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年级历史学科12月份摸底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A. 建立集权制度B. 实现富国强兵C. 完善人才选拔体制D. 打破原有政治秩序2.史记.秦本纪载:“ 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这一举措A.表明秦国确立君主专制 B.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C.得到诸侯国的普遍借鉴 D.
2、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3. 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计帐文书记载,在西魏的均田制下,课税户分为上、中、下三等,调的负担一样,租有所区別、上户一夫一妇纳租四石,下户两石。户内如有丁婢、耕牛,相应增加租调。这反映出西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出发点是A. 调整土地关系B. 缓和社会矛盾C. 方便政府征收租调D. 促进北方各族封建化4.南宋时期,市舶司的主官招引外商或贩货回国,只要税额达到一定标准, 就会得到升高官阶的待遇。这表明南宋政权A.积极完善科举选官制度 B.大力支持国人海外经商C.注意笼络地方行政官员 D.积极开拓财政增收渠道5. 在宋明时期,理学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分支。虽然二者
3、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但它们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他们都A. 强调理的作用B. 赞同知与行合一C. 压制人的欲望D. 服务于现实政治6.晚清时期, 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淫戏“风行上海。对此,地方官府集屡颁禁令,报纸杂志口诛笔伐,都难以遏止。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工商业迅速发展 B.商人阶层追求新时尚C.官府禁令未得到严格推行 D清政府的权威逐步丧失7.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和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变化情况表(五年平均)。中印相对地位变化反映出A. 世界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B. 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C.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放缓D. 中国产业结构出
4、现重大调整8.陈独秀说,五四运动是其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的思想是针对知识分子阶层发出的;此后,即转移注意力到劳动人民身上。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C.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显示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促使陈独秀的思想发生改变9. 1938年4月,郭沫若在为自由中国创刊号题词中强调:“要建设自由的中国,须得每一个中国人牺牲却自己的自由。每一个中国人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解放。”其意在强调A. 中国普通民众对自由的理解不够深入B. 中国的思想解放亟需进一步推进C. 国人应牺牲
5、个人自由以争取民族的自由D. 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以实现自由10.下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阶段时间内容第一阶段19171949“新文学”研究阶段第二阶段19501985“现代文学”研究阶段第三阶段1985“20世纪文学”研究阶段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革命文学”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11. 古代罗马的大多数法学家认为,“但凡让皇帝满意的就有法律效力”。其意是指罗马皇帝A. 对罗马法发展贡献最大B. 是罗马法发展的渊源C. 是罗马法的具体执行者D. 促使罗马法形
6、成体系12.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说:“人们应当预见,(法国) 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这实际上强调了A. 自由主义的作用 B.人文主义的内涵 C.启蒙运动的意义 D.马克思主义的价值13. 1922年,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称无法再容忍任何“退却”。1924年到1925年间,苏联政府出台了若干措施对小业主加以限制,并于1927年提出了旨在限制富农的政策。这些现象反映出新经济政策A. 不符合苏联社会实际B. 在实际推行中出现波折C. 动摇了苏联的社会根基D. 是一种暂时性过渡政策14. 英国卡尔教授说:很少大人物如斯大林那样明显地是他们生存之时
7、间与地点的产物。他的经验不是每个人的人身经验,而是在一次大战里丧失三四百万人命、以后又经四国干涉和三年内战的集体经验。卡尔教授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斯大林模式是俄国历史的合理现象B.斯大林的所有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利益C.斯大林是同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D.斯大林认为维护国家安全是首要责任15. 下图为1938-1967年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工业生产发展趋势示意图(以1958年为100%)。其中代表日本的是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过唐末五代的武人政治,宋太祖不愿再见军队夺取政权的威胁。宋代的政治权力,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
8、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宋代科举取士,儒生基本上是经由竞争,以经典知识与文字表达能力,进入文官系统。宋代名臣,如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两宋(宋郊、宋祁)、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宋代优遇士大夫,胜于前后列朝。据说,宋太祖留下祖训,不得诛戳士大夫。核对历史,宋代党争虽烈,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甚至身陷罗网也属罕见。宋代知识阶层的地位提高,来必只是由于政权对文人儒生的尊崇,其实还在于这一阶层人口众多,形成相当广大的社会基盘。大概由于教育较为普及、知识传布较为方便之故。宋代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也较过去更为重要。读书
9、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非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6分)17.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对孙中山让位的利弊与影响,学术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对革命造成极大危害,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它成为辛亥革命的降弧如果不是终结的标志”。有的认为功过参半,“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所造成的后果,是正确与错误交织,成功与失败并存。”有的则予以全盘肯定,认为让位之举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最后
10、完成”。摘编自严昌洪、马敏二十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评材料中关于孙中山“让位”影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80字左右。)1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乐清农科员南士木回忆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高涨。但随着柳市(地名)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农业逐渐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副业。”朱幼棣、 陈坚发温州大爆发材料二1980年市民章华妹领取我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第10101号)1983年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1984年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1984年温州被
11、批准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1987年全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地方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颁布1988年温州市售价外商投资企业温州莱丽莎皮件有限公司成立温州市政府颁发温州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暂行规定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温州市首次单独再澳门举办出口商品暨经贸合作项目洽谈会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来温考察2003年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2009年温州在乌兹别克投资建设了首个中乌合资工业园区2010年美国联邦巡回法院驳回了美国ITC“337”调查指控中国通领集团侵权的错误裁决温州企业打赢了加入WTO以来“中
12、美知识产权第一案”据第一财经日报相关报道整理根据材料指出温州经济出现的新气象。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19.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1 1950年中国和西欧GDP比较简表人口(百万)GDP(十亿1990年国际元)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9.624.726.811.1450450100059.025.426.610.24504001300100.058.460.034.6600593140072.041.543.228.16006761500103.057.361.844.26007711820381.0133.0228.6160.
13、160012041913437.1261.0241.3902.35523458195059.6304.9239.91396.24394579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整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360字左右。)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次摸底考试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5DBCDD6-10AACCB11-15BCBAAB. 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 (14分)(1)表现: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
14、民间尊重;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4分 )影响:促进需家思想在民间的传播;为理学形成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强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古代中国读书人社会地位较高的传统形成。(4分 )(2) 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重用文人治国;宋太祖的个人因素;农、工、商业较为发达,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育较为普及,知识分子社会基础雄厚;印刷术先进,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6分 )17、 (14分)本题主要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对于孙中山让位问题要运用唯物史观,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辩证分析,合理解释这一事件。在自己得出基于唯物史观的解释之后,再对材料
15、中的一种或多 种观点进行评论。一定要 言出有据,史论结合。示例一论点:不认同孙中山让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观点,而是特殊情况下革命党人采取的一种适当的选择。论述:孙中山内外交困,执政难以为继,而袁世凯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当权成为必然;促使袁电凯通道清帝退位,(临时约法等成果得以保留,革命党人仍参与中央和地方政权;实现了政权的和平嬗递,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结论:孙中山的让位是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完成和转轨。示例二 论点:孙中山让位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论述:它既分化了敌人,又断送了革命成果;既加速了清朝的崩溃,实现了南北统一,又促使民国变质;既赶走了封建皇帝,建立了共和,又为袁世凯夺取政权打开了方便之
16、门。结论:孙中山让位,成功与失败并存。评分说明:( 1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论。( 12分)(3)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分)18、(12分)新气象:个体工商业兴起,市场经济复苏。(4分 )原因:党的正确决策和领导;十-届三中全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的推进;各地区社会生产分工的产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温州人民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智慧;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8分 )19、 (15分)本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提取中外关联的信息,要观察表中最具代表性的数据变化。在表中各项数据中,人均GDP
17、最能体现经济发展的水平。看这一项数据可以发现,1400年之前, 中西持平或中国领先1400年 开始,西欧开始超越中国,1500年差距开始拉大,1820年有了质的差别。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1-20世纪中期中西经济发展经历了中国领先到西方领先的变化过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拟定这个论题:“公元1 20世纪中期中国和西欧经济发展的变化。”拟好论题之后,需要对这- -论题进行阐述,也就是深入地说明解释这一问题。 阐述过程要先充分利用材料,在材料中挖掘有用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充分说明。阐述的内容包括:中国领先的时间与原因,西方领先的时间与原因。在选取最佳阶段划分年份时,要结合其他数据和所学知
18、识进行分析,选1500年更具有代表性。1500年之前中国整体占优势,1500年之后西方开始确立优势。中国占优势时期可以从政治角度分析,中国统一时间较长,中央集权制,西方割据分裂;经济角度是中国小农经济比较发达,西方盛行庄园经济。中国落后原因可以从小农经济牢固,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近代遭到外来侵略,国内混战等角度分析。西方的优势可以从新航路开辟、早起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两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等角度分析。示例论题:公元1 20世纪中期中国和西欧经济发展的变化。阐述: 1500年以前,中国总体占据优势。中国GDP总量多于西欧,人均GDP在多数时间内高于西欧。这是由于中国国家统一的时间较长, 农耕经济发达;西欧国家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盛行庄园经济。1500年以后至20世纪中期,西欧经济开始逐渐超越中国并拉大差距。这是由于中国人口持续增加,小农经济牢固;近代列强的侵略掠夺和国内的频繁战乱。同时期的西欧国家向近代化过渡,对外侵略扩张,进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总之,中国和西欧的经济经历了由中国占据一定优势到西欧逐渐超越的演变历程,这是由双方政治、政策、科技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所导致的。评分说明:(1)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5分)(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