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87.50KB ,
资源ID:83104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10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东阳中学2019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所以忍耐着苟活下来,陷身于污秽(hu)的监狱中而不死去,是因为我遗憾内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平庸地死了,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彰名于后世。B.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x)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C. 充满宇宙情怀和人生智慧的文章,蕴藉(j)着思想的美,运用思辩,探讨问题,让我们的心灵迎接伟大的思想,攀登思想的高峰,提高精神的境界。D. 在文明和野蛮的残酷较量中,

2、他尤感文明的无力和孱弱,而野蛮又是多么的凶残与卑劣,特别是那些自甘堕落、为虎作伥(chng)的阴暗“动物”们的所作所为!【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彰名”改成“彰明”;B项,阴谋

3、密计阴谋秘计;C项,蕴藉(j)ji,思辩思辨。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无论如何,总该是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我在十八日早晨,甲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乙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接着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

4、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丙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桀骜锋利B. 不惮C. 接着D. 虐杀3. 文段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答案】2. C 3. B【解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桀骜锋利:形容人不受拘束,放荡散漫,性情倔强。结合“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分析可知,使用正确。B项,不惮:不害怕。结合“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分析可知,使用正确。C项,接着:连

5、着(上面的话);紧跟着(前面的动作)。上下段是转折关系,应是“然而”。D项,虐杀:指用残酷的手段杀害人。结合“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分析,使用正确。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6、。B项,反问句句末应是问号,把感叹号改为问号。故选B。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逆顺,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B.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不仅于死者毫不相干,并且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C. 近两年,也许是因为教育思维转型的缘故,老师们大胆创新,使不少“奇葩”的试卷走红于网络。D. 2月17日,流浪地球在北美票房排行榜上成绩已达382万美元,成为近5年来北美票房排行榜上排名榜首,同时打破了近年来国产电影的海外排片纪录。【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7、: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不合逻辑,“不仅并且”应改为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的缘故”;D项,成分残缺,在“榜首”后加“的国产电影”。故选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

8、,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襟三江而带五湖B. 倡优所蓄C. 浴乎沂,风乎舞雩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不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

9、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A项,名词的意动,以为衣襟,以为衣带。B项,名作状,像对待倡人一样。C项,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吹风。D项,名词作动词,向南飞。故选B。6.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B. 腹犹果然C. 穷且益坚D. 故述往事,思来者【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项,

10、“衣裳”,古义:衣上服,裳下服;今义:衣服。B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事实与所料相符。C项,“穷”,古意:不得志,不得意,处境艰难、窘迫;今义:贫穷、贫困。D项,“往事”,过去的事。故选D。7.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奚以知其然也B. 自令放为C. 尚德哉若人D.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

11、“于有丧者之侧”,状语后置句;A项,“奚以”,宾语前置句;B项,“自令”,宾语前置句;C项,“尚德哉若人”,主谓倒装;D项,“于上路”“于崇阿”,状语后置句。故选D。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据调查,随着“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近日,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热议。从就业上看,“95后”有着更多不同于前辈的个性。有的“95后”约了面试时间,却“放鸽子”,有的不愿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时间长的流水线工作,有的刚工作两天就“闪辞”。这让用人单位叫苦不堪。这份报告给出的一组数据更加直观:“70后”的第一份

12、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到”90后”骤降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辞职。(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90个字。【答案】(1)“95后”平均七个月就离职,用人单位叫苦不堪。(2)“95后”平均七个月就离职,一方面反映了就业机制的灵活与自由,另一方面说明企业要以人为本,增强自身吸引力。同时,学校要做好职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任劳任怨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段的压缩、概括及评述的能力。压缩语段,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

13、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结合材料内容“随着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这让用人单位叫苦不堪”分析,陈述的核心事件是“95后”平均七个月就离职,让用人单位叫苦不堪。评述此事,要一分为二来看,切忌偏颇,可从社会、企业及个人三个层面来剖析,作合理恰当的评述。如“95后”平均七个月就离职,反映了就业机制的灵活,也反映了“95后”群体的就业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吃苦精神的教育等。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愚昧的权利田松在科学传播理论中有一个“欠缺模型”,大意是说,公众对某项科学活动不支持是因为公众对相关

14、知识缺乏了解;一旦公众了解了专业细节,熟悉了这门科学及其技术的运作过程,就会相信专家的判断。这种科普活动叫做“公众理解科学”其实少了一个“让”字。“挺转”科学家也有这个想法,在他们看来,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的恐慌,那就是愚昧!所以需要由他们来科普,来启蒙。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刘华杰教授最早发现了这一点,并指出,“公众理解科学”的立场是科学共同体,目标受益者首先是科学共同体,而非公众。不过,遗憾的是,“欠缺模型”本身是有欠缺的,科学家让公众理解了科学之后,公众并没有顺应他们的用意。德国科学传播学者汉斯皮特斯研究公众对相关科学细

15、节的了解程度与支持程度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了某种U型关系即最强烈支持的与最强烈反对的,都是对科学细节了解最多的。在转基因的论辩中也是这样,“反转”人士并非如“挺转”人士所贬斥的那样都是科盲,其中有些甚至是生物学家。还有些人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并不认为转基因科学有多么难懂,多么了不起,常常在专业细节层面上与“挺转”方辩论。从科学细节的层面上加以反驳,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求每一位“反转”人士都掌握科学细节,一来不可能,二来不必要。在转基因问题上,普通公众不需要了解科学细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转基因。那就是,坚持我们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这个权利与我的性别、信仰、考试成绩,都没有关系。你要把

16、愚昧的大帽子压给我,那我就戴上!科学知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科学共同体生产出来的。我在警惕科学家中论证,科学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然后才是知识共同体,从来不是道德共同体。作为利益共同体,科学家倾向于生产对其有利的科学知识,也容易忽略、隐瞒甚至篡改对其不利的知识。由于信息不对等,如果科学家要用他生产的知识来愚弄公众,公众常常是难以分辨,难以反驳的。所以江晓原教授说,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转”方设下的一个陷阱,一个误区。愚昧的权利是权利的底线,如果不能坚持愚昧的权利,就会出现一种滑稽而可怕的景象: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才有权利,或者,权利与知识成正比,要拥有权利,就必须学习

17、知识;也要承认,专业人士有最高的权利。如果不敢坚持愚昧的权利,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学习接受科普,才会有一点权利。事实上,这已经剥夺了部分人的权利。愚昧与文明,是一对意识形态概念。愚昧与否,要看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用何种理论去衡量。科学只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解释世界的一种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唯一的方案。(选自读书2015年第5期,有删改)9. 下列关于“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科普是导致“欠缺模型”本身有欠缺的根本原因。B. 科普“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科学“利益共同体”。C. 科学家在科普时总是会

18、隐藏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D. 科学家与民众在科学信息方面不对等是科普可以“有立场不中性”的客观前提。10.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所谓愚昧,就是基于对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的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B. 汉斯皮斯特的研究表明,公众对科学了解得越多,他们的反对却可能会越强烈。C. “反转”人士都认为转基因科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常常在细节上与对方辩论。D. 我们没有必要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否则就掉入了“挺转”派的论辩陷阱。11. 简述作者坚持“愚昧的权利”的理由。【答案】9. D 10. B 11. 这样才能坚持公民最基本权利(即不应该因为科学知识不

19、对等而丧失权利的公平);愚昧和文明的判定不一定准确(即文明眼中的愚昧不一定真是“愚昧”);坚持“愚昧的权利”才可能保证认知世界的方法不只有科学一种。【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A.综合第1、2段内容,“欠缺模型”有欠缺的根本原因是科学家们对公众反对科学活动原因的判断出现问题,选项与“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没有直接关联。B.因果颠倒,应该是先有“利益共同体”,才有“有立场不中性”。C.原文是“科学家倾向于生产对其有利的科学知识,也容易忽略、隐瞒甚至篡改对其不利的知识”,“总是”言过其实。D.正确,从“由于信息不对等,如果科学家要用他生产的知识来愚弄公众”等句中可以推断,即科学家可以“

20、有立场不中性”的前提是他们比民众懂得多。【10题详解】试题分析:A.“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是愚昧,但愚昧不止是“恐慌”。B.从原句“最强烈支持的与最强烈反对的都是对科学细节了解最多的”可知。C.原句是“还有些人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并不认为转基因科学有多么难懂,多么了不起”,可见有这种观点的只是“有些人”而不是“都”。D.文中没有提及有没有必要,只是说“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转方设下的一个陷阱”,是就辩论而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石狮子胡炎一千年前,那个黑脸膛的石匠,在灼烈的阳光下雕刻着面前的巨石。后来,这块巨石变成了一头威严的石狮子,那个石匠反剪着双手,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21、,打满水泡的嘴里咳出一团污血,倒在了石狮子的脚下。当然,历史没有记下那个石匠的姓名。一千年后,我站在石狮子的面前,遥想着石匠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和那张黑脸膛上纷飞的汗珠,试图还原岁月深处的现场。盛夏七月,毒日头正在我的头顶疯狂燃烧,所以我想当然地为石匠设置了一个燥热的季节。这里埋葬着一个古代的将军。石狮子为他镇守着另一个世界。我在史志和碑文里早已领略了将军生前剽悍勇猛的风采。此时,他就躺在石狮子后面那个巨大的墓冢下,让人感到他似乎依然活着,只是改变了肉体的形式,因为他的威名和这一派令人肃穆仰视的庄严从来都不曾消失,无论在文字里还是在人们的传说中。消失的,只有那个平凡的石匠。我坐在石狮子前方的石阶

22、旁,那里正好有一棵树,投下了有限的阴凉。我承认,我像石匠一样平凡,甚至可以说,我连石匠也不如,简直可以称得上平庸。我想我用不了一千年,也许几十年后我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了无痕迹。没有人会为我雕刻一头石狮子,我当然更不可能躺在那个雄伟的墓冢下,身穿驰骋疆场的铠甲,受万世瞻仰。就此而言,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因为屹立千年的石狮子告诉我,那一定是个杰出的石刻艺术家,尽管他在浩瀚的历史中同样微渺如蚁。日光也许穿越了千年,保持着同当年一样的温度。我看着石狮子,仿佛听到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石屑在石匠粗糙的手下像岁月一样飞扬、沉落,终化于寂灭。石匠是一个沉默的人,我想,因为凿斧是他唯一的语言。他

23、的眼睛很大,但却经常眯起来,从不同角度观察着石头的造型、布局与线条。他双手的虎口由于不间断的摩擦和冲击而迸开了一道道血口,但他感觉不到疼痛。那些血珠和他的汗水一起融入了面前的巨石,而让那块沉默的石头获得了灵性。石匠就这样凿着寂寥而漫长的时光,生命在幽微的刻痕里变得瘦削、单薄而憔悴。他想象着石狮子的样子,而完全忘掉了自己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那个石匠,让一块在地壳里沉睡亿万年的石头有了生命,而他却把自己凿成了一块人形的石头。在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前,他可能是一个享誉民间的匠人,雕刻过不计其数的石兽、石碑,甚至包括石碾这样的农具和石臼之类普通的家用器皿。在那个时候,他或许像寻常百姓一样一面雕

24、刻一面抽着旱烟、拉着闲话,考虑着是否把这个吃苦受累的手艺传给子孙,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只用这个手艺换得衣食,在雇主的家里饮着自酿的烈酒,直到乾坤倒悬,酩酊大醉但是某一天,他接到官府的指令,要为战死沙场的将军雕刻一头石狮子。石匠离开家的时候,回头久久地望着他的妻儿。他没说一句话,似乎预感到这将是一次永久的诀别。在这里,我猜测石匠当时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因为这个任务非同寻常,倘若失手必然性命难保。但我更愿意相信,石匠当时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满怀着对将军的敬仰,他要为这个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的将军做点什么,那就是用一头骁勇无敌的石狮子镇守将军的仙府,让他的敌人和跃跃欲试的盗墓贼望而生畏。他要为这头石狮

25、子献出毕生所学,用他的血和生命滋养艺术和精神,为石狮子安放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一千年后,石狮子高踞于我的面前,佐证着我的猜测。不仅如此,它随时准备冲跃的姿态还告诉我,石匠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也许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石狮子,他平凡的生命和非凡的灵魂最终和一方巨石融为一体。我站起来,走到石狮子跟前,抚摩着它滚烫的身躯。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40度,那是灵魂的体温,比日光更加炽烈。它看着我,穿过千年的风雨说: “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 我点点头:“我懂。”石狮子微笑了,它微笑的样子竟然如此亲切,就像一个脸膛黝黑的石匠,在阳光中绽开的密密麻麻的皱纹。一千年前他忘记了微笑,而在一千年后,他微笑着递给

26、我一只凿斧和一把雕刀。我犹豫了一下,接过来。在我远离石狮子的时候,一方伟岸的巨岩从我生命的地壳里站起,对我说:“来吧,我一直在等你。” (原载大观东京文学)12. 理解文中加点句子的含义。(1)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2)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13. 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我站起来我懂”)。14. 概括第8段文字的内容,并简析此段在文中的作用。15. 结合末段,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答案】12. (1)我羡慕平凡的石匠借助石狮子使自己的生命有了价值。(或:我希望自己平凡的生命能够陪伴一位崇敬的英雄而永存。意思相近即可。)(2)我不清楚石匠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投注到了一块石头中是

27、否可悲(值得)。 13. 运用想象,虚拟了一场富有意味的对话,从侧面表现出石匠为石狮子安放了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借由石狮子实现了人生价值。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我”与石狮子以及“他(石匠)”的心灵沟通和精神交流表现了“我”的感悟。(或:表现了石狮子与石匠对我的精神影响)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石狮子对石匠的价值的肯定;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石狮子的温度与日光的比较,突出表现石狮子灵魂的热度。 14. 概括:猜想石匠先前“享誉民间”的日常生活。作用:交代他的手艺高超,为下文他创作伟大作品埋下伏笔(作铺垫)与下文他的人生转折形成对比,更突出表现一位民间匠人接受任务之后,由崇敬将军而引发的责任感和使命

28、感,并由此提升了人生价值。 15. 通过我在石狮子面前的感悟思考,表达了我重新塑造(雕刻)自己,提升人生价值的愿望。表达对石匠献身创作、超越平凡崇敬之情。石狮子的经历象征着平凡的生命可以通过雕琢提升获得非凡的灵魂和价值。【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从而确定关键词。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第四既要答出表层意思,又要答出深层意思。本题(1)中的关键词有“名不见经传”“理由”。“名不见经传”意思是“平凡”

29、。石匠被羡慕“理由”是他雕刻了一头石狮子而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或平凡石匠通过石狮子得以陪伴一位令人崇敬的英雄而永存。(2)中关键词是“这”,根据后文“那个石匠,让一块在地壳里沉睡亿万年的石头有了生命,而他却把自己凿成了一块人形的石头”可知“这”是指“石匠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投注到了一块石头中”。【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判断句子用到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含义理解这样写的好处。答题步骤是点出术语,分析运用,紧扣文章主旨或感情。手法注意大小的问题。本题“我”与石狮子的对话是想象,“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40度,那是灵魂的体温”“ 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

30、石头”,侧面表现石匠为石狮子注入血性和灵魂,从而让自己的价值得以提升。通过“站” “走”等动作描写以及“我”与石狮子的对话描写,表现“我”与石狮子(或石匠)的灵魂交流,心灵对话,表现“我”的感悟。石狮子说话是运用拟人手法,“ 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表现石狮子对石匠的肯定。“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40度,那是灵魂的体温,比日光更加炽烈”运用对比手法,表现石狮子灵魂的热度。【14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段落内容及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段落作用。解答此类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摘取段落中的中心句;另一种,用自己的语言对全段内容进行概括。和概括段落大意一样,层次大意的归纳必须提纲挈领、简洁明了,力求能

31、涵盖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归纳层次大意,可以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并联系全文中心或作者思路来提炼。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概括内容:据“在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前,他可能是一个享誉民间的匠人”“他或许像寻常百姓一样一面雕刻一面抽着旱烟、拉着闲话,考虑着”,想象石匠先前“享誉民间”的日常生活。作用:从内容(交代他的手艺高超),结构(为下文他创作伟大作品埋下伏笔),手法、主旨(与下文他的人生转折形成对比,更突出表现一位民间匠人接受任务之后,由崇敬将军而引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由此提升了人生价值)几个角度来答。【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

32、品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品味抒情、议论的语句,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本题适合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本题末段共有三个形象,“我”“石匠”“石狮子”。据“一方伟岸的巨岩从我生命的地壳里站起,对我说:来吧,我一直在等你。”可知“表达了我重新塑造(雕刻)自己,提升人生价值的愿望”。据“他也许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石狮子,他平凡的生命和非凡的灵魂最终和一方巨石融为一体”可知,“表达对石匠献身创作、超越平凡的崇敬之情”。据“为石狮子安放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

33、”可知,“石狮子的经历象征着平凡的生命可以通过雕琢提升获得非凡的灵魂和价值”。【点睛】怎样才能比较有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进行深入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这些都是我们打开文章主旨这扇牌的钥匙。一般文章

34、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二、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示季子懋修书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

35、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

36、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

37、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选自张文忠公全集)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矜己而自足 矜:夸耀B. 所以贻则于后人者 则:家规C. 平生苦志励行 苦:为所苦D.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 惩:惩戒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所谓之楚而北行 夫人之相与B. 乃才可为而不为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C. 吾家以诗书发迹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D. 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

38、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 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C. 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 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今 汝 之 才 未 能 胜 余 乃 不 俯 寻 吾 之 所 得 而 蹈 吾 之 所 失岂 不 谬 哉!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答案】16. C 17. C 18. D 19. 今汝之才/未能胜

39、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20. 所以,暂且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周旋地活下去,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苦”,结合“吾家以诗书发迹”“志励行”等分析,“为所苦”错误。应该译为磨练。句意:我一身艰苦学习。故选C。【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40、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动词,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竟然;连词,就。C项,介词,凭借。D项,表推测,大概;代词,他的。故选C。【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自小就自狂自大”错误。结合“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分析,然而自从

41、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可见不是“自小”。故选D。【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乃”,连词,表转折;“而”,连词;抓住“所得”“所失”;结合“才”“胜”等词语分析,结合句意内容断句。句意:而今你的才能,恐怕不会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42、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故”,连词,所以;“且”,暂且;“俗”,世俗;“时”,时势;“俯仰”,泛指随便应付,周旋;“以”,连词,表目的,来;“通”,抒发;“其”,代词,自己的;“狂惑”,狂妄昏惑,内心的郁结。(2)“诚”,实在、确实;“望”,希望;“切”,殷切;“意”,料想;“妄自菲薄”,本意是自暴自弃,后来也引申为过分看轻自己;“而”,连词,表因果;“为”,动词,作为、做。【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

43、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你小时侯聪慧,才质异于常人,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

44、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动颜祝贺,对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最先及第)。”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很懵懂

45、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定然是你好高骛远,想广涉猎而使得自己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还想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然而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才质异于常人,科举及第也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放弃的学业,学习不分昼夜,发奋努

46、力,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 而今你的才能,恐怕不会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身艰苦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以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但是你要好好的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作为,

47、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教导你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江上早秋【明】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注】此诗作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袁凯时年四十岁。朱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21. 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悲”的具体内容22. 全诗是怎样一步步表达“悲”

48、的情感的?试作赏析。【答案】21. 身世之悲、失职之悲、战乱之悲 22. 先写植物之景,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身世之悲。再借写鸟类,暗示自己不与谋利小人同流合污,以至像江鹳一样耿介坎坷、孤苦无依之悲。最后总括秋色、战乱,又借用宋玉的典故,写出自己对于时局、仕途、岁月的无奈之悲,收束全诗。【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悲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诗歌的内容来分析为何而“悲”。诗歌标题“江上早秋”交代处境飘零在外,交代季节早秋,这里已经有了“悲”,即飘

49、零之悲;从诗歌内容来看,首联写景,颔联由景到人,“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流露出身世飘零穷途落魄之苦,尾联“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由“干戈”而想到战乱,流露出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由“头白”和注释“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可知,还有功业无成光阴蹉跎之叹。【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全诗是怎样一步步表达悲的情感的”,然后到诗中找到“悲”一字眼,再分析“悲”之前的内容,看这些内容与“悲”之间的关联。从诗中来看,尾句中说“头白犹多宋玉悲”,由此可知,考生要分析前面几联的内容,

50、看这些内容如何体现“悲”。如首联“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这是写景,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参差不齐的菱花和菱叶,萧条而凌乱,让人触景生情,由此而引出颔联“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由景及人,抒发身世之悲;颈联“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是写鸟类,写了“野凫”“江鹳”,以“独归迟”的“江鹳”来暗喻自己,体现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悲;尾联“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由眼前的萧萧秋景想到战祸连年,流露出对个人生活不安定的叹惋,同时使用宋玉的典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

51、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

52、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材料二: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23. 材料一中孔子反复强调“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体现了孔子的_精神。24.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义愤填膺;周武王弑纣,孟子却说是“诛一夫”。孔孟的看法矛盾吗?请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23. 知其不可而为之 24. 不矛盾。孔子旨在维护周礼,强调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制度。陈成子杀国君,是周礼所不允许的,所以孔子坚决请求出兵讨伐乱臣贼子。孟子主张“民为贵

53、,君为轻”,商纣王败坏仁义,周武王诛杀独夫,是替天行道。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解析】【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理解某一个句子时,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而要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语言环境中,从其与前后语句的联系推断句子的意思,推敲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只有把握住全文,才不会理解错句子的意思。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的有效阅读区间。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明确区域内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提供了什么信息。孔子反复强调“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孔子明知自己去报告不会有结果,但仍去报告鲁国国君和三个执掌

54、实权的人,“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了他对周礼的执着。点睛: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理解语句的意思。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本题,需要联系材料的意思,分析概括体现孔子的精神。【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陈成子弑简公,孔子义愤填膺;周武王弑纣,孟子却说是诛一夫。孔孟的看法矛盾吗?请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解读时,需要明确观点,可抓

55、住两人所处的时代及社会背景,以及两人各自的主要思想,知人论世。孔子尊崇周礼,孔子依据周礼中的君臣等级制度,所以,陈成子弑简公,孔子义愤填膺,请求出兵讨伐他;孟子强调民本思想,结合“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分析可知,孟子说是诛一夫,依据君王的德行是否符合仁义。【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国君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

56、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材料二: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回答道:“在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3小题)(1)吾闻之,_,新浴者必振衣;_,受物之汶汶者乎?(2)真的猛士,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_?(3)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4)_,_;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5)曾子曰:“_,任重而道远。

57、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答案】 (1). 新沐者必弹冠 (2). 安能以身之察察 (3). 敢于直面惨淡人生 (4).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5).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6). 辩乎荣辱之境 (7). 物华天宝 (8). 龙光射牛斗之墟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10). 仁以为己任【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察”“惨”“誉”“辩”“墟”“弘”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58、。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作为超过800年历史的古建筑,在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哥特式尖顶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坏而感到痛惜。法国费加罗报说,这场大火“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叹息,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当全世界都在为巴黎圣母院惋惜时,也出现了一种不一样的声音。有网友表示,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让他们联想到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还有部分网友说巴黎圣母院的焚毁是“因果报应”。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

59、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巴黎圣母院大火反思:莫让文明染上仇恨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标志性的塔尖烧塌,美丽的玫瑰花窗损毁作为超过800年历史的古建筑,在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哥特式尖顶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坏而感到痛惜。法国总统马克龙现场坐镇指挥,并在推特上感叹,“眼睁睁看着我们的一部分在燃烧”。法国费加罗报说,这场大火“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叹息,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中国网友也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巴黎圣母院的花窗图片,怀念这一消逝的伟大奇迹。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

60、争论。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焚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字眼层出不穷。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焚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抢掠焚烧是野蛮战争的结果,是历史的伤痕,而巴

61、黎圣母院火灾事故是和平时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遗憾。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面对文明与智慧的消逝,我们不能抱有仇恨。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不是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拍手叫好,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雨果曾经痛斥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洗劫圆明园,今天,我们却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在发泄仇恨,并名曰“铭记历史”。一百多年过去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他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

62、载文化艺术的圣地,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教育是让我们铭记历史,在人类无止境的纷争中寻找和平,教给我们要记住过往避免重蹈覆辙,而不是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痛斥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

63、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珍贵的世界遗产毁于一旦让不少网友惋惜感慨。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所有这些文化,历史和艺术,所有美的失去,都是全人类的损失。有些网友有比较狭隘的认识,在国内网络上不少人出现“同态复仇”心理,甚至有人幸灾乐祸,认为“天道好轮回”。建筑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大火万万不可烧毁网友的理性。呼吁人们“记住耻辱,放下仇恨”,因为某些历史情结将仇恨发泄在无辜上是狭隘的,更是可怜和可悲的。要以和合世界、天下一家的胸怀感同身受,让人类真正成为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参考立意:要有大局观念;珍视世

64、界文化遗产;理性爱国;勿忘国耻,但不可丧失理性等。行文结构:确定标题“国耻不能忘却,但不应该落井下石”。可以结合材料内容“有网友表示,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让他们联想到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还有人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幸灾乐祸”分析,引出事实上这两件事没有什么可比性,并分析原因。然后写那些拿因果报应来说事的人,其实不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最后可以写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爱国没有错,但请保持理智等。【素材】建筑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大火万万不可烧毁网友的理性。“同态复仇”本质上是一种野蛮的、非理性的、非现代的社会思维方式和行为理念。巴黎圣母院最早于11

65、63年开工,1345年竣工,虽历经多次修缮,但其已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建筑与雕刻艺术、室内珍宝以及无数劳动智慧的凝结都是属于人类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已然逾越了民族、文化、国别的边界,对于全世界的人民都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巴黎圣母院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难以磨灭的,它不仅属于法国,更属于全世界。诚然,勿忘国耻是每个国人的必修课程,然而面对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切不可丧失了理性,随波逐流催动恶性的群体极化。如若抱着“同态复仇”的心理“观赏”巴黎圣母院之上的熊熊烈火,我们又与当年历史的罪人有何差异呢?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整个法国“染血”,很多人的内心也仿佛“蒙灰”。随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开放、包容

66、,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细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更多的知识和体验,萌生出对他者文明的共情。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我们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文明的陨落,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文明程度。所以,理解一部分人的痛心,允许一部分人的无感,但请别不合时宜地“叫好”。历史不容忘却,但绝不是延续仇恨。火烧圆明园确实是英国人法国人的祖先造的孽,但文化和文明本身是无辜的。该背负骂名的是当时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并非现在的法国人,更不是无辜的文明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都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我们都应该珍视并为之祈祷。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如今被

67、烧毁,乃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