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1在“文革”时期被下放到江西,1975年复出,提出全面整顿思想的伟人是()A叶剑英B华国锋C邓小平D胡耀邦解析:叶剑英“文革”期间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没有下放江西,故A项错误;华国锋“文革”期间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没有下放江西,故B项错误;邓小平“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江西,1975年代替周恩来主持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故C项正确;胡耀邦在1975年没有提出全面整顿,故D项错误。答案:C2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中
2、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该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选B项;政治路线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A项不正确;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答案:B3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十二大C中国共产党十四大D中国共产党十五大解析:史料中“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体制”是关键主题语,这是对中国共产
3、党十四大内容的描述,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B深化了体制改革C冲破了“个人崇拜”D促进了思想大解放解析:材料强调共同点,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体制改革,A、B两项仅涉及“南方谈话”,故A、B两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与“南方谈话”无关,故C项错误;1978年的大讨论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促进了思想大解放,故D项正确。答案:D5“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述出自()A孙中山民报发刊词B毛泽东论十大关系C邓小平“南方谈话”D列宁四月提纲解析:本题是通过材料的内容来判断出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内容反映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答案:C6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首期封面人物。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善了世界1/4人口的生活状况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ABCD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1986年”。“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可以排除,
5、故选A项。答案:A7“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析: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之一,随后中国共产党十四大规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A项是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的说法;C项是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说法;D项是2000年提出的。答案:B8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是在
6、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内容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解析:A项是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B项是在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D项是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答案:C9“邓小平理论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下列相关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相符的是()A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B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C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D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述的核心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D项。答案:D102016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受暴雨袭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对加强洪涝和地质灾害预警防范、应对处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群众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着力加强防灾抗灾工作。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项与此相符。答案:C11习近平在
8、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做法不包括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不断促进人民共同富裕D坚持按需分配的原则解析: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要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但目前还不能做到按需分配,因此不能坚持按需分配的原则,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建
9、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3近代中国自衰败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就必须大力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但在大力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二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
10、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三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邓小平文选(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为“振兴中华”,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提出了哪些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3)据材料三,指出“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
11、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答案:(1)恢复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学习西方。理论:三民主义;实践: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贡献: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含义:国强民富。 措施:改革开放。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民族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4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
12、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十月革命后“与时俱进”的举措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
13、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3)材料三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属于哪一重大理论成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要根据“十月革命后与时俱进”这一关键要求,先列举措施,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第(2)问要根据“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关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具体事例。第(3)问根据材料三回答理论成果;对认识的回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联系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实践活动概括得出。答案:(1)措施:吸收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或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或实行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新三民主义(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新的内涵);创办黄埔军校。影响: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或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或北伐战争胜利进军)。(2)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成果: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