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629KB ,
资源ID:83171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17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改革(下)单元检测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改革(下)单元检测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1、第二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答案】D【解析】通过“乱井田”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社会面临着变革的冲击;“百王礼乐散寒烟”指的是旧的体制遭到破坏,战乱不止。D项符合题意。2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 位,卿大夫据封地叛国的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的有3 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周天子已丧失“共主”地位B诸侯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C宗法制度

2、遭到了严重的破坏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答案】C【解析】先秦宗法制下无论周天子还是诸侯的君主地位都是嫡长子来继承,材料中的“弑君、逐君”现象说明宗法制所形成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也就是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C项符合题意。3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 D新兴地主阶级与传统分封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实行变法的吴起、商鞅最终都遭到了残忍的报复,这主要强调了新的利益阶层(新兴地主阶级)与

3、旧的利益阶层(传统分封贵族)之间斗争的激烈。D项符合题意。4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其措施为“废井田、开阡陌”,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A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故B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可直接排除。土地公有化是1953年农业改造后才出现的,故D项错误。5关于下面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强化了自给自足

4、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A B C D【答案】A【解析】重农抑商政策使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对整个封建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故说法不正确,排除含的项,应选A项。6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B【解析】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

5、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选B项。7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 B实行三长制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答案】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多是学习汉族文化的。其中均田制的实行是鲜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具有开创性,故选D项。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四个选项都与迁都洛阳有

6、关,但A、B、C项是直接原因或目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故选D项。9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以来,中原汉族饱受欺凌的事实,B项符合题意。10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

7、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答案】D【解析】材料认为南北朝时期因民族融合而产生的新的生命力挽救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其中“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表明这是指孝文帝改革,D项符合题意。1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 D农业化的过程【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从经济发展角度”,鲜卑族从“畜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表现了农业

8、化的过程,D项符合题意。12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答案】C【解析】北宋官位与职权的分离是“冗官”形成的重要原因,这增加了朝政俸禄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C项符合题意。13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

9、得到保证【答案】A【解析】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在每年青黄不接时以低息借贷给农民。这个利息率要比当时高利贷者的利息率低,遭到高利贷者的反对。王安石推行募役法,即政府根据预算所需费用,按照贫富等级来征收免役钱,这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故选A项。14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答案】A【解析】农田水利法促进了荒地开垦,保证了农业灌溉,符合题干中“耕桑富”“河淤开亿顷”的信息。故选A项。15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

10、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说的“谗佞”指的是()A拥护变法的人 B反对变法的人C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D变法中得益的人【答案】A【解析】司马光是变法的反对派,他所指的“谗佞”,实际上是指拥护变法的人,故选A项。16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大地主最激烈反对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答案】C【解析】青苗法、募役法对地主的利益有一定的触及,但地主主要的财产是田产,而方田均税法是通过丈量土地来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得例外。故选C项。17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中考成法的表述正确的是()“考成”就是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目的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保证新法畅通规定

11、“以钱谷为考成”具体做法是由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考成法”这一概念的理解,都是有关“考成法”的正确表述。18元朝的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 BC D【答案】B【解析】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也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辖,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9民族融合的含义是()A各民族间人民杂居相处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各民族人民相互通婚【答案】

12、B【解析】魏晋南北朝、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历程。20把自己看做是“耿耿于迅飙之中”的“孤焰”,“自知身后必不保”却毫不退缩,反而加快改革步伐,声称“诸公宜及仆在位,做个一了百当”的改革家是()A商鞅 B王安石 C李悝 D张居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著名改革家的了解情况。从题干材料的提示中可知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13、。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分)(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分)(3)材料三认为商鞅遭“车裂”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6分)(4)如何正确看待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4分)【答案】(1)内容: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肯定了其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原因:材料三片面地强调商鞅“天资刻薄”,严刑少恩,认为这是他身受恶名,最后被车裂

14、的根本原因。不同意。原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是一股进步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商鞅遭到奴隶主贵族的残酷杀害,并不是因为刻薄所造成的。(4)商鞅制定严酷法律,严格执法,保证了改革的进行,具有积极作用。但商鞅抑制商业的发展,实行的法律过于严苛,焚烧诗书,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22.( 2018四川广安二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

15、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战国商鞅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87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2分。据白乐天主编中国全史:中国通史等整理(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

16、)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答案】(1)主要原因:粮食价格过低。(2)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3)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原因: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王安石:主张采用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原因: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封建统治。23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5分)改革名称改革者身份改革结果改革者命运商鞅变法左庶长成功遭车裂孝文帝改革皇帝成功继续当皇帝王安石变法

17、宰相失败遭罢官忽必烈改制皇帝成功继续当皇帝张居正改革内阁首辅失败身后毁誉(1)上述改革从措施上来看,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改革的结果却不相同。你认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8分)(2)从改革者的命运上看,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有什么认识?(7分)【答案】(1)因素:中国历史上改革的成败与改革者往往有着较大的联系。一般来说,最高统治者进行的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能运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来突破改革的阻力。大臣领导的变法如果得到最高统治者强有力的支持,变法也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最高统治者在改革和保守势力间来回摇摆,变法就难以成功。(2)认识:改革者的命运往往是相似的。因为只要改革就要触动

18、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这部分人往往是社会的特权阶层。因此,改革必然遭到这一部分人的阻挠和破坏,改革者往往要付出巨大代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张居正柄政后,鉴于一条鞭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有言利害半者”,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主张“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不必强行”,即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他还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一条鞭法比较适合南方地区,“在南方颇便”。随着一条鞭法在局部地区的推广和成功,张居正越来越相信一条鞭法利多弊少,南北皆宜,值得全面推广。尽管张居正在执政期间没有颁布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政令,但由于他的态度明显是支持一条鞭

19、法的,因而各地方官员纷纷推行,到万历二十年左右已推及全国。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材料二一条鞭法以简化赋役征发的项目和手续为基本原则,规定各州县以白银为单位通算每年的正、杂役费用,得出一个“役银”数目,然后“量地计丁”,即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每粮一石征银若干,丁一人征银若干,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条鞭法推及全国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9分)【答案】(1)原因:因地制宜,不强制推行;局部地区的试验和推广成功;张居正对推行一条鞭法的信任和支持。(2)影响:赋税征收手续简便利于防范腐败、保证税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