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示例(一)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话剧)李涛时间:蜀后主建兴六年地点:汉中孔明营帐内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桌上置有简陋酒器。营帐门口有四名佩刀武士把守。开幕时,孔明手握羽扇独坐,马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 (脸色铁青)大胆马谡,你失守街亭,折兵数万,该当何罪?你狂妄自大,不听王平劝谏。你枉读兵书,脱离实际,违反军令罪加一等,当以军法处置!来人那马谡 (跪着,头触地)愚臣罪该万死!孔明 (喘着粗气)来人那!推出去!斩首!(王平入帐,跪拜)王平 丞相息怒,依微臣
2、之见,马将军虽然失守街亭,但他为国忠诚,国难当前能挺身而出,可亲可敬。马将军曾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街亭既已失守,不可追也,望丞相赦之死罪,让他戴罪立功吧!孔明 死罪已定,岂得更改!明正军律,以服众人。拿下!(子龙入帐,跪拜)赵云 丞相执法如山,严明军纪,军营上下无不佩服。恳请丞相网开一面,我敢以性命担保马谡决不会再犯此类错误。不以成败论英雄,念其前功,望丞相三思呀!孔明(苦笑)子龙居然也为其请命!退下!赵云 论罪过,马谡有之,子龙、王平、魏延、高翔亦有之。孔明 你等四人已尽汗马之劳,功不可没。而马谡自作聪明马谡 (猛抬头,额头已出血)丞相英明,马谡罪不可赦,我已立军令状,那就斩我全家吧!孔明
3、(猛击桌子)马谡大胆,居然一错再错。街亭失守,你之过也,与妻子儿女无关,我斩杀他们,何理之有?那我不成了天下罪人吗?(蒋琬急切入见,跪拜)蒋琬 臣听说春秋时楚国大将成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败,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在此关键时期,斩杀智谋之臣,难道不可惜吗?何况马谡与丞相感情弥笃。孔明 孙武能制服天下,用法严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不严明执法,怎能成就大业?马谡与我皆兄弟,但感情与军律等同吗?感情与军国大事能相提并论吗?马谡之妻子儿女,我会善待他们的。马谡 (泪流满面)丞相英明,丞相之恩,我将来世相报。孔明 我也有罪呀!不可饶恕的罪啊!我将请求陛下治罪于我,降官三
4、级,以服众人(大哭不已)推出斩首!(众人痛哭流涕)幕下(伴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老师点评】本文是配合“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的范文。文章选取了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一则故事,或者说是借鉴了他人已写就的“折子戏”,在考场上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重新构思了一个独幕剧。这幕剧矛盾极为尖锐围绕一个“斩”字展开了戏剧冲突。人物形象亦很鲜明:孔明“外刚而内柔”,经历着执法与惜才的煎熬,马谡的大丈夫气概认罪伏法,王平、赵云、蒋琬等的忠心与诚意,等等,无不赫然在目。而人物的语言不仅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看剧本的形式:时间、地点、人物介绍、布景及
5、人物的上下场、动作提示等,一应俱全。故而,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看,皆符合剧本的特点,而且紧紧扣合了的话题。考生在时空都有限有考场上能创作出这样了个剧本,真是难能可贵!范文示例(二)擦亮眼睛,听贤人意见王皓(一日,吴王夫差遇见唐玄宗李隆基,说起臣子进谏之事,二人长吁短叹,感慨颇深。)夫 差 李老弟啊,我是糊涂人啊。子胥对我一片忠心,竟被我当成狼心狗肺,倘若当初听了他的话,斩了西施这个祸水,灭掉越国,也不会害人害己,便宜了勾践那小子!唉,子胥,朕不听你的话,无颜面对你及吴国民众啊!李隆基 夫差大哥不要难过,比起你我更愧对我家祖宗和大唐子民。当政前期,我还能唤醒自己的耳朵,虚心听取姚崇他们的话,开创
6、了“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可是后来,我迷恋于杨贵妃,整天听他的逢迎话,再也听不进一句意见啦,可那也只是变着法哄我开心罢了。好好的大唐江山,竟被我因这帮小人的“意见”搞得摇摇欲坠。啊!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坚持自己的看法夫 差 你我同样治国失误,但错因不同:我是因为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你在于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李隆基 可不是吗?但怎样才能做到既善听别人的意见又不信谗言呢?夫 差 我看咱们不如打开历史明君的电脑笔记本吧,看他们有何高见。唐太宗 “亲贤臣,远小人”此诸葛孔明之教导后主也,拭亮你的眼睛,明辨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虚心接受贤士进諫,哈(笑着离去)李隆基:我家祖宗太深奥了,我有些听不明白
7、,让我们看看国外的明智者。 但 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塞纳克:相信一切与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夫差: 各种看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我看出共同点了。那就是如唐太宗说的,先辨别出好坏,在基础上要认真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当然最重要的要明辨是非。喂,你懂了吗?李老弟?李隆基:懂了!我得马上给现代的人们说说去,让他们吸取历史教训!简要点评 文章想象新奇,构思新巧。作者超越现实的时空观念,“寂然凝虑,思接千载”,采用戏剧笔法构思故事,借助古人的对话,辩证地阐述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明辨是非、采纳良言的主张,切合题意。新颖的对话形式与辩正的哲学思考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亲贤臣,远小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信手拈来,体现了作者的阅读视野,又使文章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