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全集与补集一、 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主要研究全集补集概念及初步运用,并在此过程中渗透类比、猜想等方法,树立数形结合意识和集合意识.本节课是集合的最后一节,是本章知识、方法的汇总和升华.补集既是集合运算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又为学习逻辑用语、不等式证明、概率求解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全集的必要性,理解集合的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补集(2).能够应用Venn图和数轴表述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概念,性质,规律的探究,不断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培养数形结合能力,掌握归纳类比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2)在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学习难点:对补集的概念的理解教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新知初探的问题活动:学生回答导学案问题设计意图:理解了全集,补集概念,Venn图 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读作:“A在
3、U中的补集”,即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讨论:集合A与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Venn图分析 2、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小试身手环节,然后由一名学生回答3、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导学案例1,并展示,教师总结4、例题讲解:例3 试用集合A,B的交集、并集、补集分别表示图2中,四个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活动:让学生明确全集U中的元素,回顾补集的定义解:部分:AB;部分:A(UB);部分:B(UA);部分:U(AB)或(UB)(UA)点评:常见结论:U(AB)(UA)(UB);U(AB)(UA)(UB).5、学生完成导学案例2及活学活用,小组交流得出结论6、例4 设全集为R,Ax|x5
4、,Bx|x3求:(1)AB; (2)AB;(3)RA,RB; (4)(RA)(RB);(5)(RA)(RB); (6)R(AB);(7)R(AB)并指出其中相等的集合活动:学生思考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如果发现学生没有思路,那么提示学生用数轴来解决解:(1)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和B如图3(1) (1) (2)图3ABx|x5x|x3x|3x5;(2)ABx|x5x|x3R;(3)在数轴上表示集合RA和RB如图3(2)RAx|x5,RBx|x3;(4)(RA)(RB)x|x5x|x3;(5)(RA)(RB)x|x5x|x3x|x3,或x5;(6)R(AB)x|x3,或x5;(7)R(AB).其中相等的集合是R(AB)(RA)(RB);R(AB)(RA)(RB).为帮助学生建立图示语言与符号语言的对应关系,以提高Venn图中的补集含义和表示的理解,把教材中静态的、平面的图形用动画形式展示。 四、课堂小结(1)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2)能借助数轴或Venn图根据不同的全集求已知集合的补集,五、当堂检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P15 A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