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质量评价(三)一、选择题(2021龙岩模拟)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A金星B木星C水星D土星2“天问一号”探测器()A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极光的干扰B定轨以后位于地球平流层C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发射起飞后成为自然天体1B2C解析:第1题,据行星分布可知,是火星,是木星,是土星,是天王星。第2题,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海南纬度较低,“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和运行
2、时不会受极光的干扰,A选项错误。“天问一号”探测器为火星探测器,定轨以后不位于地球平流层,B选项错误。“天问一号”探测器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装置,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选项正确。“天问一号”探测器为人造天体,D选项错误。(2022南通模拟)“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于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成功登陆火星,5月19日传回第一张登陆火星照片。下图为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34题。3若同一颗小行星以相同姿态分别撞向火星与地球形成甲、乙两个陨石坑,则()A甲乙,火星的引力大B甲乙,火星表土坚硬C甲乙,火星上大气密度小4与“嫦娥四号”从月球向地球传输首张照片相比,“
3、祝融号”从火星传输照片用时较长的主要原因是()A火地距离远B受太阳活动影响大C火星自转慢D火星上风沙天气多3D4A解析:第3题,同一颗小行星以相同姿态分别撞向火星与地球,由于小行星进入地球或火星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层摩擦导致小行星燃烧变小,但是由于火星上大气密度小,小行星燃烧掉的体积较少,因此火星上形成的陨石坑大于地球上的,D正确。第4题,“嫦娥四号”和“祝融号”都是将照片传回地球,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较远,因此所用的时间较多,A正确。与受太阳活动影响大、火星自转慢、火星上风沙天气多关系不大,B、C、D错误。2021年5月5日晚,宝瓶座流星雨划过天空。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
4、。据此完成56题。5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D冰物质挥发形成6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BCD5C6A解析:第5题,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第6题,根据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可知,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据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土星。(2021盐城模拟)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7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是()A与太
5、阳高度变化一致B与气温变化一致C下午太阳辐射强度大D正午前后达最大值8形成该地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差异的原因是()A前一天太阳高度大B前一天受暖气团控制C后一天受冷气团控制D后一天阴雨云层厚7D8D解析:第7题,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太阳辐射强度还会受到多变的天气等因素影响,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并没有与太阳高度变化一致;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并不完全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一致,气温变化具有滞后性,还会受地形、大气环流等其他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有关,据图可知,与上午、下午时间段无关;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有关,正午前后太阳高度最大,辐射最强,图示显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正午
6、前后达最大值。第8题,相邻两天的太阳高度差异是很小的,不会使该地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差异这么大;单一的冷气团或者暖气团控制天气均为晴朗,不会明显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云量多少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后一天应该为阴雨天气,云层厚可能是使太阳辐射减弱的主要原因。(2022潍坊模拟)2021年9月,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会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下图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9相对于光伏发电
7、,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可以()A提高太阳能的稳定性B减少太阳能能量的分散C实现供电稳定性D改善地区能源结构10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中,定日镜和熔盐的主要作用分别是()A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储能B实现光电的转化储能C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直接发电D实现光电的转化直接发电9C10A解析:第9题,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加热塔内熔盐,需要发电时再利用熔盐发电,可以实现供电的稳定性,C项正确。熔盐塔式光热发电不能提高太阳能的稳定性,但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A项错误;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并不能减少太阳能能量的分散,B项错误;光伏发电和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都能改善地区能源结构,D项
8、错误。第10题,定日镜可以反射太阳光能,并将其集中至中部集热塔,因此定日镜的作用是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熔盐被加热后流入热熔盐罐,需要发电时其可将水加热,产生的蒸汽会驱动汽轮机发电,因此其作用是储能。故选A。地球南北两极地区的极光是指来自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统计发现,极光平均每年出现的频次随纬度而变化,出现频次最大值大约在纬度6570,这一纬度带叫做极光椭圆带,昼夜半球各一部分。下图为多年来观测的夜半球极光椭圆带部分的统计位形图(图中数值分别为时间与纬度)。据此完成1112题。11地球南北两极地区的极光出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
9、空气密度较大B对流运动较弱C磁场作用强烈D昼夜变化较大12与夜半球极光椭圆带相比,昼半球极光椭圆带可能()A分布纬度更高B南北宽度更大C距离极点更远D极光亮度更亮11C12A解析:第11题,地球南北两极地区的地球磁场作用比较强烈,使这些带电高能粒子更容易聚集在两极,并产生极光现象;空气密度、对流运动、昼夜变化对于极光出现频率的影响很小。第12题,根据夜半球极光椭圆带的分布趋势可知,夜半球极光椭圆带分布的纬度更低(或更靠近赤道方向),距离极点更远,南北宽度更大,而昼半球极光椭圆带因受强烈的太阳光干扰,其可见到的极光分布的纬度更高,距离极点更近,而且南北宽度会更小,极光亮度较暗。13从上弦月到满月
10、的变化过程中,宇航员从月球观察蓝色的地球,看到()A地球亮面减少,伴有东升西落现象B地球亮面减少,没有东升西落现象C地球亮面变大,伴有东升西落现象D地球亮面变大,没有东升西落现象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弦月时,日、地、月三者呈90,此时宇航员从月球上观察地球可以看到地球的一半被照亮;满月时,日、地、月三者呈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此时宇航员从月球上观察地球看不到地球被照亮的部分;所以从上弦月到满月的变化过程中,宇航员从月球观察地球,看到的地球亮面不断减少。由于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和其自转周期一致,约为27.3天,月球始终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从月球上看不到地球的东升西落现象,B正确。二、非
11、选择题14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9年春节期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红遍全球,按照电影的故事背景,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 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比邻星,它是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4.22光年),并且和太阳很相似。(1)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电影中地球本想借助木星的引力飞离太阳系,可反而险些与之相撞,请说明原因。(3)如果电影设置情节可行,比邻星系必须满足地球生命延续的哪些外部条件?(4)如果电影设置情节可行,地球进入比邻星系后要维持地球生命的延续还需要考虑什么条件? 解析:第(1)题,结合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描述即可。第(2)题,木星为巨行星,质量大,对地球产生的引力大。第(3)题,地球生命延续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第(4)题,地球进入比邻星系后要维持地球生命的延续,还有考虑自身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等条件。答案:(1)位于可观测宇宙中的银河系中的太阳系,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2)木星质量巨大,引力大。(3)拥有稳定的光照;拥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其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4)使地球有充足的光照;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有足够的液态水;使地球的引力能吸附足够的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