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情境激趣引航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我们享受母爱的滋润,却很少有人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我们的母爱真的不如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崇高,那样伟大吗?请用心感受,用心体验。史铁生以平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母爱,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2 新知识预习探索目标定位1.理解文中塑造
2、的母亲的形象特点。2.理解合欢树所包含的情感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3.把握本文朴实的文风中蕴藏着的深厚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母子深情。4.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基础导练 1.正字音灸()虔诚()侥幸()召()念叨()瞎逛()晃动()扫兴()2辨字形够 qin()全 f()心思f()药 tnhun()()惊 hun()ch()些闲话sh()弄 dn()着眼睛jiqinjiozhodounhunxn呛副敷瘫痪惶扯侍瞪3析词义(1)年轻年青“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可引申为有精神,有活力。“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指人外表、长相不老。辨析:很多老艺人
3、虽然不再_,但他们还是那么有活力,那么_。年青年轻(2)希望期望“希望”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愿望。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期望”指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辨析:考上名牌大学,这是他自己的_,也是全家人对他的_。希望期望4积词语(1)虔诚:_。(2)惊惶:_。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惊慌。资料助读1.走近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成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地位: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
4、之一,是极少数能够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成就: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2相关知识苦难的代言人史铁生“我的经历是十八岁插队,二十岁瘫痪。”史铁生说,曾经有十年他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一场冤案,要为这场冤案翻案他也曾想到过用自杀的方式抗议,但后来悟出这是最无聊的方式,于是只有接受、服从苦难。然而接受之后,“翻案”还是必要的,关键是用何种方式翻案,必须拿出一种态度面对苦难,去思考,从苦难中得到启示。残缺的身体与旺盛的写作形成的鲜明对比,让史铁生在大众眼中成为理解苦难的代言人。他认为苦难不需要制造。它早晚会来到,就像死亡是生命中最
5、可靠的事一样。他表示,自己的作品中有大量与哲学、宗教有关的阐述并非出自刻意,是命运将他置于这个境地,无法深入生活,因此只有选择这种方式创作。问题导学1.文章叙写母亲生前与自己相处的几个片断,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提示:(1)儿子病前:聪明美丽作文写得好,长得最好看童心未泯和儿子比较童年的作文并被儿子“气得够呛”兴趣盎然为自己缝制蓝地白花的裙子生活有情趣喜欢花花草草,把合欢树误认为含羞草,将其带回家中,并悉心“侍弄”聪明美丽、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慈母(2)儿子病后:迅速衰老几年之间,母亲白发丛生奔波劳累全副心思给儿子治病,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找稀奇古怪的药,花很多钱,采用“洗、敷、熏、灸”等多
6、种方法,悉心照顾儿子的身体安慰鼓励坚定信念、坚持治疗、坚强生活鼓励写作多方奔走为儿子借书,顶雨冒雪推着儿子去看电影遗憾离世长眠地下,没能分享到儿子成功的喜悦坚韧执着、艰辛无私、可怜悲苦的慈母2.“我”对合欢树的感情经历了由“忘记”、找借口不看,到老惦记着、主动想去看的变化过程。请找出文中表达情感变化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提示:感情变化文中语句原因“我”忘记合欢树“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失去母亲的难以抑制的悲痛当大伙提及合欢树,“我”却找借口不看“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怕触景生情,担心自己难以承受那无限的伤感和深深的愧疚,因为树还在,人已去,物是人非,
7、提到母亲,伤感、难过顿生“我”老惦记着那棵合欢树,主动想去看那棵合欢树“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此时母亲已去世多年,当年那种感性的悲痛已逐步化为理性的缅怀;此时的“我”在写作上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时想去看看合欢树,是希望能借此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而她却不在人世了;这棵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看到合欢树就仿佛看到了母亲3 新课堂合作探究1.虽然本文以“合欢树”为题,但文中并没有出现对树的正面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提示:作者对合欢树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当年合欢树被母亲视为儿子的化身,如今儿子已经成名,但母亲已
8、驾鹤西去。合欢树上倾注着母爱。作者爱这棵树,因为他深爱母亲。但是他最终还是不愿进小院亲见。他渴望见到合欢树,重温母爱,但母亲已经逝去,睹物更会思人,作者不忍见树,其实是他不忍重温失去母亲的痛苦。作者这样写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矛盾。2怎样理解“悲伤也成享受”?提示:“悲伤”与“享受”似乎是矛盾的,但在一种特定的情形之下又是统一的。从文中,我们可以感知: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对母亲的深情也是刻骨铭心的。只有当“我”离开人群的喧嚣,只有当“我”独自静静地呆着的时候,才能深深地缅怀母亲。因怀念而悲伤,因悲伤而更加怀念。只有在这种悲伤的缅怀的氛围中,才能忆起和母亲在一起的往事,才
9、能真正进入母子精神对话的美好境界:向母亲诉说,向母亲问候,向母亲忏悔,向母亲感恩才能与母亲进行灵魂的交流。这对一个深深地怀念着母亲的儿子来说,怎能不是一种享受呢?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母亲作灵魂的交流而感到幸福和温馨,从而产生一种享受感,所以,悲伤也成享受。3文章行文有什么特色?提示:文章行文简洁,表现力强。文章前面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对“我”10 岁时、20 岁时、30 岁时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突出重点,略去枝节,选择富于包孕性时刻的精彩画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文章写合欢树的部分行文也很简洁。通过“那年”“第二年”“第三年”“又过一年”“再过一年”几个镜头迅速勾勒出合欢树成长“历程”,突出展示了合欢树“变化”之大。4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有何艺术效果?提示:对比手法是本文的重要特色。本文是通过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来表现母爱的。“我”双腿残废之后心情沮丧,对母亲四处奔波的辛苦不仅不予理解,反而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对此,母亲依然坚持奔波,直到那次危险事件发生之后,母亲才对药物治疗“终于绝望”。当发生危险之后,“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却“惊惶了几个月”,差点儿发疯。文章通过这些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母爱的博大、深厚与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