄果蝇基因型为1/2AaXbY和1/2aaXbY,所以它们随机交配后,A_占5/8、aa占3/8,1/4XBXb、1/4XbXb、1/4XBY、1/4XbY,所以F2的基因型分别为5/32A_XBXb(红眼雌果蝇)、5/32A_XbXb(白眼雌果蝇)、3/32aaXBXb(红眼雄果蝇)、3/32aaXbXb(白眼雄果蝇)、5/32A_XBY(红眼雄果蝇)、5/32A_XbY(白眼雄果蝇)、3/32aaXBY(红眼雄果蝇)、3/32aaXbY(白眼雄果蝇),所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5511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

63、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题目中信息的提取与应用,抓住特殊信息对子代遗传性状的影响。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混菌发酵是指利用两种以上具有共同作用的微生物,联合完成某种发酵的新型技术,回答下列与发酵有关的问题。芒果挑选和清洗打浆_?_加热过滤灭菌果酒发酵果醋发酵澄清成品芒果醋(1)某研究所打算开展芒果醋的研究,若该研究考虑混合菌发酵,则最可能选择_菌。如图为芒果醋酿造的工艺流程图,图中“?”处应填写为_。(2)芒果醋发酵过程中需提供的氧气条件是_,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原因有_(至少写两点)。(3)为提高乙酸含量和缩短发酵时间,科研人员开展

64、了酵母菌接种量对发酵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见图:当酵母菌接种量超过015%时,_明显下降,原因最可能是_。(4)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常需进行_处理,若滤液还是浑浊,可采取静置沉淀、加热或_等方法获得澄清果醋。(二)回答下列关于植物克隆方面的问题:(1)在不断搅动或摇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的培养叫植物细胞液体悬浮培养,通过该方法可获得药用植物细胞的_产物,如抗癌药物紫杉醇等。(2)进行培养细胞大多数来自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通过长时期的_培养,多个细胞之间发生了_差异,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多的细胞系。该培养基可选择含有大量元素、_和有机物的MS基本培养基。(3)在培养方法上可选择先使用适用_

65、的生长培养基,然后再使用产物合成培养基。(4)如图表示某植物体内物质的合成图:由代谢过程图可知,可通过人工增加_物质来提高C物质的产量,原理是_。促进更多的B物质转化为C物质,也可以通过克隆酶2基因并进行_,然后转基因构建出C物质高产细胞系。【答案】 (1). 酵母菌和醋化醋杆 (2). 酶解(或加果胶酶) (3). 先通氧一定时间,再保持无氧条件,最后再持续通氧 (4). 菌种、发酵温度 (5). 乙酸产量(或醋酸产量) (6). 酵母菌快速繁殖消耗过多营养物质,导致醋化醋杆菌得不到足够营养,生长受到抑制 (7). 过滤 (8). 离心 (9). 次生代谢 (10). 继代 (11). 遗传

66、性 (12). 微量元素 (13). 细胞生长 (14). D (15). 抑制物质B转化为物质D (16). 修饰(或加工)【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植物克隆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解题思路】(一)(1)因为需要的产物是醋酸,原料为葡萄糖,所以需要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进行共同发酵;图中是为获得澄清果汁,后面有了加热处理,所以“?”处应填酶解(或加果胶酶)。(2)本研究是混合发酵,先进行果酒发酵然后是果醋发酵,根据两种发酵的菌种特点,所以发酵的氧气条件为先通氧一定时间,再保持无氧条件,最后再持续通氧;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原因有菌种、发酵温度不同。(3)本实验是为了生产乙酸,

67、所以需提高乙酸产量;据图分析可推测酵母菌快速繁殖消耗过多营养物质,导致醋化醋杆菌得不到足够营养,生长受到抑制。(4)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常需进行过滤处理;若滤液还是浑浊,可采取静置沉淀加热或离心等方法获得澄清果醋。(二)(1)通过植物细胞培养可获得药用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2)植物细胞在进行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变异,从而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多的细胞系;MS基本培养基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3)生长培养基是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4)据图分析可知通过人工增加D物质来提高C物质的产量;原理是抑制B物质转化为D物质,促进更多的B物质转化为C物质;也可以通过克隆酶2基因

68、并进行修饰,然后转基因构建出C物质高产细胞系。【解析】【分析】本研究是混合发酵,先进行果酒发酵然后是果醋发酵,根据两种发酵的菌种特点,所以需要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进行共同发酵,发酵的氧气条件为先通氧一定时间,再保持无氧条件,最后再持续通氧;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原因有菌种、发酵温度不同。据图分析可知通过人工增加D物质来提高C物质的产量;原理是抑制B物质转化为D物质,促进更多的B物质转化为C物质;也可以通过克隆酶2基因并进行修饰,然后转基因构建出C物质高产细胞系。【详解】(一)(1)因为需要的产物是醋酸,原料为葡萄糖,所以需要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进行共同发酵;图中是为获得澄清果汁,后面有了加热处理,所以“

69、?”处应填酶解(或加果胶酶)。(2)本研究是混合发酵,先进行果酒发酵然后是果醋发酵,根据两种发酵的菌种特点,所以发酵的氧气条件为先通氧一定时间,再保持无氧条件,最后再持续通氧;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原因有菌种、发酵温度不同。(3)本实验是为了生产乙酸,所以需提高乙酸产量;据图分析可推测酵母菌快速繁殖消耗过多营养物质,导致醋化醋杆菌得不到足够营养,生长受到抑制。(4)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常需进行过滤处理;若滤液还是浑浊,可采取静置沉淀加热或离心等方法获得澄清果醋。(二)(1)通过植物细胞培养可获得药用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2)植物细胞在进行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变异,从而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次生代

70、谢产物积累多的细胞系;MS基本培养基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3)生长培养基是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4)据图分析可知通过人工增加D物质来提高C物质的产量;原理是抑制B物质转化为D物质,促进更多的B物质转化为C物质;也可以通过克隆酶2基因并进行修饰,然后转基因构建出C物质高产细胞系。【点睛】熟练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及相关菌种的生存条件,发酵条件的控制等,正确解读题目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明确植物培养过程及应用,提取题目中有用信息进行解答。30.已知蟑螂的脑和心侧体抽提物有促进心脏跳动的物质,请利用下列材料和器械开展这方面的验证实验:(1)实验材料和器械:经过处理的一只腹腔打开的蟑

71、螂(腹腔中消化管等去除,心脏器官暴露,灌有生理盐水)、心率测定仪、蟑螂脑提取物(用生理盐水配制)、蟑螂心侧体提取物(用生理盐水配制)等。注:心率测定具体方法不做要求。(2)实验思路: _ 。 (3)请用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4)实验讨论:已知蟑螂脑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质化学本质是多肽,则在将蟑螂脑研磨获取蟑螂脑提取物过程中应保证处于_条件下。本实验中的对照类型是_。若蟑螂脑提取物加入阿托品(一种抑制心脏跳动的物质)后做实验,实验结果最可能是_。【答案】 (1). 先往蟑螂腹腔中滴入一滴生理盐水,用心率测定仪测定蟑螂的心率,再往蟑螂腹腔中滴一滴蟑螂脑提取物,用心率测定仪测定蟑螂的心率;用生理

72、盐水清洗标本数次,直至心率恢复正常;往蟑螂腹腔中滴入一滴生理盐水,用心率测定仪测定蟑螂的心率,再往蟑螂腹腔中滴一滴蟑螂心侧体提取物,用心率测定仪测定蟑螂的心率;统计分析数据并取平均值。 (2). (3). 冰浴(或低温) (4). 自身前后对照 (5). 蟑螂心脏心率与加入无阿托品的蟑螂脑提取物相比,心率减慢【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解题思路】(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蟑螂脑和心侧体提取物,因变量是蟑螂心率,无关变量需控制好,所以每次处理的时候都只能滴一滴生理盐水或蟑螂脑和心侧体提取物。因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只有一只经过处理的腹腔打开的蟑螂,所以本实

73、验的对照只能设置自身前后对照,所以在每次滴加蟑螂脑和心侧体提取物之前都需滴加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此外由于本实验中材料的限制,所以在滴加蟑螂脑提取物后需对材料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避免之前的蟑螂脑提取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具体见答案中对实验结果的描述。(4)已知蟑螂脑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质化学本质是多肽,研磨蟑螂脑后该物质可能会被蛋白质酶分解,所以整个提取条件需保持在低温条件下;本实验中的对照类型是自身前后对照;阿托品是一种抑制心脏跳动的物质,所以实验结果最可能是蟑螂心脏心率与加入无阿托品的蟑螂脑提取物相比,心率减慢。【解析】【分析】由实验目的分析,设置对照条件,确定单一变量。由题目信息可知,实

74、验变量为有无蟑螂脑提取物和心侧体提取物,利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测定不施加变量时的心率及施加提取物后心率的变化,对结果进行比对加以分析,进而验证实验结论。【详解】(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蟑螂脑和心侧体提取物,因变量是蟑螂心率,无关变量需控制好,所以每次处理的时候都只能滴一滴生理盐水或蟑螂脑和心侧体提取物。因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只有一只经过处理的腹腔打开的蟑螂,所以本实验的对照只能设置自身前后对照,所以在每次滴加蟑螂脑和心侧体提取物之前都需滴加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此外由于本实验中材料的限制,所以在滴加蟑螂脑提取物后需对材料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避免之前的蟑螂脑提取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根据题目信息,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如下图所示:(4)已知蟑螂脑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质化学本质是多肽,研磨蟑螂脑后该物质可能会被蛋白质酶分解,所以整个提取条件需保持在低温条件下。本实验中的对照类型是自身前后对照。阿托品是一种抑制心脏跳动的物质,所以实验结果最可能是蟑螂心脏心率与加入无阿托品的蟑螂脑提取物相比,心率减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等知识,根据实验目的的分析,确定相应实验原理,合理设置实验变量及实验步骤,进而完成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实验结论,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