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25.50KB ,
资源ID:83064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064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

1、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2下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 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3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

2、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4、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5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常常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还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见()A宋代因为积贫积弱而逐渐衰亡 B宋代相权有其传统客观的地位C中国传统政治是帝王专制独裁 D宋代重文轻武提升了文臣地位6北京故宫太和殿旁有一处不起眼的“偏房”,它曾是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

3、治生活的权力中心。这个“偏房”的出现说明()A君主专制高度加强 B相权被大大削弱C内阁掌握了票拟权 D皇权被宦官架空7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8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前322年,雅典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惩罚。这表明(

4、)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C直接民主保护了雅典大多数人的利益 D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9、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D.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0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具有平民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

5、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特点()A三权分立 B共和主义 C君民共主 D中庸折中11、1760年乔治三世继任英国国王,为了控制内阁,他不停地撤换首相。大臣们由此认识到:首相得不到国王的充分信任很难立足。然而,当时的另一种情况是: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支持,也很难立足。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B.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C.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D.议会主权仍有待确立12、据台媒报道,在奥巴马总统宣布要越过国会,在新的一年以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限制枪支暴力后,可公开持枪的德州立即反呛。在艾伯特挑战奥巴马限枪举措的推特贴文上,上方是象征德州独星旗的一颗五角星,中间是加农炮的炮管,下方是“有胆就来收大炮”的

6、醒目词语。地方州长敢如此“藐视”美国总统,与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A.共和制 B.总统制 C.联邦制 D.内阁制13、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35天,创下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最长“停摆”纪录。这一事件表明A.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B.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C.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 D.三权分立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14、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都经历了一番博弈和让步而获通过。其立法过程共同说明了A.制衡达成稳定B.民主需要理性妥协C.程序公正至上D.立法工作很不彻底15、下表是中华民国

7、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16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标志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D说明民主革命的基础广泛17、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

8、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主流 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C.当时人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18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

9、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19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其条件的实质是()A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 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 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20、1950年初,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从长远和整体看,必须要民主党派,民主党派是联系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这表明当时我国A.社会主义的框架已基本确立 B.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威胁C.确立了全国人大的组织原则

10、D.新民主主义政权具有包容性21、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政治权利状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A.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 B.中国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C.公民权益得到法律保证 D.国家法制建设步伐加快22、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A.遭到了普遍反对 B.忽视了道德教化C最终必然会失败 D.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23、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

11、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减少阻力,继续推行封建化改革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4、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 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5、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

12、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26、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7、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

13、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 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28、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29、下表是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史实是,南宋官员科举出身荫补出身其他共计尚书左选925138086239

14、1尚书右选77210516843866侍郎左选9458692662217006侍郎右选41511702348415601合计1087522113587638864A.逐步取消世卿世禄制B.科举制发展到成熟阶段C.平民入仕受到了阻碍D.统治基础已越来越扩大30、在人口众多的古代中国,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向上流动的途径,就会出现很多闲人整日无所事事,日久必然滋生事端的现象,而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这表明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31题13分,32题15分,33题12分)

15、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怕那些跟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们对他不忠,还怕那些有知识的儒士们不肯为他所用,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度除。

16、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后明成祖时期出现了内阁,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来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虽说宰相制度被废除,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宰相制度,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1)根据材料,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8分)材料二 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街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

17、,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政治形式是“更好的政府”的理由及你对古代中国行政运行机制的认识。(5分)32.史料研究、史论探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欧美近代民主政治时就是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史料: 下列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两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

18、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二“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依据这两部文献欧美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上述两部文武对国家权力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规定?有什么共同影响?(8分)史论:材料三 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须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

19、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你是如何理解“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4分)(3)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和史论探讨,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特征?(3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确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授试以职”的原则,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

20、举至中央。阳嘉年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科举制下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

21、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指出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考察有何特点。(3分)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参考答案1、A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

22、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B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两项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2A 解析: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故A项正确;秦朝的中央制度没有实行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秦朝始设宰相制度,宰相权力较大,并没有分割相权,故C、D两项错误。3、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最终导致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秦朝统一后借鉴周朝教训,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A项,传位贤能为禅让制,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体现了商周之变,排除。B项,应

23、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排除。D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为人治,并非法律治国,故排除。4、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魏征属于门下省,而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转程序门下省是可以参与决策程序的,是有权阻止最高指示下达的,所以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门下省本身的职权所决定的,即由于当时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已经制度化所决定的,“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是不符合魏征时期的事实的。门下省是不可以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的,门下省并不具备此项职能。分割相权不是为了避免君主独裁而是加强皇帝的权力,综

24、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5、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未能体现宋代积贫积弱和重文轻武的内容,故排除A、D项;根据“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可知宋代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体现帝王专制独裁,故排除C项;根据“皇帝常常下手条激起群臣愤慨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下诏令,被视为乱政,这说明中书的地位仍然受到重视,宋代中书是宰相,即宋代相权有其传统客观地位,故选B。6、A解析: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材料中的“偏房”就是军机处办公场所,这一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A项正确;丞相在明朝就给废除了,故B项错误;内阁在清朝权力下降,故C项错误;皇权被宦官架空是明朝后

25、期,故D项错误。7、C解析: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每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更为完善,故C项符合题意。8、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根据材料“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惩罚”,可知反映了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D选项正确;雅典政治腐败问题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正是因为极端民主才形成了材料中出现的现象,材料无法体现

26、苏格拉底仇视民众的信息,故B选项错误;材料“雅典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惩罚”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而不是体现保护了雅典大多数人的利益,故C选项错误。9、D【详解】依据材料“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来看,雅典的民主政治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答案为D项。A项依据材料“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来看,这指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而非奠定基础,排除;B项雅典的民主政治属于直接民主,排除;C项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与材料无关,排除。10、B解析:由“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具有

27、平民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罗马是贵族共和制,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权力的分割;C项和D项与罗马政治无关。11、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王有一定权力,使得“首相得不到国王的充分信任很难立足”“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支持,也很难立足”,首相的处境恰恰反映了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选项B正确;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选项A排除;1689年之后,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1689年之后议会就已经确立了主权地位,排除D。12、C材料“地方州长敢如此“藐视”美国总统”体现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与地

28、方政府之间分权制衡,这是联邦制原则,故C项正确;AB项是政体类型;D项是中央政府的权力运作。13、C【详解】由美国总统和“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造成政府停摆,说明总统与国会间存在制约,所以C项正确;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A项不符合史实;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同一阶级的利益,不过在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B项错误;这一事件不是制度影响了效率,而是坚持原则,防范专制的美国传统,D项错误。14、B【详解】根据“都经历了一番博弈和让步而获通过”可知这几部法律文献的立法过程都是理性妥协的产物,故选B项;这些法律文献的立法过程无法体现通过制衡达成稳定,排除A;

29、“经历了一番博弈和让步”可知并非是程序公正至上,排除C项;法律文献的立法过程无法体现立法工作是否彻底,排除D。故选B。15、A【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由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是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君主制度,所以建立的不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项;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16A 解析: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政府、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旧官僚维护清政府,据材料“民国初期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分析是

30、因为清政府被推翻,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这些政党并非执政党,不能说明政党政治确立,排除B项;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排除C项;材料“立宪派、旧官僚”不是民主革命的基础,排除D项。17、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农民的认识变化,即根据地的农民的民主、民族意识大大提高了。故答案为D项。A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主流是辛亥革命后,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在20年代就开始重视农民的作用,排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是强调农民的认识变化,人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8、A解析: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

31、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A项符合题意;由题干中“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是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1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文中的“法统”“大法”“政府基础”“军令、政令”不变更,其实质显然是要维护其独裁、专制的反

32、动统治,所以C项正确。20、D【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必须要重视民主党派和非党人士,“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这表明当时我国新民主主义政权具有包容性,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重视民主党派和非党人士不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不能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的框架已基本确立;B选项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错误判断,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全国人大的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1、A【详解】根据图表材料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举权”、“鸣放与辩论权”等内容在不同的年代的宪法中存在差别,甚至这些权利“未授予

33、”,说明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民主化发展的程度,而是强调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排除;C项,在某些年的宪法中,中国人民的若干权利没有得到宪法的授予,无法体现公民权益得到法律保证,排除;D项,材料强调中国政治文明曲折性,没有体现国家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排除。2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苏轼均认为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约束人民,以厚利诱导人民,忽视道德、重利轻义,从治国层面上方式并不可取,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商鞅变法受到世人反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商鞅变法走向失败,排除。D项,材料未提及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故排除。23、D【详解】根据“伊洛中

34、区,均天下所据”可知洛阳地区战地位重要,迁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所以加强统治是迁都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推行封建化改革和防止柔然的骚扰也是迁都的推动因素,但与巩固统治相比都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A、B、C项。24、A【详解】司马光、蔡京、梁启超对王安石的评价各不相同,主要是受到各自所处的时代的影响,故A项正确;后人的评价不一定就更具有正确性,排除B项;三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共同指出了其变法积极及局限的方面,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较准确的评价,排除C项;变法只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并不是核心,排除D项。25、A【详解】据材料“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

35、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戊戌变法急于求成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故B排除;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故C排除;材料重点不是反映变法的主持者,故D排除。26、C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这是清末预备立宪,材料“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出预备立宪的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

36、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27、C【详解】概括材料可知,我国宪法修正案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权的内容和没有反映出公民的法制意识增加,故AB项排除。材料不仅除了体现出经济职能,还体现了习近平的思想,故D项错误。28、C【详解】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

37、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9、C【详解】从图表信息看出,科举出身的官员远没有荫补出身及其他的官员人数多,说明平民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道路难度较大,故C正确;荫补出身的官员是世卿世禄制的影响,A错误;图表信息无法得出科举制发展到成熟阶段,排除B;科举制扩大了选官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而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道路难度较大,因此不能说明南宋统治基础已越来越扩大,D错误。30、D【详解】根据“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可知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的精力,是读书人集中精力于读书考试做官,从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D项;ABC都是科举制的影响

38、,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31、 (1)原因: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出身贫寒的自单心理:权力欲望导致的猜忌;胡惟庸的专权跋扈。(4分)理解:专制集权下政务繁多,君主个人无法应对;百官众多,需要一个统领。(4分)(2)理由:官员通过考试选拔;政府机构层级清晰;官员有辅佐机构。(3分)认识: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也容易滋长腐败,导致政治黑暗。(2分)32、 (1)文献:英国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2分)体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2分)规定:材料一界定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材料二界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2分)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完善。(2分)(2) 原则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程序民主:三权分立,互相制衡。(2分)理解:学习英国的议会制;成功地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等学说。(2分)(3)特征:选举;议会立法;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衡。(3分)33、 (1)原因:儒生参政重视品德;西汉面临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需求。新发展: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4分)(2)发展趋势:更加公开,更注重公平公正。(2分)(3)特点:强调多方面综合检验,考察方式多样,力求准确。(3分)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3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